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 米氏常数Km与下列那种因素无关:
A. pH B. 温度 C. 酶浓度 D. 底物
2、 蛋白质结构中的二硫键是由两个( )共价交联形成。
A. 胱氨酸 B. 半胱氨酸 C. 甲硫氨酸 D. 丝氨酸
3、 纤维素是由许多葡萄糖以( )构成的。
A. α-1,4糖苷键 B. α-1,6糖苷键
C. β-1,4糖苷键 D. β-1,6糖苷键
4、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完全是根据蛋白质的( )来分离不同的蛋白质的。
A. 分子量 B. 电荷 C. 疏水性 D. 等电点
5、 进行酶活测定时:
A. 酶浓度必须等于底物浓度
B. 酶浓度必须极大于底物浓度
C. 底物浓度必须极大于酶浓度
D. 与底物浓度无关
6、 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
A. 疏水键 B. 范德华力 C. 离子键 D. 氢键
7、 对细胞核酸粗提物进行溴乙锭-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后,( )在离心管底
A. RNA B. DNA C. 蛋白质 D. 多糖
8、 维持细胞膜的三种主要的作用力是:
A. 氢键、离子键和疏水相互作用
B. 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
C. 氢键、范德华力和离子键
D. 范德华力、离子键和疏水相互作用
9、 在一个极性很强的蛋白质分子中有一个非极性区域,这个非极性区域能与DNA碱基紧密结合,当DNA中加入这种蛋白质以后,将会引起:
A. DNA沉淀 B. DNA两条链分开 C. DNA更稳定 D. 无影响
10、测定单糖混合液中还原糖量的方法是:
A. 菲林热滴定法 B. 酸酚法 C. Bradford法 D. 二苯胺法
11、DNA变性时:
A. 紫外吸收值降低 B. 分子量降低
C. 氢键断裂 D. 共价键断裂
12、 在研究某种抑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时,发现该抑制剂的加入会使米氏方程中的Vm不变,Km变大,这种抑制剂是:
A. 非竞争性抑制剂 B. 反竞争性抑制剂
C. 不可逆抑制剂 D. 竞争性抑制剂
13、性激素的受体蛋白位于:
A. 细胞核 B. 细胞质 C. 细胞质膜 D. 微粒体
14、免疫球蛋白属于:
A. 核蛋白 B. 脂蛋白 C. 简单蛋白质 D. 糖蛋白
15、破坏α-螺旋结构的氨基酸是:
A. Leu B. Pro C. Gly D. Glu
16、酶蛋白变性后活性丧失,这是因为:
A. 酶蛋白被水解成氨基酸 B. 失去激活剂
C. 酶蛋白的高级结构被破坏 D. 加入抑制剂
17、大多数蛋白质在处于等电点时:
A. 溶解度最小 B. 三维结构变化易失活
C. 生物功能最强 D. 分子表面没有电和分布
18、下列哪种糖不能生成糖脎:
A. 葡萄糖 B. 果糖 C. 蔗糖 D. 麦芽糖
19、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A. 酯化 B. 还原 C. 皂化 D. 氧化
20、下列哪种氨基酸有米伦(Millon)反应:
A. 酪氨酸 B. 赖氨酸 C. 苯丙氨酸 D. 精氨酸
21、肽键在下列哪个波长具有最大光吸收:
A. 215nm B. 260nm C. 280nm D. 340nm
22、用下列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
A. 双缩脲反应 B. 凯氏定氮法 C. 紫外吸收法 23、Sanger试剂是:
A. 苯异硫氰酸酯 B. 2,4-二硝基氟苯
C. 丹磺酰氯 D. 巯基乙醇
24、每分子血红蛋白可结合氧的分子数为:
A. 1 B. 2 C. 3 D. 4
25、血红蛋白的氧合曲线为( )型
A. 双曲线 B. 抛物线 C. S形曲线 D. 直线
26、在生理值pH条件下,具有缓冲作用的氨基酸残基是:A. Pro B. Tyr C. His D. Lys
茚三酮反应 D.
27、双链DNA热变性后,( )下降
A. 粘度 B. 沉降系数 C. 浮力密度 D. 紫外吸收
28、下列复合物除哪个外,均是核酸与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A. 核糖体 B. 病毒 C. 端粒酶 D. 核酶
29、RNA经NaOH水解,其产物是:
A. 5’-核苷酸 B. 2’-核苷酸
C. 3’-核苷酸 D. 2’-核苷酸和3’-核苷酸的混合物
30、DNA片段做物理图谱分析,需要用:
A. 核酸外切酶 B. DNA连接酶
C. DNA聚合酶 D. 限制性内切酶
31、竞争性可逆抑制剂抑制程度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 作用时间 B. 抑制剂浓度 C. 底物浓度 D. 酶与底物亲和力大小
32、测定酶活性时,通常以底物浓度变化小于( )时测得的速度为反应的初速度
A. 0.5% B. 1% C. 2% D. 5%
33、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基团既可以作为H+的供体,也可以作为H+的受体:
A. His的咪唑基 B. Arg的胍基
C. Cys的巯基 D. Trp的吲哚基
34、在一酶反应体系中,若有抑制剂I存在时,最大反应速度为V’max,没有抑制剂I存在时,最大反应速度为Vmax,若V’max=Vmax(E0-I0)/E0,则I为:
A. 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B. 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C. 反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D. 不可逆抑制剂
35、以玉米为主食,容易导致( )缺乏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B5 D. 维生素B6
36、热变性的DNA分子在( )条件下可以复性
A. 骤然冷却 B. 缓慢冷却 C. 浓缩 D. 加入浓盐
37、血红蛋白的氧合曲线向右移动是由于:
A. O2分压的减少 B. CO2分压的减少
C. CO2分压的增加 D. pH值的增加
38、下图哪一点代表双链DNA的Tm值: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39、对一个富含His残基的蛋白质,在使用离子交换层析时应优先考虑:
A. 严格控制蛋白质上样液的浓度
B. 严格控制NaCl浓度梯度
C. 严格控制洗脱液的体积
D. 严格控制洗脱液的pH值
40、下列组成(按重量计)中的哪个最像典型的哺乳动物的质膜:
脂类 蛋白质 糖类 RNA
A. 35% 45% 5% 10%
B. 35% 55% 5% 0%
C. 20% 75% 0% 0%
D. 60% 30% 0% 5%
E. 35% 40% 20% 0%
41、( )在生物信号传导过程中可以作为第二信使
A. ATP B. ADP C. AMP D. cAMP
42、维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主要靠( )
A. 疏水作用 B. 离子键 C. 范德华力 D. 氢键
4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A. 显示还原性
B. 在强酸中脱水形成5-羟甲基糠醛
C. 莫利希(Molisch)试验呈阴性
D. 与苯肼反应生成脎
44、下图中I代表了:
A. 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B. 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C. 反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D. 不可逆抑制剂
45、酶的活化和去活化循环中,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位点通常位于酶的哪一种氨基酸残基上:
A. 天冬氨酸 B. 脯氨酸 C. 赖氨酸 D. 丝氨酸
46、下列关于多肽Glu-His-Arg-Val-Lys-Asp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A. 在pH=12时,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B. 在pH=3时,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
C. 在pH=5时,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
D. 在pH=11时,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
47、测定小肽氨基酸序列的最好方法是:
A. 2,4-二硝基氟苯法 B. 苯异硫氰酸酯法 C. 氨肽酶法 D. 羧肽酶法
48、为了测定蛋白质中的二硫键位置,常采用对角线电泳法,点样时样品应点在滤纸的:
A. 中央 B. 边缘 C. 顶角 D. 点在哪里都可以
49、下述原因中哪个不会导致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的下降:
A. 提高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的水平
B. 细胞酸中毒
C. 提高CO2的水平
D. 一分子氧和脱氧血红蛋白分子四个结合位中的一个结合
50、下列突变中,哪一种致死性最大:
A. 胞嘧啶取代腺嘌呤
B. 腺嘌呤取代鸟嘌呤
C. 插入一个核苷酸
D. 丢失三个核苷酸
填空题
1、肽键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米氏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的Vm,________抑制剂不改变酶的Km。
4、茚三酮与脯氨酸反应时,在滤纸层析谱上呈现____色斑点。
5、蛋白质亚基间的结合力是____________。
6、在酶催化中既具有共价催化作用又具有酸碱催化作用的基团是____________。
7、盐析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磷酸甘油酯是_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
9、乳糖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各一分子通过__________糖苷键连接起来的。
10、抗体是一种____________分子。
11、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作用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米氏常数(Km)越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______。
13、米氏方程中Km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单位为________;根据1/Km的大小,可推断酶与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氨基酸的等电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Asp的pK1(COOH)为1.88,pK2(COOH)为3.65,pK3(NH3+)为9.60,其等电点是________。根据等电点的不同进行的氨基酸分离的电泳法是____________。
15、在生物膜内的蛋白质_________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_________氨基酸朝向分子内测。
16、核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所以在波长______nm处有强烈的吸收。
17、植物油在常温下一般为液态,这是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__的缘故。
18、蛋白质水溶液在pH6有缓冲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分子内____________基团的解离作用。
19、一个球状蛋白质,含有100个氨基酸,估计它的分子量为________左右。
20、谷胱甘肽由三种氨基酸通过肽键联结而成,这三种氨基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Southern印迹法、Northern印迹法和Western印迹法是分别用于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移和鉴定的几种常规技术。
22、金属离子对酶的激活作用有两种,一是作为____________,二是作为____________。
23、酶可以分为六类,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Pauling等人提出的蛋白质二级结构螺旋模型,每圈螺旋包含______个氨基酸,每个螺旋的高度为________。
25、DNA变性后粘度________,A260值________;影响Tm值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6、中性脂肪族氨基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二十种氨基酸中,________无不对称碳原子。
28、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于________年提出来的。
29、酶与底物结合的主要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与阴离子交换树脂结合很紧,必须用____pH或用____离子强度的洗脱液才能把该蛋白质洗脱下来。
31、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调节酶的反应速度V对[S]作图得到________形曲线。
33、维生素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一类______有机物质。主要作用是作为______或______的组分参与体内代谢。根据维生素的______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4、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部不同,DNA主要位于_______中,RNA主要位于_________中。
35、硝酸纤维素膜可以结合____链核酸。将RNA变性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再进行杂交,称为________印迹法。
36、糖类是具有____________结构的一大类化合物。
37、直链淀粉遇碘呈______色,支链淀粉遇碘呈______色,糖原遇碘呈______色。
38、在一些酶的活性中心其重要作用并含羟基的极性较小的氨基酸是________。
39、在生理条件下(pH7.0),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侧链和________侧链几乎完全带正电荷,但是________侧链则带部分正电荷。
40、常用的拆开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的方法有______法,常用试剂为________;______法,常用试剂为________。
41、核酸的主要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DNA样品的均一性越高,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越_____;DNA所处介质的离子强度越低,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越_____,熔解温度越_____。所以DNA应当保存在较____浓度的盐溶液中,通常为____mol/L的NaCl溶液。
43、B型双链DNA的结构螺距为_______nm,每匝螺旋的碱基对数为______。
44、常用二苯胺法测定______含量,用苔黑酚法测定______含量。
45、全酶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________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________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46、辅助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与酶蛋白结合很紧密,需要用______除去;_______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_______除去。
47、酶活力的调节包括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
48、通常讨论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时,指的是反应__________速度,即________________时测得的反应速度。
49、激素的一种更广泛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所有的固醇类激素都是由________合成来的。
50、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
1、酶的比活力
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3、别构效应
4、寡糖
5、第二信使
6、分子杂交
7、蛋白质的可逆变性
8、全酶
9、米氏常数Km
10、波尔效应
11、肽聚糖
12、乳化作用
13、酸败现象
14、碘值
15、自由基
16、色谱
17、同源蛋白质
18、进化树
19、固定化酶
20、超螺旋
21、亚基
22、氧分数饱和度
23、抗原决定簇
24、盐溶
25、凝胶过滤
26、核酶
27、非竞争性抑制
28、酶的最适pH
29、活性中心
30、定向效应
31、酶原
32、同工酶
33、Chargaff规则
34、核小体
35、DNA的熔解温度Tm
36、抗生素
37、激素
38、必需氨基酸
39、结构域
40、分子伴侣
注:可能有的题目不会以上面的题型出现,所以要全面的复习相关和与之有联系的知识点,另外,简答题和论述题由于题量巨大,不便列出,请大家注意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譬如PCR的内容、米氏方程的推导和氨基酸序列的测定等。另外,在实验部分也会有许多考点需要复习,如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ELISA等。最后,预祝大家考试顺利,拥有一个快乐的假期!
简答题及论述题
1、请描述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某些金属和非金属离子以及一些有机小分子对酶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影响?
3、使酶活力降低或丧失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4、试比较酶的变性与失活有什么异同
5、试列举五种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
6、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7、什么是抗体?简述其结构特点(可用简图表示)
8、简述从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混合物中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9、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在变性过程中,往往会有哪些现象出现?
10、下图是具有别构效应的酶与非调节酶的动力学曲线,请指出曲线1、2分别代表哪种酶,并依据图中的数据说明什么是酶的别构效应以及别构效应是怎样对酶的反应速度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11、DNA作为遗传物质,其直接和间接的证据是什么?
12、请简述酶的可逆抑制的几种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13、简述血红蛋白的结构,这种结构和它的功能有何关系?
14、对于下列反应:
(1)用稳态方程法推导出米氏方程(要求写出推导过程)
(2)如果此酶有两个底物S1和S2,如何判断那个是该酶的最适底物?为什么?
15、氰化物为什么能引起细胞窒息死亡?其解救机理是什么?
16、试简述DNA与RNA二级结构的异同
17、对于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一般是根据(1)分子的大小;(2)溶解度;(3)电荷;(4)吸附性质;(5)对其他分子的生物学亲和力等来设计分离的。请列举出以上五个方面所涉及的蛋白质分离方法,每个方面至少列举两种方法。
18、简要说明可用于如何判断和确定酶的活性中心的一些主要方法
19、在很多酶的活性中心均有His残基参与,请解释其原因
20、凝胶过滤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这两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均建筑在分子大
小的基础上,而且两种方法均采用交联的多聚物作为支持介质,为什么在凝胶过滤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有着较长的保留时间,而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它又跑得最快?
21、试述生物膜的两侧不对称性及其意义
22、带相同电荷的氨基酸如Gly和Leu在纸电泳时常常稍能分开,解释其原因
23、分别指出下列酶能否水解与其对应排列的肽,如能够,则指出其水解部位。
肽 酶
(1) Phe-Arg-Pro 胰蛋白酶
(2) Phe-Met-Leu 羧肽酶B
(3) Ala-Gly-Phe 胰凝乳蛋白酶
(4) Pro-Arg-Met 胰蛋白酶
24、根据以下实验结果推断一条多肽连的氨基酸序列。
(1)通过酸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组成为Ala2,Arg,Lys2,Met,Phe,Ser2 ;
(2)羧肽酶A水解得一氨基酸为Ala ;
(3)胰蛋白酶水解得到四个肽段,分别为
①Ala,Arg ②Lys,Phe,Ser ③Lys ④Ala,Met,Ser
(4)溴化氰水解得到两个肽段,其氨基酸组成如下
①Ala,Arg,Lys2,Met,Phe,Ser ②Ala,Ser
(5)嗜热菌蛋白酶水解得到两个肽段,其氨基酸组成如下
①Ala,Arg,Ser ②Ala,Lys2,Met,Phe,Ser
25、在体外,用下列方法处理,对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有什么影响?
(1)pH值从7.0增加到7.4;
(2)CO2分压从1 000 Pa增加到4 000 Pa;
(3)O2分压从6 000 Pa下降到2 000 Pa;
(4)2,3-二磷酸甘油酸的浓度从8×10-4mol/L下降到2×10-4mol/L;
(5)α2β2解聚成单个亚基。
26、有一个蛋白质,在某组织内含量较低,很难分离纯化,现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并已有该蛋白质的抗体,问哪些实验方法可以初步证实组织内的确含有该种蛋白质?
27、什么是ELISA?其原理是什么?
28、对于一条双链DNA而言,若一条链中(A+G)/(T+C)=0.7,则:
(1)互补链中(A+G)/(T+C)=?
(2)整个DNA分子中(A+G)/(T+C)=?
若一条链中(A+T)/(G+C)=0.7,则:
(3)互补链中(A+T)/(G+C)=?
(4)整个DNA分子中(A+T)/(G+C)=?
29、简述PCR的原理及其应用
30、(1)为什么某些肠道寄生虫如蛔虫在体内不会被消化道内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
(2)为什么蚕豆必须煮熟后食用,否则容易引起消化道不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