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台的词语解释是:1.亦作'琅琊台'。2.台名。越王勾践观台,在琅邪故城东南十里。3.台名。在山东琅玡山上。秦始皇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4.指秦'琅邪台刻石'。基础解释:亦作/'琅琊台/',见/'琅邪台/'。台名。越王勾践观台,在琅邪故城东南十里。台名。在山东琅玡山上。秦始皇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指秦/'琅邪台刻石/'。
琅邪台的词语解释是:1.亦作'琅琊台'。2.台名。越王勾践观台,在琅邪故城东南十里。3.台名。在山东琅玡山上。秦始皇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4.指秦'琅邪台刻石'。基础解释:亦作/'琅琊台/',见/'琅邪台/'。台名。越王勾践观台,在琅邪故城东南十里。台名。在山东琅玡山上。秦始皇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指秦/'琅邪台刻石/'。 注音是:ㄌㄤˊ一ㄚˊㄊㄞˊ。 拼音是:láng yá tái。 繁体是:琅邪臺。 结构是:琅(左右结构)邪(左右结构)台(上下结构)。
关于琅邪台的成语
革邪反正 归邪转曜 邪不压正 章台杨柳 目不邪视 满目琳琅 琅嬛福地 琳琅满目 台柱子 琅琅上口
关于琅邪台的词语
邪不压正 台柱子 归邪转曜 琳琅满目 章台杨柳 目不邪视 革邪反正 琅嬛福地 琳琅触目 满目琳琅
琅邪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亦作“琅琊臺”。⒉台名。越王勾践观台,在琅邪故城东南十里。引《史记·秦始皇本纪》:“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臺下。”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诸城县东南百七十里有琅邪臺,越王句践观臺也。臺西北十里有琅邪故城。’《吴越春秋》云:‘越王句践二十五年,徙都琅邪,立观臺以望东海……’即句践起臺处。”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东限琅邪臺,西距孟诸陆。”⒊台名。在山东琅玡山上。秦始皇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引《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琅邪臺,立石刻,颂秦德。”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琅邪山在密州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始皇立层臺於山上,谓之琅邪臺,孤立众山之上。”唐李白《古风》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臺。”⒋指秦“琅邪台刻石”。引费砚《抚印宗派绝句》之三:“完白山人书秦碑,刓印直是琅琊臺。”
二、网络解释
琅邪台琅邪台是一个台名。综合释义:亦作“琅琊臺”。台名。越王勾践观台,在琅邪故城东南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臺下。”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诸城县东南百七十里有琅邪臺,越王句践观臺也。臺西北十里有琅邪故城。’《吴越春秋》云:‘越王句践二十五年,徙都琅邪,立观臺以望东海……’即句践起臺处。”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东限琅邪臺,西距孟诸陆。”台名。在山东琅玡山上。秦始皇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琅邪臺,立石刻,颂秦德。”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琅邪山在密州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始皇立层臺於山上,谓之琅邪臺,孤立众山之上。”唐李白《古风》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臺。”指秦“琅邪台刻石”。费砚《抚印宗派绝句》之三:“完白山人书秦碑,刓印直是琅琊臺。”汉语大词典:亦作“琅琊台”。(1).台名。越王勾践观台,在琅邪故城东南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诸城县东南百七十里有琅邪台,越王句践观台也。台西北十里有琅邪故城。’《吴越春秋》云:‘越王句践二十五年,徙都琅邪,立观台以望东海……’即句践起台处。”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东限琅邪台,西距孟诸陆。”(2).台名。在山东琅玡山上。秦始皇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琅邪山在密州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始皇立层台于山上,谓之琅邪台,孤立众山之上。”唐李白《古风》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3).指秦“琅邪台刻石”。费砚《抚印宗派绝句》之三:“完白山人书秦碑,刓印直是琅琊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