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精选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精选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

3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4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标投标文件; 5工程设计文件;

6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7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

8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2施工组织总设计

编制依据:

1. 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合同文件

2. 各种勘察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筑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 建和拟建的各种设

施位置

3. 建设项目的建筑概况、施工布署和拟建主要工程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以便了解各施工段情 况,合理规划施工场

4. 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需要量一览表,以便规划工地内部的储放场地 和运输线路 5. 各构件加工厂规模、仓库及其他临时设施的数量及有关参数 6. 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应包括项目主要情况和项目主要施工条件等。 项目主要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名称、性质、地理位置和建设规模;

(2) 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和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情况; (3) 项目设计概况;

(4) 项目承包范围及主要分包工程范围;

(5) 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对项目施工的重点要求; (6) 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内容包括:

1) 基本情况 2) 合同情况 3) 建筑设计 4) 建设地点的特征 5) 施工条件

工程概况可附图进一步说明

① 周边环境条件图。主要说明周围建筑物与拟建建筑的尺寸关系、标高、周围道路、电源、水 源、雨污水管道及走向、围墙位置等;城市市政管网系统工程等

② 工程平面图。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尺寸、功能及维护结构等;是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的要素

③ 工程结构剖面图。以此了解工程结构高度、楼层结构高度、楼层标高、基础高度及地板厚度 等,是施工的依据 项目主要施工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建设地点气象状况:

海拔、日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最大冻结深度、年平均温度、室外风速、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年降水量、风力、雷暴日数采暖期度日数等)

2 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和工程水文地质状况:

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土的冻结深度等的地质情况

3 项目施工区域地上、地下管线及相邻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情况

总体施工部署

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总体施工做出宏观部署:

(1) 确定项目施工总目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 (2) 根据项目施工总目标的要求,确定项目分阶段(期)交付的计划; (3)

确定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合理顺序及空间组织。

对于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简要分析。

总承包单位应明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并宜采用框图的形式表示。 对于项目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部署。

2001年建设部令109号《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范围应用使用的技术,不得应用禁止使用的技术

违反本规定应用或者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并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 理条例》进行处罚

对主要分包项目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应提出明确要求。 施工总进度计划

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总体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等。 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主要有:

1. 场内外运输、施工用道路、水、电、气来源及其引入方案;场地的平整方案和全厂性的排水、防洪 2. 生产生活基地;规划和修建附属生产企业;施工临时用房的确定;图纸会审 3. 大型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来源、质量和进场计划 4. 施工试验段的先期完成 5. 做好现场测量控制网

6. 对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组织试制和实验 7.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研究制定可靠的施工技术措施

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应满足项目分阶段(期)施工的需要。 主要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 劳动力需求计划是确定暂设工程规模和组织劳动力进场的依据

(见条文说明P34)

1. 根据工种工程量汇总表中分别列出的各个建筑物专业工种的工程量 2. 根据预算定额或有关资料,便可求得各个建筑物主要工种的劳动量

3. 再根据总进度计划表中各单位工程工种的持续时间,即可得到某单位工程在某段时间里的平均劳动力 数 4. 同样方法可计算出各个建筑物的各主要工种在各个时期的平均工人数。

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总用工量; 2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劳动力配置计划。

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计划;

2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施工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

主要施工方法

主要是指经过决策选择采纳的施工方法 包括:

1.

(降水、护坡、模板、钢筋加工方式 、商品混凝土的试配 求、养护方法、试块的制作管理 等)

主要结构施工方法

、拆模强度控制 要

2. 主要装修施工方法

3. 主要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方法

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项目涉及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 简要说明。 对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季节性施工等专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应 进行简要说明。

2003年令(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 安全技术措施和施

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 施工方案: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国 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害性较大的工程 季节性施工:如冬雨期施工措施 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是用来表示合理利用整个施工现场的周密规划和布置。是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和施工 总进度的要求,将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或堆场、附属企业或加工厂、临时房屋、临时水电 动力管线等的合理布置。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内容与步骤

场外交通引入(场外道路桥梁、大件码头、临时铁道)

一一仓库、堆场一一加工厂一一单位工程的道路

要求(支路)一一干路一一管理、生活临设一一排水网一一给水网一一配电网(变压器、配电房、线路)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少; 2 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3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相互干扰; 4充分利用既有建(构)筑物和既有设施为项目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建造费用; 5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必须分离设置; 6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等要求;

7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绘制现场不同施工阶段(期)的总平面布置图; 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附必要说明。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2全部拟建的建(构)筑物和其它基础设施的位置;

3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设施、运输设施、存贮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 施、临时施工道路和办

公、生活用房等; 场外交通引入

首先应研究大批材料、成品、半成品及机械设备等进入现场的问题 临设与堆场的布置

(铁路、公路和水运 )

(1)各种仓库面积的计算

材料储备量:P=TC(QX K/T)

P——该材料储备量(t或m3等);

Tc--该材料储备天数(d),根据材料的供应情况及运输情况确定; Q——该种材料、半成品的总需要量( T——有关项目的施工中工作日( d); K--该种材料使用的不均衡系数,一般取。

所需要建筑面积的计算:

t或m3等);

S=P/(q x K')

式中:

S-该种材料所需仓库面积;

q-每平方米仓库面积能存放该材料或半成品的数量(

t/m2或m3/m 2)

K'-仓库面积有效利用系数(主要考虑人行道和车道所占面积),一般取

仓库面积另一种简便计算方法:

S=kx mu k-系数;m-计算基础数

序号 名称 计算基础数m 单位 系数k 1 仓库(综合) 按全员(工地) M2/人 2 水泥库 按年水泥用量的 40%-50% M2/t 3 五金工具库 按年建安工作量计算 M2/万元 按在建建筑面积计算 M2/100m 2 4 土建工具库 按高峰年(季)平均人数 M2/人 .2 5 水暖器材库 按年在建建筑面积 M2/100m2 6 电器器材库 按年在建建筑面积 M2/100m2 7 化工油漆危险品库 按年建安工作量 M2/万元 8 三大工具库(脚手、跳 板、按在建建筑面积 M2/100m2 1-2 模板) 按年建安工作量 M2/万元 9 其他仓库 按当年工作量 M2/万元 2-3 仓库的长度和宽度的计算

装卸前线计算公式:L=nx l+d(n+1) 式中:L-装卸前线长度(m)

l-运输工具长度(m)

d-相邻两个运输工具之间的间距(火车运输时取

汽车运输时,端卸时 d=;边卸时d=.

d=1m

n-同时卸货的运输工具数

道路要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向场内道路干线不得小于 宽度不得小于米

6米,次要道路可为单侧道,其

(2)工地加工厂面积的确定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加工厂、锯木车间、模板加工车间、细木加工车间、钢筋加工车间(棚)等的面积 可按下式计算:

新中:丁 S-言需确定的建巩面积;

Q-加工总量(m3或t),以材料、预制加工品需要量计划定; K-不均衡系数,取; T-加工总工期(月);

a-场地或建筑面积利用系数,取;

D-每平方米场地月平均产量定额,可按下表计算。

所需确定的建筑面积计算表(1) 所需确定的建筑面积计算表(2) 所需确定的建筑面积

行政与生活临时建筑的布置 临时建筑可分为:

(3)

1. 行政管理和辅助生产用房 :包括办公室、警卫室、消防站、汽车库以及修理车间等 2. 居住用房:包括职工宿舍、招待所等

3. 生活福利用房:包括俱乐部、学校、托儿所、图书馆、浴室、理发室、开水房、商店、食堂、邮亭、 医务所等

临时房屋建筑面积的确定

行政与生活临时建筑面积的计算:

S=NX P

式中:

S-需要确定的建筑面积 N-使用人数

P-建筑面积参考指标(m2/人),对办公室取 3〜4,对宿舍取〜4,对家属宿舍取 8〜15,对食堂 取〜,对厕所取〜。

建筑工地临时供水

工地用水量构成:生产用水(含施工现场的施工用水和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含施工现场生 活用水和生活区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三个方面。

工地供水规划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确定供水量:

1. 工程施工用水量 2. 施工机械用水量 3.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4. 生活区生活用水量 5. 消防用水量

确定供水量

(1)工程施工用水量

式中:

Q1 N1 T1 b

K2 8 3600

qi-施工工程用水量(m3/s); Ki-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

Qi-年(季)度工程量(以实物计量单位表示); Ni-施工用水定额(见下表); Ti-年季度有效工作日(d); b-每天工作班次;

K2-用水不均衡系数,对施工工程用水取,对生产企业用水取。

施工用水参考定额(续表)

(2) 施工机械用水量

宅I: K-施哩械N必量(Km3/s); 8 3600 Ki-未预计施工用水系数(〜);

Q2-同种机械台数(台); N2-施工机械用水定额(见下表);

K3-施工机械用水不均衡系数,对运输机械取,对动力设备取〜。

施工机械用水参考定额

(3)

3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甫中:勺刖将检现场生活用水量;

b 8 3600

Pi --施工现场高峰期生活人数;

N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定额(见下表)。 K4--施工现场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取。 b一每天工作班次(班) (4)

生活区生活用水量

PNK

235

f

24 3600

q4—生活区生活用水; P2 一生活区居民人数;

N3 一生活区昼夜全部用水定额(见下表);

K5--生活区用水不均衡系数,取 生活用水参考定额

5)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表

(6)总用水量

1. 当 qi+q2+q3+q4< q5 时,Q=(qi+q2+q3+q4)+ q5 2. 当 qi+q2+q3+q4> q5 时,Q=qi+q2+q3+q4 3. 当工地面积小于 5万平米时,并且

qi+q2+q3+q4V q5时,Q= q5 (7)配置临时给水系统

管径计算。根据工地总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羚中:2000 J— \\ V

D一配水管内径(mm); Q—用水量(m3/s); V一管网中心的流速(m/s),

临时水管经济流速参见下表。 管径计算用表

临时水管经济流速表

工地临时供电

工地临时供电的规划应计算用电总量,选择电源、确定变压器、确定导线截面面积并布置配电线 路。 工地总用电量计算:

件供(K1备总思要成J ( PkW)K3

cos

P3 K4 P4)

Pi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2--电焊机额定容量(kW); P3--室内照明容量(kW); P4--室外照明容量(kW);

cos --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施工现场最高为〜,一般为〜);

见下表.

工地总用电量计算(单班施工时,最大用电负荷以动力用电为准,不考虑照明用电 及室外照明用电可参考有关定额。

Ki、K2、K3、K4--需要系数,

;各种机械设备以

)

需用系数表

电源方案:

利用永久性;临时变压器(变配电);发电机。 线路方案:

架空裸线;架空绝缘;直埋电缆。 线径确定:

电流强度,容许电压,电压降。 导线截面的选择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按机械强度选择:导线必须保证不致因一般机械损伤折断。 在各种敷

设方式下,导线按机械强度所允许的最小截面如下:

S ----- 导线截面(mm2); M----- 负荷矩(kW?m);

P——负载的电功率或线路输送的电功率( L ----- 送电线路的距离(m);

£ 一-许的相对电压降(即线路电压损失)(

士 5%;

%);照明允许电压降为 %~5%,电动机电压不超过

kW);

C——系数,视导线材料、线路电压及配电方式而定。

所选用的导线截面应同时满足以上三项要求,即以求得的三个截面中的最大者为准。

一般在道路工地和给排水工地作业线比较长,导线截面由电压降选定;在建筑工地配电线路比较 短,导线截面可由容许电流选定;在小负荷的架空线路中往往以机械强度选定。

消防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在施工现场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 好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区施工或者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器材 时,施工单位应该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

卫生:

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各类必要的职工生活设施,并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职工的膳食、饮 水供应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环境管理

按照建设部令《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施工单位要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 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并采取下列措施:

1. 妥善处理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2. 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会发生有毒有 害烟尘和恶臭气体

的物质

3. 使用密闭式的圆筒或者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 4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杨尘 5. 禁止将有害有毒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6. 对产生噪声、振动的施工机械,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噪声扰民 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个建筑物为对象编制的,用于指导组织现场施工的文件。如果单位 工程是属于建筑群中的一个单体,则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也是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具体化O

编制程序

1. 熟悉施工图,会审施工图,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并搜集有关施工资料; 2. 计算工程量,注意必须要按分部分项和分层分段分别计算; 3. 拟定该项目的组织机构以及项目的施工组织方式; 2.

拟定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选择最优施工方案;

5. 分析拟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措施和方法; 6.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7.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实际条件编制下列计划:原材料、预制构件、门窗等的需用量计划,列表做 出项目采购计划;

施工机械及机具设备需用计划;总劳动力及各专业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8. 计算为施工及生活用临时建筑数量和面积,如材料仓库及堆场面积、工地办公室及临时工棚面 积; 9. 计算和设计施工临时用水、供电、供气的用量,加压泵等的规格和型号; 10. 拟定材料运输方案和制定供应计划。

11. 布置施工平面图,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最优施工平面方案。

12. 拟定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和确保冬期雨期施工、施工安全和防火措施。 13. 拟定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和降低噪声、避免扰民等措施。

编制原则

1. 做好现场工程技术资料的调查工作 2.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

3.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手段 2. 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应密切配合 5. 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6. 特殊时期的施工方案 7. 节约费用和降低工程成本 8. 环境保护

编制的依据

1. 招标文件或合同文件

2. 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和各类勘察资料及设计说明等资料 3. 预算文件提供的工程量和预算成本数据

2. 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技术规程、建筑法规及规章制度,行业规程及企业的技术资 料 5. 施工所在地的地方规定及文件

6. 图纸会审资料

7. 建设单位对该工程项目的有关要求

8. 施工现场水、电、道路、原材料渠道等调查资料 9. 上级领导指示精神和有关文件 10. 企业质量体系标准文件

11. 企业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情况。

工程概况

(1) (2) 1) 2) 3) 4) 5)

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各专业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 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工程名称、性质和地理位置;

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总承包等相关单位的情况; 工程承包范围和分包工程范围;

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 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3) 各专业设计简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筑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建筑规模、建筑功能、 建筑特点、建筑耐火、

防水及节能要求等,并应简单描述工程的主要装修做法;

2结构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形 式、结构安全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主要结构构件类型及要求等;

3机电及设备安装专业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相关专业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 给水、排水及采暖系

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梯等各个专业系统的做法要 求。

(4)

施工部署

工程施工条件应参照本规范第条所列主要内容进行说明。

施工部署是对整个建设项目或单位工程的施工全局,做出的统筹规划和全面安排

(1) 内容包括:

1. 确定工程开展程序 2.

施工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 :明确施工项目管理、机构;划分各参与施工单位的任务;确定综 合的和专业化

的施工组织;划分施工阶段

3.

机械的类型和数量

施工方案及机械化施工方案的拟定:施工

;选择辅助配套或运输机械

4.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场内外运输、施工用道路、水、电、气来源及其引入方案;场地的平整

方 案和全厂性的排水、防洪;生产生活基地;规划和修建附属生产企业;做好现场测量控制网;对新结

构、新材料、新技术组织试制和实验。

(2) 工程施工目标应根据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以及本单位对工程管理目标的要求确定,包括进 度、质量、安全、环

境和成本等目标。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确定的总体目标。

(3) 施工部署中的进度安排和空间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及其进度安排应明确说明,施工顺序应符合工序逻辑关系;

2施工流水段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划分。单位工程施工阶段的划分一般包括地基 基础、主体结构、装修

装饰和机电设备安装三个阶段。

(4) (5) (6)

对于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分析,包括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

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应按照规范第条的规定执行,并确定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岗位设置 及其职责划分。 对于工程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部署,对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应提 出技术及管理要求。

施工进度计划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需求量计划是在选定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确定单位工程的各个施工过 程的施工顺序、施工持续时间、相互配合的衔接关系即反映各种资源的需求情况。

(1) 编制的依据

1. 业主提供的总平面图,施工图及地质、地形图、工艺设计图、采用的各种标准图纸及技术资 料 2. 施工工期要求及开竣工日期

3. 施工条件、劳动力、材料、构件及机械的供应条件、分包单位情况

2.确定的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段划分、施工起点流向方法及质 量安全措施 5. 劳动定额及机械台班定额 6. 招标文件的其它要求。 (2)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步骤

1) 划分施工过程。对控制性进度计划,其划分可较粗;对实施新进度计划,其划分要细;对主 导工程和主要分部

工程,要详细具体

2) 计算工程量、查相应定额 :计算工程量的单位要与定额手册的单位一致 ;结合选定的施工

方法和安全技术要求计算工程量;按照施工组织要求,分区、分段、分层计算工程量

3) 确定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量:根据计算的分部分项工程量

计算出各施工过程的劳动量或机械台班数

q乘以相应的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

p。若s、h分别表示该分项工程的产量定额和时间定额,则

有:p=q/s(工日、台班); p=qx h^日、台班)

4) 计算各分项工程施工天数 5) 确定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 6) 各分项工程施工天数的计算

7)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初步方案

① 首先划分主要施工阶段,组织流水施工。要安排主导施工过程的施工进度,使其尽可能连续施 工

② 按照工艺的合理性和工序间尽量穿插、搭接或平行作业方法 案

,得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初始方

8) 施工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① 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序、平行搭接及技术间歇是否合理 ② 编制的工期是否满足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

③ 劳动力及物资资源是否能连续、均衡施工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初步调整,通过调整,在满足工期 要求的前提下,使劳动力、材料、设备需要趋于均衡,主要施工机械利用率比较合理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

(1) 技术准备应包括施工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 计划、样板制作计划

等;

1)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在施工前应单独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可根据工程进展情 况,分阶段编制完成;

对需要编制的主要施工方案应制定编制计划;

2) 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应根据现行规范、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及工程规模、进度等实际情 况制定; 3) 样板制作计划应根据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特点制定。

(2) 现场准备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工程实际需要,准备现场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

(3) 资金准备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2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

(1)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各施工阶段用工量;

2)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各施工阶段劳动力配置计划。 (2)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计划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工 程材料、设备的种

类和数量;

2) 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应根据施工部署和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 括各施工阶段所需

主要周转材料、施工机具的种类和数量。

主要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在对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施工的程序和顺序、施工的起点流向、 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的选择

施工程序:先地下后地上(主要指先完成管道、管线等地下设施,土方工程的基础工程,然后开始

地上工程的施工) ;先主体后围护 ;先结构后装饰 ;先土建后设备 ;交工验收;当基础埋深不一致

时,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当有高低层或高低跨并列时,应先从并列处开始施工。

确定施工起点流向:施工起点就是确定工程在平面和竖向上施工开始的部位和开展的方向 层建筑应分区分段地确定平面上的施工流向;多层建筑提出每一层的流向外,还应确定竖向的流向。

其他应考虑的因素:用户的使用要求;单位工程中技术复杂且对工期有影响的关键部位

。 。单

(1) 单位工程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则,对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施工方案。

(GB50300)中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 原

(2) 对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季节性施工等专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 案应进行必要的验

算和说明。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参照规范第条和第条的规定并结合施工组织总设计,按不同施工阶 段分别绘制。 (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施工场地状况;

2) 拟建建(构)筑物的位置、轮廓尺寸、层数等;

3) 工程施工现场的加工设施、存贮设施、办公和生活用房等的位置和面积;

4) 布置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和临时施工道 路等; 5) 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 6) 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3)

采用的比例:1 : 200至1 : 500

(4)设计的依据

1. 建筑总平面图及施工场地的地质地形

2. 工地及周围生活、道路交通、电力电源、水源等情况

3. 各种建筑材料、预制构件、半成品、建筑机械的现场存储量及进场时间 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法

5. 现有可用的房屋及生活设施。包括:临时建筑物、仓库、水电设施、食堂、锅炉房、浴室等 6. 一切已建及拟建的房屋和地下管道,以便考虑在施工中利用或影响施工的,则提前拆除 7. 建筑区域的竖向设计和土方调配图 (5)设计步骤

垂直运输设备

搅拌机械 材料堆场

临时道路

临时设施

临时水电管线

1) 布置材料、预制构件仓库和搅拌站位置

① 布置材料、预制构件堆场及搅拌站位置,材料堆放尽量靠近使用地点

② 如用固定式垂直运输设备如塔吊,则材料、构配件堆场应尽量靠近垂直运输设备,采用塔 式起重机为垂直运

输时,材料、构件堆场、砂浆搅拌站、混凝土搅拌站出口等,应布置在塔式起重机 有效起吊范围内

③ 预制构件的堆放要考虑吊装顺序

④ 砂浆、混凝土搅拌站的位置靠近使用位置或靠近运输设备。浇注大型混凝土基础时,可将 混凝土搅拌站设在

基础边缘,待基础混凝土浇筑后再转移。砂、石及水泥仓库应紧临搅拌站布置。

2) 布置运输道路

① 尽可能利用永久性道路提前施工后为施工使用,或先造好永久性道路的路基,在交工前再铺路 面 ② 道路最好是环形布置,以保证运输工具回转、调头方便 ③ 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道路布置,应与施工总平面图相配合

3) 布置行政管理及生活用临时性房屋

① 工地出入口要设门岗 ② 办公室要布置在靠近现场

③ 工人生活用房应尽可能利用建设单位永久性设施,若系新建工程,则生活区应与现场分隔开

3)布置水电管网

① 一般面积在 5000-10000平方米单位工程施工用水管管径 管可供给一个消防龙头的水量。

② 施工现场应设消防水池、水桶、灭火机等消防设施,施工中的防火,尽量利用建设单位永久性 消防设备,新建工程,则由施工总平面图考虑

③ ④

当水压不够时可加设加压泵或设蓄水池解决

工地变压站的位置应布置在现场边缘高压线接入处,四周用铁丝网围住,变压站不宜布置在交 通要道口

100mm,支管用40mm或25mm, 100mm

⑤ 工地必须排水沟,要形成完整系统

⑥ 要充分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环境地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 生活垃圾、工地废料等都应该采取环保的方法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