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XXXX1号、2号、6号楼 复合地基处理方案

XXXX勘察研究总院

2021年3月20日

XXXX1号、2号、6号楼 复合地基处理方案

〔方案设计阶段〕

工程编号: 设计等级:一级

法 定 代 表 人: 职称:高级工程师 企业技术负责人: 职称:教授级高工 审 定 人: 职称:高级工程师 审 核 人: 职称:高级工程师 项 目 负 责 人: 职称:工 程 师 设 计 人: 职称:工 程 师

XXXX勘察研究总院

2021年3月20日

地 电

址: 话:

邮 传

编: 真:

效劳 : 投诉 :

目 录

1.前言 ......................................................................................................................................................... - 0 - 2.编制依据 ................................................................................................................................................. - 0 -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 1 - 3.1地形、地貌 ........................................................................................................................................... - 1 - 地层构造 .................................................................................................................................................... - 1 -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 - 3 - 4. 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 - 3 - 4.1 设计原那么 ......................................................................................................................................... - 3 - 设计要求 .................................................................................................................................................... - 4 - 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选择..................................................................................................................... - 4 - 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 - 4 - 褥垫层 ...................................................................................................................................................... - 11 - 设计工程量 .............................................................................................................................................. - 11 - 5.复合地基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 - 12 - 素混凝土桩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 - 12 -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 - 14 - 褥垫层铺设技术要求 .............................................................................................................................. - 16 - 6.复合地基加固质量检测........................................................................................................................ - 16 -

附图:1、1号楼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平面布置图

2、2号楼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平面布置图

3、6号楼高压旋喷桩平面布置图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1.前言

㎡,净用地面积20230.25㎡,本工程主要由5栋高层建筑和1栋为6F多层商业建筑组成,红线范围内设二层地下室,高层建筑主楼拟采用框剪构造,天然地基,筏板根底,多层商业建筑及纯地下室拟采用天然地基,柱基。拟建建筑物简况如下表1.1。

拟处理建物的根本性质一览表 表1

拟采用根底 建筑 物编 号 层数 或 高度(m) 结 构 类 型 框剪 框剪 框架 拟采用根底 形式 筏板根底 筏板根底 柱基 ±0标高 预计根底埋深 (m) 基底 压力(kN) 建筑物对差异沉降的敏地下室 或地下 感程度 设备情况 2F 2F 2F 敏感 敏感 不敏感 1#楼 2#楼 6#楼 20F 20F 3F 15800 kN 12000 kN 4300 kN 本工程详细勘察由XXXX勘察完成,受建立单位所托,我公司对本工程1#、2#、6#主楼范围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进展方案设计。

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标准?〔JGJ 79-2021〕 2) ?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 50007-2021〕

3) ?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2-2002〕 4) ?四川省建筑地基根底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21) 5) ?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50010-2021)

6)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DB51/T5026-2001〕 7) ?复合地基技术标准?(GB/T 50783-2021)

8) ?东时置业成都“乐活公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XX勘察,2021年12月〕 9) 建立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建筑设计文件 (电子版,地下室根底图及大样图,2021年2

月)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3.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XXXXm,m,m。地貌单元上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I级阶地。 地层构造

根据钻探提醒,场地地层构造简单,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Q4ml〕的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的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卵石层及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等组成,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素填土①m。局部可见淤泥质填土,黑灰色,很湿,有异味,分布厚度约1.5~3.0m,为以前厕所或粪池位置。

2.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粉质粘土②m。局部偶见褐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或粉土,厚度不均匀。 粉土③m。

细砂④:褐灰色,黑灰色,湿~饱和,稍密,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颗粒组成,轻微摇振反响,稍有光泽,干强度差,该层在场地内分布不连续,层厚0.6~2.80m。

砂卵石层⑤:褐灰色、青灰色,湿~饱和,松散~密实,卵石含量约为50~80%,粒径2-8㎝,充填物以中砂为主,少量泥质,卵石成分主要以岩浆岩为主,卵石级配及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中等,全场地分布,顶板埋深4.4~7.20m。根据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将卵石层划分为⑤中砂、⑤-0松散卵石、⑤-1稍密卵石、⑤-2中密卵石、⑤-3密实卵石五个亚层。

中砂⑤:青灰色,湿~饱和,稍密,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颗粒组成,轻微摇振反响,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5~2.90m。

⑤-0松散卵石:褐灰色、青灰色,湿~饱和,其成份以花岗岩为主,以中等风化和微风化者居多,少量强风化。颗粒呈圆形~亚圆形,粒径一般2~3cm,卵石含量小于50~55%,排列十分混乱,颗粒绝大局部不接触。卵石粒间充填约占50%,以中砂及圆砾为主。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一般小于4击。

⑤-1稍密卵石: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粒径一般3~5cm,最大可达8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cm,颗粒大局部不接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一般4~7击。

⑤-2中密卵石:卵石含量60~70%,粒径一般3~8cm,最大粒径可达10 cm,骨架颗粒交织排列,大局部接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一般7~10击。

⑤-3密实卵石:卵石含量大于70%,粒径一般4~10cm,最大粒径可到达15 cm,骨架颗粒交织排列,连续接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一般大于10击。

(K2g)

泥岩⑥:棕红、紫红色,泥质构造,厚层构造,岩层倾角近于水平。根据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泥岩⑥-1,中等风化泥岩⑥-2两个亚层。

强风化泥岩⑥-1:该层分布厚度不大,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性软硬不均。钻探取芯多呈碎块或碎屑状,锤击声闷,遇水易软化,手稍用力可折断,锤轻击易碎,底部冲击钻进困难。

中等风化泥岩⑥-2:岩体构造清晰,岩体较完整。钻探取芯多呈柱状,少量长柱状,岩芯用手难以折断,锤稍用力敲击可断,锤击声脆。根据钻探揭露,其完整性为较完整,RQD约为88~95,岩体根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Ⅴ类。

地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土层名称 及编号 素填土① 粉质粘土② 粉土③ 细砂④ 中砂⑤ 松散卵石 ⑤-0 稍密卵石 ⑤-1 中密卵石 ⑤-2 密实卵石 ⑤-3 强风化泥岩 ⑥-1 中风化泥岩 ⑥-2 重度 (kN/m) 21.0 22.0 23.0 压缩 模量 Es (MPa) / / / / / / 变形 模量 E0 (MPa) / / / 10 12 15 25 32 40 / / 内聚 力C (kPa) 5 22 12 / / / / / / / / 承载力 高压旋喷桩 内摩 。擦角〔Ø〕 特征值 极限侧阻极限端阻fak (度) (kPa) 力标准值力标准值qs(kPa) qp(kPa) 14 12 / / / 160 100 100 110 180 350 500 800 300 850 / / / 20 25 35 45 60 80 120 / / / / / / / 1200 2200 3000 / 3200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场地内水体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型潜水及深层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的人工填土层和粉质粘土层中,局局部布,靠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沟管渗漏补给,埋藏较浅,无统一自由水面,水量较小,易于疏排;基岩裂隙水埋置较深,以上两种水体对本工程地基根底设计和施工影响不大。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型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略具承压性,是场地内主要地下水,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雨,以地下径流、蒸发等方式排泄,其透水性较强,富水性较好,m,该水位随季节、雨水量而变化,正常年变幅为2.0~3.0m左右。根据该区域已有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观测资料,场地历史最高水位标高可达标高481.0m,可作为抗浮设计水位。

根据判定结果:地下水及地基土对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仅根据pH值判定场地地基土对钢构造具有微腐蚀性。

4. 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4.1 设计原那么

(1)设计方案必须保证1号、2号、6号楼根底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满足

设计要求。

(2)设计平安可行、经济合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 (3)满足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相关复合地基设计要求。

(4)设计参数:根据勘察报告和成都地区经历值及业主提供的资料,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和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设计所需各土层侧阻力特征值及桩端端阻力特征值建议值如下:

各土层侧阻力特征值及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表

指 标 岩土层名称 中砂 松散卵石③-1 稍密卵石③-2 大直径素混凝土桩 桩侧阻力特征值qsa(kPa) 25 50 55 桩端阻力特征值qpa(kPa) / / / 高压旋喷桩 桩侧阻力特征值qsa(kPa) 25 35 45 桩端阻力特征值qpa(kPa) / / /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中密卵石 密实卵石 强风化泥岩④-2 中等风化泥岩④-3 65 85 50 100 / / 2000 60 80 500 800

根据地质勘探揭露,建筑物1号、2号、6号楼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存在中砂、松散卵石等软弱层,承载力极低,经过设计复核计算均不能作为该建筑根底持力层,因此,须对此区域内的软弱地基土进展加固。根据设计单位要求,设计建议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进展处理,1号、2号楼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550kPa,压缩模量Es≥22MPa;6号楼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50kPa,压缩模量Es≥15MPa。

根据场地勘察报告资料揭露,1号、2号楼为筏板根底,基底2~3m范围内地层为中砂、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基底2~3m以下为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设计建议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进展处理,由于高压旋喷桩对强风化泥岩处理效果极差,因此,1号、2号楼复合地基处理选用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根据场地勘察报告资料揭露,6号楼为柱基,基底6m范围内地层为中砂、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选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

4.4.1 1号、2号楼复合地基设计 4.4.1.1 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加固机理

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即是大直径CFG桩,CFG 桩复合地基,实际是在卵石及中砂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用专用成桩机具制成的具有可变粘结强度、可变桩径的复合地基。通过调整水泥掺量和配比,可使桩体强度等级在 C5~C20 之间变化,CFG 桩是刚性桩。在外载作用下,大局部荷载由桩承受,桩周摩阻力得到充分发挥,端阻力随荷载作用的时间及桩侧阻力发挥的程度而逐渐增高。同时,桩顶褥垫层那么发挥调节作用,使桩间土与桩身共同作用,逐渐形成复合地基CFG 桩具有可通过改变桩长、桩距、褥垫层厚度和桩体材料配比,使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提高幅度有很大的可调性和具有使根底变形减小等能力,同时这种桩具有提高承载力幅度大、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噪音小及作业时不易缩径不易塌孔等诸多优点。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这种地基施工方法的工程造价适宜,工期较短,文明施工容易保证,适宜本场地。 根据本工程特点,主楼要求地基土的承载力高、变形小、地层变化较大,故为更好的满足设计要求,经过经济技术比照,1号、2号楼采用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同样为刚性桩〕,其地基处理效果更为有效。

根据本工程建立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选择中等风化泥岩为桩端持力层。根据该场地的勘察报告?地质钻孔剖面图?3-3、4-4、1-1、2-2号剖面计算,1号楼大直径素混凝土桩进入中等风化泥岩不小于1.0m,且截桩后最短有效桩长不小于5.0m,平均施工桩长7.1m;2号楼大直径素混凝土桩进入中等风化泥岩不小于1.0m,且截桩后最短有效桩长不小于5.0m,平均施工桩长5.0m。现场施工根据地勘报告和具体情况确定桩长,且均不小于以上最短桩长。

本工程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加固对象为基底至中等风化泥岩之间的地层,主要为中砂、松散卵石、稍密卵石、强风化泥岩层,根据相关标准及地区经历,大直径素混凝土置换桩有效桩径取1000mm。

○1确定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场地的地层条件和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综合取180kPa。

②确定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

桩端持力层为中等风化泥岩,桩端土桩端阻力特征值取qp=2000kPa。 4.4.1.5 复合地基计算公式

大直径素混凝土桩为有粘结强度增强复合地基。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标准?〔JGJ 79-2021〕第7.1节相关规定,按以下式计算且结合地区经历确定。

fspkmRaAp(1m)fsk 〔〕

〔7.〕

fcuApRa4nRaupqsilipqpAp 〔7.〕

i1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md2/d2e

式中: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550kPa;

m ——面积置换率;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Ap——2;

fsk——桩间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根据经历取0.8。 li——第i层土的厚度,按照地勘资料取值;

αp——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有粘结强度增强复合体桩根据经历取1.0。

de——单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

fcu——与素混凝土桩桩身水泥土配合比一样的室内加固土试块在标养条件下28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平均强度,本工程桩身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强度C20,取20.0MPa;

up——桩周长,取3.14m;

n——桩长范围内划分的土层数;

qsi——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详见表4.4.1-1、4.4.1-2;

qp——桩端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4.4.1.6 复合地基计算

对照地勘报告及相关参数对各栋楼按每钻孔,根据公式

RaupqsilipqpAp

i1n计算结果如下: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孔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中砂(m) 中等风化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强风化泥泥岩厚度厚度〔m〕 厚度〔m〕 厚度〔m〕 厚度〔m〕 岩厚度〔m〕 〔m〕 桩长 (m) 单桩承载力(KN)

孔号 1 2 3 4 5 6 7 8 中砂(m) 中等风化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强风化泥泥岩厚度厚度〔m〕 厚度〔m〕 厚度〔m〕 厚度〔m〕 岩厚度〔m〕 〔m〕 桩长 (m) 单桩承载力(KN)

本工程桩身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强度C20,根据公式

fcuApRa4

×20000×0.785=3925kN

综合以上两种计算,并结合地区类似桩长单桩承载力载荷试验经历,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910kN。

根据公式fspkmRaAp(1m)fsk,fspk取550kPa,

求得地基处理置换率m=0.177。本工程大直径素混凝土桩按照正方形布置,根据m=d2/de2,de=1.13s, 求得s=2.10m〔其中d=1.00m〕。 4.4.1.7 复合地基验算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按照正方形布桩,最小桩距取2.10m。那么m=d2/de2= 0.178〔当桩正方形布置时,de=1.13s〕,通过公式:

计算得fspk≥ 550kPa,满足设计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 根据Esp= ζEsa (式中:ζ=fspk/fak) 式中:Esp—复合地基土层的压缩模量(MPa)

Esa—桩间土层压缩模量(MPa),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综合考虑Esa取12.0MPa。 验算得复合地基的压缩模量 Esp= ζEsa=550/180× ≥ 22MPa,满足设计要求。 4.4.2 6号楼复合地基设计 4.4.2.1 高压旋喷桩加固机理

旋喷注浆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项土体加固新技术。它是利用工程钻机,将旋喷注浆管置于预定的地基加固深度,通过钻杆旋转,徐徐提升钻头,将已经配置好的浆液,用一定的压力从喷嘴中喷射液流,冲击土体,把土和浆液搅拌成混合体,随后凝聚固结,形成一种新的有一定强度的人工地基。

在外载作用下,大局部荷载由桩承受,桩周摩阻力得到充分发挥,端阻力随荷载作用的时间及桩侧阻力发挥的程度而逐渐增高。同时,桩顶褥垫层那么发挥调节作用,使桩间土与桩身共同作用,逐渐形成复合地基,桩具有可通过改变桩长、桩距、褥垫层厚度和桩体材料配比,使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提高幅度有很大的可调性和具有使根底变形减小等能力,同时这种桩具有提高承载力幅度大、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噪音小及作业时不易缩径不易塌孔等诸多优点。

这种地基施工方法的工程造价适宜,工期较短,文明施工容易保证,适宜本场地。 根据本工程特点,主楼要求地基土的承载力高、变形小、砂卵石层较厚、基岩埋深较大,故为更好的满足设计要求,经过经济技术比照,6号楼地基处理采用高压旋喷桩。

根据本工程建立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选择中密、密实卵石为桩端持力层。根据该场地的勘察报告?地质钻孔剖面图?11-11、12-12号剖面计算,进入持力层不小于0.50m,且截桩后最短有效桩长不小于4.0m,平均施工桩长4.7m。现场施工根据地勘报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告和具体情况确定桩长,且均不小于最短桩长。

本工程高压旋喷桩加固对象为基底软弱下卧层,主要为中砂、松散卵石、稍密卵石,根据相关标准及地区经历,高压旋喷桩有效桩径取500mm。

○1确定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场地的地层条件和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综合取180kPa。

②确定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

桩端持力层为中密、密实卵石,桩端土桩端阻力特征值取中密卵石层未经修正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qp=500kPa。 4.4.2.5 复合地基计算公式

高压旋喷桩为有粘结强度增强复合地基。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标准?〔JGJ 79-2021〕第7.1节相关规定,按以下式计算且结合地区经历确定。

fspkmRaAp(1m)fsk 〔〕

〔7.〕

RafcuAp4nRaupqsilipqpAp 〔7.〕

i1md2/d2e

式中: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50kPa;

m ——面积置换率;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Ap——2;

fsk——桩间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取180kPa;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根据经历取0.8。 li——第i层土的厚度,按照地勘资料取值;

αp——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有粘结强度增强复合体桩根据经历取1.0。

de——单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

fcu——与旋喷桩桩身水泥土配合比一样的室内加固土试块在标养条件下28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平均强度,取7.5MPa;

up——桩周长,取1.57m;

n——桩长范围内划分的土层数;

qsi——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本工程中按最短桩长4.0m且进入中密卵石层0.5m计算,详见表4.4.2-1;

qp——桩端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4.4.2.6 复合地基计算

对照地勘报告及相关参数对各栋楼按每钻孔,根据公式

RaupqsilipqpAp

i1n计算结果如下:

孔号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42 43 中砂(m) 松散卵石厚度〔m〕 稍密卵石厚度〔m〕 中密卵石密实卵石厚度〔m〕 厚度〔m〕 桩长 (m) 单桩承载力(KN) 本工0,根据公式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fcuApRa4×7500×

综合以上两种计算,并结合地区类似桩长单桩承载力载荷试验经历,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400kN。

根据公式fspkmRaAp(1m)fsk,fspk取350kPa,

求得地基处理置换率m=0.122。本工程高压旋喷桩按照正方形布置,根据m=d2/de2,de=1.13s, 求得s=1.27m。 4.4.2.7 复合地基验算

按照正方形布桩,最小桩距取1.2m。那么m=d2/de2= 0.135〔当桩正方形布置时,de=1.13s〕,通过公式:

计算得fspk≥ 350kPa,满足设计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 根据Esp= ζEsa (式中:ζ=fspk/fak) 式中:Esp—复合地基土层的压缩模量(MPa)

Esa—桩间土层压缩模量(MPa),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综合考虑Esa取12.0MPa。 验算得复合地基的压缩模量 Esp= ζEsa=350/180× MPa ≥ 15MPa,满足设计要求。

竖向承载大直径素混凝土桩、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宜在基底至桩顶之间设置褥垫

层。褥垫层厚度取300mm,其材料用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褥垫层的铺设宽度宜大于根底尺寸300mm。褥垫层需经静力压实或动力压实法〔桩间土含水量较少时〕压实,其夯实后的厚度与虚铺厚度之比不大于0.9。

按照大直径素混凝土桩桩位平面布置图和地勘资料揭露地层情况,设计预估工程量详见下表4.6: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工程量 褥垫层铺设大直径素混凝高压旋喷最短桩长 预计平均处预计总进尺楼号 面积〔m2〕 土桩数〔根〕 桩(根) 〔m〕 理深度〔m〕 深度〔m〕 1号楼 2号楼 6号楼 1066 1219 516 242 276 334 注:表中工程量为预估工程量,最终工程量应以现场实际收方为准。

.1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人工开孔(如有必要)→桩机就位→试桩→桩成孔→成孔检查→浇筑混凝土→养护→桩基验收→褥垫层施工。 5.1.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①正式进场前应对整套施工设备进展检查,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制止带故障设备进场,进场前作好与桩施工相关的水、电管线布置工作,保证进场后可立即投入施工。施工现场内道路应符合设备运输车辆和汽车吊的行驶要求,保证运输平安。

②设备组装时应设立隔离区,专人指挥,严格按程序组装,非安装人员不得在组装区域内,以杜绝平安事故。

③安排材料进场,按要求进展材料复检。 ④开工前进展质量、平安技术交底。 ⑤开孔前将地下水水位降至孔口以下2m。 〔2〕定位放线

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建筑物定位轴线,由专职测量人员按桩平面图准确无误地将桩位放样到现场。现场桩位放样采用插木制短棍加白灰灌注地下30cm作为桩位标识。

桩位放样允许误差:20mm。 〔3〕成孔

根据本工程地层特点,因卵石局部粒径较大,为确保桩间土完整性,上部卵石层采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用人工挖孔,下部基岩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桩位验收及人工开孔后,钻机就位并调整机身,应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垂直标杆检查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 以保证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允许偏差。

封住钻头阀门,使钻杆向下移动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开动钻机旋动钻头。一般应先慢后快,在成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应停机或放慢进尺,遇到障碍物应停顿钻进,分析原因,制止强行钻进。

钻杆下钻到预定深度,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以及实际钻孔出土观察分析,是否到达设计要求的土层。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填写?混凝土桩施工记录?。

〔4〕泵送商品混凝土

钻头到达设计标高后,钻杆停顿钻动,开场泵送商品混凝土,泵送量到达钻杆芯管一定高度后,方可提钻〔制止先提钻再泵料〕。一边泵送混凝土一边提钻,提钻速率控制必须与泵送量相匹配,保证钻头始终埋在桩混凝土液面以下,以防止进水、夹泥等质量缺陷的发生。成桩过程宜连续进展〔防止混凝土供料缺乏、停机待料现象〕,直至桩体混凝土高出桩顶设计标高50cm。成桩过程中必须保证排气阀正常工作,防止成桩过程中发生堵管。施工时要始终保持混凝土泵料斗内的混凝土液面在料斗底面以上一定高度,以免泵送时吸入空气,造成堵管。

灌注量的控制,以有效桩顶标高加500mm保护桩长为准,即确保设计桩顶标高内无浮浆。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填写?桩灌注记录?。 〔5〕混凝土

泵送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标号C20。

灌注混凝土前,应进展坍落度的检查,坍落度要求180mm~220mm,实测混凝土坍落度与要求砼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为±20mm。

压灌混凝土桩施工期间,每台班制作试块一组,其规格为100×100×100mm,标准养护,并送检28天强度。

〔6〕钻孔弃土清运的技术要求

施工时,钻孔弃土应及时清运,且应在桩施工完3天后进展,以防止桩混凝土强度低影响桩头完整性,弃土的清运应按书面技术交底进展,并有专人指挥。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钻孔弃土清运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清运方式,机械开挖时,采用50型小型挖掘机,以防止扰动基底土层,弃土清运应与桩施工配合进展,严禁设备碰撞桩体,防止造成浅部断桩。

〔7〕混凝土桩桩间保护土层清运的技术要求

开挖过程中应用水准仪进展测量,控制标高,以防止超挖。

桩间保护土层开挖、清运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开挖、清运顺序,防止开挖和运输机械直接在基底面上行走,造成基底土层的扰动。如需在已开挖完成的基底面上行走,应采取铺设木板等保护措施,以保证基底土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

在桩间保护土层开挖、清运过程中,应注意成品桩的保护,特别是采用机械开挖、清运的情况下,应有专人指挥机械,严禁机械碰撞桩头,以防止造成浅部断桩。

〔8〕混凝土桩凿桩头技术要求

保护土层去除后可进展桩头处理,将桩顶设计标高以上桩头截断,一般成桩3天后即可进展凿桩头工作。凿桩头采用机械切割截桩方法, 砍凿后的桩头应端面平直,防止有大的掉角现象,其桩高允许误差宜控制在+0,-25mm。

测量放孔→采用SH-30型钻机引孔(或采用YXZ70钻机冲击引孔)→置入旋喷管→

自孔底至基底高压旋喷→孔口补浆→浆体养护→加固效果检测→褥垫层施工。

〔1〕测放桩位:根据本技术方案灌浆点平面布置图,施放各旋喷桩位置。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复核桩位,以保证桩位准确。 〔2〕成孔

先根据现场实际地层情况,用SH-30型钻机引孔至设计深度。

场地假设遇有漂石,如果SH30型钻机无法引孔至设计深度,应采用YXZ70钻机引孔至设计深度。

〔3〕下旋喷管:将旋喷管放入成好的孔中,下旋喷管过程中须保证喷嘴不被堵塞和钻杆接头处不松动。

〔4〕旋喷作业:在旋喷管放入设计深度后,在旋喷过程中控制压力〔25MPa〕、转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速〔16~20转/分〕和提速〔15~25cm/min〕,慢速提升旋喷管至桩顶。为确保复合地基质量,在桩顶1.0m位置须复喷1~2次。旋喷作业完成后,须将不断冒出地面的浆液回灌到桩孔内,直到桩孔内的浆液面不再下沉为止。桩顶浮浆及保护桩长度约0.2~0.4m。

〔5〕旋喷桩施工完成后,整平场地,进展外表处理〔包括清理桩头等〕,在外表铺设一层300mm厚的级配良好的粗砂,碾压密实,压实后的褥垫层厚度与虚铺厚度比不得大于0.90。

〔1〕严格根据地勘报告和现场成孔情况,确保桩到达设计深度。

〔2〕严格控制喷射压力及旋喷管的提升速度,对桩底1.0m深度范围内进展复喷。

本次采用单重管法施工,其原理是高压水泥浆通过特制的钻杆,送至钻杆端部,通过喷嘴形成喷射流,冲刷切割土体,并置换局部土体,并与局部土体混合,由此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固结体。

高压旋喷拟定参数如下: 喷浆压力:25MPa 提升速度:15~25cm/min 旋转速度:16~20r/min 水泥浆水灰比:1:1

水泥每米使用量:约100kg。 序质量通病及施工 号 异常情况 1 断桩 主要原因分析 注浆管分段提升时,接头处搭接长度不够甚至未搭接 防治或处治措施 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并复喷。 2 缩径或桩径偏小 注浆中管道与喷嘴堵塞 3 土层密实度偏大,喷射压力偏小,切实把握地质分层资料,对密实程度大的提升速度过快,喷射过程中出现土层制定详细的注浆施工工艺。 故障。 ①拆卸检查注浆管路与注浆泵彻底清洗 注浆管内有碎渣等硬物或橡胶密②严禁使用过期水泥,加强水泥浆液过滤封件破碎后进入管内。 措施。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注浆压力骤降或4 上升 不冒浆或断续冒浆 注浆泵工作不正常,吸浆管进浆不正常,司泵人员控制压力不熟悉。 ①检查泵体与管道 ②熟悉操作技能 5 6 孔口大量冒浆 ①复喷 ②不提升注浆管,增大注浆量继续注浆直土质松软,附近有空洞、空通道。 至冒浆为止 ③掺加适量速凝剂 ①检查注浆管个接头 注浆管封闭不良,或接头处损坏,②分析土层密实度资料 土层密实程度大,浆液切割土体③加快提升和旋转速度,桩体成桩搭接良范围小或喷嘴直径过大。 好。 浆液吸水后收缩或过早停顿注浆 二次注浆或补灌水泥浆 孔位偏差大,钻孔倾斜度偏大,保持孔位准确,钻孔垂直,桩体成桩搭接桩体直径不均匀,桩间间隙大。 良好。 浆液水灰比过大,喷浆流量偏小,调整适合的注浆工艺。 提升速度过快。 入土深度深,土层密实度上松下喷射时结合土层触探曲线采取相应的喷紧。喷射工艺自上而下无变化。 射措施。 7 成桩桩顶凹穴 旋喷封闭构造渗水漏水 桩体截面抗压强度偏低 桩体形状上粗下细 8 9 10 褥垫层铺设技术要求

褥垫层铺设厚度、材料粒径、夯填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材料使用前应复试,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褥垫层铺设应用水准仪控制标高,平板振捣器夯实,压实系数≥0.90。

在混凝土桩、高压旋喷桩桩顶与混凝土垫层间设置300mm厚褥垫层。褥垫层的作用是保证桩、土共同工作,减少根底底面的应力集中,削减地震等水平荷载影响。褥垫层采用碎石粒径10~30mm,施工要求如下:

①人工清理复合地基至设计标高,验槽确保地基土中无扰动,防止形成橡皮土。 ②铺设褥垫层时, 技术人员现场负责指导。

③褥垫层施工工序:褥垫层铺设由夯填度控制,本工程褥垫层厚30cm。施工时,先虚铺34cm,用平板振捣器夯实至30cm。

在正式施工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程选取试验桩进展施工,并由建立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试验桩进展检测,只有试验桩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展正式施工。

素混凝土桩、高压旋喷桩正式施工完毕28天后,应由建立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地基加固效果进展检测,检测应采取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抽取桩数的0.5%~1%且不少于3点进展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抽取桩数的0.5%~1%且不少于3点进展单桩载荷试验。此外,素混凝土桩还应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0%的桩进展低应变动力试验,检测桩身质量完整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增加检测点位。经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前方可进展浮土清理〔褥垫层位置清理深度为根底垫层底面以下300mm〕及褥垫层施工。

地基加固质量检测应按照?四川省建筑地基根底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21)执行。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