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
1、 整体感知文章,领会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2、 理解字、词的含义
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
3、 分析词、字的表达效果
例如:(1)请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下面句中。。。。。。。词改为。。。。。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请赏析下面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答题:1、动词:生动表现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细致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或描绘出一幅。。。样的
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词语活用:。。。。的原意是。。。。。,这里指。。。。。,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心情。
4、 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回答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1、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2、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5、 对句子的推敲、品味和赏析
例如:(1)文中。。。。。句在稳重有何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2)请对文中的。。。句做自由赏析
(3)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题:1、分析句子里面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该句的修辞和修辞作用。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感情或特点)。
引用:1、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2、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6、 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例如:(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说说第。。。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此段在文章开头:1、引出下文;2、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3、照应文章标题;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5、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此段在文章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此段在文章结尾:1、总结全文;2、解释全文主旨:3、照应前文;4、照应文章标题;5、引人深思。
7、 分析人物形象
例如:(1)通读全文,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
(2)文中。。。。具体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3)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谁怎样的品质?
答题: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8、 分析文章的描写手法
例如: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题:1、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2、环境描写:烘托出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9、 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例如:(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好在哪里)?
(2)文章标题改为。。。。好不好?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题: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反映文章内容、点明主旨;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作者情感的变化。
10、 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例如:(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2)文章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题:此类题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义。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11、 结合文章内容,对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赏析
例如:文中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的表现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答题: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谁)和(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也突出了文章的中
心。
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令主题更加鲜明。答题时结合表现手法的种类,选择适当的套路作答。
说明文
一、 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例如: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题: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 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例如:(1)本文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
(2)请归纳文章的说明对象有哪些特征。
答题:我们首先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
三、 概括文段的说明内容
例如:(1)概括文章某段的说明内容。
(2)给文段拟小标题。
答题: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
四、 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如:请说说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
答题:这一类题一般要联系揣摩句子的特定含义,主要是对说明文中的描写句、议论句表达作用的理解等。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是为说明服务的,用它来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说明文中的议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起总提特征、功能等作用。
五、 明确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例如: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大小、长短、多少等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的特点。
引用说明:1、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引用诗句:。。。。。这个诗句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 了解说明文字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例如:(1)下面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答题:一般来说这样的词语不能删去。回答原因的时候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解释词语的含义;2、分析句子的意思;3、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指出加点词语体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特点。
议论文
一、 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例如:(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二、 明确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例如: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题:举例论证:用。。。。这个生动的事例证明了。。。。。这个论点(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用。。。。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比喻论证:将。。。比做。。。。,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说出二者的区别)
引用论证: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三、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
例如: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四、 理解句、段的含义
例如:说说对文章这一段话的含义的理解。
五、 理解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文章开头(列举了。。。的事例),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题:开头讲故事(传说):1、以。。。故事(或。。。的奇闻趣事)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2、引出(证明)论点或论题;3、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引用格言警句(诗词名句):1、。。。。这句话格言(警句)引用了论证的话题;2、提出了本文的论点(或论题);3、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4、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开头引用诗词名句:1、引出论点或论题;2、以名句中包含的哲理作道理论据;3、增添了文学性,提高读者阅读兴趣。
六、 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例如:说说某段的论证过程。
答题:1、先(从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
的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
七、 理解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
例如:文中某某段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答题: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或不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八、 为文章补充论据
例如:(1)你同意文章某段的观点吗?如果同意的话,请为这一段补充一个论据。
(2)文中列举了几件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请你再补充一个论据。
答题:首先要明确作者的观点,只要明确了观点才能写出恰当的论据。论据所论证的事实不能模棱两可,要能为论点服务。其次,要判断好题干的要求,是需要补充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