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9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掌报 Vo1.34,No.9 2014年9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September.2014,056 ̄057 伦理视域下的网络舆论 余琳琳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内容提要] 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 言论。本文在伦理学的视域下审视网络舆论,以网络舆论的伦理内涵和伦理特征为出发点探讨网络舆论应具备的 伦理价值以及实现这种伦理价值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网络;舆论;伦理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4)09—0056.02 二十世纪90年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全球 舆论社会调节这一基本功能有重要意义。 迅猛发展,这一技术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引发了一 (二)价值多元取向与价值一元导向相统一 场传媒革命,之后网络舆论紧随网络飞速发展应运而生。依 因为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映衬的,所以科 托网络这个新兴平台而存在的网络舆论给传统公众舆论传 学理解道德价值的实践落脚点就要做到道德价值的多样取 播带来一次巨大的冲击,同时它又具有新的内涵特点。以伦 向与一元导向相互统一。而将道德价值多元取向与道德价值 理学的角度研究网络舆论的伦理内涵和特征,明确网络舆论 一元导向相统一应用到网络舆论中就是:一方面从社会多样 应有的伦理价值,制定正确的调控措施,能对建立和谐稳定 性现实出发,尊重网络舆论主体的个体差异,包容网络舆论 的网络环境带来积极影响。 中多样、多层次的道德价值取向,保证网络舆论的丰富和活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及特征 力;另一方面道德规范体系需要确立一个整合社会和公民多 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舆论是指网民对网络上出现的各 层次道德要求的一元价值基准。实践这种统一性以防范社会 种现象、问题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态度、情绪、信念等的总 道德生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因价值多元歧异造成的社会价 和,并且会对社会发展以及有关事件的进程产生影响。 值观念的紊乱而失去方向和秩序。 因为网络有着即时性、海量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 (三)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 点,网络舆论作为舆论在网络传播方式下的一种延伸,也具 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道德行为付诸实践也要基于现实 有一些有别于其他公众舆论的鲜明特点。第一、网络舆论主 的社会道德制度、道德关系、道德风尚。道德主体往往是掌 体的广泛性。网络舆论的主体主要是指对外部社会有相同知 握网络舆论走向的部分,网络舆论走向理性还是失控与道德 觉,或者对具体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有相似看法的人群。依托 主体的道德素质息息相关。在网络舆论发展过程中坚持道德 于网络而存在的网络舆论,有着数量庞大的舆论主体以及舆 理想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既能从道德个体上吸收网络舆 论受众,舆论在众多网民中传播,又对其产生影响。可以说 论的丰富性和世俗性,又能从道德群体上把握网络舆论的普 网络舆论与其他公众舆论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广泛性。 遍性和抽象性。从而达成网络舆论主体以自在的方式,或是 第二、网络舆论客体的丰富性。网络舆论的客体主要是指各 直接或是间接地,或是明显或是隐蔽地影响网络舆论客体的 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网络舆论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网 功能。 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各种各样的发烧友论坛上聚集成 三、网络舆论的伦理特征 群,形成特定的联盟在里面进行讨论。第三、网络舆论传播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活跃的社会活动,有着丰富的伦理特 的迅捷性。相较于其他传播媒介,网络舆论因其传播的迅捷 征,主要表现在主体道德动机自发性、内容道德价值多样性 性,往往能够成功发布各种第一手消息。一般在传统媒体受 和道德传播开放性这三个方面。 众接收之前,消息已经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争议。 (一)网络舆论主体道德动机自发性 二、网络舆论的伦理内涵 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的思想动因,指道德个体在实施道 从伦理指向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舆论的特性,网络舆 德行为前的欲望、动机、意图、情感、信念、理想的总和。 论伦理向度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与传统媒体主流舆论发布动机不同,网络舆论中的主体最大 (一)他律与自律相统一 的伦理特点是道德动机自发性。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 在网络环境中,主体兼具网络舆论主体和道德主体双重 媒体当中会有定期的评论当下舆论热点的旗帜性时评类文 身份。在这里,道德规范他律性是指网络监管部门针对网民 章,这些文章可能是由政府或者某类权威人物发布的。但是 在网络上的道德行为提出具体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自律性 在网络上,每一个网民代表的都是他自己,无论是出于自身 则是指这些道德规范在网民心中的消化、升华进而形成的道 物质利益的需要还是精神层次的需要,他的道德动机绝对出 德责任感。在网络舆论中贯彻伦理学理论中道德规范自律性 自于自愿,对于舆论热点他发表的是也只能是他自己的心声。 与道德规范他律性相统一,有助于网络舆论形成和谐、规范 (二)网络舆论内容道德价值多样性 的讨论氛围,创造理性、可持续的舆论范式,对于实现网络 网络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道德价值的多样性。正如研 [收稿日期]2014.05—17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网络舆论的伦理向度研究”,项目编号:2014.zY一228。 第9期 余琳琳:伦理视域下的网络舆论 57 究网络的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所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 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多种利益主体及其复杂关 系,以及网络上各种流行思潮的相互激荡,都会造成网络舆 论中道德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在商品经济条件 下,网络舆论主体同样作为经济人存在,道德价值取向也会 随着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利益主体多样化使道德观念和 价值取向趋于多样,不同主体又因其不同的利益要求或价值 偏好而产生不同取向和层次的价值追求,网络舆论会因此呈 现道德观念、道德价值选择的丰富多样性。 随着网络舆论能够容纳多种文化和价值主体的价值差 异性选择与创造,网络社会也会呈现出宽容和文明的道德文 化风貌,网络社会道德生活也会更加充满活力,道德文化资 源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更加丰富和充实。 (三)网络舆论道德传播开放性 传播是信息选择、传导和接受的过程,以显性或者隐性 的方式反映在人类的一切传播活动中。道德也是传播的重要 内容,传播者可以直接通过多种媒介表达道德知识、道德规 范和道德要求。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在网络舆论传播中道德 的传播方式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网络舆论是一个零门槛的 大众传播媒介,几乎所有人和组织都可称为网络舆论的主 体。这也导致在网络中除了专业网站提供的信息外,还有大 量网民发布的各种信息,其中有权威性的、真实准确的信息, 也有许多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 四、网络舆论的伦理价值及实现路径 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舆论是道德评价的重要手段。充 分利用舆论的道德调节和引导功能,评价道德现象,进行道 德教育,调节思想矛盾,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是推进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这其中,网络舆论自有其伦理 价值,而实现网络舆论的这些伦理价值,保障网络舆论的健 康发展,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 (一)网络舆论的伦理价值 网络舆论有两个方面的伦理价值。首先是网络舆论的个 体伦理价值。网络舆论从个体出发,并对个体产生道德价值 反馈。首先,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中,正确的舆论导向必 然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这些正确的舆论能够对网络 舆论主体在网络上的行为发挥约束和导向的作用,同时能够 促使个体产生道德自律。其次,网络舆论依托于强大的社交 关系网络,如QQ、微博、BBS等,线上交流效率远远高于 线下。这种交流能够促进个体道德社会化,拉近人与人之间 的距离。最后,经过激烈的网络争论,错误的网络舆论最终 会被正确的网络舆论取代,个体参与这个思想更迭的过程的 同时也会从中汲取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升华个体精神境 界。其次是网络舆论的社会伦理价值。作为公共舆论的重要 分支,网络舆论最重要的还是其社会伦理价值。在网络舆论 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根据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对社会实施进行 选择和加工,并传导给受众。每类道德信息的表达都隐藏着 传播者的道德价值导向。传播者通过加强网络舆论传播的强 度和广度,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环境,同时也形成围绕在受 众生活周围的道德信息场,使受众在无形中受到这种感染与 影响。 网络舆论的社会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舆论 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向网络舆论主体普及道德知识、传播道 德观念、激发道德情感和培养道德行为,并能传承正确的传 统伦理道德理念,剔除网络上无营养的速食文化。第二,网 络舆论在传播中有各种伦理思想涌现,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 事件也呈现复杂化,一些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 应现代社会。在网络舆论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修正传统伦理道 德的同时能传播新的伦理道德观念。最后,在健康有序的网 络舆论之后能优化社会道德风尚。网络舆论往往滞后于网络 舆论客体的发生,这样网络舆论主体能够在健康有序的网络 舆论后,全方位的了解某件社会问题给出这项事件客观理性 的结论。这种结论在网络舆论过程中已经被主体自觉吸收, 对优化社会道德风尚具有积极意义。 (二)实现网络舆论伦理价值的实现路径 为了实现网络舆论的伦理价值正常有序的发挥,政府和 公民需要共同做出努力。 首先要加强培养网络舆论主体的道德修养。在网络舆论 中对主体进行道德修养的培育,是网络舆论主体自我完善和 道德成长的需要;也是网络舆论主体在网络社会道德关系中 扶正祛邪、改过迁善的需要;更是网络社会这个大家庭共同 生活的需要。 培育网络舆论主体道德修养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 依据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基本方 法:第一,网络舆论主体应做到终身学习与学思结合。不断 开阔人生视野,增强自己判断是非与抵御诱惑的能力,培养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又要善于思考,对于 网络舆论中的庞杂信息进行选择性地剔除和吸收。第二、网 络舆论主体应做到正心诚意与慎独自律。每一个参与网络舆 论的个体都应该端正动机,纯化意向,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 所迷惑,而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 于独处、隐处、微处时自觉坚守道德情操和人格良知,直至 达到“慎独”的修养境界。第三,网络舆论主体应做到知行 合一与积善成德。道德实践是道德规范的落脚点,网络舆论 主体应该将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思想与行为有机地结合起 来,在道德修养方面坚持不懈,不能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就言 而无信。 其次要完善的网络舆论调控体系。在现代网络社会,维 持社会平衡需要伦理和法制这两个重要杠杆,维持网络虚拟 世界的平衡也要从政府积极的网络立法和网络伦理的建构 着手。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建构完善的网络舆论调控体系 主要要依靠政府实施网络舆论相关的道德建设以及对网民 进行相关的道德教育。在网络舆论中开展道德建设应做到: 第一,构建网络社会的道德体系,形成基本的网络舆论道德 共识。第二,培养网络舆论个体的道德品质,提升网络社会 的文明水平。第三、抨击网络舆论中丑恶的道德现象,营造 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 、 最后还要营造和谐的网络舆论讨论氛围。网络舆论作为 一种道德评价的手段,具有某种特殊作用,其群体发声的方 式有一种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就在于它代表的是广大群总的 某种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并能给人以荣辱感,迫使网民 在言语或者行为选择时,必须考虑网络舆论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在网络舆论中每一个道德主体做到审慎发言,谦虚和气 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己道德修养的彰显,更能为网络社会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1]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 社,2008. 【2]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8. 【3】刘建明.基础舆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社,1999. 【5】黄寰著.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 3. 6j许新芝,罗朋,李清霞.舆论监督研究[MI.北京:知识产权出 版社,2009.[7】余秀才.网络舆论:起因、流变与引导【 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12. 『8孙伟平,贾旭东.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叨.哲学研究,8】 1998。(8). ・ 【9]李伦.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