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来源:尚车旅游网


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哈尔滨在2011年加大城市建设力度,重点进行路桥建

设、水源治理,届时建成“护水亲水,空气清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新型城市(如图),下列做法能造成水源污染的是( )

A. 工业“三废”经处理后排放 C. 农业化肥农药合理使用

2. 如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B. 大量含磷洗涤剂任意排放 D.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A.

取用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称量氯化钠固体

D.

加热固体

3.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牛奶变酸 D. 食物腐败 4. 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B.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气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黄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 下列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B.

C.

D.

第1页,共20页

6. 小玲上化学课有做笔记的好习惯,下面是她记录的3些元素符号,其中有错误的是

( )

A. 氖:Ne B. 铜:Cu C. 氯:CL D. 汞:Hg 7. 某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A. B. FeS C. FeO D. 8. 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氚原子,其原子模型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 B. 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 C. 该原子含有2个中子 D. 该原子核电荷数为3 9.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对应的分子的特性不一致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氧气用于食品保鲜

B.

氮气用于超导实验

C.

氙用于医疗麻醉

D.

第2页,共20页

氮气用于制化肥

11. 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

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B. 丁酸乙酯是氧化物

C. 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 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6g

12. 青少年学生是建设文化型社会的主力军,应“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

耻”.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的是( )

A. 因为地壳中铁元素比铝元素多,所以铝的价格比铁贵 B. 将水煮沸后能形成水垢,这种水不能用于锅炉用水 C. 用硫燃烧法熏蒸粉丝和生姜,虽然好看,但不利于健康 D. 绿色化学制造出的产品不一定是绿色 13. 下面两组鉴别物质的方法均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5. 某尿素【C0(NH2)2】化肥样品(杂质中不含氮元素)中含氮元素为43%,则此尿素化

肥样品的纯度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3.0分)

16.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构成水银的微粒 ;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③氯化钠由 构成;④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

;⑥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第3页,共20页

17. 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食品充氮防腐的原因是

(2)

氧气用于金属切割是因为氧气具有

(3)

稀有气体做电光源的原因

(4)

氦气用于飞艇,原因是 .

18. 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归纳.

①雨水②蒸馏水③雨后洁净的空气④四氧化三铁⑤氮气⑥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固体产物⑦硫在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的产物⑧自来水 (1)选出的一组物质的编号 (2)分类的依据 .

+2+

19. 下列化学符号:①2CO;②2Na;③Mg;④H2O 中数字“2”表示(均填序号)

(1)离子手数是 ;

(2)一手离子所带电荷值是 ; (3)分子手数是 .

20.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什么原则:

(1)Fe+O2点燃FeO2,违背了 ; (2)Fe+O2点燃Fe3O4,违背了 . 21. 用“

”和“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下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

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4页,共20页

(1)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 ; (2)画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

22. 绘制实验设计图是填写实验报告常用的一项重要技能.如图是某同学正在绘制的实

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请你帮他将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在图1处补充完整: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 (3)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图2实验时集气瓶内预先留有少量水的目的 .

23. 实验室里将一定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

至室温,试管中的固体残留物的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请设计一个化学实验,证明其中的一种可能情况,填写表:

24. 在U形管内注入部分水,塞入U形管的密封胶塞的玻璃管上端系两个大小相同的

瘪气球,合上电键接通电源,一会儿气球逐渐长大,如图,试回答:

(1)②小气球一端的电极连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 (2)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

(3)如实验结束后,解下两个气球并系紧口,释放气球, (填“1”或“2”)气球升向空中,原因是 ;

(4)没有解下气球,在通电过程中,U形管内左侧液面始终低于右侧液面的原因是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第5页,共20页

25. 推断题:

(1)图示可推断:C、B、E、F的化学式分别是C B E F . (j)写出物质C和F混合加热生成B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 .

第6页,共20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A、工业“三废”经处理后排放,不会造成水的污染,故A不选; B、大量含磷洗涤剂任意排放,会造成水的污染,故B选; C、农业化肥农药合理使用,不会造成水的污染;故C不选 D、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不会造成水的污染,故D不选.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图中试管口向上倾斜、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解析】

第7页,共20页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白光,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固体,没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一般少于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余4,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解答.

解: 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1<4,故A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第8页,共20页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5>4,故B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7>4,故C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4,故D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选A. 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在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后面加上元素名称中另一个字母(必须小写)以示区别,进行解答本题.

解: A、氖的元素符号书写是正确的; B、铜的元素符号书写是正确的; C、氯的元素符号应该是Cl,错误; D、汞的元素符号书写正确. 故选C. 7.【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①宏观意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②微观意义: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故可推测R的化学式.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氚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据此解答.

解: 氚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氢原子的核内有一个质子,根据模型,含有两个中

第9页,共20页

子;

A、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故A正确; B、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1=3,故B正确; C、原子含有2个中子,故C正确; D、原子核电荷数为1,故D错误; 故选D. 9.【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氯化钠是咸的,葡萄糖是甜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说明不同物质的粒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B、144mL酒精和144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44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来回答此题.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液氮汽化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第10页,共20页

C、疝可以用于医疗麻醉.

D、氮气是工业上生产氮肥的重要原料.

解: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用于食物保鲜,故应用错误; B、液氮汽化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以用于超导试验车,正确;

C、疝气气能溶于细胞的油脂里,引起细胞麻醉和膨胀,从而神经末梢作用暂时停止,用于医疗麻醉,故正确;

D、氮气是工业上生产氮肥的重要原料,故应用正确.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式宏观表示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表示一个分子中有多少个原子;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这样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物质各个元素的质量比

解: A、一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应该强调是一个或者是每个分子中.故A错误;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而丁酸乙酯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2)=18:3:8,故C正确;

D、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12+16×2=116,是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

第11页,共20页

试题分析:A、根据铁与铝的冶炼成本来考虑; B、根据硬水的危害来考虑;

C、用硫燃烧法熏蒸粉丝和生姜会产生二氧化硫,有毒;

D、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制造出的产品不一定是绿色.

解: A、铝冶炼困难,用电解法制备,铁用热还原的方法制备;碳热还原成本要明显低于电解,因此铝明显比铁成本高,所以要贵,故A说法错误; B、将水煮沸后能形成水垢,说明为硬水,这种水不能用于锅炉用水,否则时间长了会引起锅炉爆炸,故B说法正确;

C、用硫燃烧法熏蒸粉丝和生姜,虽然好看,但会产生二氧化硫,有毒,不利于健康,故C说法正确;

D、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制造出的产品不一定是绿色,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氧气和空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铁粉和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 A、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空气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而氧气不能,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但是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白色的固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加热氯酸钾会生成气体,而加热氯化钾时不会,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但是不符合题意,

第12页,共20页

故B错误;

C、铁粉可以被磁铁吸引而二氧化锰不能,可以鉴别,在二氧化锰中加双氧水会出现气泡,而在铁粉中加双氧水不会出现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符合题意,故C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会,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燃着的木条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除杂质题,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对于本题A中的杂质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后生成水和氧气,可以把二氧化锰过滤除去;B中的杂质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因此可以除去氯酸钾;C中蔗糖和食盐都溶于水,因此用水无法分离;D中的杂质铁粉可以用磁铁吸引从而除去.

解: A、杂质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后生成水和氧气,可以把二氧化锰过滤除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杂质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因此可以除去氯酸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蔗糖和食盐都溶于水,因此用水无法分离,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杂质铁粉可以用磁铁吸引从而除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

第13页,共20页

试题分析:先计算出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再根据化肥样品中含氮元素的

质量分数÷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43%÷46.7%≈92.1%. 故选A.

16.【答案】Hg;H2O;Na+、Cl-;Al;2H2O;

【解析】

≈46.7%;

试题分析:本题解题关键是了解物质的构成微粒,并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结构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酒精、蔗糖和碘的粒子就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硅是由硅原子构成,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食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然后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 (1)汞,又叫水银,它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所以其构成微粒是汞原子,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所以汞原子,就可表示为 Hg,故答案为:Hg.

(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所有元素中是最小的,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H2),从而有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故答案为:H2O.

(3)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的离子,带1个单

第14页,共20页

+

位的正电荷,表示为Na,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的阴离子,带

1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Cl-,所以答案为:Na+,Cl-.

(4)地壳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等,所以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元素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即为Al,所以答案为Al. (5)由图可知,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在粒子微观结构示意图中,

每个微粒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所以该微粒为水分子,共有2个水分子,表示方法:正确书写水的化学式,H2O,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水分子可表示为2H2O,故答案为:2H2O. (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可表示为:

+-所以本题答案为:(1)Hg;(2)H2O;(3)Na,Cl;(4)Al;(5)2H2O;(6)

17.【答案】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助燃性;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易发生化学反

应,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解析】

试题分析:(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2)焊接或切割金属:氧气和乙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3)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氦气是惰性气体,不易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

(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是单质,可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故填: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氧气广泛用于炼钢、焊接或切割金属是利用氧气与某些物质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利用的是氧气的助燃性;故填:助燃性.

(3)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能做电光源;故填: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第15页,共20页

(4)氦气是惰性气体,不易发生化学反应,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现代飞艇大多充入氦气.故填:不易发生化学反应,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18.【答案】②④⑤⑦;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①雨水中含有水、碳酸、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②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③雨后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④四氧化三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⑤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⑥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固体产物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⑦硫在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硫,属于纯净物;⑧自来水中含有消毒剂、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②④⑤⑦;(2)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19.【答案】②;③;①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

(1)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可知:②2Na+中数字“2”表示离子个数;故选:②;

(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所以③Mg2+中数字“2”表示离子个数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值;故选:③;

(3)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可知①2CO 中数字“2”表示离子个数表示分子个数;故选:①; 故答案为:(1)②(2)③(3)① 20.【答案】客观事实;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第16页,共20页

试题分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而Fe+O2FeO2的生成物不符合客观事实; (2)由Fe+O2恒定律.

解: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依据客观事实,不能随意捏造,故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所以原化学方程式违背了客观事实;

Fe3O4可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不同,违背了质量守

(2)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应相等,元素的种类应相同,故3Fe+2O2守恒定律.

故答为;(1)客观事实;(2)质量守恒定律

21.【答案】(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或构成;或组合成)(-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

成(或构成)金属汞;

Fe3O4,所以原化学方程式违背了质量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B→C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分析解答;

(2)依据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结合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绘制即可;

解: (1)在图示B中存在单个的汞原子和氧原子,而图示C中则存在氧分子和聚集的汞原子,所以该过程是(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或构成;或组合成)(-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或构成)金属汞的过程;

(2)氧的质子数是8,所以核外电子分两层排布,第一层为两个电子,第二层为

6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1)(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或构成;或组合成)(-个)氧分子,(1分)(许

第17页,共20页

多)汞原子聚集成(或构成)金属汞; (2)

22.【答案】2KMnO4K2MnO4+MnO2+O2↑;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2)根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根据装置图分析实验,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集气瓶内预先留有少量水的目的.

(1)由图1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可知,在图1中,试管口还缺少一团棉花,带导管的单口橡皮塞,所以,补充如下: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3)由图2可知,该实验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在集气瓶内预先留有少量的水. 故答为:(1)见上图;(2)2KMnO4

K2MnO4+MnO2+O2↑;(3)防止溅落的熔化

物炸裂瓶底.

23.【答案】两;继续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质量减少(或质量不变);固体混

合物中有氯酸钾、氯化钾、二氧化锰(或固体混合物中有氯化钾、二氧化锰)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氯酸钾有剩余,氯酸钾完全反应,来分析反应后混合物的组成情况.

当氯酸钾有剩余,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有氯酸钾、氯化钾、二氧化锰;当氯酸

第18页,共20页

钾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有氯化钾、二氧化锰;

解: 冷却后称量固体混合物的质量,然后继续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如果质量减少,就说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氯酸钾、氯化钾、二氧化锰,如果质量没有减少,说明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有氯化钾、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两;

24.【答案】正;2H2O通电2H2↑+O2↑;1;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左侧气体是氢气体积是右侧氧气

的体积的2倍,气体越多压强越大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现象:正氧负氢,氢2氧1;来解答; (2)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来解答; (4)根据气体越多压强越大解答;

解: (1)根据电解水的现象:正氧负氢,氢2氧1;②中产生气体少,故②中气体是氧气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2)该化学反应的式子:2H2O

2H2↑+O2↑;

(3)1中气体体积较多故生成的是氢气,由于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故释放气球1会升向空中;

(4)U形管内左侧气体是氢气体积是右侧氧气的体积的2倍,气体体积越多压强越大,故左侧液面始终低于右侧液面. 答案:(1)正; (2)2H2O

2H2↑+O2↑;

(3)1,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4)左侧气体是氢气体积是右侧氧气的体积的2倍,气体越多压强越大

第19页,共20页

25.【答案】MnO2,O 2,Fe 3O 4,KClO 3;2KClO 3

【解析】

2KCl+3O 2↑,分解反应.

试题分析:根据铁丝可以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E,所以B是氧气,E是四氧化三铁,黑色粉末C和白色晶体F加热会生成氧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和药品可知,F是氯酸钾,C是二氧化锰,然后根据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 (1)铁丝可以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E,所以B是氧气,E是四氧化三铁,黑色粉末C和白色晶体F加热会生成氧气,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和药品可知,F是氯酸钾,C是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分解会得到氧气和二氧化锰的反应,应该是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所以A是过氧化氢,D是水,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C、B、E、F的化学式分别是:C:MnO2,B:O2,E:Fe3O4,F:KClO3;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2KClO3

2KCl+3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

满足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MnO2,O2,Fe3O4,KClO3; (2)2KClO3

2KCl+3O2↑,分解反应.

第20页,共2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