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培训研修日志 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来困惑去实践,去 探索,去创造。 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的教师网络培训研修日志,供参 考阅读!
通过这次短暂的学习,给我更多的是教学理念上的更新,下面 是我粗浅的体会:
作为教师到底教什么呢 ?作为学生到底学什么呢 ?这是我教师经 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觉得现在在课堂上有老师的教, 也有学生的学。 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 呼 唤人的主体精神。 因此教学的重点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既学习掌握知识,又得到情操的陶冶、 智力的开发和潜力的挖掘, 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新的 教学理念要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课堂上通过对 话、交流的师生互动在完成基础知识建构的同时,达成“三维”课程 目标的实现。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呢 ?
一、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 标的教育。 因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 教师对于孩子理想的形成有着不 可或缺的影响,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慎重,有说服力。我们应 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二、教师应该走进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学会倾听孩子的心 声。教师要带着真诚、 热情、平和,去和学生取得好的沟通, 去了解、 尊重、信任、理解、欣赏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 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课堂教学中, 作为学生的知音的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带领学生走进知 识的领域,进行有效的探讨,去锻炼他们的能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 问题。因为学生们相信他们的老师, 这种关系下的教学能够取得很好 的效果,心灵的相通使师生们拥有了共同的语言, 学生的思维就被激 活,课堂的教学就能够形成生动、民主、合作的氛围,就能够顺利达 到预设的目标。
三、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的平等对话。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 基于互相尊重、 信任和平等的立场, 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 通、共同学习的过程。 “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 中倍增”。师生通过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 容,求得新的发现。“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 ; 一 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对话教学有助 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和广阔性。
这次远程培训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从这种形式的学习 中收获到了快乐, 希望能把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
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同时也观看了专家和老师 们的视频讲座,他们生动的教学课例,精辟独到的分析,作为一位连 续十年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 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想法, 在这就 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 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 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 学得兴致盎然,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发展学生 的语文素养。如, 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
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 谐的环境氛围中,在不知不觉地学习语文知识。我根据不同的课型, 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 ; 也 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或者猜谜语导入;设计悬念 引发设计, 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学生学习 起来兴趣盎然。
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通过学方法, 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 各抒己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 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 流于形式, 缺乏在个体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 在课堂中只有少 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在思考辩论 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 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有分歧的问 题进行辩论。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 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 思考的疑难点。通过辩论,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 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 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不仅参与进去,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 到了自我价值的成功感。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国外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 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 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 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 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 让学生阅读许 多课外书 ;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 给我们带来困惑, 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 正是需要我们带来困 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自从参加了远程培训后,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对语文教学有 了更深的想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我在 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 一 ) 、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 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 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 二) 、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 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 平有关。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 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这样的课, 课堂气氛很活跃, 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 间,教师也毫不
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 验到了自我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 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 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 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 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 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 空白。如在《将军》的阅读教学中,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 “学 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选 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 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 ”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 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 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 ; 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 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 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 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思考 基础上的真正合作, 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 其他同学仍是 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 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 挥自己的特长 ; 也可以先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 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 不同的发现, 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是学生靠个体自主 学习很难解决的, 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 学生就会积 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 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 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五、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行动中去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 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 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 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 主动寻找问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 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 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的组织, 并引导学生发现并 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 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 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 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 ; 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 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 解决问题
六、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 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 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 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 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 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 不敢突破。 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 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 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 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 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
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 ; 要 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 ; 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 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 发挥信。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 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