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来源:尚车旅游网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节

竞技体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

要目标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1.生物学因素 2.心理学因素 3.社会学因素

现代世界竞技体育活动是以国际奥委会及各单项联合会为核心组织进行的。

运动竞技:是竞技体育领域最有代表性、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奥运会、单项锦标赛、世界杯赛及系列大奖赛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性比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赛事体系。

当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激烈的竞争性 2.广泛的社会性 3.高度的公平性 4.独特的观赏性 5.巨大的功利性 6.无止境的追求

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推进竞争与合作的带的教育 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质 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5.展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体育成绩,专门组织的有

计划的体育活动。(可分为:职业训练、专业训练、业余训练)

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关系:

训练是竞技能力的获得,竞赛是竞技能力的展现。相互依存,制约,映射。 1.运动训练是以竞赛为目的,竞赛的基础是运动训练 2.合理的竞赛促进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团队通常由: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组成。(主教练负责制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第二节

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三个层次。

⑴一般训练理论:研究各个运动项目的共同特征,覆盖着所有运动项目。

⑵项群训练理论:研究高度相关的一组运动项目的共同特性,覆盖着同一项群的运动项目。 ⑶专项训练理论:研究一个专项的独有特性,只涉及所研究的那个专项。

项群训练理论:

分类:①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②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③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

大类 体能主导类 亚类 快速力量性 速度性 耐力性 项目 跳跃,投掷,举重 短距离的跑、游、速滑,自行车 中长距离的跑,游,速滑;越野滑雪; 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自由滑雪,马术,武术(套路) 射击,射箭,高尔夫 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 足球,篮球,水球,手球,曲棍球,冰球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散打 棒球,垒球,板球,冰壶,台球 技能主导类 技心能主导类 技战能主导类 难美性 准确性 隔网对抗性 同场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轮换攻防对抗性 类别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得分类 制胜类 项目 田径,游泳,速度滑冰,滑雪,自行车,划船,举重,射击,射箭 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自由式滑雪,武术,马术 篮球,足球,手球,水球,曲棍球,冰球,击剑,射击,射箭,台球,冰壶,高尔夫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棒球,垒球 摔跤,拳击,柔道,跆拳道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大类 单一动作结构 亚类 非周期性 周期性 混合性 项目 铁饼,铅球,链球,举重,跳台滑雪,高尔夫 跑,竞走,游泳,自行车,射击,射箭,长距离滑雪,速滑,划船 跳高,跳远,标,三级跳远,撑杆跳 体操单项,武术单项,花样滑冰,马术,回旋滑雪,自由式滑雪 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水球,手球,曲棍球,冰球,柔道,摔跤,冰壶,网球,柔道,跆拳道,拳击,排球,垒球,棒球 多元动作结构 固定组合 变异组合 多元组合结构 同属多项组合 田径男子十项全能和女子七项全能,速滑全能,体操全能,铁人三项,艺术体操全能,武术全能 异属多项组合 现代五项,冬季两项,北欧两项 各个项群都应该在一般训练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本项群在训练原则、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负荷、训练安排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第二章

第一节

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及竞技结果的综合评定) 比赛名次: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 竞技能力(先天,后天) 运动成绩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比赛发挥(竞技状态,比赛条件) (竞技水平+名次) 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规则 评定手段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行为的影响。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三个因素。

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P33

“双子模型”:形象地展示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多向的视角去解读运动员竞技能力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从而为我们准确地把握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科学地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现实状态,合理地选择运动训练的内容和训练方法,恰当地确定不同竞技能力训练安排的比例,准确地制定和实施参赛战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运动训练负荷: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训练负荷的一个基本单元,即持续进行的一次练习的训练负荷,由负荷强度与负荷量所构成。(负荷强度:负荷对于运动员机体刺激的深度;负荷量:负荷对于运动员机体刺激的量度。)

第三节

运动训练方法分类:

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1.模式训练方法 2.程序训练方法

具体操作性训练方法:1.完整训练方法 2.分解训练方法 3.持续训练方法 4.重复训练方法 5.间歇训练方法 6.比赛训练方法 7.变换训练方法 8.循环训练方法 模式训练法: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工作流程:建立模型,诊断比较,确定方向,组织实施。)

程序训练法:依训练内容的结构特点和训练过程的时序性特点,按照预定的程序安排前后衔接的练习内容。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要点:抓好编制训练程序,逐步实施,调节控制。)

完整训练法:对于一项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不分部分或环节,完整地进行训练。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分解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 持续训练法:前者即不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重复训练法: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相对比较充分。 间歇训练法: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明显地很不充分。

比赛训练法: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 变换训练法:通过变换负荷强度、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训练环境,提高运动员训练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或促进运动员疲劳后更快恢复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按照预定的路线和顺序,分站依次连续完成不同练习,组间间歇,多组进行的训练方法。

第四节

第四章

第一节

体能: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体能可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

健康体能:任何人群都必需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是竞技体能的基础) 竞技体能:在健康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竞技比赛所需的身体机能能力。 体能评价的意义:

1.为体能训练确定客观的出发点。 2.体能评价是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3.体能评价结果可以有效地反应前比体能训练的效果。

第二节 力量素质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定义: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根据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关系分类:

1.一般力量:身体各部位肌肉在完成基本动作时,对抗和克服阻力的能力。

2.专项力量:运动员身体有关部位肌肉在完成专项动作时,对抗和克服阻力的能力。 根据力量和体重关系的分类:

1.绝对力量:在不考虑体重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力量。 2.相对力量: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根据力量在运动中功能的分类:

1.稳定性力量:在运动中保持肢体关节稳定的肌肉力量。

2.爆发性力量:在一个爆发性动作或一组强有力的突然移动过程中发力的能力,主要由肌肉快速收缩产生力量。

根据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分类:

1.最大力量: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2.快速力量: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本领。

3.力量耐力:肌肉克服预定阻力持续运动的本领。 爆发力:人体在克服外界阻力时的输出功率。(P=FXV) 爆发力的训练:

1.抗阻训练提高爆发力的练习。 2.负荷强度

3.负荷数量 4.间歇时间3—5分钟 爆发力的评价:爆发力指数=最大的力量/用力时间

力量耐力训练方法:1.持续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循环训练法 力量耐力的评定:力量耐力指数=训练阻力*重复次数

速度素质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定义: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反应速度: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光,声,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 动作速度: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 移动速度: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 反应速度的训练及评价 影响因素P144

一、反应时:从给予运动员信号刺激到开始做动作为止的时间。(有感觉时(接受刺激)和决定时(思维时)组成,是人的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力,也称“潜伏期”。反应时是反映集体应答能力的主要指标。) 二、准备动作及动作的熟练程度 三、接受刺激的感受器的不同数量 四、年龄 训练方法P145

一、信号刺激法(1.固定讯号源单一信号练习,2.固定信号源多元信息练习,3.固定信号源选择信号的练习,4.移动信号源单一信号的练习,5.移动信号源多元信号的练习,6.移动信号源选择信号的练习) 二、运动感觉法

三、移动目标练习(看和听——判断——反应——应答) 四、选择性信号反应练习

耐力素质

定义: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分类:肌肉耐力(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无氧耐力: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一般耐力:对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 专项耐力: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耐力。 有氧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1.持续训练法(法特莱特跑)P158 3.循环训练 2.间歇训练法 4.游戏练习

协调素质

定义: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调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形成动作技术的基础)

柔韧素质

定义: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的能力。

静力性伸展运动:在一定时间里,缓慢地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一定活动范围的伸展活动。

动力性伸展运动:有节奏、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 柔韧性测量的指标是角度和距离。

灵敏素质

定义:在突然变换条件情况下,运动员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能力。 分类:一般性灵敏素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专门性灵敏素质:根据各专项所需要,与专项技术有密切关系的,以及适应变化着的外

环境的特有能力

第五章

第一节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运动技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动作节奏 技术结构: 动作基本结构:有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 技术组合:有若干的技术动作连接组成的集合。 动作技术的基本特征:1.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 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运动技术原理:一、生物学原理(1.生理学原理 2.生物力学原理) 二 、心理学原理

三、社会学原理(即美学原理) 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

主体因素: 客体因素: 一、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一、竞赛规则 二、感知觉能力 二、技术环境 三、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 三、器材设备 四、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五、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节

运动技术训练程勇的方法 一、直观法P190

二、语言法: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方法。 三、完整法:运动员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术。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四、分解法:把完整技术动作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个相对的部分,分别进行练习。 五、想象法:在练习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质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 习中激活这些痕迹。

六、表象法: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方法 七、减难法:在技术训练中,以低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八、加难法:在技术训练中,以高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第三节

技术风格: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

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

1.特长技术 2.运动员的神经类型(气质类型) 3.种族特征 技术学习中的三个环节:

1.接受信息,形成动作表象,简历动作程序 2.发出指令,完成动作 3.反馈和调整动作

运动技术创新服务于不同目的的需要:

1.直接提高运动成绩 2.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及因素间组合水平 3.有效地制约现有运动技术 4.满足战术发展的需要

5.更有效地发挥人体潜能 6.构成运动项目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

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获取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运动。

竞技战术包括:战术理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知识,战术意识,战术形式,战术行为。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也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运用技术和战术的思维决策活动。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体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滇院211精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