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加快教育事业建设
近年来,在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全省大力实施了职业教育攻坚,推动了职业教育稳步健康发展。全省职业教育呈现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成效显著,技工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稳步推进,民办职业教育实力不断增强,各类城乡职业培训广泛开展的大好局面,初步形成了以职业教育集团为龙头,以国家级职业院校为骨干,以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为主体,辅以高级技工学校为首的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层次多样化、办学形式灵活化、服务范围全面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河南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全省人口已达1亿。然而河南却不是人力资源强省,农民约占总人口的80%,人均受教育程度不高,高素质的劳动力十分匮乏,多数青壮年劳动力没有一技之长。河南是全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但外出务工的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而且大部分务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培训率比全国平均低6个百分点。落后的职业教育已经远远跟不上河南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实现中原崛起,需要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对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省下一阶段实施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战略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存在问题
笔者在2011年7月随同许昌市政协对该市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调研,经过调查和了解,发现职业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薄弱,发展速度、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职业院校数量不少,但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偏少,建设水准不高,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优质职教资源短缺,基础条件较差,办学实力和吸引力不高,部分职业学校招生录取率虽高、但报到率不理想,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供给渠道较为单一、社会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等情况
职业技术院校生均财政经费较低,社会资金、企业资金投入职业教育的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同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重复,导致了师资、设备、校舍等社会资源不同程度的浪费。
(三)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需要进一步推进
职业技术院校与产业及行业、企业之间缺乏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合作平台,没有形成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职业学校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设置比重较小。
(四)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地方办学特色不突出
职业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特别是职业学校需要面向地方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开设专业,培养实用人才,尤其要服
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职业教育在适应当地需求、有针对性地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有欠缺,尚未办出明显特色和形成区域优势。 二、几点建议
郭庚茂省长在谈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时指出:“什么办法能够使农民快速脱贫?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快的利益,职业教育就可以。作为一个家庭,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手。职业教育就可以帮助实现就业。”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把职业教育作为“十二五”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谋划。因此,我们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
要明确各级政府承担的发展职业教育主体责任。在建设职业教育大省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把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落到实处,不断建立和完善逐级签订责任书、目标责任考核、达标验收等相配套的措施和制度,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资金
一是保持对职教投入的稳定增长。建议政府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政策和标准,将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公用经费及时全额拨付,认真落实好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设立专项职教攻坚经费。二是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组织利用资源、技术、信息
等方面的优势,举办职教和进行专业培训,承担有关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任务。企业可以投资举办职业技术院校,也可以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办学。鼓励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三是各级政府设立民办职业教育奖励资金。同时,对民办职业院校,在建设用地、项目安排、评先奖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优先考虑。
(三)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完善校企合作
建议在资源整合、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一要打破部门界限,调整职业教育布局,实行重组优化,把现有职业院校做大做强。二要鼓励以高职院校和有实力的中职学校为核心,建立由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的职教集团,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形成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部门协调配合,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打破部门和学校类别界限,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重组,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三要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互惠多赢的利益机制,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保障,为教师科研提供平台,在用人方面企业优先,税收政策优惠,让企业得到更多切实的好处,激励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一要借鉴先进地区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成功的经验,加大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请兼职教师的工作力度,聘请中、高级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授课,各级财政按照一定标准给予适当补助。二应根
据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合理确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成比例。三应规定院校(系部)组织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的职能职责,尤其是在打破体制障碍方面的必要手段,能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部门聘任兼专职教师。
(五)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转变发展方式
针对职业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职业、职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苛刻的现状,职业教育必须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通过加强内涵建设,转变发展方式,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手段,强力推进内涵建设,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即从重视规模扩张向既重视质量又重视规模扩张转变;从外延发展、硬件建设为主向内涵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塑造)为主转变;从常规的、传统的办学模式向产学结合、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工学一体化转变;从自成一体、相对封闭向扩大开放、合作办学转变;从单纯靠行政手段、权利推动的管理方式向学术权力、学生权力、教师权力综合推动、协调拉动转变。 (责编 潘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