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主索鞍施工工艺

来源:尚车旅游网
主索鞍施工方案

一、 概述 1.1、工程概述

主索鞍鞍体采用铸焊结合的混合结构,鞍槽用铸钢铸造,底座由钢板焊成。鞍体下设不锈钢板—聚四氟乙烯板滑动副,以适应施工中的相对移动。为增加主缆与鞍槽间的摩阻力,鞍槽内设竖向隔板。在索股全部就位并调股后,在顶部用锌块填平,再将鞍槽侧壁用螺栓夹紧。鞍体横桥向分为两半,待两个单元件吊至塔顶后用高强螺栓连接。1/2主索鞍鞍体吊装重量约16.8t,起吊高度约为70m。主索鞍构造如下图:

主索鞍构造图

主索鞍下设有塔顶格栅底座,与塔顶钢筋一并浇注砼。单个格栅悬出塔顶边跨侧部分,用于安装顶推千斤顶,待主索鞍顶推到位后割除悬出部分。施工中鞍体相对于底座的移动,借助设在塔顶的临时千

斤顶分几次有控制的推动,达到规定的移动量后,用夹件夹紧。格栅构造如下图:

格栅构造图

1.2、主索鞍构成和装配关系

主索鞍装配示意图

主索鞍装配示意图(立体图)

1.3、主索鞍配对标识 1.3.1、主索鞍构件组装图

主鞍标示位置示意图

隔板标示位置示意图

1.3.2、四套散索鞍配对分别标识:

第一套标识

标示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标示内容 1 1 1-1 1 1 1 1-1 1-2 1 1-2 GJ-10-40-1C GJ-10-30-5C GJ-10-20-1C GJ-10-20-6C GJ-10-30-6C GJ-10-40-6C GJ-10-40-1C GJ-10-30-5C GJ-10-20-1C GJ-10-20-6C GJ-10-30-6C GJ-10-40-6C GJ-10-40-1A GJ-10-30-5A GJ-10-20-1A GJ-10-20-6A GJ-10-30-6A GJ-10-40-6A 所属塔位(岸位)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边跨 边跨 边跨 标示方法 标示位置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鞍体端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上承板中跨端端面 挡板上面 下承板中跨端上面 下承板中跨端上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格栅上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黄油漆框示 20号字 中跨鞍体侧面 边跨鞍体侧面 上承板边跨端端面 挡板上面 下层隔片边跨端侧面 上层隔片边跨端侧面 下层隔片中跨端侧面 11 边跨 20号字 12 边跨 20号字 13 中跨 20号字 14 GJ-10-40-1A GJ-10-30-5A GJ-10-20-1A GJ-10-20-6A GJ-10-30-6A GJ-10-40-6A 中跨 20号字 上层隔片中跨端侧面 第二套标识

标示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标示内容 2 2 2-1 2 2 2 2-1 2-2 2 2-2 GJ-10-40-5C GJ-10-30-2C GJ-10-20-2C GJ-10-20-3C GJ-10-30-7C GJ-10-40-4C GJ-10-40-5C GJ-10-30-2C GJ-10-20-2C GJ-10-20-3C GJ-10-30-7C GJ-10-40-4C GJ-10-40-5A GJ-10-30-2A GJ-10-20-2A GJ-10-20-3A GJ-10-30-7A GJ-10-40-4A GJ-10-40-5A GJ-10-30-2A GJ-10-20-2A GJ-10-20-3A GJ-10-30-7A GJ-10-40-4A 所属塔位(岸位)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边跨 边跨 边跨 标示方法 标示位置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鞍体端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上承板中跨端端面 挡板上面 下承板中跨端上面 下承板中跨端上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格栅上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黄油漆框示 20号字 中跨鞍体侧面 边跨鞍体侧面 上承板边跨端端面 挡板上面 下层隔片边跨端侧面 上层隔片边跨端侧面 下层隔片中跨端侧面 上层隔片中跨端侧面 11 边跨 20号字 12 边跨 20号字 13 中跨 20号字 14 中跨 20号字 第三套标识

标示代号 标示内容 所属塔位(岸位) 标示方法 标示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3 3 3-1 3 3 3 3-1 3-2 3 3-2 GJ-10-40-7C GJ-10-30-8C GJ-10-20-5C GJ-10-20-7C GJ-10-30-1C GJ-10-40-8C GJ-10-40-7C GJ-10-30-8C GJ-10-20-5C GJ-10-20-7C GJ-10-30-1C GJ-10-40-8C GJ-10-40-7A GJ-10-30-8A GJ-10-20-5A GJ-10-20-7A GJ-10-30-1A GJ-10-40-8A GJ-10-40-7A GJ-10-30-8A GJ-10-20-5A GJ-10-20-7A GJ-10-30-1A GJ-10-40-8A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边跨 边跨 边跨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鞍体端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上承板中跨端端面 挡板上面 下承板中跨端上面 下承板中跨端上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格栅上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中跨鞍体侧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边跨鞍体侧面 20号字,黄油漆框示 20号字 上承板边跨端端面 挡板上面 下层隔片边跨端侧面 上层隔片边跨端侧面 下层隔片中跨端侧面 上层隔片中跨端侧面 11 边跨 20号字 12 边跨 20号字 13 中跨 20号字 14 中跨 20号字 第四套标识

标示代号 1 2 3 标示内容 4 4 4-1 所属塔位(岸位) 中跨 中跨 中跨 标示方法 标示位置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鞍体端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 上承板中跨端端面 挡板上面 4 5 6 7 8 9 10 4 4 4 4-1 4-2 4 4-2 GJ-10-40-2C GJ-10-30-4C GJ-10-20-4C GJ-10-20-6C GJ-10-30-3C GJ-10-40-3C GJ-10-40-2C GJ-10-30-4C GJ-10-20-4C GJ-10-20-6C GJ-10-30-3C GJ-10-40-3C GJ-10-40-2A GJ-10-30-4A GJ-10-20-4A GJ-10-20-6A GJ-10-30-3A GJ-10-40-3A GJ-10-40-2A GJ-10-30-4A GJ-10-20-4A GJ-10-20-6A GJ-10-30-3A GJ-10-40-3A 中跨 中跨 中跨 中跨 边跨 边跨 边跨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下承板中跨端上面 下承板中跨端上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格栅上面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红油漆框示 20号字,黄油漆框示 20号字 中跨鞍体侧面 边跨鞍体侧面 上承板边跨端端面 挡板上面 下层隔片边跨端侧面 上层隔片边跨端侧面 下层隔片中跨端侧面 上层隔片中跨端侧面 11 边跨 20号字 12 边跨 20号字 13 中跨 20号字 14 中跨 20号字 二、 施工工艺流程

主索鞍施工可划分为起吊门架安装、格栅安装和主索鞍鞍体吊装三个阶段。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上横梁施工完成塔、锚轴线点联测钢格栅安装钢格栅、鞍体地面运输轴线、里程及高程复测塔顶施工缝混凝土浇筑下承板并用销钉固定于钢格栅全程测量监控安装板、上承板吊装就位1/2边跨侧主索鞍吊装就位1/2中跨侧主索鞍吊装就位两1/2主索鞍用螺栓连接吊装完成

主索鞍(含格栅)吊装流程图

三、 具体施工工艺 3.1、起吊门架安装 3.1.1、安装前准备工作

(1)检查塔顶预埋牛腿是否按照图纸要求预埋(标高为163.203m及164.503m处设有垫梁预埋件,标高为162.743m处设有平台预埋钢板)。

(2)在预埋件上按要求焊接牛腿,牛腿与埋件之间的焊缝要满足

设计要求。

(3)正式安装前应检查贝雷、枕梁、重型钢轨、连接螺栓等材料是否齐全。

3.1.2、贝雷安装

(1)贝雷安装前,预先在塔顶用钢尺定出贝雷的摆放位置,以方便下层贝雷准确就位。

(2)门架的安装采用塔吊分片吊装门架,先将下层贝雷组(每组3排2片,起吊重量约为1.8t)在承台附近空地(西岸为P6平台)上组拼好,然后用塔吊起吊到安装位置,在贝雷梁与预埋工字钢之间焊接槽钢将贝雷梁与牛腿之间固定,此时应注意保证贝雷梁顶面水平(如不平可利用钢板调平)。同样安装另外一边的下层贝雷梁,然后再在地面上组拼上层贝雷组(每组3排4片,起吊重量约为3.6t),利用塔吊安装,将上下层贝雷之间利用弦杆螺栓紧固以连成整体。 (3)为保证门架的横向稳定性,在上层贝雷梁两端头之间用[10a槽钢做横联将两组贝雷梁连接起来。同时为增强贝雷的抗倾覆稳定性,在每个塔柱顶面设4根预埋钢筋,通过塔柱主筋与预埋钢筋将贝雷梁反拉住。

(4)为保证门架起吊时的安全性,在贝雷安装完成后,在每组上层贝雷尾端(靠引桥侧)用10t手拉葫芦做为反锚固保险系统锚在预埋牛腿上。

起吊门架示意图

3.1.3、轨道安装

(1)两组贝雷梁安装好后马上安装贝雷梁顶面的枕梁。枕梁采用□10a型钢,单根长度为120cm,间距为75cm(与贝雷竖杆同一位置),枕梁两端用骑马螺栓与贝雷卡牢。

(2)枕梁安装完成后,在枕梁上敷设P43重型钢轨(采用原P6主墩龙门吊的钢轨)。钢轨与枕梁之间用压板(采用8mm的旧护筒钢板制作)连接,压板一端与枕梁焊接,一端与钢轨卡牢,压板间距为75cm。轨道安装过程中,要求两条钢轨之间的平行误差不大于±5mm。

(3)钢轨固定后,在其两端安装限位装置。 3.1.4、起重平车安装

(1)起重平车由行走大车和8t卷扬机两部分组成,整机重量为5t,考虑到塔吊的起吊能力,两部分需要分开吊装。先将行走大车吊到钢轨上,为防止行走大车在拼装过程中走位,在车轮两端用木楔将车轮与钢轨楔紧,再用手拉葫芦在靠近车轮的地方将行走大车与钢轨锁紧,然后吊装卷扬机在行走大车上就位后,将两者焊接牢固。

(2)整机安装完成后,由电工按照电气原理图安装电气系统,起重平车在轨道上行走采用1t卷扬机做牵引。电气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对对整个吊装、行走系统进行系统检测、调试,检查整个系统全长范围内有无缠绕或其它设备故障,确保所有机具设备安全、正常工作。 (3)正式吊装前,先将起重平车开至轨道靠主跨侧,然后用10t手拉葫芦起重平车反拉住,以防平车向前滑行。

3.2、格栅起吊安装

格栅示意图

3.2.1、格栅起吊前就位

按照图纸上要求,先将格栅在承台上的摆放位置标记出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东塔上下游的两个格栅都可以直接利用25t汽车吊转移至指定位置。西岸下游(北侧)格栅利用汽车吊泊在主塔北侧施工栈桥上,然后直接吊至主塔承台跨中侧;西岸上游(南侧)格栅就位前,先在承台面上放置两条钢棒,然后利用汽车吊把格栅吊到钢棒上,通过手拉葫芦牵引,将格栅逐步移向指定位置。

格栅吊装前,需先将格栅与反力架焊接成整体。根据下图制作焊接平台,将平台吊至格栅起吊位置的正下方,准确定位。将格栅吊至平台上,精确定位后与反力架进行焊接。

格栅与反力架焊接平台

(方法一)起吊过程中,为避开莲花座和防止格栅扭转,需从塔顶引出一条Φ8mm钢丝绳作为导向绳。在塔顶两条I56a牛腿上悬挑一条I25a工字钢,导向绳一端与I25a工字钢端部固定,另一端与承台上预先埋好的型钢固定,导向绳必须垂直且绷紧。将格栅用锁仔与导向绳连接,以保证起吊过程中格栅能顺着导向绳垂直上升,从而成功避开莲花座。经计算,格栅在平台上的起吊点中心应偏离塔柱中心线50cm,与塔柱边缘的距离为25cm,导向绳索承受的水平拉力为120N。

格栅起吊偏位立面图

格栅起吊偏位平面图

(方法二)主塔在主跨桥面标高附近的莲花座构造对鞍体提升有一些影响,因此,计划在承台上按“主塔提升偏位示意图”设置反拉点。溜绳角度为56.16度,将格栅侧拉偏位40cm,以格栅16.8t计,最大偏位时溜绳拉力为235.2kg。所以在鞍体提升将通过此区间时,用

1吨卷扬机(ø9.3mm钢丝绳)牵拉即可使鞍体偏离通过。

主索鞍提升偏位溜绳拽拉示意图

各操作、指挥相关人员按主索鞍吊装岗位人员位置安排就位,开始正式起吊

 指挥员以塔下为主、塔上为辅。

 先点动数下8吨卷扬机,使主索鞍离开地面。

 继续提升至1米高度位置停留片刻,观察各部分运转情况。  然后继续提升至下横梁莲花座位置,开动提升偏位拽拉1吨卷扬机将主索鞍拽拉偏位40公分。

 指挥员指挥8吨卷扬机点动提升,1吨卷扬机点动放松,缓慢使主索鞍通过莲花座后,完全放松拽拉偏位1吨卷扬机后停留片刻并检查吊装支架各部分情况。

 继续提升至塔柱一半高度后停留片刻,指挥员以塔上为主、塔下为辅,继续提升至塔顶。

 然后慢慢收回1吨卷扬机和10吨手拉葫芦将平车牵引至安装

位置正上方。 3.2.2、格栅起吊及安装

格栅采用4点起吊,正式起吊前,先将两条钢丝绳从格栅底部穿过,调整好位置,点动卷扬机,将格栅稍稍提起,观察是否偏心。反复几次,找出最佳起吊位置,在格栅两侧做好记号,在这四个记号上焊接耳板,最后将钢丝绳穿过耳板进行试吊。

格栅吊装前按照设计图纸上底板的位置,在塔顶上测量放样出其平面位置,具体可把其纵横向腹板投影用油漆标示出来,然后再用钢卷尺或其他直尺定出在格栅四周边线位置。检查塔顶钢筋或其他构件是否与格栅相冲突。同时测出塔顶格栅腹板投影处多点的标高,在该点位处事先安装三角钢楔块并安装牢靠,复测调整其标高,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对预留槽口修整,对其地面标高进行复测,如偏低时可用钢板垫高调平。根据监控要求,格栅顶面标高比原设计标高需预抬1.1cm,放样时间须在早上或晚上温度相对稳定时间短,严禁高温放样。

钢楔块在塔顶布置图

格栅吊装前应检查门架及起吊行车,对应格栅的中心线,计算出天车的停靠位置,在钢轨上标示出车轮的停止位置,并用油漆做好记号。一切就绪后方可进行格栅的吊装。

吊装时,在格栅吊点上安装千斤绳,通过吊具与起吊钢丝绳相连,启动卷扬机进行吊装作业。正式提升前进行一次试提升,即将格栅提高20cm后,静置5分钟,然后上下移动5cm,再静置5分钟,以检验重心是否平衡,机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等。经观察无异常情况后,继续向上缓慢、匀速、平稳起吊格栅。为确保安全,每提升15m左右,需停顿一次,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当格栅底部高出塔顶10cm后停止提升,待格栅平稳后,移动纵向行走大车,同步回收作为保险的10t手拉葫芦。当格栅平移至指定位置附近时(以5cm控制),缓慢

下降至设计标高顶面2cm(此时以反力座最底端为控制点),1t卷扬机采用点动的方式进行细微平移,直到纵向超过格栅反力座预留槽立面5mm。在格栅的四个方向分别设置1t手拉葫芦,四个手拉葫芦分别在四个方向进行微调以确保格栅平面位置,然后缓慢下放,过程中通过四周手拉葫芦调整其平面位置,确保其顺利下放到位。格栅到位后,观察其与钢楔块以及预留槽面接触情况是否平稳,否则应根据实际情况作进一步调整。确定平稳后再次利用框架水平仪、精密水准仪及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复测格栅的高程及纵横轴线,使格栅高程及平面度等均满足图纸设计要求。

格栅起吊示意图

3.2.3、格栅砼浇注

检查合格后,用短钢筋将格栅与相邻钢筋焊接固定,确保砼浇注中不产生偏位。安装塔冠预埋钢筋,向底板及格栅预留槽内灌注细石混凝土予以填充,并应保证滑动面整洁。注意避免污染格栅顶面,如污染了要及时清理干净。

3.2.4、吊装下承板

吊装下承板,注意主跨和边跨的方向,同时保护好安装板表面的聚四氟乙烯板。

吊装下承板示意图

3.2.5、吊装上承板

吊装上承板,注意主跨和边跨的方向,并按设计要求往边跨方向预偏适量距离,在安装板的外露部分加盖零时盖板。

吊装上承板示意图

3.3、主索鞍鞍体吊装

底板灌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进行座体吊装。

安装前按照设计图纸上主索鞍位置,经过测量定出底板上主索鞍中心位置及纵横向中心线并用油漆做好标记,画出两半鞍体各自纵横向中心线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标出两半鞍体四周外边线。

首先将将鞍体吊放到下承台跨中侧,利用门架卷扬机和导向绳进行吊装,其中由于半个主索鞍的投影面积没有格栅大,经计算,格栅起吊不需要偏位,即可避开莲花座。

鞍体吊装示意图

吊装时先将边跨侧半个主索鞍提升上塔顶就位,再提升主跨侧半个主索鞍。两个半主索鞍按标记就位后,用螺栓将主索鞍组装完成,再按设计要求的预偏值就位,并用木块临时锁定,避免鞍体移动偏位。主索鞍吊装工艺与格栅基本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3.3.1、吊装边跨鞍体

将边跨鞍体吊运到主鞍的上承板上,使鞍体底面销孔与上承板边跨端销配合,并放正。如下图:

吊装上承板示意图

3.3.2、吊装中跨鞍体

吊装中跨鞍体,使鞍体底面销孔与上承板中跨端销配合,并放正,然后用GB/T879-2000 销30×80将鞍体对正,再用螺栓将两个半鞍体把紧。如下图:

吊装中跨鞍体

3.3.3装长拉杆

在主鞍的承压台上装长拉杆(共4根),并套好垫圈、螺母,同时将螺母拧紧(每处2个螺母)。

装拉杆

3.3.4架缆后填锌块

按施工作业要求,将主缆架于主鞍上,架缆至一定高度时拼装隔板。主缆全部架设完工成后,用锌块将上部填平。

3.3.5装挡板和短拉杆

在鞍槽侧壁装好短拉杆(共6根),并且套好垫圈、螺母,螺母按对称顺序拧紧;再按设计要求顶推主鞍,到位后,用环氧树脂粘接序号为12的密封带,拆下临时安装板,同时安装挡板,并用螺栓将挡板和下承板把紧。

装挡板

四、 人员、机械设备表 4.1、门架安装

名称 塔吊 手拉葫芦 对讲机 汽车吊 规格 QTZ160/QT80 10t 25t 机械、设备 数量 名称 各1台 测量仪器 3个 钢卷尺 3台 记号笔 1台 安全带 规格 5米 数量 1套 2把 2只 11根 人员岗位安排 职务、工种 技术员 安全员 测量员 施工队长 卷扬机工、普工各2人 起重工、普工各2人 塔吊司机 普工 人位置 工作 数 1 塔顶1人 负责门架系统的安装指导 2 主塔下、塔顶各1人 负责起吊安全 测量点2人、塔顶13 负责安装测量 人 2 主塔下、塔顶各1人 负责指挥塔吊 4 4 1 2 塔顶 塔顶 塔吊操作室 塔下 负责卷扬机安装调试 负责塔顶门架安装 负责操作塔吊 负责贝雷等材料起吊 备注:塔柱一半高度以下的起吊,塔下指挥为主、塔上指挥为辅。塔柱一半高度以上的起吊,塔上指挥为主、塔下指挥为辅。

4.2、格栅、主索鞍安装

机械、设备 名称 钢丝绳 手拉葫芦 对讲机 塔吊 卷扬机 枕梁 钢丝绳 规格 Φ8mm 1t/10t 数量 80m 4个/3个 3台 名称 测量仪器 钢卷尺 记号笔 安全带 钢轨 骑马螺栓 钢楔块 规格 5米 P43 数量 1套 2把 2只 11根 24米 64个 60个 QTZ160/QT80 各1台 8t □10a 1台 38.4米 若干

主索鞍起吊人员岗位安排 职务、工种 技术员 安全员 测量员 人位置 数 2 主塔下、塔顶各1人 2 主塔下、塔顶各1人 3 测量点2人、塔顶1工作 负责起吊技术 负责起吊安全 负责安装测量 人 施工队长 卷扬机工、普工各1人 卷扬机工、普工各1人 起重工、普工各2人 2 主塔下、塔顶各1人 2 2 4 塔顶 塔顶 塔顶 塔下 塔下 负责起吊指挥及观察 负责支架上1吨卷扬机操作 负责支架上8吨卷扬机操作 负责塔顶安放、定位操作 负责起吊吊点、吊绳设置操作 负责起吊后防转溜绳拽拉操作 起重工、普工各2人 4 普工 备注:塔柱一半高度以下的起吊,塔下指挥为主、塔上指挥为辅。塔柱一半高度以上的起吊,塔上指挥为主、塔下指挥为辅。

五、 施工进度计划

六、 质量控制措施 1、主索鞍安装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项次 检 查 项 目 偏差 1△ 最终偏顺桥向 符合设计要求 经纬仪或全站仪:每鞍3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位(mm) 横桥向 2△ 3 高程(mm) 四角高差(mm) 10 +20,-0 2 测量 2 全站仪:每鞍测量1处 3 水准仪或全站仪:每鞍2 测量四角 2、主索鞍在现场存放及安装过程中注意成品保护,避免损伤防护涂装。

七、 安全保证措施 7.1、安全目标

杜绝发生重大以上的责任事故,包括职工伤亡、火灾、爆炸、设备受损、交通安全、急(恶)性中毒事故。

1)年度职工工伤责任事故死亡率≤0.3‰,重伤率≤0.5‰,轻伤率≤5.5‰。

2)一次设备责任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3)不发生工程、公务交通车、船等重大责任伤亡以上事故。 4)无职业病发生。 7.2、安全保证措施

A、施工前,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由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得每一个参加施工的人员都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

B、通过塔柱周边预埋的钢板,焊接三角架,利用4.8cm钢管搭设闭合的施工平台,并做好安全防护。详见塔冠施工支架图。

C、派专人检查起重体系,确认符合吊装安全要求后,才准许慢

慢起吊安装。

D、除现场操作人员外,起吊场地周围工作人员均需站在安全范围以外。

E、所有吊放安装作业均安排在天气晴朗时进行,并选择风速较小的天气,风力超过6级时应停止作业。

F、卷扬机操作手要做单独的安全操作交底,所有上高空的作业人员都必须佩戴安全带,并正确使用。

G、严禁高空抛物,所有塔顶需要的小型机具及其他零散物品一律采用吊篮上下转运。

八、 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

A、施工机械在运行、维修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油要进行回收、集中处理,不能随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B、施工作业人员按照要求穿戴好工作服、安全防护用品。 C、合理规划施工场地,避免相互冲突;施工场地应随时将杂物、工具清理整齐,严禁乱堆乱放。

D、施工营地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不随意排放。 E、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对机械操作者及有关人员采取个人防范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