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斑岩型矿床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一章 斑岩型矿床

1.斑岩矿床和玢岩铁矿的概念、地质特征、矿床特征。

斑岩矿床:指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中酸性斑状岩浆侵入体有密切的关系、产于侵入体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叫斑岩型矿床。

地质特征:(1). 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条件: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地槽褶皱区,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带控制,常呈带分布。据统计,世界上中-新生代以来的斑岩铜矿,90%以上分布在大陆边缘或地台活化区中。

(2)含矿岩体:岩石系列:钙碱性为主;岩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岩石类型:酸性:二长花岗斑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中酸性:花岗闪长斑岩,少量斜长花岗斑岩;中性:石英闪长斑岩,次为闪长玢岩。

(3)含矿构造存在断裂、裂隙和角砾岩体;

(4)矿体围岩:①围岩的构造:构造发育对成矿有利,但不发育时,阻塞作用亦可成矿。②围岩的岩性:岩性不同,矿化不同,岩石化学性质对成矿具两方面影响。

(5)围岩蚀变: ①出现面型蚀变,范围几百-几千米。 ②蚀变分布具规律性,呈带分布、主要有五带。

(6)矿体特征: A. 矿体产出部位,有3种:①产于围岩中:沿围岩层间及裂隙充填、交代而成,有时进入围岩的角砾岩中。形态:脉状、板状、似层状。② 产于岩体中:岩体

全部或大部分矿化,主要产于角砾岩筒-原生裂隙中。形态:等轴状、柱状、脉状等。③既产于岩体内中又产于围岩中:呈带状、环状,最常见。B.矿化的明显分带性:矿物组合(元素)分带:自中心向外:Mt + Py + Cp →、Cp + Py +斑铜矿→、Cp +MoS → Py →、Au、Ag、Pb、Zn 多金属;

矿床基本特点:(1)矿床规模大,斑岩Cu占探明Cu储量的一半;

(2)埋藏浅,易于开采;

(3)矿床呈带分布,与斑岩体一同复构造控制;

(4)矿石品位低,但矿化均匀分布;

(5)矿石成分简单、易选;

(6)综合利用矿产多:Cu、 Mo、 W、 Sn 、Pb、Zn、 Au、 Ag、 Se 、Te 、Be 等。

玢岩铁矿:由于其内硫化物多呈细脉状和浸染状,亦有称为“细脉浸染状矿床。玢岩铁矿:指在陆相安山岩分布区,与辉石闪长玢岩-次火山岩或火山-侵入岩体有时、空及成因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

2.斑岩型铜矿床产于何种地质构造环境?含矿岩体及矿床有何特征?

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构造环境: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分布于地槽褶皱区,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带控制,常呈带分布。据统计,世界上中-新生代以来的斑岩铜矿,90%以

上分布在大陆边缘或地台活化区中。

含矿岩体特征:

岩石系列:钙碱性为主;

岩性:中性-中酸性-酸性;

岩石类型:酸性:二长花岗斑岩为主,次为花岗斑岩;中酸性:花岗闪长斑岩,少量斜长花岗斑岩;中性:石英闪长斑岩,次为闪长玢岩。

TR:Cu、Mo、Ag元素含量较高,高于准氏值2-10倍。

矿化特点:酸性岩体:Cu-Mo或Mo;

中性岩体:Cu、少量Mo;

一般中酸性成矿较好,矿化多位于岩体顶部。

岩体规模:岩体规模较小,出露面积一般<10Km2,大多<1Km2。岩体规模越小,成矿越有利。

形态、产状:复杂、多为岩株、岩筒状。

形成深度:中成、深成岩体少,浅成岩体最多,超浅成者较多

含矿岩体矿床特征:

A. 矿体产出部位,有3种:

①产于围岩中:沿围岩层间及裂隙充填、交代而成,有时进入围岩的角砾岩中。 形态:脉状、板状、似层状。

② 产于岩体中:岩体全部或大部分矿化,主要产于角砾岩筒-原生裂隙中。 形态:等轴状、柱状、脉状等。

③既产于岩体内中又产于围岩中:呈带状、环状,最常见。

B、矿化的明显分带性 矿物组合(元素)分带:自中心向外:Mt + Py + Cp →Cp + Py +斑铜矿→Cp +MoS→Py→Au、Ag、Pb、Zn 多金属;

矿石构造分带性:自中心向外: 浸染状→浸染状 + 细脉状→细脉状 + 浸染状→细脉状、脉状→脉状。

3.斑岩矿床围岩蚀变模式及与成矿的关系。

蚀变类型 钾化带 似千枚岩化带 泥岩化带 青磐岩化带 边缘带 主要蚀变 黑云母、钾长石、石英、绢云母 矿物 石英、绢云母 黄铁矿 绿泥石、高岭石、绿泥石 绿帘石 石英、绢云母 石英、方解石 中间蚀变带 外部蚀变带 空间位置 中心蚀变带 内部蚀变带 矿化类型 铜、钼 铜 贫铜 铅、锌 方铅矿、闪锌矿、 自然金 脉状 黄铁矿、辉钼矿、 黄铜矿、黄铁矿、黄铁矿及少量黄矿物组合 黄铁矿及少量斑斑铜矿 铜矿 铜矿 黄铁矿 矿石构造 浸染状为主+细脉状 细脉状+浸染状 细脉状 细脉状、脉状 其中,三个蚀变带分别从里到外,而先后顺序为钾质蚀变带、青磐岩化带、似千枚岩蚀变带。且有: ①围岩的构造:构造发育对成矿有利,但不发育时,阻塞作用亦可成矿。

②围岩的岩性:岩性不同,矿化不同,岩石化学性质对成矿具两方面影响。

4.矽卡岩矿床和斑岩矿床有时产于同一岩浆岩体内外、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矽卡岩矿床定义:指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的矿床,叫矽卡岩矿床,也称接触交代矿床。

矽卡岩:指产于岩浆岩与围岩(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由气水热液交代作用而形成的,具典型矽卡岩矿物组合(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的一种交代岩。

斑岩矿床定义:指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中酸性斑状岩浆侵入体有密切的关系、产于侵

入体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叫斑岩型矿床。由于其内硫化物多呈细脉状和浸染状,亦有称为“细脉浸染状矿床。

因此,如果矽卡岩矿床和斑岩矿床产于同一岩浆岩体内外,应该有以下因素:

①围岩化学成分,要产生矽卡岩矿床,应该含有Mg、Al、Ca等元素;

②构造环境,应该满足相应的生成构造环境;

③围岩蚀变,围岩蚀变也相应影响着两种矿床的产生。

5. 玢岩铁矿的矿化类型有哪些?它们有什么成因联系?

玢岩铁矿 序号 矿化部位 1 2 3 岩体中心 矿体形态结构 成矿作用 (成因类型) 矿物组合 模式名 成矿温度 浸染状+细晚期岩浆?高温钠柱石(钠长石)陶林式 450-370 +DI+AP+MT 脉状 气液交代矿床 凹山式 500-410 梅山式 >450 岩体顶网脉状+角伟晶高温气液交ACT(DI)+AP+MT 部、边部 砾状 代-充填矿床 岩体与火块状+脉状 山岩接触带 岩体与沉块状+角砾积岩接触状+脉状+带沉积岩网脉状 中 火山岩中 接触交代-充填DI+GA+AP+MT 矿床+矿浆充填矿床 ①接触交代—充(DI、ACT-碱KSP)-填矿床 金云母+AP+MT ②矿浆充填矿床 ③伟晶高温气液交代-充填矿床 Q+镜铁矿 4 凤凰山370-300 式、姑>450 山式、凹山式 龙虎山300-200 式、 龙旗山式 5 脉状、层状热液充填型 -似层状 火山-沉积矿床

不同矿化类型是同一成矿作用由高温→低温连续演化过程的产物;

成因:铁质在岩浆分异阶段通过分离结晶及熔离作用开始富集,形成早期的具有钛铁矿出溶条带的磁铁矿,但大部分铁质或由岩浆流体带入,或由深部火成岩及围岩在交代作用时铁经活化转移再沉淀的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