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吉林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

吉林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

来源:尚车旅游网
吉林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作者是伊索,古希腊作家。

B.《从百枣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五猖会》《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也选自这本书。 C.马致远,宋代作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等。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二、现代文阅读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分级教材 任翔

①近些年,传统丈化教育受到高度重视,新版语丈教材增加古诗文比例更是受到多方关注,这是一件好事。在此基础上,应有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教材,配合语丈、历史等学科的渗透,以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格局,有序、有效地推进传统丈化教育。

②关于传统丈化教育,仍有一些重要问题有待厘清,内容遘选仍缺乏系统思路。比如,在认识上.学校与社会教育尚未很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教育价值。有的将传统文化简单等同予“四书五经”,有的将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讲历史知识.有的将传统文化简化为民俗民风、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缺乏对传统文化中蕴合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之涵养垃阐释。—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对丈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还不到位。传统丈化教育既要注重对传统丈化的学习、认知和弘扬,更要注重培育青少年的文化创造力,让他们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联系的角度思考传统文化,为未来文化的创新创造奠定一定的基础,这些是当前我国传统丈化教育普遍缺失的。

③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除了要切实抓好教师培养培训外,在庞杂的传统丈化中提炼出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再将筛选出的教育内容分级分层落实到体系化的传 统文化读本中,是一个好的抓手。笔者通过对我国学科分化以来传统文化教材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传统丈化内容比较零散,体例大同小异。特别是在近些年出版的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中,尚未发现一套真正体现以青少年为主体、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读本。因此,亟待编写一套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的传统丈化教育分级教材,以确保传统文化教育有序、有效地开展。

④这样的传统丈化教材,可以依据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标准,按照伦理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文学艺术教育

第 1 页 共 7 页

三大板块,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系统编写。形式上,可以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一级教材、二级教材、三级教材、四级教材进行分级。当然,为贴合国家教育的分类--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依照教材编排的内容梯度与能力层级,也可以将四本分级教材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启蒙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初级教材、中国传统丈化教育中级教材、中国传统丈化教育高级教材。在总体编排上,四个分级教材每项内容形成序列,各项内容既相对又相互融合,达到分则序列清晰、合则相互为用的效果。

⑤总的来讲,教材编写要以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传承为基础,以民族精神的薪尽火传为核心, 引领青少年由知识层面的学习向情感的陶冶、素质的提高、智慧的增长、品德的养成逐步提升,引领青少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始于识字读书,进于志修身,成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优秀传统丈化分级教材应当既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又符合传统丈化教育教学规律,既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又能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员修习统丈化的需求。

(选自《光明日报》2017.9.14)

2 . 本文的中心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 依据本文内容来看,为什么亟待编写一套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的传统文化教育分级教材? 5 .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传统文化教材编写要注意的事项。 时文品味。 爱,踩着云朵而来 丁立梅

父亲说,你妈现在不中用了,在家门口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当夜搭了顺路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却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踏上了相反的路,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村里人,把她送回家。

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没有从前的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

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如跋涉在沙漠里的人。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去学校看我。

第 2 页 共 7 页

母亲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任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大婶借了做客的衣——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让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

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

然而我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降临了。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了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的方格子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辉,在母亲身上镀一层橘粉,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

那日,我们的宿舍,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口福了,她们咬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不大听得懂她们说的话,只是那么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

一路之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诺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一眼找到了我的,这成了一个谜。

我曾问过母亲,她始终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无需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

6 . 文章写的是多年前的一件事,为何开头用了两段文字写现在母亲的情况? 7 . 为什么第2段结尾说“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 8 . 第7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说出它的作用。

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

9 . 分析结尾画线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②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

第 3 页 共 7 页

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

注释:①故:通“固”本来。②嵌空:深陷的样子。③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功夫。 10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1 . 你从老虎身上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句子默写

12 .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2)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3)父利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不使学。

(4)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 (5)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7)李杜诗篇万口传,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13 . 诗歌鉴赏。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第 4 页 共 7 页

(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

六、名著阅读

14 . 名著知识填空: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 小说,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15 . 《水浒传》给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的经典人物形象,自古以来人们就以多种艺术形式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下面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水浒传》邮票。请认真读题,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根据画面内容,完成表格内容。

邮票 图1 故事情节 ① (人名)风雪山神庙 人物形象 奋起反抗 图2 鲁智深 ② 勇悍不凡 图3 花荣梁山射雁 ③ 图4

④ (绰号)斗浪里白跳 急躁鲁莽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请仔细观察下面这一幅明末书画家陈洪绶的《水浒叶子》,为这幅图配上人物的绰号、姓名,并简要写出与图画上的文字内容相关的一个情节。

第 5 页 共 7 页

绰号、姓名: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1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百善孝为先。学校正在展开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三项内容。 (1)下列诗句中不符合“孝顺”主题的一项是(______)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C.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A.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2)请你写出对这幅图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比于传统的“孝”,“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他们”。

第 6 页 共 7 页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的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特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17 . 请以“ 小传”为题,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任选一位,写一篇小传。 要求:①既要有概括性的介绍,也要选择几个重要事件,描写言行细节,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丰满;②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

九、其他

18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发窘 (2)隐匿 (3)酝niàng (4)qí长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