ኧၣᔭ!(一)客家民系界定的族源、文化与功利三大要素 主讲者:陈支平教授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讲座概要:客家学研究方兴未艾,但是关于客家民系的界定却始终变幻不定,歧义甚多。造成客家民系界定混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客家民系认同的标准各有不同,其中客家族源、文化与功利的追寻,构成了目前人们对于客家民系认同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认同要素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同时又相互排斥、相互抵触,致使客家民系的界定长期处于纠缠不清的境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家学研究的正常发展。 讲者简介:陈支平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客家学、明清社会经济史及闽台区域史研究。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专著包括《客家源流新论》、《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民间文书与明清赋役史研究》、《民间文书与社会经济史》等十余部。 !ቤଝຸਪೂࡍኧᒦᆪᇹ (二)阴阳之间: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研究 厦门大学历史系 讲座概要:当中国人脱离祖籍地的社会文化脉络移民海外,在移居地重建社群组织和社会结构,是中国人移民海外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殖民地时代的东南亚,由于殖民实施半自治的社会,华人移民必须建立自己的社团和组织,方能维持华人社会的运作。本讲座以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为研究个案,运用碧山亭在一个多世纪发展历程中遗留下来的金石、档案以及田野调查资料,考察华南移民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坟山崇拜”运用于移民社群之整合,以实现新加坡华人社会之重组和再建。 讲者简介:曾玲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职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以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之方法,研究新加坡华人历史、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主持多项国际与中国有关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的研究计划。与新加坡华人社会研究相关的专著有《新加坡华裔丛书:福德祠绿野亭发展史 1824-2004》、《新加坡华人的祖先崇拜与宗乡社群整合》、《越洋再建家园: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研究》等。 主讲者:曾玲教授 主 席:黄贤强副教授 日 期:2007年3月19日(星期一) 时 间:晚上7时至9时30分 地 点:Seminar Room ABC AS7, Shaw Foundation Buil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