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照片里留存的记忆

老照片里留存的记忆

来源:尚车旅游网
皿鸭绿江I YA LU JIANG 老照片里留存的记忆 ●于成全 鸭绿江 留下了许多文坛老前辈的照片,我个人手头也保存着一些当年 同仁的相片,每当翻看,都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像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草明、白朗、周立波、师田手、马加等老同志是 东北文艺 的创始人, 看到他们的肖像,在我的脑海里会自然地出现这样的情景:七十年前他们都很 年轻,他们中多数人都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过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抗 日战争刚刚结束,内战的烽火又起,他们肩负着党的使命,奔赴烽火硝烟的东 北解放战场。他们参加战斗,深入工厂,扎根农村,体验生活,不久便创作出 原动力》 开不败的花朵 克敌三勇士》等传世之作。在他们的倡议和操 持下,经过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创办了全国解放区的早期刊物((东北文 艺 。1946年l2月26日,是 东北文艺 的诞生日。((东北文艺 是 鸭 绿江 的前身,因此,这个日子也是 鸭绿江 的生日。 随着历史的变迁,((东北文艺》经历多次改刊、更名,从 文学战线 文 学丛刊 《东北文学)) 处女地))(《文艺红旗 ,直到现在的 鸭绿江 。在 这些老前辈从延安带来的革命圣火的照耀下,遵照“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的方向, 鸭绿江 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七十个春秋。 记得1962年要把 文艺红旗))改刊成 鸭绿江 时,当时的作协主席马 加同志曾说: “刊物无论怎么改怎么变,都要万变不离其宗:要以毛主席讲话 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要把刊物办得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雅俗共赏。 选稿时邪门歪道、花里胡哨、胡说八道的东西不要。要努力办出纯洁干净的‘纯 文学’刊物!” 几十年来,((鸭绿江))一直坚守着这块“纯文学”阵地,从来没有动摇过。 坚守阵地需要好战士,坚守刊物的阵地需要好编辑。我翻看着一张上世纪 70年代的合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照片上的人除了我,范程、陈言、阿红、 崔琪,这四位老同事老大哥都已经在近几年先后作古,他们堪称好编辑,是 鸭 绿江》的宝贵财富,他们执著于编辑事业的精神和对作者的无限热忱一直感动 着我,他们的事迹还历历在目: S P E CI A L l纪念《鸭绿江》创刊70 J1-'{r-圈 范程每天下班后,提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的 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他经常帮作者出谋划策,为 全是文学青年的来稿和信函,都是他白天处理不 了出好作品毫不保留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在一次 lf:0作任务都完成了,只剩迟 完的,晚上拿回家去处理。多年来他亲笔为作者 笔会上,多数作者的-写的复信就达十多万字。 松年的稿子难产。老迟有点灰心丧气,想打退堂 三年困难时期,阿红在自然来稿中发现了农 鼓。陈言和这次活动的主持人童玉云就耐心地鼓 民作者霍满生的诗作,觉得很有真情实感,便多 励老迟,听他讲故事谈素材,帮他构思。经过努力, 次辅导,甚至把他带回编辑部,亲手教他修改作品。 迟松年创作了小说((普通老百姓)),发表以后在 霍满生是农村户口,没有粮票,而那时在食堂吃 全国获奖。 饭必须有粮票。阿红就省下自己的定量,把钱票 老编辑们把编辑部当成自己的家,勤勤恳恳 粮票送到霍满生手上,这就意味着阿红自己要忍 任劳任怨,坚守着((鸭绿江 这块“纯文学”阵地。 饥挨饿。就是如此困境中,霍满生完成了长篇叙 他们一直到去世前,都还用各种方式支持着刊物 事诗 铁牛传 的写作。作品发表,引起全国轰动。 的编辑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还记得崔琪和时任报告文学组组长的赵郁 我们永远不应忘记这些为文学事业鞠躬尽瘁的老 秀到处找素材的往事。为了提高报告文学的稿件 编辑。 质量,他们找好素材找好作者。一次,他们俩为 我还珍藏着创办((鸭绿江))函授中心时期的 了找到在黑龙江林区生活的作者,不顾风雪严寒 老照片,翻看它们,便回忆起刊物在扩大建设文 和遭遇野兽的危险,徒步穿越兴安岭大森林区, 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任务。 学队伍方面的一些事迹。 鸭绿江))从改刊之日,就确定以发现和扶 照片上陈言的面容还那么年轻,让我一下子 植文学新人为己任,并明确认识到它是繁荣文学 952年编辑部春游 皿鸭绿江j YA L U JIANG 1 957年秋编辑部合影 事业的基础工作。多年来为发现、培养文学新人, 分析点评辅导。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在函授中心 鸭绿江 开展了许多文学活动:定期举行文学 学习,有近两万人成为当地的文学创作骨干和新 讲座、文学培训班、作者读书班、大中小型笔会、 闻报道积极分子;有上百人被推荐为省作协会员, 作品研讨会等等,大批文学青年都是通过这些活 甚至成为中国作协会员。 动成长起来的。特别是进入新时期,由于“文革” 十年浩劫,文学人才青黄不接。当时的编辑部副 “中心”的成就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领导的肯 定,中国作协派代表参加学员代表大会,原副主 主任阿红提出倡议:创办((鸭绿江 函授创作中心。 席冯牧在作协全国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工作报 经过编辑部全体人员努力,由上级领导部门批准, 1981年初函授中心正式成立,它面向全国招生, 一告中说: “((鸭绿江 函授中心创办以来、深受 广大文学青年欢迎,对培养文学新人,发现壮大 的作用。” 共办了十五届,学员共三十五万人。文学函授 文学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具有基本建设意义 中心在全国是首创。它的办学宗旨是:坚持正确 的文艺方向,繁荣文学创作,引导文学青年自学 种种努力,使(《鸭绿江 的事业蒸蒸日上。 我欣喜地看到,在纪念 鸭绿江》创刊七十周年 成才,培养文学新人。“中心”对学员“低收费, “中心”每年为学员编写辅导教材,即((鸭绿江)) 函授版,后经批准改刊为 文学之友 。这本刊 物传授文学知识,发表学员习作,评点学员作品, 成为学员喜爱的文学园地。 “中心”聘请全省知名作家、编辑300多名 作为函授讲师,以书面形式对学员作品进行具体 高效益,不赚学员一分钱~‘取之学员,用之学员”。 的时候,刊物封面全都变成了红色。红色象征着 火爆热烈红红火火,这昭示着今后 鸭绿江))的 事业会更加兴旺发达。 川纪念《鸭绿江》创 7(1 q 圈囫 一。。一年(《鸭绿I9①0年编辑部合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