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作为一部〝回忆回忆录〞,这部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鲁迅青年时代的生活,生动地反映了鲁迅性格和情趣的形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回忆录,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一组组生活画面,呈现在眼前,有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有对往昔亲友师长的感念,也有对旧势力.旧文化的嘲讽与抨击. 对他而言,童年生活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对我而言,读他的作品也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也许是百草园的趣事让我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吧,我竟特别的羡慕那个在百草园胡作非为的孩子.当他牵连不断地拔起了何首乌时他该多么快乐啊!当他摘下覆盆子,把它们一个又一个送进嘴里感受它们的又酸又甜的味道时,又会多么满足!当他弄坏泥墙根时,心中也可能会有一些愧疚吧!当他在雪地里捕鸟,看小鸟一个又一个自投罗网时,心中又会多么的激动!生活啊!你欠我一个童年的百草园!
对他而言,成长过程中,那些曾经温暖过他生命的人,让他永生难忘,正是这些爱的供养,让他成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
闰土的父亲有很多捕鸟的技巧,曾让小小的他大大佩服;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历尽千辛万苦为他买来《山海经》,曾让苦闷的他感激不已;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呵护让他在无助中感受到温暖.生命像列车般疾驰而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曾经给与我们点点滴滴的爱的供养的人.
对他而言,从旧时代一路走来,生命中充满了遗憾与无奈,这是那个时代的旧文化带给他的,他对这些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嘲讽.小小的他多么盼望早早地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让他背《鉴略》;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他对愚孝行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对反对白话的行为进行了大胆的诅咒;在《猫·狗·鼠》一文中,对猫的欺软怕硬表现强烈的憎恶,有力地回击了〝正人君子〞们对他的攻击,千夫所指,横眉冷对,这是多么勇敢的精神啊!
逝者如斯,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八十多年了,读文犹见其人,他笔下的往事,如同盛开在文坛的花朵,虽似幻如梦却永不凋零.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2
还未细读此书,我便已感受到一股韵味,〝朝花夕拾〞这四字,透露着一些重又回味往事的诗意.但诗意听来终太过柔美,书中的十篇散文字字是铿锵的,总在那生动的嘲讽中射出些批判的犀利,鲁迅先生的浩然正气便在这黑的字中真实地体现了出来.
鲁迅的文字总以他独特的方式暗藏深刻的含义,有时让我的理解也有些犯难.《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初读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前半段批判反对白话的人,后半段却接连写下对《二十四孝图》的厌恶,但多次体味后方略知如此写作的目的.白话实则更象征着新的文学与知识,阻碍新事物发展的人必遭谴责,前文交待了这样的内容.《二十四孝图》宣传旧的愚孝,充满对孩童的残酷,〝肉麻当有趣〞,鲁迅表其厌恶,抨击此书,实则抨击旧文学.复古之说.因此,文章的前后便和谐统一了.
《朝花夕拾》中的选文是回忆性散文,我曾在鉴赏鲁迅文章的书中看过对此的详解.书中写日本学者曾指出鲁迅文中记事与事实不符,质疑文体的确立.其实回忆性散文虽源于事实,但为突出中心,也常将材料适当典型化,且鲁迅在《小引》中也写,〝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我便略微总结,回忆性散文取材于真实经历,但又不缺乏文学性.艺术性.我也明白了,写作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需突显中心. 阅读《朝花夕拾》,鲁迅先生那幽默而又有力的文字给我的心带来极大的共鸣.我感受着他为后人走出文学之路的坚实.卖力,这一刻的我不禁又潜入文字中,重品花香.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3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
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4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很早就看过,可惜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胆量去写读后感.上了初二,便想要重温一遍,写一篇读后感来.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中国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他的《狂人日记》,他讨厌封建习俗,并敢于说出来,写出来.他认为《二十四孝》是虚伪和残酷的,他还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诅咒一切反对白话者,妨碍白话者〞.鲁讯先生是以笔为的战士,他的子弹是打在敌人的心里的,他的子弹是敌人躲不过去的.同时,也好像是一只战斗的号角,使被奴隶的人民觉醒,参加到民主斗争的活动中去.
《朝花夕拾》则与鲁迅的其他文章不同,它讲了鲁迅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是
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它收录了十篇文章,还有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记》.我记忆最深的是《五猖庙》中鲁迅父亲让鲁迅背会书再去看戏,而鲁迅〝梦似的就背完了〞,但却〝一字也不懂〞;反倒还使〝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场冲突,写出了鲁迅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也使我读来倍感亲切——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总要以背会某篇文章为目的,带我出去玩,正玩得兴起,突然要我背书.纵使老大不情愿的背会了,几天后又如垃圾邮件一样从头脑中删去了.虽然父母出发的念头是好的,可是到最后来什么也没记住,反而闹得不愉快:游玩也没有尽兴,背会的书也没有记住,倒是得不偿失了.
还有《狗·猫·鼠》.鲁迅对弱者的同情便跃然纸上,他为了猫杀死了他的心爱的隐鼠,仇视猫,怨恨猫,正如仇恨那些暴虐者一样.而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对在长辈去世前大声呼叫持不赞同意见,因为这样加大了病人的痛楚,也对子女没有什么好处,无非是落一个〝孝〞的名声.〝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这是鲁迅的看法,他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对传统的做法,这是人类历史上很少有的.鲁迅的一些新想法,一些辨析,读来很是精辟,却易于引发出读者的同感.
《朝花夕拾》是一部有关少年儿童的书,相信到我长大的时候,有了成长的经历,再来读这本书,会发出更多的感想,会掩卷深思,唏嘘不已.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5
这段日子总算是闲下来了,有机会浸入书中世界了.我欣喜异常,翻开鲁迅的《朝花夕拾》,进入文字的波涛中,触及先生的灵魂所在……
早闻鲁迅先生的文字是一把刀,锋利无比.今日之见,果然名不虚传,这文字,威力极强,深深刺入敌人的要害.
最喜《狗·猫·鼠》这篇文章,感叹其灵活的语言运用以及立意的深刻,时不时地向腐朽的封建统治和黑暗的军阀势力,施以〝冷箭〞.老鼠,一种弱小的动物,在动物世界里,属于弱势群体.它们,虽然迫于生活偶尔出格,但它们从不干些伤天害理的事,却常常遭遇〝猫警官〞们的〝严刑逼供〞,但无人愿为他们伸张正义,因为它们是弱者.被欺压,正常!
我不禁陷入沉思,联想到了那时的旧社会,军阀当道,租界遍地.社会黑暗,腐朽落后.有千千万万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可有当局者探访民间疾苦?没有!那些贴着〝正人君子〞标签的统治者,只不过是一个个戴着这虚伪面具的暴戾剥削者.他们以要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为借口,大肆征集税收,搜刮民脂,来满足自己的私心,不管底层百姓的一片怨声载道.
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虽然寥寥几页,却针针见血,发人深醒.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丛林法则〞.佛家有云:〝众生平等〞.但在那个年代,依旧存在着腐朽的封建等级制度.老百姓处于社会底层,就如同鲁迅笔下的隐鼠一般不见天日;而军阀统治者之流的猫们却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依仗自己的强大,欺压善民.殊不知,他们也不过是一群欺软怕硬的之辈罢了. 如今我们正处于和平的年代,虽然没有当时的军阀统治,百姓也安居乐业了,相比当初人们的思想观念,〝众生平等〞的理念也渐渐地深入到人们的灵魂中. 也许是那个年代唤醒了现在人们的灵魂吧!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