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要求】
1.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负责任地发布、使用与传播信息,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2.认识到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熟悉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养成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树立信息安全呢意识。
3.通过搭建小型信息系统的综合活动,体验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来源于高中信息技术“浙教2003课标版”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社会 --> 7.4 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教材主要内容,7.4.1信息素养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认识态度层面,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7.4.2网络道德规范。也就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至少应该掌握这么一些问题:“知道做些什么”、“知道谁能信任”、“知道避免什么”、“知道如何做出反应”、“知道后果”。
本教材前一个章节“7.3 信息的安全与保护”侧重的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重点在操作层面信息能力的培养。教材“7.4 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之后需要思考的是认识何态度层面以及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在前几堂课的应用之后的一个后续的思考。
【教学目标】
1. 养成信息安全意识,掌握有效的防范信息泄露的方法;
2. 通过项目学习,养成日常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学会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负责任地阅读、发布、传播信息;
3. 通过项目分析及报告生成,有意识地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带头做一名数字化时代的合格公民。
重点:能自觉合理的使用信息系统,主动承担信息社会责任。 难点:项目分析报告的形成。
【重难点突破】
1
以净化微信朋友圈为主题进行项目研究与分析,达到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培养目的。因此,本内容可以分3课时来完成,这是第2课时的教学,第1课时侧重信息能力层面,重操作与资料的收集整理,第3课时是项目分子报告的汇总与交流。
【核心素养指向】
1. 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能预判可能存在的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信息意识) 2. 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数字化信息系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 针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计算思维) 4. 掌握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能并形成一种应用思维。(计算思维)
5.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法律。(信息社会责任)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中生而言,已经普遍具备利用数字化工具或者相应的软件平台阅读、加工、分享信息的能力,但是信息的安全意识不够,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不强。微信几乎是人人都在用的一个网络平台,对于微信,同学们缺德不是技术,而是信息意识、认识和态度层面的提升和责任感的培养。
【设计构想】
整体设想:通过净化微信朋友圈这一课题的讨论自觉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通过课题分析报告的撰写与分享无形中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感。
微信是每位同学以及家人朋友的日常,根据这一日常,本课在设计中我增加了一个课前的课外自主探究活动。有了课外的探究与交流,几乎每位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想要表达,很多同学做了PPT,很多同学写了感言,这为项目分析报告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内,同学们围绕“微信好友皆为友?”、“微信朋友圈知多少?”、“为什么点赞?”、“我为什么在群里?”、“我收藏了什么? ”、“哪些是需要的?”等一列问题进行讨论与分享。
本课在课内创设情境,通过讨论法进行学习,课后布置任务,写出本课的学习心得或者本项目的分析报告(二选一),建立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分享。写作是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任务设定中写心得体会和项目分析报告二选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完成本堂课的任务。
本课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增强信息社会的责任感是在学习讨论交流以及日常应用中逐步形成的,而心得报告是思想意识形态的一个总结。
【教学活动设计】
2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教学过程 情境1:开门见山,明确章节 情境2:设问引思,启发导入 设计意图 明确本课章节“§7.4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拿出教材。 思考“我们合格吗?” 书上知识点1:信息素养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认识态度层面和信息能力层面。 以身边最熟悉的事情为例,从身边的事情出发,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信息素养的内看书阅读,研究探讨本课主题:“净化微信朋友圈,增强信息社涵,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养成注重信对照思考 会责任感。” 息安全的意识,养成一种积极的态度。 微信,我们都会用,微信,我们不缺技术,缺的是什么?对照书本内容想一想,说一说,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1.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微信好友皆为友?”、“微信朋友圈知多少?”、“为什么点赞?”、“我为什么在群里?”、“我收藏了什么? ”、“哪些是需要的?” 2.请同学提出供大家讨论的问题。 3.分组讨论交流。 4.部分小组代表发表本组观点。 5.请课前精心预习并准备过PPT的同学发言 任务主题:例举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公众号中的假新闻假消息。 为什么朋友圈的一些信息如此惨不忍睹,还有很多人对之信以为真并奔走相告地转发、乐此不疲地点赞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为什么微信里遍布各种闻所未闻或骇人听闻的假消息呢?重要的一点可能是,造假的成本收益比太划算。 出版社、专业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的定位、信用度和专业水平是不同的。 在微信群里呼唤,独立思考。 书上知识点2:网络道德规范。 “净化朋友圈”做信息时代的主人。 1. 从法律法规层面分析; 2. 从思想道德层面分析; 3. 结合知识点1在认识态度和信息能力层面分析。 以学生演讲的形式开展教学,既是对未来的自己的展望,也是对本课内容的一个小结。 目的是希望学生在以后的行动中自觉地争做信息时代的主人。 在谈论中分享观点、在交流中互相指正、监督,培养信息素养。 经过讨论,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明白:净化微信朋友圈,是我们共同的社会责任,让微信平台永远传播正能量,让社会大家庭更温暖,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和谐! “微信朋友圈”大讨论。 别把微信或微信公众号全当新闻读。 通过微信假消息假新闻的例子,用事实甚至有些学生是亲身经历的事实来有力地论证净化微信朋友圈,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从课堂实录视频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观点,传播正能量,并能从“净化微信朋友圈,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一主题出发,倡议更多的同学和自己一起争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3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