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涵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设管涵3座,其中K0+252.146,尺寸为Φ1.5m×26.9m;K0+543.674,尺寸为Φ1.5m×64m;K0+700,尺寸为Φ1.5m×28.8m.均系排洪、灌溉涵。
二、 施工安排
计划安排一个涵洞队伍施工,施工人员15人。开工后如力工不足考虑从当地招聘。
工期安排:工期计划从 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施工准备
一)施工材料
(1)浆砌管涵基础的材料主要是砂、片石、水泥。材料进场前需各种原材料的品质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在材料进场后还需要对砼的原材料进行抽检,其各项指标均要符合设计要求。试验室提供施工的砂浆的配合比,拌合场应该按配合比调配砂浆。
(2)片石质量要求。石料选用不易风化的硬石、密实、无裂缝、无水锈痕,不得使用分化严重、无工作面、含有泥土的片石,片是在使用前应用水冲洗并将尖锐部分凿除。片石的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
由于浆砌片石设计厚度在30cm左右,所以片石厚度应在20~25之间(太大太小均不好控制砂浆的饱满度和砌体表面整度)要求不能使用卵石及薄片石。片石进场后要经过细心筛选,必要时加工处理,使得片石至少有一个面为平面并色泽一致。
(3)细集料。浆砌片石施工中使用的砂宜为中粗砂,本段细料集选用曹官冲小街坝砂场生产的粗砂。
四、施工设备
立式砂浆拌和机
五、施工工艺流程
管涵施工工艺如下:
管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基坑开挖浆砌片石管道安装管涵采购送、迎水口砌筑管节填缝管座、管带养护管背回填浇筑砼管座、管带
1、场地平整
按照设计要求,对管涵位置杂草、乔木清理。
2、测量放线
按设计图纸对管涵进行放样,并用钢尺对基槽开挖位置准确定位。
3、基槽开挖
管涵基槽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法,根据测量放线开挖,开挖前充分做好排水设施,保持基坑干燥。开挖时应注意几何尺寸位置的准确。基槽开挖完毕后,施工人员对护脚位置进行准确的放样撒线。
4、片石浆砌
(1) 基础采用M7.5砂浆浆砌片石砌筑,石料强度不得低于30MPa,砂浆的要求强度:必须使用经审批同意后的砂浆配合比,按配合比参数配置(搅拌)砂浆,采用重量配合比法,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实验确定砂浆的配合比。
(2) 基础第一层砌筑时,如为石质基底:须把表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后放底浆支砌。如为土质基底:清除松散土,夯实基底后放底浆支砌;
(3) 分层水平砌筑:每层高约30厘米,座浆、挤浆、面朝下,严禁薄石立砌;
5、管道安装
安管:下管前对沟槽、平基、管件等进行质量检查,对有缺陷的部位先行处理后才可下管,采用机械吊装、人工配合。每道管涵设龙门架挂线施工,同时采用中心线法和边线法控制中线与高程。安管时管两边垫稳。管头及管内的杂物清除干净。下管时注意安全,起吊管子的下方严禁站人,槽内施工人员躲开下管位置。
6、管座、管带浇筑
再次进行测量复核后再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管座,认真捣固管座两侧三角区,抹平管座两肩,同时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及混凝土抗压试验。
管带接口:管座混凝土浇筑完毕立即进行管带浇筑,使管带和管座结合成一体。浇筑
管带时先将管内外杂物清除干净,用C25混凝土浇筑5cm厚接口抹成45°角,并注意表面平整密实,施工后及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7、管背回填
管涵施工完成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方可进行回填,回填土要求符合质量要求,管涵处路堤缺口填土从涵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同时水平分层、对称填筑、夯实。管顶上填土厚度大于1m时,才允许机械通过,且在使用震动压路机碾压时,禁止开强震。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
五、质量控制
(一)技术指标
1、施工要达大道整体美观效果,线条整齐、流畅。
2、砌体沉降缝或伸缩缝的预留与塞封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平直、塞缝严密。
3、每隔4~6m设一道伸缩缝,缝内全断面填塞沥青麻絮。
4、开挖基础是必须定出基础位置,并拉线,开挖时必须以拉线为参考,避免超挖和少挖。
(二)技术控制
(1)、砂浆的拌合:
根据批准的理论配合比和现场砂的含水量确定施工配合比,现场应采用磅砰秤重各种材料的重量。砂浆的拌制应采用机械集中拌和,拌和时间一般为3-5min。若砂浆用量较少,也可采用人工拌和,但计量应准确,必须保证拌和均匀,建议拌和3~4遍。砂浆的运输机械应不漏水,避免砂浆在运输过程中离析、泌水,如发现离析应重新拌和。为保证上的一定的稠度和和易性,已拌和的砂浆应尽快用完,对于已凝结的砂浆,不准加水重新拌和使用。
(2)、片石的砌筑:
在砌筑边坡是,应须边坡自底向顶依次分层砌筑,砌筑前应先将片石浇水湿润,以实现和砂浆较好的粘结。如果砌体基面石质,则在砌筑前还应将基面湿润,然后铺上砂浆坐浆砌筑第一层片石;如果基面为土质或有砂、碎石垫层是,应将基面夯实平整,在砌筑第一层片石时不采用坐浆,直接砌筑。
第一层片石应大面朝向基面,以保证和基面有足够接触面积,如果片石和基面有空隙,应填以砂浆或小石块。在进行第二层片石砌筑时,必须采用坐浆砌筑,即先在第一层适当厚度的砂浆,然后按放第二层片石,以保证片石之间无脱空及石块直接接触的情况。
同层内的第一块片石应尽量咬合,不同层间片石错缝应合理,竖缝应错开布置,除沉降缝外,不得上下贯通,砌缝宽度一般不大于40mm。以砂浆灌缝时,应保证砂浆饱满,如果石缝较宽,可用小石子堵塞,并灌以砂浆后捣实。
在砌筑路基边坡、桥涵锥坡及边沟时,片石不宜“立砌”(即将片石垂直于基面的方向摆放),以免因砌缝多而影响砌体的整体强度。
(3)、勾缝及养生
为保证浆砌片石的整体强度,防止砌体渗水漏水,避免冲蚀,应及时进行勾缝。勾缝形式可用凸缝和凹缝,有时也采用平缝(不提倡平缝),勾缝应嵌入到砌缝内不小于2cm,严禁勾“假缝”。
砌体砂浆凝固之后即开始养生,养护期限视温度而定,一般不少于7d。砌体在养生期内,应保温,一般应洒水养护,但当温度低于5℃时,禁止向砌体洒水,只能保温。砌体养护时,应用草袋覆盖,也可以用沿线土覆盖,养生期后再将土清除。
(4)、砌体缺陷的处理
在检查浆砌片石砌筑质量时,应首先查看砌体的外观质量,如果砌体勾缝假缝较多,砌体间砌缝雨水冲蚀后产生空隙,则可能砌体内部砂浆不饱满或砂浆拌和不均匀,水泥用量偏少,强度偏低等;如果发现砌体有渗水现象,表面特别是砌缝处潮湿,则可能砌体内部砂浆不饱满、水泥用量偏少,强度不足,砌体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进行破坏性检查中,在撬动一块片石时,其相邻片石有随之松动现象,则可能砌体强度较低,砌筑厚度不足,砌体内部片石之间砂浆偏少或粘结不好,对于这些缺陷,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处理,如果强度很低,应将砌体拆除后重新砌筑,如果问题不严重,可采用灌浆的方法进行补强。对于存在“假缝”现象的路段,应将“假缝”凿除后重新勾缝,对于勾缝脱落的路段也应将勾缝凿除后重新勾缝。
(5)、夏季、雨季和冬季施工:
砌体在夏天温度较高时施工时应对砂浆进行控制,砂浆拌和后应在2-3小时内完成,
已凝固的砂浆不能二次拌和使用。砌体雨季施工应避免砂浆凝固前受雨水冲蚀,工作哦场地呢应准备防雨设施。
浆砌片石在冬季施工时应避免受冻,因此要做好砌体砌筑和养护的保温措施,必要时可将砂子和水加温或采用抗冻砂浆砌筑。
六、安全措施
1、石料加工时,作业人员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飞石伤人,砌石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挤手,工作面上待用石料应放稳,防止滑落砸脚。
2、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上岗工作前严禁饮酒。
4、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对文明、安全生产标语等大幅标语牌树立于施工现场。对于施工现场各种防护装置、设施必须配置齐全。
5、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到每一级领导,落实到每一个工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职工,严格考核,奖罚严明。
6、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抓好现场管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工程材料的合理堆放,施工工序有条不紊,做到文明施工,保证安全生产。
7、施工现场设置责任区,保证施工现场整洁,各种材料摆放整齐。
8、现场施工人员应服从安全及技术人员的管理,按规章制度进行施工。
9、鼓励员工互帮互学,团结一致,争创优质、高效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