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浇箱梁预压方案

现浇箱梁预压方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 -

XX市窦官~XX火车北站

一号线交通市政配套工程土建施工7标

-

编 制: 复 核: 审 批:

中铁十三局集团XX

XX轨道交通1号线7标项目经理部

- 优质资料

现浇箱梁施工预压方案 -- -

2013年5月

现浇箱梁施工支架预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桥名 将军山大桥 下麦西2号桥 下麦西1号桥 ~YD1K2+795.56 YC1K1+873.27YC1K0+945.98 ~YC1K1+306.48 12*29.33 起止桩号 YD1K2+511.52孔跨组合 1*30+(30+40+30)+5*30 14*30+3*31.0基础类型 φ125、φ150桩基础 φ125桩基础 φ125桩基础 下构 花瓣式板式墩柱 花瓣式板式墩柱 花瓣式板式墩柱 上构类型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备注 梁高1.8m,标准宽10m。 ~YC1K2+391.5 7 现以将军山大桥30m跨简支梁为例,编制现浇箱梁的支架预压方案。 二、编制依据

1、施工设计图

2、《铁路桥涵施工规X》TB10203-2002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X》(JGJ130-2011) 4、《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5、《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6、本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三、支架体系预压目的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支架体系搭设完成后,应进行支架体系的堆载预压。支架预压已越来越被证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计算支架沉降量的计算公式均是近似的、精度有限,通过预压后可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得出弹性变形的较准确的数值。为所施工的结构更接近于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保证了施工期间的结构安全。

预压期间测量人员按测设的观测点进行测量复核,待荷载卸下后,再对原测设

- - 优质资料

-- -

的观测点进行复核,并将历次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出支架受压后的压缩变形,包括两部分的变形:永久变形和弹性变形。

对于永久变形经过预压试验后可消除,不致使箱梁浇筑后造成箱梁裂缝。而对于弹性变形可根据测量结果在支设模板时适当抬高底模标高即可,保证在箱梁浇筑混凝土后,箱梁的线形能达到设计要求。 四、选择箱梁预压试验段

根据施工设计图,将军山大桥简支梁跨径30m,净空较高,综合考虑荷载及支架体系的不利因素选择最不利的支架作为实验预压段,我部选择10米宽简支梁作为预压试验段。

- - 优质资料

-- -

五、支架体系预压监测点的布置

根据我标段现浇箱梁特点及施工顺序的要求,对箱梁预压区每跨取跨中、1/4跨、跨端横桥向5个截面,编号为S1、S2、S3、S4、S5,横桥向每个截面测箱梁中线、左右侧腹板底、左右翼缘板底5点,编为S左翼缘、S左、S中、S右、S左翼缘,从而形成一个垂直位移观测网。监测点使用铁钉制作,设在底模上,采用水准仪分别在支架预压前后、钢筋安装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阶段对各监测点位进行观测。

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六、预压方案

1、地基预压

地基预压X围为地基处理宽度,预压荷载值为此单元内上部结构自重与钢管支架、模板重量之和的1.2倍,并按单元进行加载,加载采用一次性加载,预压荷载在每个单元内采用均布形式。地基预压卸载过程为一次性卸载,沿纵向和横向对称

- - 优质资料

-- -

进行。

地基预压加载完成后,若最初三次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累计小于5mm,则同类地基可不进行预压。

2、支架预压 ⑴、预压方式

支架体系预压采用砂袋堆载预压。按照设计荷载要求及实际施工需要对支架在使用前做堆载预压试验,堆载预压分四次进行,第1、2次均载预压,第3、4次按箱梁设计重量分布情况进行局部加载预压。重量按现浇箱梁自重的120%计算,预压时间不小于7天。

⑵、预压相关数据

简支梁:跨径30,箱梁长30m,箱梁顶宽10m,箱梁底宽4.6m,箱梁高1.8m,翼板左、右侧各2.16m宽,跨中箱梁左、右侧腹板宽0.3m,箱梁底板厚0.25m,箱梁顶板厚0.28m;腹板、底板变化靠近梁端处,最厚厚度分别为0.6m、0.4m,箱梁纵向端部梁端实心段长1.0m。

①预压面积:30×10=300m2 ②预压重量:

钢筋混凝土容重:26KN/m3,钢筋混凝土:175m3(见设计图) 混凝土重量:q1=175×26=4550KN=455T 预压堆积荷载总重量:1.2×455=6T ③砂袋

每袋重:0.95T(实际秤量) ⑶、预压方法

- - 优质资料

-- -

预压分四次进行,按箱梁设计重量分布情况进行局部加载预压。加载时要尽量符合浇筑混凝土的状态,每级加载进行监测,并做详细记录。加载量要根据实际荷载加载,腹板、横梁处由于荷载较大,可选择局部加载。第1、2次均载预压,分为50%、80%进行加载;第3、4次按箱梁设计重量分布情况进行局部加载预压,第4次加载到120%,以模拟加载后支架的变形。每级加载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每级加载完成后,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监测;当支架测点连续2次沉降差平均值均小于2mm时,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按此步骤,直至第四次加载完毕。第四次加载完毕后,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且连续三次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累计小于5mm,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进行卸载。纵向加载时,宜从跨中向支点处加载;横向加载时,应从中间向两侧加载,纵横向间隔1m均匀布置,加载或卸载均由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具体方法为:

①第一次加载布设288袋,每袋重0.95t总计273.6t,273.6/6=50%。 a、X围从跨中向两侧各9.67m共19.34m,横断面每1米X围翼缘板两侧各2袋,腹板各1袋,底板4袋,共计190袋0.95t;

b、梁端1mX围内,底板共5袋,翼缘板各2袋,共计两端18袋0.95t; c、底板、腹板加厚的4mX围内,横断面每1米X围内底板4袋,翼缘板两侧各2袋,腹板两侧各1袋,共计两端80袋0.95t。

②第二次加载共重165.3t,(273.6+165.3)/6=80%

a、X围从跨中向两侧各9.67m共19.34m,横断面每1米X围翼缘板两侧各2袋0.3t,腹板各1袋0.95t,底板3袋0.95t,95袋0.95t,38袋0.3t,共重101.6t;

b、梁端1mX围内,底板共5袋每袋0.95t,翼缘板各2袋每袋0.3t,共计10袋0.95t,4袋0.3t,共重10.7t;

- - 优质资料

-- -

c、底板、腹板加厚的4mX围内,横断面每1米X围内底板4袋0.95t,翼缘板两侧各2袋0.3t,腹板两侧0.95t和0.4t各1袋,0.95t共48袋,0.4t共8袋,0.3t共8袋,共重51.2t。

③第三次加载共重60.8t。

a、X围从跨中向两侧各9.67m共19.34m,腹板两侧各1袋0.95t,共重36.1t; b、梁端1mX围内,底板共5袋每袋0.95t,共计10袋0.95t,共重9.5t; c、底板、腹板加厚的4mX围内,腹板两侧0.95t各1袋,0.95t共16袋,共重15.2t。

④第四次加载共重41.8t。

a、底板、腹板加厚的4mX围内,腹板两侧0.95t各1袋,0.95t共16袋,共重15.2t。

b、梁端1mX围内,底板人洞两侧各14袋每袋0.95t,共计28袋0.95t,共重26.6t;

⑤卸载过程与加载过程相反,按加载反向程序依次卸载,以防出现偏压失稳等不安全因素。 七、预压监测

布设好观测杆后,按加载及卸载步骤分别测量各级荷载下的监测点沉降量,并在卸载后全面测量各监测点的回弹量。沉降观测过程中,每一次观测均找测量监理工程师抽检,并将观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同意。

(1)支架安装完成,荷载加载前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测点标高为h0。 (2)第一次加载完成,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标高为hi1,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若发现变形量异常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

- - 优质资料

-- -

进行。

(3)第二次加载完成,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标高为hi2,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若发现变形量异常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4)第三次加载完成,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标高为hi3,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若发现变形量异常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5)持荷观测

持荷观测是支架“加载预压”的最重要一环,加载完成后应持荷观测24h,并做好记录,测点标高hi4,通过持荷测量可推算出支架模板荷载作用下的总变形量。在观测过程中,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进行紧急疏散处理。

(6)卸载完成观测

卸载完成后,对各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各测点标高hc,通过卸载测量可推算出支架模板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量与残余变形量。 八、数据分析整理

测量人员用专用表格对每次测量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整理、修正,得出系统变形量。

根据测量出各测量点标高值,计算出各观测点的变形如下:

(1)永久变形(即非弹性变形)δ1=ho-hc。通过试压后,可认为支架、模板、方木等的非弹性变形已经消除。

(2)弹性变形δ2=hc-hi4。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δ2,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

- - 优质资料

-- -

(3)根据hi1、hi2、hi3的差值,可以大体看出持续荷载对支架变形的影响程度。观测必须全过程进行,若发现变形量异常立即停止下一步工作并作应急处理,查找原因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 九、调整底模标高

对于已进行预压区段,卸载完成后记录好观测值,整理出预压沉降结果,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δ2,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预拱度按二次抛物线线形通过调整碗扣支架顶托的标高进行设置。

调整底模标高公式为:底模顶面标高=梁底设计标高+δ2的平均值。

- - 优质资料

-- -

沉降观测表

地基沉降观测表(mm) 日期: 年 月 日 加载前 测点 ho 标高 hj 0h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24h 沉降差 标高 48h 沉降差 标高 加载后 hi 72h 沉降差 标高 96h 沉降差 标高 … 沉降差 标高 卸载6h后 hc 沉降差 总沉降量 记录: 测量: 复核 现场技术员: 监理工程师:

- - 优质资料

-- -

支架沉降观测表——地基测点(mm) 日期: 年 月 日

加载前 测点 ho h50% 标高 标高 沉降差 h75% 标高 沉降差 加载中 hj h100% 标高 沉降差 h120% 标高 沉降差 h=24 标高 沉降差 h=48 标高 沉降差 加载后 hi h=72 标高 沉降差 标高 … 沉降差 标高 卸载6h后 hc 沉降差 总沉降量 记录: 测量: 复核 现场技术员: 监理工程师:

- - 优质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