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二 年级 数学 备课组
一、单元学情分析(书写内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思想状况、上下单元之间的联系、学生对下单元的学习会出现什么情况等)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单元知识要点: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教学难点: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五、单元教学主要措施: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六、单元课时总数及划分(安排)
本单元共4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用三角尺拼角„„„„„„„„„„„„„1课时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题: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练习课)
主备人:胡冬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过程与方法: 学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目 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标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能准确、快速地判断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 多媒体课件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一、导入明标。 (1)通过练习五,巩固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正 确的进行笔算。 (2)提高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计算的熟练程度。 二、合作交流。 1.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学生口算完成此题。 2.第9题。(妈妈给售货员阿姨50元。书包要25元,笔袋要8元,买一个书包和一个笔袋,售货员找给妈妈多少元。 (1)让学生仔细观察此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图中的信息口述一道合适的应用题。 (3)根据图中的信息口述一道合适的应用题。 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25元钱的书包,一个8元钱的笔袋,付给售货员阿姨50元,要找回多少元? (3)独立列式解答,把结果写在课本上。 3.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看横行、二次备课 (修改与批注) 教 学 过 程
竖行、斜行,按一定的顺序计算。
4.第31页思考题。 指导学生尝试、验证。
三、训练拓展:
飞机:26元 汽车:29元 轮船:28元
(1)小华买一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钱?
(2) 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3)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四、小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题,大家在掌握笔算方法的同时,应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板 书 设 计
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 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能口算的尽量用口算,
不口算的用竖式计算。当两步运算全部用竖式计算时,
竖式连写比较简便。
教 学 反 思
第二单元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题 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主备人:胡冬梅 课型 教 学 目 标 练习课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 难点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一、导入明标。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作什么? 2.让学生观察教科书32页的情景图,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发言,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二、合作交流。 1.观察教科书的情景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3.小组讨论交流。 (1)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9+14=23(人)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二次备课 (修改与批注) 教
学 过 程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7.小结。
三、自学检测:
1.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
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四、当堂训练:
1. 独立完成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
五、小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板 解 决 问 题 书 男生: 14-5=9 (人)
设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9+14=23(人 计 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教 学 反 思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题: 整理和复习(练习七 )
主备人:胡冬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整理和复习,清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通过趣味性练习,更牢固地教 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2.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初步的整理和归纳能力以及认真做题、学 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目 在活动中感受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用数学乐趣。 教学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 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一、导入明标: 1.我们一起把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次备课 (修改与批注) 同学们自己先整理,并和同学相互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二、合作交流: 1.我来算一算:练习七第3题。 (1)学生计算。 (2)集体交流。 (3)师生共同小结: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我来连一连。 8棵大树上有8个写有得数的鸟窝,7只可爱的小鸟,每只小鸟身上都有一道算式。 (1)学生独立练习。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名连线。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七第5题。如有困难,教师教 指导:先算爸爸今年的年龄,再算妈妈的年龄。 (3)独立完成练习七第6题。 学 三、自学检测:
养殖场有母鸡45只,小朋友说:“公鸡比母鸡少36
过 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
答吗?
(1)学生自主练习并交流,提示学生要认真观察、审
程 题,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式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四、当堂训练:
(1)完成练习七第5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七第5题。如有困难,教师指导:先算爸爸今年的年龄,再算妈妈的年龄。 (2)独立完成练习七第6题。 五、小结反思:
学生回顾,相互交流。
板 书 设 计
整理和复习
笔算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不同点:笔算加法:进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笔算减法:退位: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教 学 反 思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主备人:胡冬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学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目 过程与方法 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多媒体课件。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修改与批注)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明标;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三、展示点拨:
1.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2.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总结画角的方法。 四、自学检测:
1. 完成P39页的1、2、题。 五、训练拓展: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六、小结反思:
1.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2.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
书 设 计
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以后我们见到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
就可以认定这个图形是角。
教 学 反 思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课题 直角的初步认识 胡冬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教 直角。 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目 通过学生说一说、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感知直角的特征,建标 立直角的观念。 教学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重点 教学 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修改与批注) 一、导入明标: 1.(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2.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教 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二、合作交流。 1.教学例4 学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 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过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 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程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 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
直角? 三、展示点拨。 1. 画直角 (1)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四、自学检测: 1.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五、小结反思。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板 书 设 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1.画顶点。 2.点对点。 3.过顶点画两条垂直的边。 教 学 反 思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课题: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主备人:胡冬梅 课型 知识与技能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 让学生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重点 教学 能正确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 难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 直尺、三角尺 学具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一、导入明标。 1. 出示游乐场图片,谈话激趣 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 学生汇报引入“角”。 二、合作交流: 1.请小朋友画一个你喜欢的角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就地取材。(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2.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四人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3. 汇报,说明分的理由 4.分类验证、渗透方法 (1) 验证直角 二次备课 (修改与批注) 教 学
过 程 我们怎样来验证这些角是不是直角呢?(就用三角尺德尔直角比一比) (2)验证其他两类角。 1.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2.比直角大的角起一个叫钝角。 (3)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几类? 三、自学检测: 1.做角:请小朋友快速地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给身边的同学说说:它是什么角?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也见过这些角? 四、训练拓展: 1.找角(五角星) 你能发现这个五角星上有几个角吗?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2. 你们喜欢这些角朋友吗?可是它们迷路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书第41页做一做2) 五、小结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锐角 钝角 教 学 反 思
第三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课题用三角尺拼角
主备人:胡冬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会用三角尺拼角。 教 过程与方法 学 通过拼一副三角尺、两幅三角尺,使学生更进一步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标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会用两个三角尺、三个三角尺拼出直角、钝角和锐角。 重点 教学 培养学习的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 教具 课件、三角尺、纸张 学具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修改与批注) 一、导入目标: 教 学 过 程 1.前一节课学了哪些角?什么叫钝角?什么叫锐角? 2.用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钝角还是锐角?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会用两个三角尺、三个三角尺拼出直角、钝角和锐角。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教材42页例6的情境图(用两个三角尺拼一拼) 2. 用两个三角尺可以拼成什么角? 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两个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分组操作,指名到前面边讲解边演示。 3. 你们还可以拼出其他的角吗?希望你们多动脑筋、多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角多。 分组操作,展示学生拼的各种角。(可能出现) (1) 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肯定是钝角。 (2)用锐角和锐角拼出的还是锐角。 (3) 用锐角和锐角拼出了钝角。 三、当堂训练:
1.书P42做一做,用两幅三角尺拼出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展示
2.讨论:一副三角尺和两幅三角尺拼出来的角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四、训练拓展:
(1)说一说七巧板中的每一块板是什么形状,上面各有哪些角?
(2)比一比5块三角形板的各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收获?
(3)用两块三角尺拼直角,你能拼出几个?拼钝角呢?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操作、汇报、订正。
五、小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课题用三角尺拼角
三角尺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教 学 反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