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数据中心迁移技术方案

云数据中心迁移技术方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云数据中⼼迁移技术⽅案

云数据中⼼迁移技术⽅案

⽬录

1 云数据中⼼迁移技术⽅案 (3)1.1 项⽬概述 (3)1.2 项⽬需求 (5)1.3 项⽬架构设计 (9)1.4 业务系统搬迁⽅案 (11)1.5 数据迁移技术⽅案 (15)1.6 数据资源优化调整⽅案 (39)1.7 机房优化调整⽅案 (45)1云数据中⼼迁移技术⽅案1.1项⽬概述1.1.1建设⽬标

根据我厅“警务⼤数据”⼯程建设保障要求,依托云计算和⼤数据技术,通过对我厅现有存储容量和计算能⼒资源的优化建设,实现以下⽀撑保障⽬标:

(1)构建扁平化云计算资源池。按照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技术架构,建设⾯向资源服务应⽤平台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计算资源池,按照“⽼系统⽼办法,新系统新办法”的原则,通过公安信息⽹为新建分布式业务应⽤系统提供计算资源,实现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应⽤、快速保障、冗余可靠的服务保障⽬标。

(2)提升云保障环境基础设施资源监管服务⽔平。根据基础设施资源虚拟化后运⾏维护的特点,按照“资源全⾯注册、运⾏动态测控、应⽤有效监管、数据安全备份”的要求,建设“跨平台、模块化、可扩展”的云保障环境服务管理系统。提供⾯向⽤户的业务流程管理、⾯向应⽤的服务质量管理功能,提供资源配置主动优化调整、异构虚拟化资源注册管理、服务性能⾃动检测和主动修复等功能,实现对全省“警务⼤数据”⼯程云保障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动态监控、按需分配、综合利⽤、快速部署、统⼀管理的运维保障⽬标。1.1.2建设原则

(1)可扩展性原则。为了保护已有投资以及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新建云计算资源保障环境必须具有灵活的结构并留有合理的扩充余地,以便根据需要进⾏调整和扩充。(2)合理性原则。要⽴⾜现有技术条件,建设性能价格⽐⾼、功能完善的云计算资源保障环境;系统软硬件选型和配置要兼顾与已有设备的互联互通以及与现有操作系统和应⽤系统的兼容性。

(3)可靠性原则。云计算资源要具有⾼可靠性及强⼤的容错能⼒,必须保证7*24全天候不间断⼯作。核⼼设备要具有全容错结构,并⽀持热插拔功能,可带电修复有关故障⽽不影响整个环境的正常⼯作。

(4)安全性原则。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的规定和要求,规划和部署云计算资源中的各类业务系统。1.1.3技术架构

围绕⽀撑“警务⼤数据”⼯程分布式存储、扁平化计算的系统运⾏保障要求,采⽤云计算技术,建设满⾜资源服务应⽤平台⾼效、稳定、安全运⾏的基础设施保障环境。基础设施保障环境资源池由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络资源(包2)、灾备服务等⼏部分组成。

计算资源由物理服务器和资源虚拟化软件组成,通过公安信息⽹提供按需创建、快速交付、弹性扩展的虚拟机服务,形成集中统⼀、综合利⽤的计算资源池,从⽽消除物理边界,提升资源利⽤率。存储资源由物理存储设备和存储虚拟化引擎组成,通过光纤存储⽹络为数据资源提供存储空间,形成数据中⼼内异构存储设备整合应⽤和统⼀管理的局⾯。同时,利⽤存储虚拟化引擎数据分层、数据迁移、数据压缩等技术,实现对存储空间的科学合理使⽤。⽹络资源由公安信息⽹、⼼跳⽹络等组成,通过采⽤⽹络虚拟化和冗余配置技术,实现⽹络设备的⾼可⽤。同时,在我厅集中式计算机机房和灾备机房之间搭建⽆环“⼤⼆层”⽹络(包⼆),为虚拟机跨机房⾃动迁移提供基础保障。灾备服务利⽤存储数据实时数据镜像技术和基于SAN⽹络的数据分裂技术,实现同城双活数据中⼼建设以及核⼼数据资源异地灾备⽬标。

云保障环境管理平台由云资源综合管理、虚拟化资源管理、云服务流程管理等⼏部分组成。云资源综合管理由资源管理、⽤户管理、告警管理、报表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系统部署在省厅,通过虚拟资源联⽹接⼝实现对全省各级公安数据中⼼异构资源池的联⽹管理功能。虚拟化资源管理由资源动态调度、虚拟资源迁移、虚拟机HA等功能模块组成,部署在各级虚拟化环境保障平台中,提供虚拟资源联⽹接⼝与上级公安数据中⼼云资源服务管理平台联⽹运⾏;同时,承担对本级虚拟化环境中物理设备和资源池的监控管理功能。云资源服务流程管理由资源申请、资源审批、资源交付、资源回收等功能模块组成,为云保障资源的使⽤者提供资源申请与交付通道,并承担云保障资源全⽣命周期的管理任务。此外,云保障环境管理平台还应具备提供⼆次开发的能⼒,以便开发相应API接⼝,实现与公安信息⽹运⾏服务管理平台资源共享应⽤⽬标。1.2项⽬需求

1.2.1计算资源池建设需求

采⽤当前主流、成熟、稳定的虚拟化软件技术,搭建我厅警务⼤数据中⼼计算资源动态分配、综合利⽤、统⼀管理的运⾏保障环境,具体建设需求如下:1)计算资源池硬件建设。

购买⾼性能PC服务器24台,分别配置4路12核以上(含12核)CPU,购买云环境管理服务器10台,配套提供相应的操作系统软件;以上设备按照双活数据中⼼搭建要求,分别部署在备份节点机房和厅机关系统机房内。2)计算资源虚拟化软件建设。

购买虚拟化软件1套,配置服务器虚拟化以及云计算服务与管理等功能模块,提供系统集成与维保服务,实现新购计算机设备与我厅现有部分计算机设备的虚拟化改造⽬标。3)云服务平台综合管理系统建设。

建议采⽤成熟产品,并提供⼆次开发服务,建设我厅云保障环境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整合计算、存储和⽹络资源,构建“警务⼤数据”⼯程云数据中⼼资源监控和交付管理的服务体系,实现对全省云保障资源联⽹监控管理⽬标,确保基础设施保障环境安全、⾼效、稳定运⾏。1.2.2⼤数据处理设备建设需求

按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架构,购买⼤数据处理节点设备42台(其中,12台分别配置2路8核以上CPU,30台分别配置2路6核以上CPU)或⼤数据处理节点设备1套(其中,分布式数据存储设备不少于5台,存储总容量不⼩于680TB,分布式数据处理设备1组,CUP总核数不少于480个);购买UNIX数据库服务器2台,分别配置不少于8核CPU,⽤于汇聚存储和挖掘处理各类反恐信息数据资源,初步构建⼤数据分析处理的运⾏⽀撑环境。1.2.3存储资源池建设需求

采⽤当前先进的存储虚拟化技术,搭建⽀撑云计算、⼤数据中⼼⾼效运⾏的存储保障环境。1)搭建存储虚拟化环境。

购买存储虚拟化硬件设备2组,每组配置2个以上控制器,72G以上⾼速缓存,并提供相应的存储资源虚拟化管理软件,分别部署在我厅新租⽤机房与现有集中式计算机机房内,实现对新购存储以及我厅现有部分存储资源的虚拟化改造⽬标,初步构建分布式存储资源池保障环境。2)扩充存储设备空间。

购买⾼性能光纤存储设备2台,每台配置不少于110TB裸容量,128GB以上⾼速缓存,按照建设双活数据中⼼的规划要求,分别部署在我厅新租⽤机房与现有集中式计算机机房内,满⾜新增警务⼤数据资源存储与云计算环境建设保障需要。3)建设⾼速SAN存储⽹。

购买⾼速SAN光纤交换机4台,其中每台配置不少于140个8GB FC光纤接⼝、配置138个8G FC多模模块、2个20公⾥8G单模FC模块的SAN光纤交换机共2台、每台配置不少于42个光纤接⼝、配置40个8G FC多模模块、2个20公⾥8G单模FC模块的SAN光纤交换机共2台。)分别部署在我厅新租⽤机房与现有集中式计算机机房内,构建新租⽤机房与省厅现有集中式计算机机房之间⼀体化运⾏的⾼速SAN存储⽹络,实现警务⼤数据资源跨机房存储、调⽤的应⽤保障⽬标。1.2.4系统集成与辅助设备需求

完成上述设备的安装、调试任务,提供项⽬施⼯过程中所需的仪器、仪表和辅助材料;实现资源虚拟化平台与我厅现有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整合、共享⽬标;提供配套维护终端以及KVM、内存条、硬盘消磁机等辅助设备,提供硬件设备不少于5年的原⼚维保服务和现场培训服务等。项⽬通过验收后的第1年,中标单位需提供不少于1名专业技术⼈员的7*24⼩时派驻服务,第2年提供不少于1名专业技术⼈员的5*8⼩时派驻服务。1.2.5集成服务要求

(1)业务系统搬迁。备份节点机房⽹络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后,将我厅刑侦楼系统机房、交管楼负⼀层集中式计算机机房内部分业务系统搬迁到新机房内运⾏,搬迁业务系统数不少于30个,搬迁计算机、⽹络、存储等硬件设备数量不少于150台,提供⽼机房内系统停机与设备断电、拆除、打包等服务⼯作,提供计算机设备专业搬迁服务并承担设备搬迁过程中引起故障的修复任务,提供搬迁到新机房后系统设备的上架安装、加电测试、⽹络割接和业务恢复等⼯作。搬迁过程中需针对不同的业务系统,分别制定搬迁⽅案和应急保障措施,确保搬迁过程中,⼀般业务系统的停机时间⼩于6个⼩时,核⼼业务系统的停机时间⼩于2个⼩时。

(2)机房优化调整。业务系统搬迁后,对我厅刑侦楼系统机房、交管楼负⼀层集中式计算机机房内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相关的公安信息⽹、SAN光纤⽹络进⾏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后,形成警务⼤数据基础设施保障环境建设区域,空机柜数量不少于10个,并完成机房内线路、标签的重新张贴和设备资料的梳理核对⼯作,完成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测试、修复⼯作,完成机房内电源、空调、消防等环境保障隐患的排查、登记⼯作。

(3)建设服务模式。本项⽬需要新建的计算与存储资源池、⼤数据⽀撑平台以及相关的业务系统搬迁、机房优化调整等内容,通过招标采购的⽅式,选择⼀家技术实⼒雄厚的集成公司,按照项⽬总承包的建设模式,承担全部设备与系统建设以及后续⽹络、存储等基础设备保障环境的运⾏维护任务,初始免费运维服务期限5年。项⽬通过验收后的第1年,中标单位需提供不少于1名专业技术⼈员的7*24⼩时派驻服务,第2年提供不少于1名专业技术⼈员的5*8⼩时派驻服务。本项⽬为交钥匙⼯程,凡项⽬建设所必需的辅助设备、材料,在设备清单中未考虑未提及的,也由投标⼈⾃⾏增补承担。我厅承担⼀次性建设资⾦投⼊和相关资源的分配、使⽤、管理等⼯作。1.2.6售后维修服务及技术⽀持需求

(1)投标⼈所提供的所有软硬件设备需完全满⾜上述规格。除特定外接设备外,所有需要的接⼝设备、缆线、软件、控制器、设备I/O槽等需配齐,以构成实⽤系统。

(2)投标⼈所提供的所有软硬件设备必须是新产品,并且同类设备已经有实际应⽤,在性能及质量⽅⾯能提供可靠证明(包括⽤户姓名、地址、电话和设备安装时间等)。

(3)所有新购⽹络设备需要实现与现有相关系统⽹络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并符合有关国际⼯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所有新购虚拟化软件和计算机设备需要实现与现有相关系统⽹络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并符合有关国际⼯业标准和国家标准。(4)如果投标设备要求使⽤特别接头、插座等,由投标⼈提供;所投设备的⽤电保护超过⼀般线路保护,保护设备也由投标⽅提供;投标⼈应将与此有关的费⽤计⼊设备价格中。

(5)投标⼈需要根据我厅新、⽼机房环境现状,完成相关设备的供货、上架、安装等任务;完成现有机房虚拟机及业务应⽤系统的更新改造和在线迁移割接任务。完成⼤⼆层⽹络构建,实现现有机房虚拟机在线迁移割接任务。(6)中标⼈必须积极主动与现有系统⽹络设备相关单位合作,并服从⽤户⽅的协调、管理。

(7)中标⼈须在不迟于合同签订后的40个⼯作⽇内完成所有招标设备到指定地点的供货;合同签订后的60个⼯作⽇内完成所有管理软件的研发部署任务。投标⼈应确保其技术建议以及所提供的软硬件设备的完整性、实⽤性,保证全部系统及时投⼊正常运⾏。若出现因投标⼈提供的软硬件设备不满⾜要求、不合理,或者其所提供的技术⽀持和服务不全⾯,⽽导致系统⽆法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的状况,投标⼈负全部责任。

(8)中标单位应在施⼯前提供详细的施⼯⽅案,并提交采购⼈认可;设备安装、调试所需的⼯具、仪表及安装材料应由投标⼈⾃⾏解决;施⼯过程应严格执⾏相关的强弱电施⼯规范,并保证施⼯安全;投标⼈应向招标⽅提交测试内容和⽅法,测试计划和技术内容由投标⼈拟定,经招标⽅确认;施⼯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掌握与其他⼯程界⾯的协调、交叉;中标单位应提供设备原⼚商⼯程师现场安装服务。

(9)设备到货后,⽤户单位与中标单位共同配合有关部门对所有设备进⾏开箱检查,出现损坏、数量不全或产品不对等问题时,由中标单位负责解决;设备安装完成,由中标单位制定测试⽅案并经⽤户确认后,对产品的性能和配置进⾏测试检查,并形成

测试报告;测试过程中出现设备产品性能指标或功能上不符合标书要求时,⽤户有权拒收并保留索赔权利。

(10)中标⼈必须在对设备进⾏安装、测试、验收、诊断和维修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档,所有设备必须提供中⽂版的技术⽂档资料。

(11)保修期⾃双⽅代表在验收单上签字之⽇起计算。保修期内,投标⼈负责产品⼚家对其提供的设备、软件进⾏现场维修,不收取额外费⽤。设备在质保期内发⽣软、硬件故障,投标⼈应及时予以响应,免费上门服务,否则招标⽅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由此产⽣风险和费⽤应由投标⼈承担。保修期内出现设备故障,如在8⼩时内不能解决问题,应免费在7天内⽤同样的品牌、规格或更⾼的部件更换到位。

(12)保修服务由原⼚提供,所有计算设备需提供7*24⼩时原⼚商五年免费保修期(硬盘不返还)。

(13)投标⼈必须承诺7*24⼩时全天候半⼩时现场响应,6⼩时提供相应的备件。免费维保期内按照⽤户需要提供随时到场的专⼈现场服务,及时发现并排除系统设备运⾏故障,定期向⽤户提供系统运⾏性能以及查询访问应⽤情况报告。

(14)投标⼈须承诺中标后在签订合同前必须提供所投设备原⼚商针对本项⽬的按招标⽂件要求的质保服务承诺函原件。投标⼈中标后15天内未能提供原⼚商关于本项⽬质保服务承诺函原件,视为提供虚假承诺,取消中标资格,并承担违约责任(没收投

标保证⾦,且在三年内不得参加采购⼈的招标活动)。

(15)中标⽅应向业主免费提供硬件设备管理维护的现场技术培训,包括相关设备性能、系统软件部署、运⾏维护流程等;免费提供相关软件环境使⽤维护的现场技术培训,包括相关系统软件、应⽤软件的操作培训课程。1.3项⽬架构设计

随着省厅公安信息化⼯作的全⾯推进和信息基础设施⽔平的整体提⾼,数据规模和业务量快速增长,应⽤需求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系统关联、信息利⽤、数据质量、信息服务⽔平、信息化⼯作机制等,提出更⾼要求和更深⼊的需求。通过云计算、⼤数据处理技术,将为公安信息化⼯作提供⾼服务质量、低成本的科学管理决策和解决⽅案。云计算能降低IT环境复杂性,将按需提供服务的⾃助管理基础架构汇集成⾼效资源池。1.3.1逻辑架构设计

通过对底层服务器、存储资源虚拟化聚合部署,利⽤海量数据存储系统,配合云计算管理平台,实现云计算基础架构即服务,为云计算中⼼提供云计算服务和良好的基础平台,具有很⾼的⾃适应性和扩展性。警务云计算硬件基础逻辑架构如下:

图硬件基础环境设计架构1.3.2物理架构设计

本⽅案利⽤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存储、⽹络构建为虚拟资源池,实现在单⼀物理服务器上运⾏多个虚拟服务器(虚拟机),把应⽤程序对底层的系统和硬件的依赖抽象出来,从⽽解除应⽤与操作系统和硬件的耦合关系,使得物理设备的差异性、兼容性对上层应⽤透明,使不同的虚拟机之间相互隔离、互不影响,从⽽实现同时运⾏不同的操作系统,并提供不同的应⽤服务。本⽅案利⽤分布式技术构建⼤数据处理集群,将⼤量服务器计算存储节点整合成统⼀的计算存储集群,为海量业务信息、⾳视频信息、图像信息等⼤数据的处理提供超强的计算能⼒和超⼤的存储空间,突破传统模式带来的发展瓶颈。物理架构总体⽰意图如下:

图基础环境总体架构1.3.3基础环境分区

由于云计算硬件基础是作为整体环境进⾏部署,并采⽤多种云计算技术形成软件定义的计算、存储与⽹络环境,在基础环境的部署上进⾏分布设计和综合部署,应包括应⽤服务器区、数据库服务器区、存储虚拟化区、平台管理区、⼤数据分布式集群区、核⼼接⼊区、安全防护区和外联接⼊区。1.4业务系统搬迁⽅案1.4.1业务系统搬迁概述

备份节点机房⽹络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后,将省厅刑侦楼系统机房、交管楼负⼀层集中式计算机机房内部分业务系统搬迁到新机房内运⾏,搬迁业务系统数不少于30个,搬迁计算机、⽹络、存储等硬件设备数量不少于150台,提供⽼机房内系统停机与设备断电、拆除、打包等服务⼯作,提供计算机设备专业搬迁服务并承担设备搬迁过程中引起故障的修复任务,提供搬迁到新机房后系统设备的上架安装、加电测试、⽹络割接和业务恢复等⼯作。搬迁过程中需针对不同的业务系统,分别制定搬迁⽅案和应急保障措施,确保搬迁过程中,⼀般业务系统的停机时间⼩于6个⼩时,核⼼业务系统的停机时间⼩于2个⼩时。1.4.2施⼯内容

此次机房搬迁⼯作包括四⼤部分:1.原机房服务器设备搬迁到新机房并上架。2.机房环境准备和数据备份。3.⽹络接⼊。4.各系统安装调试。1.4.3实施过程●搬迁准备:1、机房环境准备:

根据省厅新建机房提供新的机房环境、综合布线到位。

2、备份数据:

交换机配置参数备份、数据库配置⽂件备份、数据库数据备份、应⽤软件的备份(包括源程序、可执⾏代码、各配置⽂件)。●机房施⼯:

1)⾸先把所有的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按照先后顺序正常关闭。2)把设备电源线、光纤及⽹线下架。3)现有机房所有要搬迁的服务器下架打包。4)由搬迁公司搬运设备下楼、装车、搬运⾄新机房。

5)新机房设备的上架、布纤、⽹线及电源接⼊并打上相应的新标签。6)把所有的设备按先后顺序开机启动,并且调试⽹络。1.4.4搬迁规划

流程主要根据搬迁前的需要制定,主要详细了解新机房UPS供电,机房承重等相关情况,统计当前系统设备情况,系统运⾏情况。针对所了解情况制定详细搬迁⽅案以及应急⽅案。

整理统计现在机房的现状以及搬迁后的具体要求。充分考虑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定制详细可⾏性的迁移实施计划,将机房迁移⼯作对⽤户的影响降⾄最⼩。编制搬迁前及搬迁后的物理布置表、连接表。在搬迁过程中需要承建⼚商⼈员密切配合。

为保证搬迁⼯作顺利、有序、安全的进⾏将制定详细的搬迁流程,进⾏细致的分⼯,具体⼯作安排到⼈。1.4.5详细实施⽅案

本次机房搬迁周期⽐较长,我公司会尽量细化任务安排保证⼯作顺利进⾏。

为了搬迁能按时顺利进⾏,并且在搬迁后能够保证设备正常运⾏,应制定⼀系列简单明了的⼯作表,帮助⼯程实施⼈员确定各种搬迁⼯作中要执⾏的⼯作是否完成。避免⼯作失误,避免造成搬迁⼯作的延误。1.4.5.1设备关机搬迁前准备⼯作

为了使搬迁过程中减少出错的可能性,使得搬迁当天只是⼀次物理性质的迁移,需要在搬迁前完成以下⼯作。1)机房设备的检测●硬件设备的检测

针对服务器的硬件设备,我们将详细的记录服务器的硬件配置信息,在搬迁以前明确硬件配置,具有针对性地准备⼀些备件,在服务器菪机的时候能够及时的修复服务器,及时的解决由于硬件故障产⽣的计划外菪机,避免不必要的菪机时间。●服务器软件应⽤的检测

针对服务器的软件应⽤,我们同样也要进⾏⼀些常规的检测,把⼀些由于软件问题产⽣菪机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从⽽使搬迁⼯作能够顺利进⾏。2)数据的备份

数据的安全性在每个企业中都是⾄关重要,数据的丢失,不是以⾦钱来衡量的,所以数据备份在搬迁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甲⽅负责搬迁前数据备份⼯作,即使在搬迁过程中,真正遇到服务器系统问题时,我们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减少计

划外的宕机时间。确保搬迁⼯作的顺利进⾏。3)材料准备

准备好搬迁需要的设备、⼯具以及辅材、耗材。考虑到新旧机房距离较远,关于运输车辆的也需在搬迁前⼀周内尽快落实。4)设备标识

制定新机房服务器布局表,对要搬迁的专业系统设备应贴上标签,写明搬迁的位置,对设备之间的连线应做好标记,在搬迁前提供了详细的设备搬迁后的机柜位置摆放图、设备连线图以及物理连接图,从⽽最⼤程度保证搬迁的科学有序性。1.4.5.2搬迁实施流程

1.4.5.3设备搬迁注意●设备标记

为防⽌在搬迁时出现有可能的混乱状况,除了在搬迁过程严格控制⼈员操作,还必须在搬迁前对所有机器及线缆进⾏标识备份。此⼯作表在备份前由系统承建商专业⼯程师同系统管理⼈员共同确认完成。●设备的关机下架搬运

设备关机需要按照正常规则正常关机,服务器需要先停服务后关机。机架式服务器按照操作规程按顺序执⾏每步操作完成关机。

在关机后所有设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拆卸,下架⼈员为系统承建商有多年施⼯经验的专业⼈员。要求下架时先将所有线缆拆除,所有设备要轻拿轻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设备下架后放在服务器专⽤机箱,并摆放缓冲物,以达到保护设备的⽬的。最后由搬运⼈员运送到⽬的机房。

搬运过程如果要⽤⼩推车等运输⼯具要在车上和设备间加垫缓冲物,以免在运输过程中震动过⼤,造成设备配件松动。●设备上架

设备上架按照下架相反程序操作。

上架要按照双⽅提前设计好的位机柜布置图上架,布置图需要设计合理,节省空间,便于维护,美观。●搬迁注意事项

1)应⽤及设备的停运、启动等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现场操作规程执⾏,各系统责任⼈需准备好具体的操作步骤及命令。

2)设备搬迁后必须按原接⼊情况进⾏⽹络及存储的接⼊,保证各系统设备的连接⽅式及运⾏环境保持不变。

3)搬迁⼈员应戴上放静电⼿套,设备搬迁过程中尽量做到轻放,避免碰撞。4)设备关机并切断电源后,需等到设备内部原件充分放电后才可拆迁,以尽量减少系统搬迁过程中原件损坏的可能。1.4.6应急处理

在设备搬迁后出现异常情况时IT技术⼈员⽴即检查设备,检查故障现象,确定故障位置。

如果由于配置数据或系统不能启动的⽴即使⽤系统光盘备份数据等先前准备的备⽤⼯具软件系统软件重新按装或恢复;如果是硬件原因则尽⼒协助承建商解决问题。1.5数据迁移技术⽅案

我们推荐两种实施⽅案,基于同构存储系统数据迁移⽅案和基于异构存储系统数据迁移⽅案。使⽤上述两个⽅案时,数据迁移对原有数据都不会产⽣影响,但是⽆论实施上述哪⼀个⽅案,我们都强烈建议实时数据迁移之前进⾏数据及系统的全⾯备份,⼀旦发⽣紧急情况原有数据遭到破坏,可以使⽤备份⼿段进⾏数据恢复。1.5.1同构存储系统数据迁移⽅案——EMC SYMMETRIX存储环境

整个数据迁移过程基本上分为三⼤阶段,第⼀阶段是准备阶段,第⼆阶段是数据迁移阶段(该阶段⼜分为3个⼦阶段),第三阶段为系统试运⾏阶段。1.5.1.1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将配置新增的SYMMETRIX VMAX 10K存储系统,将其连接到现有SAN⽹络环境中。

在配置SYMMETRIX VMAX 10K存储系统时,我们将临时安装SRDF/S同步数据复制软件,并设置SYMMETRIX VMAX 10K存储系统上的LUN为SRDF/S R2;检查原有SYMMETRIX 存储系统上的SRDF/S同步数据复制软件和端⼝卡,并设置原有SYMMETRIX存储系统上的LUN为SRDF/S R1。将原有SYMMETRIX与SYMMETRIX VMAX 10K通过光纤直接连接起来。

在这⾥要注意,SYMMETRIX VMAX 10K上R2(红⾊) LUN的磁道数要与原有SYMMETRIX 上R1(绿⾊) LUN磁道数完全⼀致。启动SRDF/S数据复制,原有SYMMETRIX上的数据就会复制到SYMMETRIX VMAX 10K上。

由于数据迁移过程就是SRDF/S初始化拷贝过程,由于拷贝数据量较⼤,初始化拷贝过程对⽣产存储系统要产⽣⼀定影响,为了将影响降到最低,可以分段采⽤SRDF/S 同步和⾃适应拷贝的⽅式:

如图,⾃适应拷贝⽅式不影响主机对原有SYMMETRIX存储系统访问,同时能够降低初始化拷贝对原有SYMMETRIX存储系统的影响。

1.5.1.2数据迁移阶段

数据迁移阶段中需要分为⼏个⼦阶段,我们建议从主机操作系统的类别和⼤致的主机数量进⾏划分或者根据应⽤系统重要性进⾏划分。例如:

以主机操作系统分类(⽰例)

以应⽤分类

第⼀阶段:⾏政管理系统、数据集中利⽤

第⼆阶段:增值税管理系统、执法责任制系统第三阶段:综合征管系统具体分类需要按实际情况进⾏划分。每个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是⼀样的:

●数据复制阶段(⼀般需要提前⼀天开始检查⼯作)

检查原有SYMMETRIX和SYMMETRIX VMAX 10K的运⾏状态检查SRDF/S的运⾏状态检查R1和R2是否已经完全同步检查主机状态检查链路状态

●割接阶段(建议在晚上进⾏,此时需要中断业务⼀次)SRDF/S状态正常,使⽤SRDF/S命令,将R1/R2关系进⾏转换

将主机连接到SAN⽹络中,识别SYMMETRIX VMAX 10K上的LUN启动主机,启动数据库,启动业务●检验阶段

主机正常运⾏后,业务正常启动试运⾏1天,检验系统是否正常●迁移时间

每个阶段主机数量不同,所以迁移时间会不同,原则上每台(套)主机(包含双机系统)应该需要2-3个⼩时,每个应⽤系统根据主机数量不同时间会有差异。由于数据复制已经完成,所以该时间不包含数据复制时间。第⼀阶段,根据主机数量或应⽤系统实际情况,按每天晚上8⼩时⼯作时间,计算数据迁移的时间。第⼆阶段:根据主机数量或应⽤系统实际情况,按每天晚上8⼩时⼯作时间,计算数据迁移的时间。第三阶段:根据主机数量或应⽤系统实际情况,按每天晚上8⼩时⼯作时间,计算数据迁移的时间。上述时间只是理论值,具体时间还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计算。1.5.1.3回退计划●数据迁移准备阶段

当进⾏数据迁移之前,我们建议采⽤现有的备份系统进⾏数据全备份,防⽌未知的故障发⽣导致数据丢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