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艺文类聚》事文合璧的类书体制溯源

《艺文类聚》事文合璧的类书体制溯源

来源:尚车旅游网
册府说苑 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6期 《艺文类聚》事文合璧的类书体制溯源 韩建立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 《艺文类聚》改变T;A ̄-类书“事”和“文”分别辑录的做法,创造了事文合璧的新体制。这种新体制的创立,是 对前代“专取其文”的类书和“直书其事”的类书的编纂经验的借鉴、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艺文类聚事文合璧编排体制 [中图分类号】z22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Yiwenleiju changed the method of edit Genus—books’s things and writings separated as formerly. creating the new system of things and writings combination.The creating of the new system is the reference,inherit. 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previous Genus—books’compilation experience,which the Genus—books of spe. cially extract the writings and the Genus—books of specially extract the things. [Key words] Yiwenleiju Things and writings combination The system of arrangement 关于《艺文类聚》的体制,领修人欧阳询自我陈 如何编辑?在《艺文类聚》之前是有可资参考的成 述日:“其有事出于文者,便不破之为事,故事居其 功经验的,这就是前代的类书。 前,文列于后。”l1 J2 事文合璧,这就是《艺文类聚》的 基本体制。《艺文类聚》的编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 1 “专取其文”的类书对《艺文类聚》体制的影响 一种体制呢?欧阳询说:“以为前辈缀集,各杼其 欧阳询所说的《流别》,是指《文章流别集》,原 意。《流别》、《文选》,专取其文;《皇览》、《遍略》, 书已佚,无从稽考。但《文选》尚存,可以知道它是 直书其事。文义既殊,寻检难一。” J2 原来是认识 怎样“专取其文”的。 到了前代类书的不足,当然也汲取了其中的合理成 《文选》采用了两种分类方法来辑录各体文章: 分。 首先是文体分类法,把所选录的文体分为赋、诗、骚、 对《艺文类聚》事文合璧的体制,学者们的评价 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 很高。如汪绍楹在(《艺文类聚》)《前言》中说: 书、移、檄、难、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 “《艺文类聚》同它以前的类书或以后的大多数类书 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箴、铭、 在辑存文献的方法上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之点,从而 诔等39种。按文体分类是《文选》主要的分类方 构成了它自己在类书群中的独特之处,这就是把 法。其次,在“赋”、“诗”这两种选文比较多的文体 ‘事’与‘文’两条龙并成了一条龙,变更了类书的常 下,又按“事”各分为京都、郊祀、耕藉、田猎等15类 规体制。以往,‘文’自为总集,‘事’自为类书…… 和补亡、述德、劝励、献诗等23类。 欧阳创造的体制,则是事与文兼”。… 事文合璧的体 “专取其文”的《文选》对《艺文类聚》有哪些影 制,在类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是《艺文类聚》的独 响呢? 创,但是这种独创决不是无所依傍的,而是对前代类 第一,《文选》的文体分类对《艺文类聚》子目下 书的编纂经验的借鉴、继承和发展。欧阳询们在编 “文”的部分的文体分类是有直接影响的。《文选》 纂《艺文类聚》之前,对前代类书是经过细心研究和 收录文体39种,《艺文类聚》子目下收录的文体共 考察的,对它们的优劣非常清楚。他们认识到以前 有52种:诗、赋、赞、表、歌、文、颂、铭、令、序、祭文、 的类书体例太单一,“事”和“文”两条龙,寻检起来 启、论、箴、碑、吟、书、述、诔、章、议、哀策、敕、笺、谥 不方便。解决这个缺陷的办法,是把“事”和“文”二 策、诏、教、墓志、说、解、疏、训、诰、叹、哀辞、志、吊、 合一。那么,“事”的部分如何编辑,“文”的部分又 乐府、传、策、奏、难、七、连珠、引、咏、移、戒、檄、讴、 .101・ 总第116期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年12月 行状、状。《文选》与《艺文类聚》所选的文体有些是 相同的,特别是很多主要文体相同。《文选》的文体 分类直接启发和影响了《艺文类聚》。当然,作为 《艺文类聚》这样一部大书,它所受的影响不会只来 自于一部书;它的“文”的部分的文体分类,还受到 《汉书・昭纪》: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 中。……《古今注》日:汉惠帝五年七月,黄鹄二集 萧池。仲长统《昌言》日:闻黄鹄寿八百岁。”接着还 引录了《韩诗外传》、《春秋繁露》、《东观汉记》、《易 林》、《战国策》、《赵书》、《南越志》、《列女传》等书 有关黄鹊的记载。【3 ‘黄鹄”下摘引的文献资料,广 先唐文学总集和文体学著作等的影响。 第二,《文选》对同一作家相同文体的编排直接 启发、影响了《艺文类聚》的编纂。尽管《文选》是否 采经史诸子,每条均注明出处。《华林遍略》代表了 南北朝时期类书的一般体例。《华林遍略》辑录文 是类书,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至少在“诗”和“赋” 两种文体的编排上,《文选》具有类书的某种性质。 方师铎说:“因为他是按‘事’分类的,哪怕是同一作 家所写的同一‘文体’,他也将之列入不同的‘事类’ 里。就拿司马相如所作的赋来说:‘子虚’、‘上林’ 列入‘田猎’,但‘长门’却归人‘哀伤’。扬雄的‘甘 泉’列入‘郊祀’,但‘羽猎’和‘长杨’则列入‘田 猎’。张衡的‘西京’、‘东京’、‘南都’三赋,都列入 ‘京都’;但‘思玄’和‘归赋’,却都列人‘志’类。潘 岳的赋最多,分得也最乱:‘藉田’列入‘耕藉’,‘射 稚赋’列入‘田猎’,‘西征’列入‘纪行’,‘秋兴’列 入‘物色’,‘笙赋’列入‘音乐’;但 怀德’和‘寡 妇’,却又列入‘哀伤’。其他如宋玉、陆机、鲍照等 人的作品,也无不分的东零西散。”_2 《艺文类聚》也 是这样。如果按照作家来分类编排资料,那么同一 个作家的作品应全部收录在一起,但《艺文类聚》是 按照“事类”和文体来分类的,这样就没办法把同一 作家的作品收录在一起;即使是同一作家的同一体 裁的作品,因为所属的“事类“不同,也没有办法编 排在一起。《艺文类聚》的编者采用《文选》的做法, 将同一作家的同一文体,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列入 不同的“事类”。也以司马相如的赋为例,《艺文类 聚》共收录司马相如的赋7篇,虽为同一种文体,却 分别隶属在6卷的6个子目下。这一点,在《艺文类 聚》中能够非常明显地看出,兹不繁琐举例。 2直书其事的类书对《艺文类聚》体制的影响 可惜的是,欧阳询提到的《皇览》、《遍略》(指 《华林遍略》)均散失,它们是如何直书其事的,已无 原书可稽。但是,《华林遍略》的残卷,给研究此问 题以一定的启发。《华林遍略》残卷鸟部黄鹄类载: “《说文》日:鹄,黄鹄也。从鸟,告声。《广志》日:黄 鹄出东海,汉以其来集为祥。《列仙传》日:陵阳子 明死葬山下,有黄鹄来栖其冢边树,呜声呼安、呼安。 ・102・ 献的方式,与《艺文类聚》“事”的部分辑录文献的方 式非常相似,它的这种辑录文献的方式一定是启发 了《艺文类聚》的编者。何况欧阳询在《艺文类聚 序》中已经说明,在编纂《艺文类聚》之前是研究、参 考过《华林遍略》的,并认为它是专取其事的类书。 今天能见到的、编纂在《艺文类聚》之前的完整 的类书,只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在编纂之前 和编纂过程中,是否参考过这部类书呢?欧阳询所 做的序言里没有提到,我们认为,《艺文类聚》的编 者肯定是参考过《北堂书钞》的。因为当时类书的 数量并不是很多,据张涤华《类书流别》统计,唐代 以前的类书有22部;据赵含坤《中国类书》统计,唐 代以前的类书有32部。他们的统计标准不太一样, 结果也有差异;但是不论是22部,还是32部,这样 少的类书,是可以一网打尽,全部拿来做参考的。 《北堂书钞》自然也在参考之列。欧阳询《艺文类聚 序》里提到的4部类书,也只是概括举例的性质,不 可能包括编者参考的所有类书。那么,《北堂书钞》 在体例上是如何影响《艺文类聚》的编纂的呢? 《北堂书钞》的体例,共有三式,其中第三式对 《艺文类聚》影响较大。“它将文籍中的有关原文引 用,径用大字登载。没有摘句,也没有小字的注 子。”_4 例如,《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九地部三・泥 篇十四: 《易》日:需于泥,致寇至。《象》日:需于泥,灾 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焦贡易林》:阴风 泥塞,常水不温,凌人惰怠,大雹为灾。又《易林变 占》曰:……《易筮卦洞林》日:……《许氏易交修》: 母病腹胀,蛇在井傍,当破瓶瓮,井沸泥浮,五色玄 黄。《尚书》日:淮、海惟扬州,厥土惟涂泥。《诗推度 灾》目:…… 以上是《北堂书钞》体例第三式的情形,其子目 下资料的排列方式,与《艺文类聚》非常相似。这种 排列方式,在《北堂书钞》中只占5卷,即卷第五十 韩建立:《艺文类聚》事文合璧的类书体制溯源 设官部二、卷第一百三十九车部上、卷第一百五十八 地部二、卷第一百五十九地部三、卷第一百六十地部 四。虽然这5卷在今本《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中, 所占的比例很小,却展示了类书的一种摘录资料的 排列方式,为后来的《艺文类聚》的编者们提供了借 鉴。 3 《艺文类聚》事文合璧的类书体制 “专取其文”的类书和“直书其事”的类书,均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事”与 “文”两条龙合成一条龙,形成事与文一体的类书新 格局,奠定了基础。《艺文类聚》的编者们在“事居 其前,文列于后”的编辑思想指导下,将全书100余 万字的资料,分成100卷、46部、727个子目,按类编 排。“事居其前,文列于后”,就是在每个子目下,先 辑录经史百家之言,并注明出处。后辑录诗文,并注 明朝代、作者与篇题;同一子目下的“文”按不同文 体归类,同一文体排列在一起;同一文体的作品大体 按时代先后编排。例如,卷三岁时部上・秋: 《尔雅》曰:秋为白藏,一目收成。《礼记》日:孟 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呜,鹰乃祭鸟。仲秋之 月,鸿雁来,玄鸟归,群乌养羞。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花,豺乃祭兽。《尸子》日:秋为 礼,西方为秋。秋,肃也。万物莫不礼肃,敬之至也。 《毛诗》日:秋日凄凄,百草具腓。又日: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春秋考异邮》日:立秋趣织呜。《尚书》日: 分命和仲,宅西,日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 星虚,以殷仲秋。《周书・时训》日:……《世说》日: 张季鹰辟齐王东曾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莼菜羹 鲈鱼绘,日:“人生贵适志耳。何能从宦数千里,以要 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之为见 机而作。《楚辞・九怀》日:……【诗】晋左思《杂诗》 日:……【赋】晋潘岳《秋兴赋序》日:…… 在该子目下,首列《尔雅》、《礼记》、《尸子》等3 家叙“秋”之义;接着列《毛诗》、《春秋考异邮》、《尚 书》、《周书・时训》、《周官》、《皇览逸礼》、《诗含神 雾》、《文子》、《淮南子》、《汉书》、《尚书考灵耀》、 《续汉礼仪志》、《世说》、《楚辞・九怀》、《淮南子》、 《风土记》等16家叙“秋”之故事。最后列28家咏 秋的诗、赋。诗15家:晋左思、晋孙绰、晋江迪、宋孝 武、宋谢惠连、宋南平王刘铄、宋鲍照、宋汤惠休、梁 简文帝、梁萧哗、梁范云、梁沈约、梁庾肩吾、梁吴筠、 梁鲍泉;其中晋3家,宋5家,梁7家。赋13家:晋 潘岳、晋卢谌、晋江迪、宋袁淑、宋沈勃、梁简文帝、梁 江淹、晋夏侯湛、晋湛方生、宋谢琨、宋苏彦、宋何瑾、 宋伏系之;其中晋5家,宋6家,梁2家。 在《艺文类聚》中,子目下的资料排序,有“经史 子集”和“经子史集”两种基本顺序。所谓“经”,不 仅有《易》、《诗》、《尚书》、《周礼》、《春秋》等,还包 括解经的字书,如《说文》、《尔雅》、《释名》等。所 谓“史”,除了《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正史 外,还有各种杂史、野史、笔记等。所谓“子”,则更 为驳杂,不仅有诸子,而且包括兵书、数术、方伎等。 所谓“集”,是指诗、赋、赞、表、颂、铭等各种文体。 排在每个子目前面的“经、史、子”部分,称为“事”; 排在最后的“集”,称为“文”。这就是欧阳询所说的 “事居其前,文列于后”。 《艺文类聚》事文合璧的类书体制,改变了以往 类书偏重类事、不重采文的缺陷,构成事前文后的类 书新格局,大大丰富了类书的内容,增加了类书的实 用价值,为人们写作和进行研究时查检各类文献提 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方师铎.传统文学与类书之关系[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6:115—116 [3]徐勉.华林遍略(残卷)[M].//潘树广.古籍索引概论.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14—15 [4]胡道静.中国占代的类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5:90 [5]虞世南.北堂书钞[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738—739 (作者简介] 韩建立(1963~),男,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博士,研究方向为古文献学。 ・l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