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B卷

来源:尚车旅游网
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B卷

一、 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136分)

1. (1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士 拂:

覆 以:

⑤腰白玉之环 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乙文中,作者描绘了“同舍生”奢华的穿戴,这样对比写的用意是: 。 (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成才的要素,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第 1 页 共 11 页

2.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时________ ②陈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一段中指何而言?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 3. (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令魏急而公子不恤③ , 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⑤持:握着……的手。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帅师伐魏________ ②徒以有魏也________

第 2 页 共 11 页

③蒙骜遁走 ________

(2)下面句中划线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夹岸数百步 B . 珠可历历数也 C . 扶苏以数谏故 D . 数月之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②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4)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4. (1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1)②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第 3 页 共 11 页

①闻寡人之耳者( ) (2)虽欲言,无可进者(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①暮寝而思之。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

注:

5.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第 4 页 共 11 页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转转不已 ________ ②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盖/石性坚重 B . 一盗/拽其妻起 C . 果得/于数/里外 D .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4)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原文填空)。

(5)两个故事一虚一实,但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 (2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第 5 页 共 11 页

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

①沿溯阻绝 沿:________ ②良多趣味 良:________ ③直视无碍 碍:________ ④窥谷忘反 反: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 6 页 共 11 页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上文选自《 》,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3)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 ( ) 传不习乎( ) 不逾矩( ) 曲肱而枕之( )

(4)翻译下面句子。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8. (17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上文选自课文 , 作者是 (朝代)欧阳修。

第 7 页 共 11 页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写太守只是因为山里四季景色之美而乐。 B . 第②段生动展现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 C . 第③段以禽鸟、游人衬托太守以众人之乐为乐。 D . 全篇充分表现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 8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 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136分)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3-4

第 9 页 共 11 页

4-1、

4-2、4-3

5-1、5-2、

5-3、

5-4、5-5、

6-1、

6-2、

6-3、 6-4

第 10 页 共 11 页

7-1、

7-2、

7-3、

7-4、7-5

8-1、

8-2、

8-3、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