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母爱,女儿的精神家园——分析《喜福会》母女关系

母爱,女儿的精神家园——分析《喜福会》母女关系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32卷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_32 第4期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No.4,2012 母爱,女儿的精神家园 ——分析《喜福会》母女关系 李 前 (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详细地描述了母女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探寻 了母亲为女儿未来的生活构建的一座精神家园,剖析两代人在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女儿对母爱 的困惑以及最后走向和谐的过程。 [关键词]母女关系;母爱;精神家园;《喜福会》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12)04-0076-04 dol:10.3969/j.issn.1009—4733.2012.04.020 谭恩美,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 我国的海外移民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海外 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曾就读医学院,后取得语言 华裔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范畴,迄今也已 学硕士学位。作品有《喜福会》、《灶神之妻》(又 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但是,它正式引起学界 译《灶君娘娘》)、《接骨师之女》、《沉没之鱼》 普遍关注和研究的历史却开始得较晚。美国华 等。三十三岁开始写小说,后出版第一部长篇小 裔在精神与文化上有着与祖国发展或深或浅的 说《喜福会》,自此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声誉。 沿袭、传承性,并且同家乡保留着或密或疏的联 《喜福会》生动地描写了母女之间的微妙的感 系。正是由于这种错综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 情。谭恩美在《喜福会》之后,还出版了《灶神之 维系,其华裔文学与本土的中国文学有着明显的 妻》及《百种神秘感觉》,两部都是畅销书。 区别,但同时又有一种微妙的联系,在思想内涵 谭恩美的五部长篇小说,虽然它们所写的题 上值得深层探索与研究。美国华裔文学,比之本 材并不完全相同,母女关系却是最为重要的主 土中国文学,传播的范围更广、深度更大。由于 题,也是故事展开的主要框架。作为她的成名作 海外漂泊、移民体验的独特,阅历的丰富,视野的 与代表作之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喜福会》所提 开阔,教育背景的庞杂,寰球意识的深入,其文学 出的问题,至今仍然令人深思。《喜福会》描写 创作题材和主题都比较多样 J。各种不同的华 的是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从中国大陆移居到 裔作品的主题主要涉及的是人物基于独特的美 美国的四个女性的生活,她们的过去与现在,以 国生活体验所体现的文化态度和意识。目前的 及她们女儿们的生活。从前所经历的日子,基本 文学创作主题已经逐渐延伸到诸如文化身份、母 都是令人心痛的苦难;在美国,她们建立了新的 女关系、文化适应、多元文化、美国梦、青少年成 家庭,有了自己的儿女;她们的儿女们往往也有 长和教育等问题。 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喜福会》这部小说,无论从故事的整个框 但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无忧之中,她们却似乎时时 架来看,还是从展示的主题而言,母女关系都处 有烦恼、刻刻有忧虑:在美国所生的女儿们,并没 于核心的地位。其艺术构思就是以中国人打麻 有按照母亲的设计而成长:相反,她们却总是与 将时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为设计的基本构 自己的母亲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解、多种 架:四对母女各自讲述自己的故事 J。整个小说 多样的不和,甚至发生种种尖锐的矛盾与激烈的 中的故事,好像正是在打麻将的时候,从不同的 冲突。 方位发表出来的。她们从自我的角度倾诉自己 [收稿日期]2O12 1—18 [作者简介]李前,女,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76・ 的苦与乐,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多少,最 想。一座精神家园就这样为女儿们确立起来了。 主要的是女人们情感的抒写与心灵的表达。除 二、精神家园的困惑 了吴精美和吴素云母女之外,还有许露丝与许安 依然保留中国文化的母亲将自己的心愿寄 梅、龚琳达与微弗莱・龚、映映・圣克莱尔与丽 托在异国长大的女儿身上,希望她们在自己的教 娜・圣克莱尔三对母女,分别出场讲述自己的心 育下成为一只高贵的天鹅。然而对这些生长在 事。四位母亲用自己的爱来为女儿们构建一座 美国的孩子,当母亲用中国特有的方式教育她们 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时,文化的磨擦与对抗也就在多层面展开 。它 一、精神家园的构建 必然涉及到文化的内涵,涉及到不同文化理念和 华裔文学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女性说故事, 教育方式的某种冲突,包括教育理念、情感表达 通过它,女性作家运用了日常的琐碎语言,将这 方式、价值观等。这一切又显示了--4" ̄阔的文 种语言代码转换成一种强有力的装置,用以阐述 化差异的背景,这种差异也表现在日常生活和观 族裔和性,从而建构一个新的文化身份。由于女 念的各个方面:情感表达方式上的谦虚与张扬, 性在社会和历史结构中的角色,她们在家庭这个 价值观念上的开放与封闭,以及中国人“再穷也 长期被视为琐碎卑微的领域中的角色也强烈地 不能穷孩子”与西方人的“再富也要‘穷’孩-7=” 影响着女性意识。《喜福会》中有大量的母亲语 的对比;还有挫折教育和顺境教育、创新教育与 言来讲述这种女性的愿望。如在开篇引言中所 循规蹈矩、知足知乐和永不知足等等。 讲述的天鹅故事: 当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孩子们经常对父母的 后来,她带着它远涉重洋奔赴美国。张在驶 社会期待产生抵触心理时,母亲们则在社会中成 往美利坚合众国的滔滔海面上,她和它都拼命伸 为了非单纯平面性质的人物。她们自身也是从 长着脖子往那未知的彼岸望着。“待到了美国, 原有的群体、风俗、习惯中分离出来,进入美国社 我要生个女儿,她会长得很像我。但是,她不用 会的个体。因此,出生于美国的华裔作家往往会 看着丈夫的眼色低眉垂眼地过日子。她一出世 在作品中阐述这样一些复杂的关系,在这种关系 就是在美国,我会让她讲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 中,他们本人也带有了双重性。美国华裔作家谭 语,不会遭人白眼看不起.她将事事称心、应有尽 恩美在她的小说中详细地展现了母女间的微妙 有。她会体谅我这个做母亲的一番苦心,我要将 关系。母女关系是她所有长篇小说中的基本框 她打磨成一只真正的天鹅,比我所能期待的还要 架与重要主题,母女的冲突与和解不仅有具有本 好上一百倍的高贵的漂亮的天鹅!”她喃喃地对 位的意义,并且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在世界上 它说【 。 不同的国家之间、不同民族文化之问的关系,其 在这里,作家通过一个从中国大陆移民到美 相互联系与交往的过程往往也是一种冲突、痛苦 国的母亲之1=1,讲述了自己苦难的过去,更表达 与和解的过程。谭恩美小说中总是存在的从冲 了对于未来的希望;她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未来 突到和解的母女关系,伟大的母爱永远是女儿的 的女儿身上。“天鹅”意象,既是她倾诉自己心 精神家园与归属。 ’ 声的对象,也是对在美国出生的女儿的象征,她 由于母女间特殊的关系,母亲与女儿之间的 是那样的高贵与华美。于是在女儿出生以前,母 文化关系就往往是整合与接纳多于排斥。然而。 亲已经为自己的女儿构建了一座精神家园,在=这 然而,她们之间既然存在着通过文化交流而产生 座精神家园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在谭 的部分的文化适应与同化关系,那么,她们就不 恩美的阐释角度中,她作品中不同的中国母亲可 可回避地要面对差异、纠纷,甚至是误解。母亲 以互换而不太影响小说主题的阐述,正如一句话 的爱在美国女儿的眼中是她们母亲在思想情感 所表达的那样:“我们所有的人(母亲)就像楼 的一种表达,而这种情感依然生活在古老神秘的 梯,一节4.t-着一节,上上下下的,但是都是一个走 中国,母亲们很少受到西方逻辑推理性思维的影 向。” 母女关系其实是谭恩美主要长篇小说的 响 h这却恰恰导致了美国出生的女儿们对另产 一个主要线索,是其人物故事展开的一个核心情 生了困惑,认为中国3C4-1=神秘费解,甚至采取了 节,也是其小说的一个最为核心的主题。正是这 疏远的态度,母亲爱的精神家园中一种不和谐的 种故事情节与核心主题,集中体现了一个美国当 音符就这样产生了。 代小说家对于人间存在的种种母女关系的探讨, 母亲的故事,主要是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少女 将自己所经历的以及自己的家族中女性所经历 与少妇时代,与自己的母亲之间所发生的纠纷与 的爱恨情仇、善恶对立与生死悲欢展现出来,并 传奇,以及来到美国以后,由于文化差异与伦理 以此表达自己生动而丰富、独到而深刻的伦理理 差异而发生的种种故事,主要是与自己的女儿之 ・77・ 间所发生的纠葛与冲突,以及老年时期与女儿们 维吉尼亚・伍尔夫在她《女性与小说》中所 由于更加不了解、不理解,而生出的忧虑与困惑。 说的:“只有当我们能衡量出普通女性的生活方 作为母亲她们想与自己的女儿交流,想与女儿们 式与生命体验时,我们才能理解作为作家的特殊 一起改变自己的现况,可是女儿们往往并不理解 女性的成功或失败。”-2 在这点上华裔作家的情 她们的苦心。女儿们的故事,主要是少女时代与 况就有些复杂,因为在她们的写作中会出现两种 自己的母亲之间所发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少妇 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体验。谭恩美的小 时代与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男友之间所发生的故 说中强调了女儿从母亲那里得来的遗传与继承, 事。一方面,女儿们由于强调个人的自由与隐 女儿的一部分必然是属于中国的。母亲与女儿 私,不愿意向自己的母亲吐露内心的隐衷;另一 的生理维系,也联结着过去、现在与将来,这一切 方面,女儿们也担心自己的母亲的心情与身体, 都是美国女儿们所不能否认与回避的。 整天不得安宁。她们认为自己的母亲都是奇怪 在《喜福会》中,许安梅与许露丝母女之间 的、不可理喻的,一方面也对母亲们表示同情与 虽然发生过诸多恩恩怨怨,但在最后,许露丝终 可怜。这样,在母女之间就构成了一种普遍的对 于否决了丈夫特德的离婚诉求,也不同意搬出自 立关系,这就是《喜福会》最为核心的一种母女 己的房屋,让哈罗德很是难堪;而在从前,在她的 关系。 家里,许多事情从来都是由特德说了算;在一些 吴精美说她不能在喜福会里代替她妈妈的 大的事情上,她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 没有主见 位置打麻将,是因为她说她的妈妈也并不理解 这一缺点,对她来说一直是很突出的;对此,丈夫 她,当别人说她很像自己的妈妈时,她妈妈就抱 特德也是不满意的;母亲也是不满意的,所以总 怨说女儿对自己没有了解,是不可能像的。在这 是批评她不能自立;朋友们也是不满意的,当特 里,她妈妈与她的关系也是一种不理解与不认同 德提出离婚后,朋友们认为不能就这样离婚,要 的关系,而这正是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一个代称, 提起诉讼,加以报复。这~次,母亲非常非常地 所有的母女之间都基本上是这样的一种关系。 支持她,要她坚强起来,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于 母亲将自己一生的爱用来构建女儿的精神 是,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她的母亲在帮自 家园的同时,也忘记了女儿是在美国长大的,受 己整理花园,并与I,gN:话,然后她醒了。正像小 到美国的自由、民主与人权观念的影响,认为世 说中所-N'的,母亲为她同时也为自己种下了希望 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作为一个美国人, 的种籽;她之所以做这样的梦,也表明她对母亲 她们具有白己独立的人格与地位,是不受别人指 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更多的感情。虽然这里的描 派的:她们往往对一切事情都要求自己做主,不 写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却表明她与她的母亲 愿意受到母亲的干涉 J。 都开始了一种和解与共生的新生活。 母爱的精 小说中的吴精美小的时候,她母亲宁愿自己 神家园得以回归。 每天给钟师傅打扫清洁不要报酬,也要她学习弹 母与女之间形成的最充分与最重要的和解, 琴,以便按照电视上的邓波儿那样成名成家,光 集中体现在吴素云与吴精美母女身上。吴素云 宗耀祖。可是,她由于自己的不自信而在演出会 与吴素云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在小说中的四对母 上经历了波折,实在是不愿意再弹琴,而母亲则 女中,也许是最为频繁与激烈的了,只有到了母 强硬地要求她继续弹琴,于是她和母亲之间发生 亲去世以后,吴精美才开始渐渐地了解自己的母 了相当激烈的冲突。为了要她弹琴,她母亲不准 亲。她说: 她看电视。 母亲刚去世后,我觉得自己对许多事都一无 在美国华裔的家庭中,母亲与女儿之间往往 所知,这令我更加悲痛不已。现在,我常要问自 产生出一种更为微妙复杂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己:母亲从前常做的肉丸,怎么会有如此松软的 对于母亲,她们大多坚持的是传统中国家庭的等 质地?我那些在上海去世的舅舅们,他们叫什么 级体系,并以此来对子女灌输她们的观点、规矩, 名字?这些年来,母亲那两个女儿,是怎么过来 甚至是对女儿们的期待。面对女儿在美国文化 的?她是如何牵挂她们?她的梦想是什么?甚 模式中完全地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元素,母亲的心 至她对我发怒时,她还在想念那两个女儿吗?她 理是充满矛盾的。但是,母亲们或许忽略了一 是否希望,我是她们?她是否烦恼,因为我是我, 点:正是通过她们的故事和文化熏陶,女儿们才 并不是她们 ? 生活在了不同的文化中间,从而被莫名的焦虑所 也正是在母亲去逝后,她才从喜福会中另外 困扰,无法真正拥有安定与轻松。 一个阿姨口中得知母亲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 三、精神家园的回归 期,吴素云一个人从上海逃到桂林,并在桂林陷 ・78・ 落之前,只身一人抱着两个双胞胎女儿上路,要 到重庆找自己的丈夫;在白己都不能生存的极端 困苦的时候,只有将双胞胎女儿与自己身上所带 的全部的金银手饰,放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等 待好心人的帮助:从此骨肉相离,不知死活。可 是,当她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重庆的时候,丈夫 已经因病去世,自己的生活与未来没有了着落。 这个时候,在一家医院里,她认识了吴坎宁,后来 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抱成一团,一切疑惑和期待都 消失了,留下的只是紧紧地拥抱 。 这里的情景,首先是对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 裔女儿第一次回到故乡,与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姐 姐见面时那样一种自然亲情的表达;同时.也是 对自己母亲的进一步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的体 现。这让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达到了很高境界, 那正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汇、思想与思想的共鸣, 是整部小说情感的高潮,也是整部小说思想的亮 成为了她的新丈夫。抗战胜利后,她还到桂林找 过自己的双胞胎女儿,没有结果;来美以后,她几 点 j。之前所有的困惑与不解在这一刻烟消云 乎是每天每时都没有忘记两个女儿,一有机会就 散,母亲的爱已经让女儿再一次回归精神家园。 到处打听她们的下落;一直到她去世,也没有能 吴精美与她母亲的理解达到了如此的境界,表明 够了解自己的心愿。现在,她虽然已经不在人 母女关系的走向是和解,而不是冲突,是欢快而 世,“喜福会”的姐妹们却得到了来自中国上海 不是痛苦;是共生与共存,而不是相离与抛弃。 的消息:她们还生活在上海,一个叫王春雨,一个 叫王春花;她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当 [参考文献] 时有两个好心的穆斯林夫妇捡到了她们,并将她 [1]戴凡.《喜福会》的人物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一叙述 们养大成人。从前,吴精美小的时候,虽然也听 学和文学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母亲偶尔讲过一点点自己的桂林故事,却并不清 [2]Chen,Victoria.”Chinese American Women,Language 楚地知道曾经有过这样的事,多半以为是在讲述 and Moving Subjectivity”.Women nad Language 18.1 别人的故事,并不很在意。 [J],(spring 1995):3-7. 小说中,对于吴精美的上海之行有十分精到 [3]Amy Tan.The Joy Luck Club[M].New York:Bal- 的描写:在上海机场,她与自己的两个姐姐,一见 lantine Books,1989. 面就深情地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她在自己的 [4]BeUa Adams.Amy Tan[M],New York and Manches- 两个姐姐身上,发现了妈妈的身影,并且是“两 ter:Machinate University,2005. 个妈妈”,这具有重大而深刻的象征意义: [5]谭恩美.喜福会[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她到了!”人簇中有人高声叫着。然后我 1999. 看见一个小个子的短头发女子,她的手紧紧按着 [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嘴上,她正在哭。 1979. 我知道她不是我妈妈,但那脸庞,却是妈妈 [7]薛玉凤.美国华裔文学之文化研究[M].北京:人 的。我清楚记得五岁那年,我曾走失过一次,当 民文学出版社,2007.  一时。她确信我已经死了。可当我又回到她跟前 [8]张琼.从族裔声音到经典文学[M].上海:复旦大 时,她显出的就是这样的表情。现在我又看见妈 学出版社,2009. 妈了,两个妈妈,向我挥着手,手里高举着我的照 (责任编辑:胡光波) 片。那是我Il占行时寄给她们的。我一走进大门, Mother s love,the spiritual home for the daughter Analysis of the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 in The Joy Luck Club LI Qian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 Abstract:Amy Tans novel The Joy Luck Club depicts the complex affections between mothers and daughters.The paper in。 tents to prove that the mothers in the rIovel try their best to create the spiirtual home for their daughters and to analyze the con・ lficts between them and how they finally come together・ Key words: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mother ̄love;spiritual home;The Joy Luck Club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