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市道路调研

城市道路调研

来源:尚车旅游网


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

关 于 临 潼 区 东 三 岔 道 路 的 调 研 道 路 交 叉 口 调 研 报 告 与 改 造

学院: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班级:环境设计1班 姓名:***

学号:***********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目录

一、调研背景………………………………………………………3 二、调研目的………………………………………………………3 三、调研过程………………………………………………………3 四、调研对象………………………………………………………3 五、区位分析………………………………………………………4 六、周边环境分析…………………………………………………5 七、行人密集度分析………………………………………………6 八、现状路况分析…………………………………………………6 九、数据分析………………………………………………………9 十、问题的总结……………………………………………………10 十一、改造措施……………………………………………………10-14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一、调研背景

随着社会深层次、宽领域、多元化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各界、人们出于不同需要和其他地域的联系日益密切。而与交通密切相关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通更是密不可分。为了让城市更加和谐美好,生活更加方便,我们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城市交通发展状况和限制因素,以找出解决城市交通规划前后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二、调研目的

分析了该区域交通发展现状,对区域交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路网线路分析定量评价和基础设施完善情况的调查等,根据人居环境、环境心理学并制定有特色的符合临潼区交通发展规划,推进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区域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人性化区域交通的高层次方案。

三、调研过程

(1) 通过学习有关《城市道路与交通》的相关理论基础,掌握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

(2)分析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用地规划之间的紧密关系; (3)探讨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红线规划与城市道路红线规划和横断面设计的关系与问题;

(4)分析总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平面交叉口等设计和运营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5)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分析,解决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绿化,等设计和运营的矛盾和问题。

四、调研对象

(图4- 京昆线交叉口 京昆线与桃源路交叉口 桃源路与连天线

五、区位分析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图5-1)

东三岔位于临潼区市中心,这个区域不论是人流还是车流量都是很大的,主要有三条主干线两两组成的交叉路口。我们发现不同时间段路口处人员比较密集,而且这有 (图5-2) 一处小型公园,更使得人员流动与

人行道应该人性化设计

人行道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行道 设计方面也需要适当的融

入人性化设计理念,这样可 以使得人们在日常出行中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

优质的道路服务。在城市道路中人流量相对来说非常大,只有合理有效的融入人

性化设计理念,才能够 促进形成高质量的行人专用步行系统,更好的保证行人

的安全比如就人行道与单位门口下坡道关系的设计而言,可以合理融入人性化

设计理念,将单位门口重车坡道与两侧的人行道采用坡道连接的方式进行串联,

六、周边环境分析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图6-1)

1.道路上小汽车和非机动车居多,由于没有交警在现场督察加之多条道路没有人行标线和信号灯指引,导致很多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无视交通安全,致使诱发交通混乱。

2.周边的购物中心在节假日时人流车流大量增加,前面的公园广场太小使得人流不能很好的疏散,人行道上停了很多非机动车严重影响了人行道上人流疏散。

3.地处市区中心地段,小区密集其所设置的公共停车位不能够满足大量

七、行人密集度分析

(图0-4)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图7-1)

高密集段

较密集段

低密集段

密集度等级反映了该道路线性人流密集程度的高低,行人流量的多少。 该区域4-5公里范围内无公共休闲绿地,且受季节更替气候变化等因素较小因此使得人流量长期较大。同时也是住宅高密集区,不够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管理体系,一但一处发生交通混乱甚至严重的交通事故时,该处

七、现状路况分析 八、

通过实地测量和卫星地图相结合,对3个交叉路口以及4个路段做了全面的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京昆线与桃源路交叉口:该路口为国道(京昆线)与城市二级干道桃源路相交的十字交叉路口。国道(单向6车道)又与其他三路相通即南侧会昌路,北侧秦陵北路。四条道路均设有10米宽的人行道,但未设有行人交通信号灯。

市级道路与国道京昆线:该交叉路口设为向南行驶方向两个公交车站,向北设有一个公交车站,两条道路未设人行横道和行人交通信号灯。西接昌龄路与文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化东路。围绕公园(唐韵园)设有10米宽的人行道。

秦陵北路:与京昆线同向相接,路面宽22米同向4车道,两边设有5米的非机动车道和10米的人行道。

连天线:路面宽22米同向4车道,设有10米的人行道。

以下是现场照片:

(图8-1)

(图8-2)

(图8-3) (图8-4)

注:图1至4为上平面图所标示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图8-5)

(图8-6)

注:图5和6为上平面图所标示点

(图8-7)

(图8-8) 注:图7和8为上平面图所标示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分析该道路中交通发展现状,虽然只是在区域中起到支路的作用,但是由于

周围有大型居住小区,以及大型购物中心,所以人流量较大,车水马龙。

交叉路口是道路系统中对交通影响最大的一个部分, 主要不利因素有: 交

通事故、交通延 误、燃料消耗等, 这些问题又直接与交叉路口的信号配时密切

九、车辆数据分析

车流量同一时间段变化表 时间 左 机动车14:20-14:35 14:35-15:50 16 82 42 19 24 35 64 74 35 9 4 5 60 东 直 63 右 31 左 南 直 右 左 西 直 93 右 70 左 北 直 右 24 15 8 21 50 23 40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15:50-16:05 16:05-16:20 合计 60 80 115 132 358 157 31 14 35 22 35 42 29 18 21 8 59 91 78 258 315 149 58 44 78 63 10 25 10 62 54 15 15 7 50 70 98 21 15 34 12 82 94 29 20 12 60 非 机动车14:20-14:35 14:35-15:50 15:50-16:05 16:05-16:20 20 59 合计 11 62 25 7 14 16 40 51 74 23 8 3 35 41 17 10 21 4 27 32 37 12 31 24 29 60 43 25 57 23 39 71 8 16 5 23 60 95 222 116 56 127 65 141 196 148 69 109 48 注:表系京昆线与桃源路和连天线交叉口为例

总结:东西走向车流量较大,南北走向车流量较少;东西走向的机动车多于非机动车,南北走向仍是机动车量多;临近下班高峰期车流量会随之增加,南北走向车流量增多容易与东西走向车流产生撞点,从而造成交通拥挤。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十、问题的总结

通过实地考察与数据分析,结合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城市道路与交通相关知识,我对京昆线与桃源路及秦陵北路的两段交叉路口进行了分析总结,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该交叉口设计总体可以满足使用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小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10.1.主要问题如下:

(1).城市不断发展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使得车行流量大,交通容易造成拥堵;

(2).由于道路标线的缺失以及未设有行人信号灯,导致闯红灯现象频繁发生,影响车辆正常通行,存在安全隐患;

(3).人行道缺乏人性化设计,当前无障碍设计并不能够很好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4).交通导视系统不完善,公交站牌等公共设施地点不易快速找到; (5).道路标线模糊甚至无法辨识;

(6).人行灯时间分配短(40s),不方便老人小孩、孕妇及残疾人士安全快速通行。

(7).没有设置专门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点。 10.2.造成主要问题的原因如下:

(1).地理因素:该路口位于临潼区市中心地段是外来车辆和市区车辆来往最为密集区域,交通布局将地段划分为三个大型交叉路口,此处又有供周边3-4公里以内居民休闲、娱乐的绿地。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2).主观因素:前期规划细节不到位,缺少交通标志和标线布设,使得当前交通体系不能够与日趋复杂的交通状况相匹配。

(3).客观因素:地铁的修建占用了部分公共用地,使部分道路处于停用状

态。

(4).人为因素:行人安全意识欠缺,交通素质不高。

十一、改造措施

在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其设计一般都是局限 于单一的设计形式,所以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只能够满足人们出行、交通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数量、车辆、人口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在此背景下,传统城市道路设计方面的问题也就逐渐突出,比如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普遍存在。

综上所述,本交叉口的设计虽然目前暂时满足使用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从技术、经济能力、需求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占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必须要综合考虑。所以本着“具有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对交叉口进行了一定的优化改造,希望不仅可以提高机动车的通行,还可以保证周围行人的安全与便捷。

11.1具体的改造方案:

11.2信号灯控制改造措施 1.解决方法:

(1).调整信号灯。利用优化数字控制信号灯系统,这样主、次车道的红 灯

信号配时比减少, 车流量进一步增大, 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从而进行交叉口红绿 灯配时可有效地解决城市交叉口的车辆拥挤现象, 节约能源, 提高经济效益.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2).设置智能人行红绿灯,在无车通行时人为调换为人行,或在无行人通

行时减少车辆停靠时间,合理利用时间,避免无意义的等待停留。

(3).优化交通管制。在交通高峰时段安排交警在现场进行协调,同时增大

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处罚力度。

(4).增强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等信息的宣传,让广大市民把安全意识与日

常出行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11-1) 相位1(图11-2)

11.3交叉口无障碍改造措施 1.存在问题:

改造后(图11-

部分交叉路段中路缘石和盲道出现了错误现象或者盲道受到其他设施的阻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碍影响了盲人的顺利通行,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与道路无障碍设计的联系不紧密,出现衔接效果不好的问题(如图11-4)等,严重影响了无障碍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甚至会对残疾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解决方法:

例如针对视力残疾人设置的无障碍通道,应该保证通道中的悬挂物、凸出物,如广告牌、雨蓬和霓虹灯等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 220cm,并且保证通道全线布置,形成一个系统,将盲道的设计和路缘石坡道相结合。通道一般不能够位于人行通道的中央位置,而是在靠近车行道路缘石的一侧或者靠近 建筑物的一侧,当选择无障碍通道靠近路缘石一侧时,需要确保盲道距离路缘石、行道树以及绿篱等 25~50cm,盲道的基本宽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在 30~60cm,一般将黄色作为底色。

这样就能够在无障碍设计中彰显出人性化设计理念,真正结合视力残疾人的通性需求保证无障碍设计的实际效果。

11.4公交车停靠站问题及改造措施 1.存在问题:道路上并未设置公交车站。 2.解决方法: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 车辆驶入交叉口的车道为进口道,车辆驶出交叉口的车道为出口道。平面交叉口的上游、下游车辆驶入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上游,车辆驶出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下游。站台,供乘客候车及上下车的道路铺装部分。

(图11-4)

综合考虑到该地段高峰小时内人流上车人数小于500的情况下做出(如图11-4)的公交车停靠点。

11.5交通标志、标线布设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1.存在问题:

交叉道路缺少鲜明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布置,导致车辆和行人不能判断行驶和行走路线,不能准确地引导司机安全行驶。延误交通正常运行,降低了道路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的通行能力,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 解决方法 :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及有关施工企业积极准确地实地考察,制定实施方案和有效的管理办法。

在进行交通标志的设计过程中,选位也应当形成一定的提前量,确保方便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对相应的路况和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11.6道路线形的设计优化 1. 存在问题:

现有道路其中心隔离带和两旁缺少与自然自然环境地融合,景观设计缺少特色和变化(如图11-5),市容受到不好的影响。

植物配置手法,显得十分单调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不良好的出行体验。

2. 解决方法:

在道路线形设计方面,为了增强道路交通的通畅性,为运输和交通等创造良好的条件,应该尽量结合城市道路的 实际情况确定设计方案,增强设计的适用性。在此过程中,为了融入人性化设计思想,应该尽量保证线形的设计可以与道 路两侧的自然环境和相关景色进行有机融合(如图11-6), 为消除乘客的 疲劳提供相应的辅助。并且道路两侧的景观应该体现出变化性特征,避免单调感,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良好的出行体验。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图11-5)

11.7车行道和规划红线的加宽设计 1. 存在问题:

(图11-6)

在车流量大的情况下车行道交叉口处,车辆运输通行能力不足导致交通拥堵等问题。 2. 解决方法:

对于车道数的增加,可以通过取消或者减小分隔带、偏移车道中线以及适当压缩候驶机动车道宽度等方法进行展宽段长度和展宽渐变段长度(如图11-7)。 在路基宽度大于30m的公路上,要在道路中央的分隔带或 者人行道处设置安全岛。安全岛的长宽度要依据中央分隔带和道路人流量的具体惰况进行设定,同时为了减少因安全岛面积过小,不能满足人们等候信 号放行时的停留时间,可将人形横道进行错位处理。

城市道路与交通-临潼区东三岔调研

(图11-7)

总结:

(表11-1)

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计算机技术运用也日益广泛,因此市政道路软件功能也逐渐完善,现已成为道路设计的重要工具各个地方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周围建筑环境的影响等这都是城市道路改建或扩建交叉口索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此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于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会更精确、完善。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上会合理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运用以 往交叉口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再结合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会设计出更合理更完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