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
平台建设的价值分析
院 别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级 2011级
学 号 201124011329 学生姓名 黄志威
指导教师 龙镇辉
完成时间 2015 年 3 月
肇庆学院教务处制
目 录
一、引言..................................................................1 二、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概述..................................1 三、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价值分析..............................3 (一)源于需求方价值...................................................3 (二)源于供求方价值...................................................4 四、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6 (一)缺乏资金.........................................................6 (二)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低.............................................6 (三)创新信息分散.....................................................6 五、提高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价值的对策建议..........................7 (一)政府激励.........................................................7 (二)协助产品创新.....................................................7 (三)提供技术指导.....................................................7 (四)整合资源,共享信息...............................................8 六、结语..................................................................8
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价值分析
黄志威 指导教师:龙镇辉
摘 要 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家近年大力发展的项目,了解其价值内涵,利于中小微企业间资源共享,增加行业内的创新能力等,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本文首先对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进行简单概述,了解各学者的研究综述;再指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价值源于需求方与供给方的价值;最后提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所在提出政府激励、协助产品创新、提供技术指导、整合资源,共享信息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价值。 关键词 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价值分析
一、引言
随着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都一致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各界都在以创新为出发点谋求成长。中小微企业一样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争取创新,从而就有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合这一平台,这是促进中小微企业的进一步科学迅速发展的大好途径。我国中小微企业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要从以往大部分依靠政策优惠向依靠自主创新转型,另外还必须加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只有不停地提高协同创新平台的质量,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中小微企业才能获得无限的能量,拥有美好的未来。因此,通过分析协同创新平台的价值,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的运作核心与运作方式。不断优化完善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挖掘它其他潜在的价值,充分展现它的作用,令中小微企业更加蓬勃壮大。
二、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概述
(一)协同创新平台的研究综述
操龙灿(2005)等在剖析创新平台意义,同时道出了协同创新平台创新体制的观念,阐述了我国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现状,认为我国协同创新平台的运作形式是由政府主导的,另外还提出创新平台的组织形式与主要政策举措;冯冠平(2005)在《协同创新平
1
台对深圳经济发展的作用》的文章中剖析了协同创新平台对深圳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指出协同创新平台不仅有利于通过技术移植建立企业,还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延伸与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提升。吴国林(2008)指出现在我国地域创新效率低,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地域创新平台的构成和运行机制;罗永鹏(2013)从纵向的角度研究了协同创新平台的中心子平台,即研究产学研合作子平台的主体是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创新活动的效率现状。从个体上看,效率值最高的是高校,从而提出要增多对创新资本的投入、增强人才培育计划、特别是利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来增强山西省协同创新平台的创新效率。王立剑、刘佳(2010)以区别高校协同创新平台效率理念为前提,深度地系统性剖析了高校与协同创新平台关系效率的构成体系,并且以陕西省周艳春(2011)13个高校协同创新平台为例剖析在 “协同创新平台运转能力”的基础上,指出能够从两类别解释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即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条件建设;石晓梅,胡珑瑛(2003 )文章表明,对于某些地域来说,创新能力可以体现该地域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状态。而创新能力能够划分为三类型,这三类型分别概括为人力、财力、环境与设施。
(二)协同创新平台的研究评价
整体而言,国内学者都比较全面研究了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的必要性,也对于创新平台提出自己的评价,让读者对协同创新平台这一新生事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然而从现存的理论文献,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潜在的主要问题还不能完全体现,如:(1)平台建设虽渐现成果,不过还是缺少国家级的研究院所与相关实验室作支撑。政府必须加大对平台创新载体的发展投入,积极建设培养国家级的研究院所和相关实验室。另外,还需增加对高校建设的投入,保证协同创新的人才来源。(2)科技条件和创新需要脱节,资源使用效率需进一步增强。我国协同创新平台的人力资源与资本支撑能力都有相当基础,但是各地域科研成果水平差距相当明显,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力度。(3)创新能力比较差,没有平衡发展。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较少,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身的研发机构,没有发明专利,缺少具备国家专利的核心技术与商品,这显现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性。
2
三、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价值来源
(一)源于需求方价值 1.引进资金,开发技术
中小微企业需要从外部引入技术研究发展资本来促成技术创新。协同创新的主要风险有技术风险与金融风险。若把整个企业的资金投入到协同创新建设当中,中小微企业便会遭遇巨大的风险。简言之,企业的命运将会和协同创新的成功与否挂钩。另外协同创新需要巨大的资金,中小微企业并不一定可以彻底满足。透过协同创新平台,得到技术成果与研发资金,能够符合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要求,又能够减低自身的风险程度。
大部分企业不懂该如何利用好企业内的现金流,资金能够快速运转起来能使资本增值,透过协同创新平台就能解决掉多余的资金。企业要有实力监管被投资企业的创新活动。其中存在道德风险,企业的自身规模令企业的监督成本变少,不过普通的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督却是有心而力不足。此时,如果企业认为被投资企业的创新是可以肯定与实行的,便直接兼并被投资企业,最终形成一个新企业。另外,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正的经济外部性。众所周知,由于创新的溢出作用,中小微企业或许不可能获取创新收益,因此就不能够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欲望了(纵然企业能够凭借专利方式捍卫自身的成果,但有些时候企业的创新成就并非能符合国家专利申请的条件。上述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企业创新成果的外溢)于是创新就不充分了。若是其余的企业愿意投入资金到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当中,并且透过注入资本能够熟悉被投资企业各个方面,有助于形成外部性的内部化,这便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种激励不足的情况,利于促成中小微企业的创新。
2.扩散技术,形成优势
合作生产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企业通过契约式合营,划分彼此的义务以及权利,充分发挥各方有利条件,共同生产某项产品,再放到市场销售的行为。中小微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实现合作生产的这种情况,是由于中小微企业本身存在少许的不足,例如在市场推广、销售渠道和品牌认知度等方面。科学合理地运用协同创新平台,中小微企业可以引进在品牌、销售渠道等层面颇具实力的合作伙伴,有利于尽可能快速地向市场投放与销售其创新成果。当代,每一个企业并不能在每一个方向都有很强的能力,每个企业都是各有长短处。扬长避短是企业成大强盛所必须的,这才可以在当代社会
3
中获胜。某些中小微企业在品牌、销售渠道等方面一定与某些强大的企业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不过中小微企业还能依靠着中间商推广其创新产品,这些中间商是非常强大的,譬如家乐福、麦德龙、好又多等连锁超市巨头,都拥有巨大的、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能使中小微企业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再者,大多消费者由于这些超市巨头的知名度,非常信任并乐于购买这些连锁超市里销售的产品。中小微企业若可以与这些销售终端商紧密地合作,不但有益于提高企业的利润,还可以达到免费宣传的效果,提高自身知名度。当然,这些销售终端商也非常乐于与中小微企业合作,因为销售终端商与中小微企业签订长期合同的时候,中小微企业由于终端商需要的产品量大,能够适度地降低创新产品的售价,还可能赊购创新产品给终端商。如此一来,终端商的经营、管理和销售等资本大幅度下降,周转资金更充沛,便能创造更大的利润。
中小微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引进合作伙伴,同心协力生产出创新产品。合作伙伴在销售中小微企业的创新产品同时,中小微企业专心地创造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其真正含义就是中小微企业把创新产品的销售环节转移给合作伙伴,仅需要分配合作伙伴相当的利润即可。如此分工明确便能使中小微企业更为效率地发展。中小微企业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的途径有许多,本人觉得低成本战略以及差异化战略非常适合中小微企业。利用协同创新平台的成果转化/转让子平台,中小微企业引进适合的协同创新合作伙伴,在协同创新中形成自身的相对优势,如销售渠道优势与成本优势等,全心全意生产独一无二的创新产品;另外,中小微企业再以低价格作为产品角逐的武器,便能突显其竞争优势,争取到更大份额的销售市场。
(二)源于供给方价值
协同创新平台的价值从宏观来说,分为协同创新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1.产生的经济价值
它的经济价值表现为,经济活动当中最主要的变量便是科学技术与协同创新间交融;技术创新突破能引起消费者新需求,促进新产业的出现与成长。此时,创新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使用新工艺、新工具,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另外协同创新还能够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以前的工业生产都是粗放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大多以产量为主的。创新的发展,促使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渐转型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变。对企业来说,协同创新可以让创新企业的产品增加市场优势,进而带来产品升值,而且能透过占据市场,拥有更多消费者,将技术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最终给中小微企业争取到了更大的收益。
4
2.产生的生态价值
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的生态价值表现为协同创新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中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好地保护了生态系统。协同创新有生态正价值和负价值。协同创新总是不停地向“资源节约型”靠拢,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作为目标,这是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但事实上,协同创新发展常常会引起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具体表现为协同创新的生态价值体现在其负向实现上,即协同创新在生态领域的价值异化。如弗·卡普兰所言,农业、工业或是第三产业等污染是自然环境中人类的创新更为直接和明显的反映,另外不太明显的或许更为危险,到目前为止尚未被人类所完全了解。然而能够肯定的是,科学创新危及了,甚至可以说正在逐渐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体制。
协同创新平台的价值从微观来说,又能分为以下几点: 1.整合各方创新信息资源,增强行业共性协同创新能力
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在整合包含现有的高校、研究院、政府、企业、法律机构、金融机构在内的创新资源过程中,解决行业的创新发展的策略性问题,成立创新联盟,以产业优化为引领,技术更新作带动,实现资源共享,各方利益紧密相连,创建协作、优秀、创新、共享的创新平台,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在充分发挥各个创新主体的研究力量的同时,创新平台还能最大化合理利用其丰富的资源,渐渐不断地提升创新能力。透过搭建的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让各方的资源充分共享,还有利于更为有效地减少人力、精力和物力的重复投资。与此同时,借用产学研合作能够激发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更容易地吸收民间可支配的、闲置的资金,投入到协同创新当中。另外,协同创新平台在资源整合与共享方面,还能减少各方重复投资研究与开发,大幅度提升现有大型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开放共享技术、产品信息、设备资源,满足科研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的需求,资源的利用率得以提高,交易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2.畅通信息渠道,促进企业创新的协同合作
协同创新平台,是一个产业创新的平台的同时,亦是一个沟通交流的舞台,为企业提供了公平、畅通的信息渠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据信息支撑。协同创新平台存在着许多的文献与数据,通过自建的行业信息网站或编制行业期刊无偿帮助企业了解各类行业发展动态与市场信息。查阅借鉴海量的创新信息资源与收集分析海量的相关数据是创新所必须进行的步骤,事实上,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并没有设立自身的技术
5
创新数据库系统,然而当中小微企业急需这些创新信息资源和数据的时候,仅能通过创新平台获得。利用协同创新平台平台,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中小微企业能够万无一失地、脚步坚定地走在协同创新的道路上。
3.优化激励机制,吸引高文化各类创新人才
饱含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是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最重要的建设条件。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转与成长能够吸引各行精英,为他们提供优渥的条件以及发展根基。协同创新平台的科学建设与人才激励机制的相互作用,将会打造出一支能够走在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独具核心竞争力与朝气蓬勃的创新团队,还能为接下来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其他行业的创新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血液。
四、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只是处于“婴儿”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下是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资金
我国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筹集所需的创新资金的手段略为单一,再加上国家对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缺乏足够的牵引力度,导致创新平台非常缺乏资金。这一点在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创新活动上能明显体现出来。中小微企业所有创新活动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协同创新平台又无能为力,然而这同时挑战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长久以来,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多障碍,处于长期亏损中,而大多数盈利企业又只是赚取薄利为生,显而易见,资金不足是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进行创新活动的首要问题。
(二)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低
创新与开发最基本区别便是其市场化的表现,换种说法便是市场能否认同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创新成果和服务,消费者的体验感受,是判断和评价其创新能力好与坏、高与低的首要条件。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的经费支出比例非常不平均,其中,研发的经费所占比例偏大,然而同市场密切相关的品牌形象维护费用、活动费用、广告投放费用等却出现严重匮乏的情况;创新活动的各种仪器设备共享性低、使用率低、配套能力不强,相关共性技术也没有充分帮助企业利用;协作机构部门太少等等因素,导致综合效果发挥不出来。
(三)创新信息分散
开展创新活动优先需要做的是整合创新信息。因此,创新信息分散是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一方面,不同的服务平台分
6
别供应着现存的企业创新信息、各种独特的创新信息数据库以及其他系统的创新信息链接,中小微企业只能通过登录多个平台方能了解、掌握一切创新信息。即使这些平台之间大部分利用友情链接的途径构建创新信息网络,不过因对创新信息缺少科学的分类与有效应用,出现实用性低、利用率低、信息孤岛等问题。另一方面,协同创新平台中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间的认识与了解的同时自身的信息共享意识也有所欠缺,造成创新平台建设难以形成统一业务以及技术标准,从而致使实用信息贫乏、创新信息繁杂、分类错乱等现象,企业浏览创新信息便相对较为困难,创新信息共享更是无从谈起。
五、提高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价值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激励
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是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项目,这非常需要中央政府给予各地方平台足够的资金与相应的政策扶持。政府应当对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所需给予一定的资金,该资金必须利用在具有自主商业模式、自主品牌和自主产品研发等关键性领域。在中小微企业融资、破产、兼并、社保购买、产品要素购买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政策,促进地方的技术更新和产业优化。同时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创新、设备更新等层面实行优先安排,因为创新的投入与风险方面巨大,所以中小微企业若没有充分的激励和相当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就要求政府必须以中小微企业的利益为中心,协助营造更优的创新氛围,令协同创新平台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服务。
(二)协助产品创新
平台模式下的产品创新,要基于平台基础上的二次开发,协同创新平台应向企业提供以市场需求为目的的类似产品信息。而企业不需要重新设计大体部分,只需对产品特定部分进行改善或替换。如此一来,能够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间,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又能迎合消费者口味;同一产品族的产品生产过程大体相同,协同创新平台可专门设立一个部门负责联系同一产品族的企业,让它们共同分享绝大部分的机器设备,降低机器设备投资成本,这不但有益于员工们彼此分享心得,还能更快地提升使用设备的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生产的成本。
7
(三)提供技术指导
协同创新平台为了协助企业创新,可以派人带上相关创新仪器设备加入企业技术攻关小组,还需要作为顾问全程跟进,提出分析意见。透过生产流程核查、生产作业摸底、质量管控督查等一系列方法,免费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并且积极对接当地科研机构,尽早向企业反馈专家建议;也可帮助企业与同行搭建联系,共享行业科技信息,找到适合的共性技术。通过点对点的服务,把技术支撑延伸到企业车间,以务实的行动帮助企业,助力企业提升技术。
(四)整合资源,共享信息
目前,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平台的创新信息的来源途径有政府部门、企业单位、行业内部、高校、研究院与网络等;创新信息的种类有杂志、文献、机关档案、工作单位报告、市场调研与网络资源等;创新信息的内容涵盖工业信息、政治信息、商业模式信息、品牌信息、市场信息等。通过将这些途径、种类与内容一定整合后,创新信息得到最大化利用,中小微企业才能更方便、全面地获取创新信息。针对如今协同创新平台间的部门离散问题,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上应倍加留心创新平台编制的系统化建设,保证全部的协同创新平台主体都拥有一致的创新宗旨、发展对象,呈现出合理、健全的协同创新系统网络特性,各个部门负责各自不同的创新服务,各个行业发扬其各异的功能,发挥优劣互补、信息共享的优势,打开行业创新服务的崭新一面。
六、结语
协同创新平台,公认的一种新发展的事物,已经被一些学术研究者提出。但是其被探究至今,仍然没有很统一的说法。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价值来源、构成部分,以自己的愚见向后人提供一些看法。中小微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平台这途径,能更好地发展,不过同时中小微企业也要提高自身,与协同创新平台更为紧密贴合,发挥出平台更大潜在的价值。当然,协同创新平台还存在很多隐形的价值,本文并没全部不漏的写出,期待日后研究协同创新平台的学者们,能够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多提供一些个人的见解与意见,并能继续完善协同创新平台,令其更大放光彩,更好地为社会与企业服务。
8
参考文献:
[1]张洪辉.协同创新平台的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11).19-25. [2]吴云海.赵华新.县域经济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杭州科技.2007.2.
[3]龚毅.张慧.彭诗金.彭清秀.产业共性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现研究[J].经济论坛.2013(4).1. [4]王海丽.广东省产业创新平台有效性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3).46-51. [5]张纪元.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1.25-28.
[6]张倩.我国新能源产业共性创新平台构建研究田当代社科视野[J].当代社科视野.2011.50-54. [7]崔滨.长春市创新平台评价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7.
[8]池仁勇.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评价及实证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9.12. [9]汪秀婷.胡树华.基于“三力模型”的产业创新平台集成运行模式[J].科学与科学 技术管理.2009(10):79-85.
[10]柯友良.论企业战略创新平台的创建[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08.
[11]刘晓科.面向中小微企业创新管理的协同式创新平台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09.12. [12]张振刚.陈明.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J].华南理工大学.2014.1. [13]洪晓军.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8.6. [14]弗.卡普拉.转折点[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89.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middle and micro enterprise
Huang Zhiwei
Abstract: Our country middle and micro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is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to develop projects,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value to middle and micro enterprises, resource sharing, increase the industry's innovation abil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and micro enterprises to grow.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based on middle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scholars on its necessity,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then points out that the value comes from the demand side and the supply side of the value; finally proposed Chuang Xinping st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s,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the government incentive,assist in product innovation,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integration of resources,sharing of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value.
Key words: middle and micro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value analysis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