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天窗》教学设计

3、《天窗》教学设计

来源:尚车旅游网
天窗教学设计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 藉、扫荡”等13个词语。 学习本课生字,可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如,“鹰—莺”想和无穷快乐。 “蝙—偏”。本课词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窗的特殊感情。 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准备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第1课时 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课时目标 细读课文并思考天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藉、扫荡”等13个词语。 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教学过程 合全文内容体会孩1.导入新课。 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 象出无穷的情形、(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3)了解课文题目。 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 (4)设置疑问。 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 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 (1)师引导:究竟什么是天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 (3)示例: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板书:一个小方洞) (4)师小结: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 【设计意图】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 2.检查字词预习。 (3)形近字识记示例: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瞥(瞥一眼)憋(憋气)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鹰:注意是半包围结构。霸: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课件出示“鹰、霸”的书写笔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 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

教学反思:

教学《天窗》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藉”与“神奇”走进“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

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风雨雷电之外,你还可能看到什么?“孩子可能看到两片红叶,可能看到明丽的亮光,可能看到……”在大家的种种“可能”中,他们的思路被慢慢打开了,“世界”进入他们的眼中。

4*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遵循“初步感知—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整体回顾”的阅读规律,采用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从读中感悟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桃花水的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欣赏并归类积累字词。如,“绮丽的朝霞、明洁的丝绸”“草如茵、柳如眉、如雾如烟”“应和、低语、谈心” 2.阅读理解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课件逐一出示春景图。 (1)师引导:同学们看,春姑娘唱着歌来了,她走过柳树,柳树变绿了;她走过桃树,桃树开花了;她走过小河,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流动起来。春姑娘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今天我们就跟着春姑娘走进三月的江南小镇,来欣赏三月江南清净明洁的春水吧!(2)板书课题。 2.释题读题。 (1)师指导: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涨,便被称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2)生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4.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春景图,加上富有画面感的导入,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感受到春天江南小镇生机勃勃的美景,感受到三月江南春水的可爱可贵。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认真思考: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用心地读这几个词语,就(3)示例:飘洒着无数点点桃花的水;水声忽大忽小,仿佛一能想象它们所构成的画面,读曲美妙的乐章…… 出它们的色彩,读出作者蕴含(4)生听课文音频,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月桃花水在其中的感情……同样,用心的? (5)生交流。(示例:写声、写色) 1.读词入境。(出示课件) (1)师指名认读,相机提醒生注意用声音和表情表达出词语的意思。 (2)发现词语排列特点。 ①师引导: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地去读课文的每一句话,也能读出很多感受。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写的就是声音。 引导进行“批注式阅读”。 (1)师引导:当你静静地②示例:第一组词语是表示颜色的;第二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用心读书时,读着读着,某个辞手法;第三组词语是形容说话、声音的。 字或某个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3)生认读第三组词时,师相机出示多音字“和”,指名认读后帘,让你有不一样的感受。譬齐读。 2.过渡谈话。 3.引导倾听桃花水的声音。(出示课件) (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听到了什么声音? (2)师指名交流。 示例:拖拉机的鸣响,纤细的低语…… 4.师指名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如,当老师读到“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时,我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就像一首欢快活泼的乐曲。 (2)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师引导生读思结合并做师引导:围绕“纤细的低语、谈心”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批注,如,在关键词语下面点5.指导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反复朗读重点句。 课件出示: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6.师小结: 着重号,在诗歌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课堂上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边读边想象画面。 2.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

学习第3、4自然段时,边读边写批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教师只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就能让学生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体会课文的精妙之处,更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口语交际:转述

▶教学目标 1.学习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转述事情时,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转述时注意人称的转换。 3.跟别人转述时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品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终极目标,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并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交际。 ▶教学重难点 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 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给学生交际的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在交际中体验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美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1.导入新课。 (1)师引导:同学们,昨天老师让课代表转达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谁来说说,昨天课代表代替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呢? (2)示例:与家长一起观看《朗读者》节目,并将家长的观后感转述给老师。 2.师指名转述作业内容。 3.转述家长的话。 (1)师引导:你们的家长说了哪些观后感呢? (2)生自由转述家长的话。 4.师小结: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叫“捎话儿”,也叫“转述”。(课件出示课题:转述) 1.创设情境练习。 (1)师引导: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你没听清,或记不住时,怎么办?(记住要点)还可以怎么办?一下听不清怎么办?(预设:请他再说一次)转述时还要注意什么?(预设:要有礼貌) (2)师生合作表演。 ①情境一:星期天,爸爸妈妈不在家,这时有人打电话来…… a.师生合作表演。 (表演内容:请你妈妈于明天上午九点带上身份证和四张一寸彩色照片到公司开会) b.师生评议。 ②情境二:指名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a. 师在教室内说:“请你告诉××,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凤仙花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b.××回到教室,师指名向××转述。 c.生评议。 2.教师小结: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 (2)根据生交流情况总结转述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 听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 说得明白,注意人称的转换。 要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 1.引导明确转述要求。 (1)师引导:刚才向老师转述了家长的话的同学请举手。这些同学都已经学会了转述,那谁能说说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师小结:转述时要听清楚要点,不要遗漏重要信息,同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让别人听明白你的意思,就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口语交际是以听说训练为基础的,对学生的听说技能进行反复训练是必(1)师引导: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预不可少的。教师在关注学设:听和说)引导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听,怎样说。 (2)生交流后师总结要点。(出示课件) 生口语表达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交际的态度课件出示:  听:集中精神听,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说:说普通话,礼貌用语,声音响亮,自然大方。与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口语交际的“三维目 标”,使学生在长期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教学反思 1.课前准备,让学生得到训练。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两个课前准备:让课代表布置作业以及让学生转述家长的观后感。真正的转述就此开始了。这样的课前准备,不仅是一个课前调查,还是一个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有效尝试。这样的训练有充分的情感基础,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进入训练状态,这就是实践的作用。 2.从课内到课外,真正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我注重引导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还重视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端正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习作:我的乐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将自己的乐园写具体。 3.写出自己的感受,能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2.明确目标。 (1)师引导: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爱好不同,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地方也就不同。怎样把你的乐园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教学重难点 认真观察,将自己的乐园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明确中心,突出乐园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景有情。 ▶教学策略 1.通过思维导图,明确怎样选择材料,说清楚自己的乐园的样子,“我”有条理,让大家感受最爱在那儿干什么,以及表现了“我”怎样的快乐。 到你的快乐呢?请同2.将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大家,并回忆“我”在乐园里最爱干的事,列出提学们打开课本读一纲。 3.能根据提纲书写习作并尝试修改。 读,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选择材料,学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的乐园。 赏析作文,重在“赏”“析”“评”。欣赏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1)师: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们感到快乐的地方呢?如,美丽的水乡小镇,热闹的游乐场,浸润书香的书店,小区附近的小树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园。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最爱在那儿干什么? (2)板书作文题目:我的乐园。 (2)确定习作主题:介绍自己的乐园。 (3)明确习作要求。 ①写作范围:我的乐园。 ②写作要求:介绍清楚自己的乐园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最喜欢在那儿干什么。 ③生讨论交流自己的乐园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 ④生讨论交流,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设计意图】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指导审题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1.明确要求,理顺思路。 (1)明确要求,找“乐园”。 人的优秀作文,学习其写得好的地方,有利于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本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通过欣赏、评析别人的文章,明确怎样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介绍自己的乐园,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节作文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具体师引导:同学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乐园,再读读课本上的习作要求,看看还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有哪些地方是我们的乐园。 课件出示: 的乐园,知道了如何在叙事的过程中融情于景,突出乐园的特点,也明白了写的时候要有详有略,这样才能更加突出中 (2)结合实际,定“乐园”。 ①生交流,说“乐园”。 心,表达自己的情感。 示例1:乐园可以是在学校,可以在家里,可以是乡下,也可以在城市里。 示例2:学校除了班级图书角、篮球场是我的乐园外,教室的走廊、操场也是我的乐园。 ②出示导图,发散思维。 课件出示: 本次习作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选材时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出真情实感。同时还重视写作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尝试 着将学生的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2.回顾课文,确定顺序。 (1)看提纲范例,思“顺序”。(出示课件) (2)默读提纲,说“顺序”。 ①师引导:读了课文中的提纲,你认为应该怎样写自己的乐园? ②生交流。 示例1: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课件出示:按一定的顺序) 示例2:先写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再写最爱在那儿干什么,最后写乐园带给自己怎样的快乐。 (3)回顾课文,理“顺序”。 ①师引导:回忆一下我们这单元学习的课文,哪篇文章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②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4)口头交流,做好铺垫。 师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自己的乐园了,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打算怎样把你的乐园有条理地介绍给大家呢?(生小组内交流后,师指名交流,师生评议)3.仿照范例,填写表格 教学反思: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两点:在本次教学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选择材料,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他们在写作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从课文词句中体会到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想法。 2.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3.积累《卜算子·咏梅》。 1.教学“交流平台”时,结合本单元课文,先总结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再在实际中运用。 2.“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题由积累到运用;第二题主要先让学生读▶教学重点 1.与同学交流从课文词句中体会到的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或想法。 2.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难点 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并仿写句熟句子,在语境中体会描子。 写田园生活的手法,再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策略 1.教学“日积月累”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词句读正确,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背诵这首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从课文词句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想法。 2.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1.师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课文?(相机出示《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这些▶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课文,交流方法 2.交流平台。 (1)师过渡:首先我们来学习“交流平台”这一栏目的内容。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这个栏目里,几位同学要告诉我们什么秘诀吧! (2)师:自由朗读三位同学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3)生交流后师小结。(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 有些词句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课文都是写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今天我们将在“语文园地”中揭开其中的奥秘!大家准备好了吗?(板书:语文园地)   课文的中心句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想法。 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示例1: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璀璨”中,3.师指名结合课文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4.师: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组我可以感受到城市生活讨论交流) 示例1:“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的繁华、热闹。 (课件出示车水马示例2:“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龙、高楼林立、城市灯光独特的农家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谈感受的方法,增强对“从重点语句中璀璨的图片) 示例2:从“麦浪、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素养的理解,加深印象,并运用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中,到阅读中。 我可以感受到乡下生活师过渡:语文园地还藏着什么奥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句段运用”的宁静、和谐。 吧! 1.指名认读,发现规律。(出示课件) (1)生自由读词语。 (2)师指名读词语,重点指导认读“璀、璨、沃、袅”。 (3)发现词语规律。 ①师引导生找一找:这两组词语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示例:第一行词语是描写城市生活的,第二行词语是描写乡下生活的。 ②师引导:你知道这些词语的含义吗?(课件出示词语意思) ③师: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乡村麦浪、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图片)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训练中,我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了3位同学的读书方法后,还启发学生回顾自己平时的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获得阅读技能。同时,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词句段运用”与“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词句段运用”训练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理解“感受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进行语言表达。另外,还适度地把学生引到“语文园地”外,仿写句子,表现不同画面所呈现的美丽风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