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 “公交都市"建设基本问题研穷 山东交通学院文法学院 崔晓赵倩万姜春刘琳 [摘要]为更好地实现公交优先战略,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本文通过对国家 “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的政策分析,对公交都市的概念、内涵、特征、意义、目标等进行了系统解析。 【关键词]公交优先公交都市建设基本问题 2012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指出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 的首要位置。为此,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国家“公 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 公交都市的概念 “公交都市”(The Transit Metropolis),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柏克莱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罗伯特・瑟夫洛1998年的著作《公 交都市》叶1首次提出的概念,在书中通过十几个城市成功的公共交通系 统的实地考察,引入了“公交都市”的概念——一个公共交通服务与城 市形态和谐发展的区域。 公交都市是指以公交优先为战略导向,打造发达的一体化都市公 交体系,并辅以必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 强调的是通过科学规划城市公用交通系统,改变传统的交通被动适应 城市开发,实现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它是一种创新性 的城_巾形成发展模式,即城市在大容量公共交通服务上和城市发展形 态上是和谐的关系。 二、公交都市的特征 1、紧凑城市。市区70%以上人口居住和就业集聚在公交走廊两 侧;以高快速路引导产业布局、以快速公交走廊引导人居集聚,以公交 车站打造城巾开发中心.. 2、公交为主。采取全方位的公交优先政策(如财政补贴、公共交通 换乘优惠、公交专用道等),保证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公交 行占全 方式ff{行的50%以上,公交分担率为城市机动化…行分担率的60%以 一心,就是通过实施科学的规划调控、线网优化、设施建设、信息服务等措 施不断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降低公众对小汽车的依赖,从源头 上调控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和出行结构,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从根本 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四、公交都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坚持以城市人民政府为主体,充分发挥相 、上。 3、模式多元。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BRT或专用道系 统)为主体,常规公交为补充、与其他运输方式便捷换乘”的一体化城市 客运体系。 4、统筹衔接。实现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地下交通和地面交通、大 容量和巾低运量交通、机动化和非机动化交通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 5、空间提升。集成轨道、常规公交、慢行系统及交通环境等要素 “造安全、畅达、绿色的交通空间,提高市民出行品质;实现交通与城 市、经济、生活和谐共生 “公交都市”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东京、巴黎、伦敦、哈尔 滨、香港、首尔、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是世界闻名的八大公交都市。 三、公交都市的意义 是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公共交通 优先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城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城市公共交 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金等硬约束依然存在,公交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尚 未根本消除,公交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与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 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家“公交都 市”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推动公共交通优 ;I己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提供动力、创造经验,全面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 质量和保障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和被动适应的 一局面。 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人民群众 “行有所乘”的重大民生1二程,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权利, 这是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是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的 本质,是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为战略导向,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 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体系,扭转城市公共交通被动 适应城市发展的局面,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四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国大 中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世界各 国的经验表明,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 交通拥堵最根本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手段。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的核 关部门的职能优势,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在规划、资金、土地、路权、财税、 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使广大群众愿意乘公 交、更多乘公交。 2、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坚持从实际出发,『伟确把握不同区域、不 同规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之间的差异,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地确 定各试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和配套政策措施。 3、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调控作用,统筹城 市公共交通与不同运输方式以及与城市经济社会间的协调发展,稳步 推进试点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管理的各项T作,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 长的基本出行需求。 4、以点带面,分步推进。以试点为基础,及时总结和归纳国家“公 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过程巾的做法和经验,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柞 广,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全面推进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义好又快发展. .五、公交都市建设的具体目标 力争建成“保障更有力、服务更优质、设施更完善、运营更安伞、管 理更规范”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在城巾交通系统巾的主体地 位基本确立,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较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 众的基本出行需求,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 1、保障史有力。城市公共交通山干t分担率(m行总量含机动化 行和自行车出行、不含步行,下同)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有轨道交通的 城市公共交通ff』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没有轨道交通的,城』f 公共交 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 2、服务更优质。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 上,文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 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年 均提升5%以上,公共汽电车准点率较2010年提高l0个百分点以上,早 晚通勤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在90%以内。 3、设施更完善。城市建成区内公交停车场、公交站 、候车亭等配 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城市公共汽电牟进场率和主干道公共交通港湾 式停靠站设置比例年均提升5个百分点;新建或改扩建城市主干道,公 共交通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达到100%。 4、运营更安全。城市公共交通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行车责仟 事故率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公共汽电车交通责任事战年均北i、 率控制在4.5人/万标台以内。 5、管理更规范。建立体系完整、机构精十、运转高效、行为规范的 城一交”综合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城市公共交通相天规划体系初步 形成,衔接更加顺畅。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完善,城 市公共交通市场准入和退出、安全管理和应急保障、财政和土地保障、 运营监管、票制票价、行业信息统计、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基础管理 制度和城市公共交通车辆技术、安全运营、信息化建设、服务质量考评 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 推进“公交都市”相关基本问题研究,对于贯彻落实 家公共交通 优先发展战略,调控和引导交通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 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参考文献 [1]崔晓浅议快速公交系统发展中优先路权的保障[1]城市公共 交通,2012.8 [2]崔晓.分配正义视野下的公交优先法律保障研究…甘肃理论 学刊,2012.12 [3]罗伯特・瑟夫洛公交都市[M]中国交通规划出版社,2(}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济南市社科规划项目“公交都市视野下济南市公交优先保障机制研究”(13DGG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崔晓(1978一),男,山东济南人,讲师,研究领域为交通法治理论。 一8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