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簪的读音是:yí zān。
遗簪的拼音是:yí zān。 结构是:遗(半包围结构)簪(上中下结构)。 繁体是:遺簪。 注音是:一ˊㄗㄢ。
关于遗簪的造句
1、遗簪坠屦的相近词有遗簪坠履、遗簪弊屦、遗簪堕屦。
2、遗簪坠屦比喻旧物或故情。
3、我单位遗簪坠屦,尽量使所学专业对口。
4、遗簪坠屦,遗:遗失;坠:掉落;屦: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
5、南北朝时期,孝宽担任延州总管。韦琼到延州去拜访他,回去时,孝宽把他的马及辔勒要送给韦琼。韦琼笑着说:“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关于遗簪的词语
遗簪堕屦 遗簪绝缨 遗簪絶缨 遗珥堕簪 遗簪弊屦 遗簪堕珥 遗簪坠珥 遗簪坠屦 遗珥坠簪 遗簪弃舄
关于遗簪的单词
the lost hairpins and shoes
遗簪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亦作“遗簮”。指失落的簪子。孔子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参见“遗簪坠屨”。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遗簪[yízān]⒈见“遗簪”。基础解释:失落的簪子。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遗簮”。⒉指失落的簪子。引《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刘邦彦《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清钱谦益《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⒊孔子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参见“遗簪坠屨”。引孔子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唐李峤《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唐朱放《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明冯梦龙《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清王夫之《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⒋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引元袁桷《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三、网络解释
遗簪遗簪,是汉语词汇,读音是yízān,释义是失落的簪子,出自《史记·滑稽列传》。综合释义:亦作“遗簮”。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刘邦彦《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清钱谦益《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孔子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孔子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唐李峤《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唐朱放《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明冯梦龙《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清王夫之《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遗簪坠屨”。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元袁桷《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遗簪[yízān]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网友释义:遗簪,是汉语词汇,出自《史记·滑稽列传》,解释为失落的簪子。汉语大词典:亦作“遗簪”。(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刘邦彦《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钿。”清钱谦益《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挂冠情比旧遗簪。”(2).孔子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孔子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唐李峤《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簪,礼缛追赙,千古之下,凛然而高。”唐朱放《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明冯梦龙《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清王夫之《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怅惘遗簪。”参见“遗簪坠屦”。(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元袁桷《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其他释义:1.见'遗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