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教学计划,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在第一学年植物学课程教学完成后,进行为期一周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是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植物学野外实习,巩固和丰富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科学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国幅员辽阔,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东南濒临太平洋,西北深处亚洲腹地,东西相距约5 000公里,南北相距约5 500公里,在这样的辽阔的土地上,从北到南有亚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上南北差异较大。由于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受到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影响,所以,降水量大、气候湿润;西北部降水少、气候干燥。另外全国地形复杂,每一地区的温度、光、 水、土壤等生态因子不尽相同,因而对植被和植物种类分布的影响有异,这就决定了全国各地植物种类的分布具很强的地方特色,并孕育着许多只有我国才有的珍稀植物种类。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将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进行生物学的学习,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勇气和兴趣,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植物学野外实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上所学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比如对于植物分类学来说,在野外对不同植物类群的认识要比课堂上呆板的讲授生动形象得多,同学易于掌握与记忆;对于植物生态学来说,同学在野外通过自己艰辛的考察,了解各种植物群落类型的组成、特征以及分布规律,从而加深了我们对植物分布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通过植物标本制作和植物小专题的完成,不仅可以巩固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而且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完成小型野外专题研究。
第二,植物学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它不单单是科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人的品质与毅力的考验。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场所往往是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因此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与互相谦让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严格遵守指导教师们定下的各项纪律。通过野外实习更增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谊与了解。每次实习完毕同学们总是依依不舍地告别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很大收获而且在身心情感上得到了一次升华。
第三,植物学野外实习也是对指导教师的一次全面能力的考验。一方面,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本学科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完成正常的野外教学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必须对同学的生活、安全以及交通等问题进行精心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野外实习的顺利进行。
植物学野外实习也是同学们极其难得的一次亲身经历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学习机会。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生动无比的教科书,奥妙无穷的大自然蕴含众多的科学奥秘。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自己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自己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
(一)、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5月7日下午-5月11日)
1、日程与考察路线
5月8日上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考察。路线:住地→贺龙园→杉木园→微波站→舍身崖→竹海→白云道观→三角花园→贺龙园→住地。
5月8日下午:园林植物、珍稀植物考察。路线:住地→珍稀植物园→海螺洞→八角井→缙云寺→洛阳桥→三角花园→住地。
5月8日晚上:辅导答疑。
5月9日上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考察。路线:住地→贺龙园→缙云寺→相思岩→狮子峰→香炉峰→沿珍稀植物园返回住地。
5月9日下午:针阔叶混交林、灌草丛、弃耕地考察。路线:住地附近。。 5月9日晚上:辅导答疑。
5月10日-5月11日上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采集压制植物标本;实践操作技能考核。
2.缙云山概况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距重庆市中心60km,东经106°20′18″~106°24′42″,北纬29°48′25″~29°51′53″,总面积18km²,海拔180m(嘉陵江边)~951.5m。缙云山是华蓥山支脉,地貌属于低山类型。保护区山体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山体北段多山峰和垭
口,山峰连绵相接,有日照、香炉、狮子、聚云、猿啸、莲花、宝塔、玉尖、夕照九个山峰,山势奇异,景色宜人。
缙云山处于我国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内部,长期以来由于北部秦岭和大巴山对南下寒潮的阻挡,接受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的孕育,所以,气候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生物气候类型,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据气象站统计,年均温为13.6℃,七月最高均温28.7℃,一月最低均温7℃,绝对高温36.2℃,极端低温-4.6℃。年降雨量1611.8mm,相对湿度87%。土壤酸碱度pH3.8~6,主要是酸性黄壤,也有微碱土壤,无石灰岩。
缙云山开发较早,是川东著名的佛教胜地,前山的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现存庙宇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1979年4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并设立
管理处。
1985年重庆市编委批准在缙云山成立重庆市缙云山植物园,与保护
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1年经市编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市植物园。
2001年6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将管理处更名为管理局。
缙云山自然环境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森林植被繁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完好、比较典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色。
缙云山海拔较低,全山不论水平地理位置还是垂直高度都属于亚热带生物气候带,植被类型的分布没有垂直带谱的特点,其现状植被分布的差异主要是人为影响。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草丛。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群落外貌: 终年常绿,呈深绿色,林冠波浪起伏,比较整齐,乔木树冠呈半球型,但又因落叶阔叶大树如枫香、赤杨叶、罗浮柿、灯台树和缙云四照花等常以单个植株形式始终伴随常绿阔叶林,因而在不同的季节给常绿的林冠点缀着各种异彩。 由于常绿阔叶林树种的叶片表面常含蜡质,在阳光下闪光,所以又称照叶林,从组成成分来看,以樟科植物和壳斗科栲属植物为主,因此又叫樟栲林。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为常绿、阔叶、光滑、革质类型叶片的植物,林中叶片与光线垂直。
垂直结构:共有四层。
乔木层:是一些高大乔木,有樟科的新木姜子属、润楠属、琼楠属;壳斗科的栲属;山茶科的大头茶、木荷;杜英科的薯豆;交让木科的交让
木(虎皮楠)等。
灌木层:由灌木和乔木幼苗组成,主要种类有山茶科的柃属、山茶属;紫金牛科的紫金牛属、杜茎山属;茜草科的栀子属、山黄皮属;大戟科的五月茶属;樟科的山胡椒属;杜鹃花科的杜鹃属;五加科的鹅掌柴属等。
草本层:植物种类不多,数量亦少,一般以蕨类植物为主,常见的
有里白属、瘤足蕨属、狗脊属、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等种子植物则由苔草、山姜、淡竹叶、四块瓦等属的一些种类组成。
地被层:以苔藓植物为主,林下常有寄生高等植物蛇菰。
层外植物主要是一些小型藤本如香花岩豆藤、菝葜属、牛姆瓜、酸果藤、常春藤、络石属等。
亚热带常绿针叶林:本类型是缙云山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基本类型最多的一种次生性植被类型。
针叶树主要是常绿性的马尾松和杉木,另外,还有零星分布的柏木,以及引种的华山松和从美国引进的湿地松幼林。其中马尾松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
由于马尾松林是一种向阳性的先锋森林群落,在它的发育过程中,容易改变林下马尾松所需的阳性环境,所以,整个缙云山可以清楚地看见由马尾松林演替到常绿阔叶林的一系列阶段。因此,存在大量的只有马尾松大树无更新幼树的和常绿阔叶树生长在一起的混交林。
亚热带竹林:竹子在缙云山约20余种,成林者主要是慈竹、毛竹、平竹、金竹、水竹(白夹竹)、斑苦竹。在保护区内,竹林分布很广,竹林大部分是人工栽植后任其发展的半自然林,竹林是保护区的重要经济林。其外貌淡绿色,林冠整齐结构简单。一般灌木很少,难以成层。草本常以喜阴湿植物为主。
灌草丛:由灌木和草本组成。
缙云山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生物气候类型,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较为典型,植物种质基因保存良好,植物区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
种子植物区系:
植物种类:《重庆缙云山植物志》记载的缙云山维管束植物共有202科870属1701种(包括亚科、变种、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8科74属153种,裸子植物7科25属46种,被子植物157科771属1502种。可见,虽然该地面积不大,植物种类却较为丰富。
种子植物优势科:种数在10种以上的科有23个,包括禾本科(58属94种)、菊科(45属89种)、蔷薇科(12属43种)、莎草科(12属41种)、豆科(25属38种)、唇形科(22属35种)、百合科(17属31种)、茜草科(20属39种)、大戟科(13属23种)、蓼科(4属21种)、荨麻科(11属21种)、桑科(5属20种)、樟科(8属19种)、马鞭草科(7属17种)、玄参科(6属16种)、忍冬科(4属15种)、伞形科(8属14种)、葡萄科(7属14种)、茶科(6属14种)、紫金牛科(5属14种)、十字花科(8属13种)、毛茛科(6属13种)和冬青科(1属11种)。
种子植物优势属:含5种以上的属有19个,包括蓼属(15种)、悬钩子属(15种)、无花果属(12种)、冬青属(11种)、苔草属(11种)、荚蒾属(9种)、珍珠菜属(9种)、金丝桃属(8种)、紫金牛属(8种)、蒿属(8种)、眼子菜属(7种)、堇菜属(6种)、山茶属(6种)、景天属(6种)、蔷薇属(6种)、假福王草属(6种)、莎草属(6种)、刚竹属(6种)、狗尾草属(6种)。
木本植物区系:
植物种类:共有木本植物112科355属694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9科25属46种;被子植物102科329属647种。
优势科:蔷薇科(8属34种)、豆科(18属28种)、樟科(8属19种)、桑科(4属18种)、茜草科(13属17种)、马鞭草科(5属15种)、大戟科(10属14种)、茶科(6属14种)、紫金牛科(5属14种)、忍冬科(4属13种)、禾本科(6属12种)、冬青科(1属11种)、葡萄科(6属11种)、榆科(5属9种)、卫矛科(4属9种)、壳斗科(3属9种)、夹竹桃科(5属8种)、芸香科(4属7种)、鼠李科(4属6种)、山茱萸科(3属6种)等。
蕨类植物区系:
植物种类: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153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8科74属。
优势科:含10种以上的科有4个,鳞毛蕨科(含22种)、金星蕨科(含20种)、蹄盖蕨科(含15种)、水龙骨科(含14种)。含有5~9种的科有5 个,含2~4种的科12 个,其余17 科均含1属1种。
优势属:含10种以上的属仅鳞毛蕨属,含5~9种的属共有7个,卷柏属、凤尾蕨属、铁线蕨属、短肠蕨属、毛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而含5种以下的属多达66个共98 种。
指导教师:周先容、尚进
(二)校园及附近实习(5月12日-5月13日)
1.日程与考察路线: 5月12日:校园植物观察。 5月13日:校园附近考察。 2.指导教师:周先容、尚进
三、实习的具体内容、方法、结果与讨论
(一)业务准备
1.仪器设备:照相机、摄像机、GPS、解剖镜、望远镜、笔记本电脑、放大镜、经纬仪、测高器、测距仪、气压表、温度计、钢卷尺、天平。
2.文具及标本采集用品:野外实习记录本、钢笔、铅笔、直尺、标本夹、枝剪、绳子、吸水纸、棉线、胶水、记录本、采集记录表、标签、统计表格、实习报告册等。
(二)野外观察记录
苔藓植物:紫背苔、金发藓等
蕨类植物:深绿卷柏、铁芒萁、红盖鳞毛、华里白、里白、斜方复叶耳蕨 、贯众、乌蕨、紫萁等。
种子植物:
大 戟 科:毛桐、野桐、算盘子、粗糠柴 山 茶 科:四川大头茶、茶药、作孚茶
山茱萸科:灯台树、洒金桃叶珊瑚、缙云四照花。
百 合 科:玉竹、菝葜、萱草、麦冬(沿阶草、麦门冬)、吉祥草、华重楼 茶茱萸科:马比木
桑科:葎草、异叶榕、裂叶榕 天南星科:狗爪半夏
禾本科:棕叶狗尾草、垂穗鹅观草、栏竹
樟科:假轮叶木姜子、香樟、白毛新木姜子、山胡椒、绒毛新木姜子、润楠 杜英科:薯豆
舌状花亚科:密毛假福王草
忍冬科:海仙花、日本珊瑚树、接骨草 姜科:艳山姜、山姜 漆树科:野漆树
小檗科:南天竹、十大功劳 唇形科:细风轮菜
蔷薇科:寒莓、悬钩子蔷薇、宜昌悬钩子、光叶高粱泡、龙芽草、大叶桂樱、山 莓、蛇莓
茜草科:山黄皮、鸡矢藤 胡桃科:核桃 木樨科:桂花
杉科:杉木、南方红豆杉
抱春花科:落地梅(四块瓦、重楼排草、四大天王) 紫金牛科:百两金
荨麻科:紫麻、糯米团、北碚水麻、赤车 五加科:杨木、鹅掌柴 玄参科:细穗脯水草、钓鱼竿 罂粟科:紫 堇 十字花科:蔊菜 石竹科:繁缕 三白草科:蕺菜 玄铃木科:法国梧桐 虎耳草科:黄常山 仙茅科:大叶仙茅 金树楠科:草珊瑚 葫芦科:绞股篮
伞形科:鸭儿芹、野萝卜、窃衣草、缙云黄芩
杜鹃花科:长蕊杜鹃、米饭花(江南越橘)腺萼马银花、杜鹃(映山红) 杜英科:大果杜英、薄果猴欢喜 暑蓣科:暑蓣 苋科:牛膝 马鞭草科:红紫珠 豆科:葛藤 柏科:福建柏
木兰科:鹅掌楸、峨眉含笑
菊科:馥芳艾纳香(大毛香)、鱼眼草 卫矛科:批针叶卫矛 槭科:罗浮槭 芸香科:花椒 景天科:凹叶景天
八角枫科:瓜木 杜仲科:杜仲
蓼科:何首乌、苦荞、牛耳大黄 茄科:土豆 商路科:商路 山矾科:黄牛奶树 清风藤科:清风藤 葡萄科:山叶葡萄 伯乐科:伯乐树 鸢尾科:蝴蝶花 棕榈科:棕竹 紫萁科:紫萁 木通科:五枫藤 壳斗科:西南米槠 猕猴桃科:革叶猕猴桃
(三)专题研究
1.植物标本的标准化整理及共享平台建设
要求:以4-5人为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任务:每小组在缙云山实习期间至少采集压制标本40份(至少20种);植物活体图像40份(至少20种)。回校后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鉴定、标准化整理、图像采集与处理、资源上网;完成植物彩图(包括活体图像和精细解剖)的标准化处理与信息采集、资源上网。
目的:通过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以及标本数字化表达和标本系统管理的实践,掌握植物标本的标准化整理及共享平台建设的一整套技术。
本专题研究概况:本小组成员林晓璐、严杰、蔡长劲、秦海林,在缙云山实习期间,采集、压制了标本40份,回学校后完成了标本制作和图像信息采集工作,资源待上网。以下是采集制作的标本目录、植物图像目录。
标本目录:
植物名称 四川山矾 作孚茶 近轮叶木姜子 灯台树 蝴蝶花 华重楼 百两斤 狗抓半夏 密毛假福王草 数量 1 1 1 2 1 1 2 1 1 植物名称 艳山姜 海仙花 长蕊万寿竹 黄常山 草珊瑚 矮棕竹 山莓 缙云黄芩 绒毛叶木姜子 数量 1 1 1 2 1 1 1 2 1 植物名称 粗糠柴 仙茅 四块瓦 大毛香 米饭花 长蕊杜鹃 山黄皮 龙牙花 窃衣 数量 1 1 2 1 1 2 2 1 1 植物名称 马比木 白毛新木姜子 披针叶卫矛 罗浮槭 刺壳花椒 杉木 数量 1 1 1 1 1 1 植物图像目录:
植物名称 四川山矾 作孚茶 近轮叶木姜子 灯台树 蝴蝶花 华重楼 百两斤 狗抓半夏 密毛假福王草
数量 1 1 1 2 1 1 2 1 1 植物名称 艳山姜 海仙花 长蕊万寿竹 黄常山 草珊瑚 矮棕竹 山莓 缙云黄芩 绒毛叶木姜子 数量 1 1 1 2 1 1 1 2 1 植物名称 粗糠柴 仙茅 四块瓦 大毛香 米饭花 长蕊杜鹃 山黄皮 龙牙花 窃衣 数量 1 1 2 1 1 2 2 1 1 植物名称 马比木 白毛新木姜子 披针叶卫矛 罗浮槭 刺壳花椒 杉木 数量 1 1 1 1 1 1 2.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群落生态调查,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进一步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最小面积
面积/m 种数 地点 纬度 经度 海拔 温度 相对湿度 照度 21 6 4 9 16 64 256 361 40070 44174 13 17 24 44 63 67 缙云山夕照峰山脚 29°50′10″ 106°23′03″ 825m 28℃ 80% 1050Lux 807060物 种 数504030201001491664256361400441面积/平方米 缙云山夕照峰常绿阔叶林的种——面积曲线
从缙云山夕照峰常绿阔叶林的种——面积曲线图可以看出,该群落的最小面积约为300m2。
2
缙云山夕照峰常绿阔叶林400m样地的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
表1 乔木层植物的重要值
种类 白楠 四川山矾 香樟 裂叶榕 相对密度/ % 32.14 39.29 21.43 7.14 相对频度/ % 20 40 30 10
相对优势度/ % 51.40 13.55 32.71 2.34 重要值/ % 34.51 30.95 28.05 6.49 表2 灌木层植物的重要值
种类 四川山矾 总状山矾 杜金山 相对密度/ % 20.00 8.75 10.00 相对盖度/ % 34.57 11.45 10.40 相对频度/ % 13.89 2.78 2.78 重要值/ % 22.82 1.59 1.34 光叶山矾 茶树 异叶榕 叶芽椿 绒毛木姜子 细齿柃 乌饭树 马比木 杉木 十大功劳 黄牛奶树 楤木 野漆树 四川大头茶 山木姜子 细枝柃 山黄皮 裂叶榕 橙子树 算盘树 酸藤果 百两金
5.00 7.50 11.25 6.25 2.50 2.50 2.50 5.00 2.50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3.37 3.29 0.93 4.46 7.43 4.53 1.86 0.75 2.23 2.97 0.74 0.59 0.37 0.02 0.01 0.01 0.01 0 0 0 0 0 2.78 8.33 2.78 2.78 2.78 8.33 2.78 2.78 5.56 5.56 5.56 2.78 2.78 2.78 2.78 2.78 2.78 2.78 2.78 2.78 2.78 2.78 2.50 6.37 4.24 1.34 1.34 9.51 4.50 1.34 8.65 3.30 4.20 1.47 4.99 1.35 1.35 1.34 2.84 1.35 1.35 7.05 1.54 2.33 表3 草本层植物的重要值
种类 红盖鳞毛蕨 蝴蝶花 变异鳞毛蕨 皱叶狗尾草 扁竹桃 耳蕨 地瓜藤 头花蓼 斜方复二蕨 苔草 紫堇 寒莓 狗爪半夏 粟河苔草 黄独 吉祥草 糯米团 井栏边草 相对密度/ % 17.00 36.95 4.68 4.93 4.19 7.39 1.72 7.39 2.46 0.74 3.70 2.71 0.74 1.72 1.48 0.74 0.99 0.25 相对盖度/ % 12.76 32.66 10.09 12.46 11.73 5.39 4.85 1.66 2.40 1.38 0.41 1.32 0 0.83 0.83 0.41 0 0.70 相对频度/ % 15.15 12.12 9.09 6.06 3.03 3.03 6.06 3.03 6.06 6.06 3.03 3.03 6.06 3.03 3.03 3.03 3.03 3.03 重要值/ % 14.97 27.24 7.95 7.81 6.31 5.27 4.21 4.03 3.64 2.73 2.38 2.35 2.27 1.86 1.78 1.39 1.34 1.33 边沿鳞毛蕨
0.25 0.12 3.03 1.13 四、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期待已久的野外见习,终于去了,我们去了风景秀美的重庆北碚区缙云山,去
的那天天气晴朗,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非常期待,实习的地方到底怎么样,其实都在来之前就在网上查过了,感觉还不错。
早上我们统一乘车从学校出发前往实习目的地。大概了坐三四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缙云山山门,在车上一直很兴奋,就没有睡着,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我们到了山门,还走了差不多半小时的路才到达了住地。在这三十分钟的时间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我们虽然坐车都很累了。但一下子就感觉不是很累了,我们一路拍照留念。我们到了住的地方,先是吃了午饭,然后在休息两个小时。下午就是老师给我们介绍缙云山概况,以及布置任务。
山上住的地方还行,就死太潮湿了,被子都是潮湿的。最后每个床都加了电热毯,想着就不可以思议,大热天的还用电热毯,其实上面一点都热,到了晚上还有点冷,这种环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家,但我们那里没这么潮湿。
吃了晚饭后,我们都不感觉累,又去唱歌、娱乐。精神状态非常好。头一天晚上都不怎么适应,好久才睡着。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实习之旅,不好的就是我们遇到了坏天气,整天一直下雨。上午就是我们自己出去,看看了周围的环境,第一次来嘛,我们在森林乱窜,走了好远,加上下雨。雾气很大,走到有的地方就感觉很怕,我们就会很快的走。我们还下了好远,到山脚,最后我们又原路返回,回到住的地方,脚都了软了。我们不光是走路,也踩了一些标本。下午就在老师的帮助下鉴定这些植物,压制标本。
第二天、第三天,就是老师带我们出去,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植物,我们是分工合作,拍照,记录,采集标本。以前都不认识几种植物,而且也只是知道名字而已,不知道是哪个科,有的植物是很熟悉,就是叫不出名字,在老师的介绍讲解下,我认识了很多植物,虽然有的没记住,再出去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就会问老师。或者采集标本回去查资料。
我们每组要做四十份标本,所以我们基本上都是上午出去,下午就做标本。并鉴定了的。做标本没想的那么轻松,要记录它的特征什么的,太多了,手都写软了。心里在想以后在不想野外实习了,太累了。
虽然实习很累,但我们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不仅是一些植物学知识,还学会了我们要团结协作,不怕苦不累的精神。这样我们才会最好最快的完成任务,也我们以后出去工作打了基础,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大家协作才行。
山上植被很丰富,这跟它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有很多珍惜的植物。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认识。为我们的课程提供了一些材料。
我们还开展了群落调查,我初步学会了简单的群落调查的方法,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次实习,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一直下雨,好像就周四天气好。连我们走的时候还下大雨。在那上面我们留下了快乐的回忆。以及老师给我们讲授了很多知识。 现在还是期待再一次的野外见习。
五、参考文献
《植物学》(第1版),强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重庆缙云山植物志》(第1版),熊济华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1972-1989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第1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1994
《植物学学习指导》(第1版),周先容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