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与需求分析

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与需求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与需求分析

作者:李贞爱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4期

[摘 ;要]本文从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共享需求,数据采集信息化需求、水利工程信息社会经济环境服务信息化等方面详细详细阐述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4-0186-01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最终目的是为提高水利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切实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实现对水利资源的实时监控,最终为“数字水利”服务。实现水利工程资源管理利用、规划、决策全过程的数据资料采集、处理计算机化,与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计算机化、网络化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因此,必须对水利工程信息化进行需求分析,才能形成一系列适合水利工程管理运作的信息系统,使信息化能真正作为提高其效率、效益的作用。 1.水利工程信息需求特性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在数字水利战略模式下的数字水利工程的表征,它是水利工程内部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自然和环境系统之间能够有效获取,无差错传递,自动处理和智能识别相关信息的动态、适时虚拟模拟现实与直接参与管理相结合的综合信息系统。它是以卫星通讯技术、3S技术、一数据库技术、宽带传输技术、网络技术、跨平台操作系统等高技术为支撑的,以信息经济学、工程经济学、信息工程学、水资源管理、社会水利等多学科为基础的综合系统。从以上对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业务内容来看,这种信息具有以下特性: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交错性。

所谓信息需求是指外部环境对一个信息系统输出的要求,即满足信息系统服务对象需求的要求。水利工程信息化必须满足社会、环境以及水利工程自身建设对适时、综合的多元信息需求,为国家宏观决策或微观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这也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由于水利工程处于开放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其服务对象是多元、多维、多层次的,因此,它们对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信息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它涉及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科技、政策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信息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性和交错性等复杂特性。从这一点看,水利工程信息系统与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大不同。其信息需求可分为以下类型:资源信息需求、环境信息需求、技术信息需求、社会信息需求、经济信息需求、管理信息需求等,显然,如此多种多样的信息需求既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也对水利工程信息化提出了全新的技术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水利工程信息化标准建设需求

水利工程信息化标准化是制定、贯彻和实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过程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优质高效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和各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水利资源信息的共享,并保证信息的安全与可靠等等,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标准化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基本手段。因此,认真规划、制定、贯彻和实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各项标准是水利信息化的前提。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进行标准研究的主要优点如下: (1)可移植性

为了获得在硬件、软件和系统上的综合投资效益,建成的各类水利工程系统必须是可移植的,使所开发的应用模块和数据库能够在各种计算机平台上移植。 (2)互操作性

大型的信息系统,往往是一个由多种计算机平台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有了标准,可以促进用户从网络的不同节点上获取数据,即从不同硬件环境中获取数据和实现各种应用。 (3)可伸缩性

为了适应不同的项目和应用阶段,使建成的各类系统必须以相同的用户界面在不同大小级别的计算机上运行。 (4)通用环境

标准提供一个通用的系统应用环境,如提供通用的用户界面和查询方法等。利用这个通用环境,用户可以减少在学习上的弯路和提高生产效率。 3.水利工程数据采集信息化需求 3.1.数据采集信息化的意义

随着“数字水利”建设的深入,‘水利工程管理日趋向电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3S”技术在水利应用上的日益广泛,其对水利资源监测结果以大批量的数据形式存放,监测数据汇总积累将是海量数据。水利信息日新月异,对水利资源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对有关资料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己势在必行。所以我们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时,要充分考虑数据采集技术重要作用,采用高新的技术手段,如运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使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多样化,及时准确地实现水利资源的动态管理。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进行信息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实时、准确地为各种信息平普提供各种管理信息数据。当然,数据采集信息化并不等于自动化,水利工程中还有很多无法通过机械化工具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信息化,比如工程建设中的社会经济信息数据,水利资源数据采集过程中仍然需要人工的辅助等。因此,这里所说的采集信息化是相对而言的,只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尽能减少人工劳动。

3.2.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研究内容 (1)遥感((RS)动态监测

遥感动态监测数据是进行水利资源数据更新的有效数据源,因此需要进行方位多时段的实时数据采集。开展土地遥感自动解译的研究,能提高数据更新度,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 (2)GPS定位技术

GPS可以为用户提供三维的定位,它能独立、‘迅速和精确地确定地面、点位置。GPS可为水利资源监测提供大量的空间数据,因此需要研究GPS定位技术提高数据采集精度,水利资源数据更新服务。 (3)数据矢量化

栅格形式的各种水利数据,不能有效地在GIS上进行空间分析。因此,需进行数据矢量化工作,使水利资源相关数据为GIS空间分析所用,从而进行专题数据服务。 4.水利工程信息社会经济环境服务信息化的意义

现代通信技术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在广域范围内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流信息成为可能。现代计算机延伸了人类大脑的功能把大批量、高速度加工处理和存取信J息变成现实;计算机、通信与媒体技术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更使通信网和计算机的功能倍增,从而大大拓宽了信息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发展,水利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丰富详实的数据资料。为推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在国家宏观决策和为广大民众服务的作用,必须全面推进信息资源在政务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在水利建设和管理长期以来所取得的丰富数据和有关成果资料,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时空定位性、动态变化性的特点,且数据海量、结构复杂、信息来源多、空间分布存储,信息交换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数据共享和信息资源在管理决策与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要技术途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交换体系的框架可以是数据在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局域网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存储和管理,而不同级别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以相应的数据中心为支撑,以建立不同级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和在其上运行的多级数据中心共同支撑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 5.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在水利领域内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决策者和生产者,充分发挥其在信息与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方面的作用,使高新技术为水利服务。信息数量急剧增加,增长的速度快,品种多更新迅速,人们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迅速地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水利产业方面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陈红卫.微波技术在水利信息系统建设中应用性分析[J]海河水利,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