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6班 刘祺 美丽的城市 希冀的都城 我在深渊中
王者梦想之国哭泣
梦想的国度 希冀的都城 圣洁的净土
我所爱的真归宿
雪
高一11班 赵一丹
美丽的雪花啊 真的是你么 晶莹璀璨圣洁 悠然的飘落 醉心的美
尽在心里在梦里了
按一瓣在掌中 你默默无语
顷刻又化作冰凉的雨滴 如眼角的清泪 是温暖的感激
还是历尽艰辛之后的欣喜
我曾穿过北风找寻你 我曾越过夜色思念你 崎岖的山路啊 情作拐杖
茫茫的秋水啊 心是舟楫
无缘的你我
总是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相遇 也曾伤感过你的冷漠 也曾无奈的把你心事折叠 闭上眼
让孤独的灵魂 随风漂泊
寻
高一13班 熊烁奇
悠悠我心, 遮掩不了,
内心浸数的细水流年; 时光惆怅,
一切尽在眼前, 又遥而无现。
抬头问天, 按耐不住,
内心的千回百转; 追寻回忆,
往日的繁华岁迁, 都变得宁静娴娴。
回忆荡漾, 山水云间,
青口浮云似花留连, 往日花重的喧嚣,
如今只有静静的沉淀。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
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②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
简称七绝。
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臵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
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编辑:裘茗 张鑫尧 郑泽 孟思红 发行日期:2015年1月6日
编者按:撷瑶诗社的起始刊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来自各班的作品已择优刊登,新生的报纸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
望大家踊跃投稿
情劫
高一12班 李妍 小荷初露,蜓儿展翅,撷瑶诗社,稚嫩清新。小试牛刀,锋芒乍现,赏之欣喜,花开花落, 怜爱顿生。莘莘学子,争相阅览,缀词练笔,怡情养性。 ------教师寄语 人已难控。
浪淘沙〃情归何处
物是人非。
我心荒凉,
高一11班 张鑫尧
天寒露重,
深夜尽花绒,消自枯丛,奈何秋雨性残蓬。蛰里更知风瑟瑟,忧里忡忡。 望君保重。
空旷落华枫,片片相融,可惜却见断残虹。月又笼烟遮玉面,情恨还从。
临江仙〃思乡
高一11班 董文珂
夕拾 轻锣玉箫托故梦,笛声却穿情园。离家久竟是无言。月残影衬水,更反映阁轩。 高一11班 张圣鸿雁几时曾未归,却来风雨空喧。只存得叶茂花繁。人归落雁后,灯寂玉蛾翻。
命已择其道,
逝乃不复还。
【仙吕】后庭花〃盼春
春雪初霁
高一11班 裘茗
莫待白首时, 张金文
揽裙撷玉萱。 小雀离枝惊唤友,
复返秉烛晚。
昨夜满地着银衣。 莲步入月门。 恋恋暖阳映碧雪, 灼灼鳞甲闪虹霓。 春闺不知恨。 梅花蹄印穿林去, 粉红童儿叹景奇。 启轩望水鸳。 摇落南柯琼玉碎, 笑语飞过矮竹篱。
对芳樽。 云烟未谴, 有晴亦天恩。
古 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
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
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
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
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
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
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
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
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