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粤 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设计:1.1 信息及其特征

粤 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设计:1.1 信息及其特征

来源:尚车旅游网
粤 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设计:1.1 信息及其特征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分析及教学理论准备

课次 1 课 题 教学 目标 地点 教室 课型 教室理论课 §1.1 信息及其特征(一) 知识与1.知识与技能:(高中升入第一课,首先介绍高中新课程的特征;信息技术课课时的分配;学习的方法及技巧等。) 技能 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方法与2.过程与方法:培养从日常生活、的能力。 过程 情感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度价值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观 (2).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中,激发爱家乡、爱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怀。 教学策略 教材分析 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信息及其特征”是粤教版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的几种描述; 信息的几种特征 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信息含义的理解 1 / 5

粤 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设计: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对象 分 析 教学媒体 二、教学过程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课件PPT、纸质复印材料 课程介绍及分析:

人类已经跨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同学们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存。 1、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参考下表:[PPT展示]

【课程设置和模块结构】

信息技术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为:《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为:(1)算法与程序设计;(2)多媒体技术应用;(3)网络技术应用;(4)数据管理技术;(5)人工智能初步。下学期进行先修模块的学习。

请看课本: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课程结构分部分,分别是:(1)信息与信息技术;(2)信息的获取;(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4)信息资源管理;(5)信息安全。

请注意:2015年6月要参加全省的高中学业基础会考!

2、如何学习信息技术课

我们在学习中将会的接触到“任务驱动”、“问题探究”、“案例分析”、“先体验再分析”、“观察与实践”、“主题活动”等教学模式,同学们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摒弃消极被动的学习方法,采用积极主动、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等方法来学习新课程,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独立学习和分析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小组讨论:

谈一下你以前是如何上信息课的,你希望我们以后的信息课该如何上,你理想中的信息技术课将是如何? 3、学习信息技术情况调查

为了了解同学们的信息技术基础情况,方便进一步实施教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的调查表。

课程内容: §1.1 信息及其特征 案例1:“生存实验”

2 / 5

粤 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设计:1.1 信息及其特征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参考物品有:笔记本电脑、钢刀、水、饼干、打火机、指南针、火石 正确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解析: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三大要素 物质、能量、信息

案例2:“感觉剥夺实验”

说明:信息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也是基本需求。

【新课】一、什么是信息?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结绳记事”、“烽火告急”、“信鸽传书”等方法来存储、传递、利用、表达信息。“信息”一词古已有之,但关于它的定义至今仍未取得共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描述

【PPT】观看全球夜晚灯光图

结论:各国夜晚灯光亮度的差异,体现了各国都市化程度的不同,经济发达的地区,夜晚灯光就明亮,且灯光的密度也高。

二、信息的多种说法

★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维纳: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是第三类资源。

★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其它人说:

3 / 5

粤 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设计:1.1 信息及其特征

三、信息的传递过程:

四、信息的六大特征及案例分析 1.“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2.增兵减灶 (孙膑、庞涓) 3.空城计(司马懿是魏国大将)

4.烽火戏诸候(幽王昏淫无道,只知讨好褒姒,不关心民众。褒bao姒si) 【课堂任务】

参考P3的例子,完成表格:分组讨论你对信息的理解。 分析信息的传播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信息的发出方来看,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由此可见,信息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新闻报道、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科技成果、一幅图画、一张照片、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等都属于信息。 从信息的接收方来看,接收信息后,对于各种形式的信息形成印象,经过分析、判断与理解,把它变为自己的知识或引发相应的行动,这时,信息便发挥了作用。在现代社会里,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课堂小结:

一、什么是信息

二、信息的重要特征: (见上面的分析与结论)

三、板书设计 左边黑板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信息 三种解释 看书P3 四、作业

4 / 5

右边黑板 明年六月中旬会考 会考不过关不能参加高考 对大家的要求是达到“优”“良”。 粤 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设计:1.1 信息及其特征

(详见作业)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基本上掌握了学生的程度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确定高一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计划。由于本届学生有基础的占大部分,基本上可以说占85%左右,但程度不同,所以课程主要以这部分学生为主,在基础知识、基础操作这部分稍快,每个班视情况不同单独指导学生。

本次课采用了多个案例进行讲述,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较为有兴趣,教学效果不错。

以后面的教学中,注意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势,加深学生的理论性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熟练性。至于教材中的理论部分,不计划专用课时来完成,因为那样学生都觉得比较枯燥,而是作为平时讲解时的逐渐渗透,再加上以做题、讲题的形式让学生来掌握。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