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设计:1.1信息及其特征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介绍丰富多彩的信息及其重要性、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信息的基本特征等内容。了解性的知识较多,比如信息的定义。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而信息的基本特征对于学生理解信息,解释信息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准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例子进行探讨,认识和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把时间主要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互动等多种途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重难点,做到举一反三,并能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由于初中各学校设施设备的差异,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信息技术基础也参差不齐。而本节课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所以,必须通过在课堂上做些小游戏,分组活动等提高课堂气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②能够对信息的定义有基本的认识。
③能够列举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甄别信息、运用信息的信息素养;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及应用
难点:信息及载体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游戏法等
四、教学过程
1、分组游戏
“请在3月25日前登录╳╳╳╳╳网站,给第1组第一位同学一张纸,纸上面写着以下内容:
即可领取1000元现金红包”。要求该同学快速的把纸逐个传下去,并由最后一位同学大声读出纸上内容。
同样给第2组第一位同学一张纸,纸上什么都没写,同样要求该同学快速的把纸逐个传下去,并由最后一位同学大声读出纸上内容。(很明显,该组同学都莫名其妙,不知要做什么)
由第3组同学猜测:为什么第1组同学能完成我交的任务,而第2组同学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第1组的纸上有内容,所以该组同学能顺利获取相关信息并读出,而第2组的纸上什么都没有,该组同学自然莫名其妙。
从而得出:纸本身并不是信息,而纸上面的内容才是信息,而纸是传递该信息的载体。并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什么是信息?信息又有哪些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区分信息和载体,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学考的必考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区分信息和载体设计了该环节。
2、课前体会,课上说感受
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去做个小测试:绑住自己的手和脚,蒙上眼睛,塞上耳朵,面对墙壁,任何情况下都不准说话,也不准动,看自己能坚持多久。
同学们:2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分钟那么短的时间呢?如果让你这样坚持1天、2天甚至更久,你觉得会如何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体会没有信息的可怕,说明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出维纳对信息的定义:从信息的本质来看,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总之,信息和物质、能量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
3、分组猜成语游戏
第1、2、3组各派一名同学到讲台前,老师给这3名同学一个成语“鸡飞狗跳”,让这3名同学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把该成语描述给本组的同学猜,看哪组最快能猜出(注意,不可说出成语中的任一个字,否则无效)。
设计意图:3名小组在不断的发出相应的声音和做不同的肢体动作,给的信息越多越准确,小组猜出的速度就越快越准。从而引出香农对信息的定义:从信息的作用来看,信
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在此游戏中引导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学会甄别信息,摈弃一些不准确的信息,保留一些准确的信息。
4、幻灯片展示丰富多彩的信息
设计意图:幻灯片展示古代结绳记事、飞鸽传书、现代人们每天看天气预报和报纸等、交通信号灯、手机短信和网上聊天、网络上传递着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让学生体会从古代人们就存储、传递、表达信息,而今天我们的方式更加丰富……
并由此总结出信息的简单描述:信息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总之,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
5、小组协作探究
各小组从下面3个例子里选一个来完成探究学习,并填写下表,完成后各小组进行互评,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总结信息的定义,并未下面即将学习的信息的基本特征打下基础,同时也加强学生通过协作学习的能力。
例1: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论语》、《周易》、《山海经》到《二十四史》、《本草纲目》等,再到现代的文艺创作和科研成果,这些鸿篇巨著都用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记录着一段段的历史事件或探索知识的足迹,它们是一座座无比珍贵的财富,成为了世界文明宝库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例2:现在,遍布全球的气象台站和各种探测设施,组成监视天气变化的观测网,昼夜不停地捕捉地球大气中的各种气象信息。然后,各种业务部门把这些信息制作成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天气实况图和预报图等,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各种通信手段传送出去,为人们提供气象服务。
例3:世界瞩目的世界杯比赛,很多人都不能亲临现场,都是靠电视台记者,把采集到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新闻资料在计算机中编辑处理后,通过网络传回电视台,以便及时发布。
知识升华:信息虽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信息的定义至今没有取得共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描述,请同学们课后从信息的“主要内容、载体形式、传播途径、接收方式、产生的作用”等来分析和了解信息并完成下表,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对信息一词的定义。
6、你说,我也说信息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根据本节课开头的传纸条游戏和猜成语游戏及我们幻灯片展示的信息及同学们生活中所接触的信息等说一说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师幻灯片展示信息的5个基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相对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根据个人的理解,对所选特征进行解释。对于学生解释不够准确或没有挑选的特征,教师做重点讲解。
①载体依附性
师:上课前我们玩的小游戏我们已经明白:纸本身并不是信息,我们只是从纸上得到信息,纸只是信息的一个载体,而纸上的内容才是信息。而我们传递纸上的信息可以看纸上的文字,也可以听最后一个同学读出来。若是今天不来上课的同学,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传递给他们知道。
这个就反映了信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烽火、红绿灯、收音机、电脑、手机、课本、报纸、光盘等都是信息的载体。而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上载体的表现形式。
注意:(1)所有信息都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而同一载体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学校的通知信息既可以写在校园公告栏上,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广播,或在校园网站上公布等;而校园网站既可以公布通知信息,也可以展现学校各种各样的风貌等。
②价值相对性
师:在刚才我们玩的猜“鸡飞狗跳”成语的过程中,都上同一个同学给出的相同的信息,为
什么同组的有的同学很快能猜出,而有的同学很慢或者根本猜不出?
设计意图:从学生刚玩过的一个简单的猜成语小游戏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理解价值相对性的含义:对于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取决于
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能力)。
案例分析: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到一个岛上推销鞋,他们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失望的给公司拍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然后他就回去了。而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则心中大喜,他也给公司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有鞋穿,市场潜力很大,请速寄100双鞋来。”他把凉鞋送给了岛上的居民,岛上的居民穿上之后都觉得很舒服,不愿再脱下来,他为公司赢得了市场。
设计意图:进一步通过具体事例推进,让学生明白:
⑴信息虽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求,但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⑵信息是可以增值的,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⑶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鼓励学生要善于利用信息为其所用。
③时效性
师:相信大家都玩过支付宝扫红包,那么之前我们扫到的红包现在还能使用吗?
生:不行,过期了
案例分析: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张家媳妇见了
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每个月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接触的事情出发,并通过具体事例推进,让学生明白: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价值也会不同,鼓励学生要养成识别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判定哪些是最新的信息,哪些是过期的信息,以免误事。
举一反三,学生列举生活例子
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老黄历看不得,旧的交通地图会误事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天气预报、车票、优惠券、红绿灯……
④共享性
师:刚才我们玩的传纸游戏中,我只把纸条给来第1组的同学,但为什么后来我们全班在场
的同学都知道纸条上的信息来呢?
生:因为最后一名同学大声的把信息念出来给同学们听来。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刚接触的简单的游戏来让学生明白: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信息
可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利用,而一般情况下,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鼓励学生要善于共享信息和利用共享信息,并提醒学生注意对某些信息要注意保密如: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带有知识产权的信息等不能共享。
⑤真伪性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纸条上说叫你们打开╳╳╳╳╳网站,即可领取1000元现金红包,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假的……真的……
设计意图:围绕我们课前学生亲自玩的小游戏来让学生明白:信息是存在真伪的,提醒学生们要学会甄别信息真伪,正确、合法地使用和传播信息,防止上当受骗,防止伪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举一反三,从古到今举事例
孙膑“减灶退敌”
诸葛亮“空城计”
诈骗的短信
虚假广告
7、根据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来谈谈信息还有哪些基本特征
普遍性、不完全性、可存储性、可处理性、可传递性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主动探索信息其他特征的学习方法。
8、探究交流,学以致用,知识升华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3、谣言止于智者
4、网上的信息被数以万计的人浏览
5、文字刻在竹简上
6、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五、课堂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老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梳理和补充:
1、今天,我们了解了信息的定义,知道了无处不在的信息对人类非常重要;物质、能源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共同学习了信息的一些基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相对性、③时效性、④
共享性、
⑤真伪性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同学们要学会正确获取信息、高效处理信息、懂得判别信息的真伪,更好的利用信息为我们服务。
3、在下节的课程中,我们将共同走进信息的魅力空间,学习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
六、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时,借用“传纸条游戏”、“猜成语游戏”、“学生亲身体验游戏”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学以致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配上一些典型实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所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教师加以点拨,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轻松化解了难点,教学重点也得到很好的落实、巩固和深化。从而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本节课还有些不足之处,由于内容繁多,时间有限,无法对有些学生和小组的想法逐个给予详尽的点评及拓展,在分组学习和自主学生过程中发现有小部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过低,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努力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自主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