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双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

高校双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3年第4期 (总第1052期)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HEILONGJIANG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Appraisa1) No.4,2013 Serial NO.1052 ■高教研究与评估 高校双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 贾莉’,刘银燕 (1.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我国高校开设双专业的历史由来已久,且开设双专业的高校也越来越多,但这个制度究竟实施得如何, 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是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些问题常被人们忽视。本文从浙江财经学院双专选修的实际情 况出发,分析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期这一制度在运用过程中能够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并 使本科生教育制度更趋完善。 关键词:高校;双专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1 1—02 双专业,又称双学位或第二专业,通常指在获得第 渠道。 一学士学位的基础上,全日制再主修另一学科门类本科 再次,一些学生由于高考考得不理想或者是填报志 专业,达到某高校规定条件后,被授予第二学士学位。我 愿的盲目性,进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对本专业学习失 国的双专业起步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随着经济改革和 去兴趣。这些学生通常希望通过双专的选修来弥补高考 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各种社会制度日益完善。 失利带来的遗憾,也为大学的学习带来一些动力和乐 国家急需一批跨学科高层次的特殊专业人才,以满足目 趣。 前的需要。为了快出人才,国家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设立 最后,大学生经过12年基础阶段的教育已经形成 了第二学士学位与辅修二学位的教育政策。目前,在我 较强的竞争意识,在大学阶段各种证书(如英语四六级 国本科制的高校中开设双专业已较为普遍。 证书、计算机二三级证书等)几乎人手一份,已经不能作 在浙江财经大学,这一制度已实施几年,《浙江财经 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用人单位只能从其他方面 学院本科生修读双专业实施管理办法》(浙财院[201 1164 来考察学生,因此选修双专成为学生增加本科文凭含金 号),对选修双专的宗旨有明确的表述:充分发挥学校学 量的重要手段。 科专业的整体优势,实行各学科专业间的交叉渗透,鼓 由于以上原因,双专不但被学生看重,各个高校也 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第一专业的同时,攻读双专 在不断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保障双专教育的顺利开 业,以培养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工作适应能力的 展。目前,我国的本科全日制高校几乎都开设了双专,以 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增强办学活力。可 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双专的开 见,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制 设的确带来了成效。 度。 (一)缓解本科专业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 一、高校双专业教育制度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发生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学生选修双专已 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国家包分配,转向通过“双向选 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要归结 择”就职于多元化的工作单位,这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 于以下几种原因。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双学位制之后,高校充分利用 首先,学校盲目扩招,很多专业不适应市场需求,供 自身学科较全、门类众多的资源优势,开设面向市场双 大于求,人才过剩,使得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学生根据 专,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分流到辅修专业去学 市场需求和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双专业,热门专业, 习,使长线专业既减轻压力,又适应市场需求。 从而提高就业率。 (二)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互补和能力互补,满足不同 其次,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双专业,即在本科学习 类型学生发展的需求 期间(或适当延长)完成两个跨学科专业的学习,获得两 在浙江财经大学,学生人校后有转专业的机会,但 个专业的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目前双专业教育已经得 是条件很苛刻,很多学生只能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熬 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很多学生通过学习双专,扩大就业 四年,这就给自主性学习带来了障碍。双专业的设置满 收稿日期:2012—12—17 作者简介: ̄](1974--),女,河南郑州人,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主要从事日语教育及中日文化比较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财经大学2012年度教学研究课题“浙江财经大学第二专业选修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K201237) 1 1 高校双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 足了这部分学生的要求。双专业教育有助于缓解学生因 选择专业的肓目性而带来的问题。另外,它有助于打破 学科专业障碍,逐渐淡化专业色彩,有利于突破原有的 专业性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专 长发展自身优势,拥有更大的学习空间。 忽了本专业的学习。目前从笔者所教授盼课程来看,在 大一阶段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一旦到了大二,选 了双专以后,..卜课时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精神不振,学 习成绩也有下滑的趋势。这说明双专的学习也需要占用 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如果不安排好学习时间,很容易干 扰到主专业的学习。尤其到高年段,面临毕业实习和毕 二、双专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浙江财经大学,选修双专刚实施几年,在这过程 业论文,更要提醒学生不能拿双专为借口来敷衍专业 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分析出现 课。 (三)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设计教学计划 问题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完善这一 制度。 (一)对双专业的选择存在盲目性 目前为止,学生选读双专之前无选择地从各个方面 咨询相关情况,在面临选择双专时一方面是和家长沟 通,另一方面是向学长咨询。家长会建议学生选择就业 前景好的专业,而学长则从课程好不好通过考试,学位 好不好拿的角度给咨询者建议。因此,学生或者选择就 业热门的专业,或者选择好拿学位的专业。例如:会计、 围贸等,很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管自己的学习兴 趣如何,也不管学习能力如何。 (二)本末倒置 许多学生在选择双专之后把大多的精力都投放在 其中,疏忽了对本专业的学习,拿双专为借口在专业课 上请假,专业成绩节节下降,反而影响了正常学位的获 得。据笔者对学生的走访,发现学生对双专的学习都是 疲于应付,这势必影响本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性,学习内容流于肤浅 据调查,大学的双专课程都是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授 课的,基本上在双休日和晚上。一方面,教师一周的课程 完成之后体力精力都比较疲乏,双休日还要. 班,课堂 教学效果和质量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学生在双休日上 课大多心不在焉。另外,双专课程的教课内容相比于专 业课程也浅显很多。学生真正学到的双专内容其实并不 多。 (四)学习氛围不够 选修双专的学生大多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彼此之 间不熟悉,下了课各自分散,因此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也 无法和同学探讨。这就使双专的学习只是在课堂上和考 试前,平时只能靠自己自觉来学习。其结果,虽然选择热 门双专的人很多,但真正钻进去学习的人很少,学习的 成效也大打折扣。 三、完善双专业制度的发展对策 以上这些问题不单浙江财经大学存在,其他高校也 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就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的解 决方法。 (一)增加学生对双专业的了解渠道 即在学生报双专之前应举行一个说明动员会,把开 设的双专具体情况向学生作详细的介绍,把每个专业的 不同特点和将开设的具体科目向学生说明,使学生清楚 每门双专课的课程设置,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还 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推荐 不同的专业。对本专业学习自顾不暇的学生应坦陈选修 双专对他们的利弊,让他们作出适当的判断,避免选择 上的盲目性。 (二)加强监督和督促 第一专业的教师应时刻提醒选双专的学生不要疏 12 提高双专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要从教学管理 人手。在排课上尽量合理化,不要占用太多的休息时间, 学生休息得好自然学习劲头就足。另外,在课程设置上 应考虑到双专学生的特殊性,在教材选择和课件制作 卜 要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 趣,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四)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双专也应该设置专门的管理教师,建立选择同一双 专的学生之间的联系,多组织课下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建立良好的双专学习氛围。这样学生遇到学习问题知道 向谁请教,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一起解决。 (五)缩减双专人数,保证教学质量 从目前的双专选择来看,报热门专业的人数特别 多,一般安排的是大班授课。一方面大班授课教师压力 较大,很耗费体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经 常躲在后排做其他事情。因此,应适当地减少热门双专 的选修人数,采取小班化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互动,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另外,给双专业授课的教师一般课程量 较多,利用业余时间授课精力不济,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适当安排平时课程不多的或者精力 充沛的年轻教师来担当。 总之,双专业制度在我国高校已实施有二三十年的 时间,今后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但好的制度如何实施,如 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是我们今后长期的工作重 点。浙江财经大学双学位制存在的问题不少,这不是个 例,而是国内高校双专制的通病。因此,我们更应该把这 些问题拿出来分析解决,而且lI 作不能仅停留在表面, 应把每个工作环节切切实实地做到位,使这一制度真正 成为惠及学生的制度,从而使高校本科生的素质教育更 匕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丁善耘.对我国高校第二专业现状的思考[J].河南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朱秀娟.高校第二专业教育的反思与探索[J].高教与经 济,2008,(1). [3]王红玲.我国高校第二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 [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 [4]李莉.我国大学辅修与双学位制改革的回顾与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 [5]粘永昌.高校第二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 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 [6]陈斌岚.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第二专业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7). [7]杨楠.高校第二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子和优化分析 [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l,(1). 【责任编辑包玉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