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克财 崔志峰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4期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危害大,流毒广。“四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所以党中央提出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个时期的集中整治,应该说效果显著,成绩很大。但是“四风”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非一日之功。不但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得力措施,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更需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根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结合《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驰而不息加强纠正“四风”问题制度建设尤为重要。为发挥纠正“四风”问题的制度效用,构建自发、自为、约束、强化的四种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加强宣传,构建党员干部反“四风”的自发机制
构建自发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党员干部为本的原则,激发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四风”的积极性,在充分考虑党员干部的心理需求、社会需求和利益需求的前提下,构建出党性锻炼机制、榜样引导机制、公正用人机制。
1.党性锻炼机制。这一机制要求以党性锻炼为核心,把思想教育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把自觉改造与组织帮助相结合,建立健全一整套融理论学习、思想教育、主题实践、组织生活于一体的机制。为此,一要培养和强化党性意识,抓住党性意识的生长点和增长点;二要引导党员立足本岗位锻炼党性,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一流业绩;三要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数量,从内容和形式上提高质量。
2.榜样引导机制。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杨善洲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这些榜样的力量一直影响着全体党员。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为了造就一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党员队伍,就需要形成一个全社会造就榜样、全体党员学习榜样、全体干部争当榜样的机制和氛围。
3.公正用人机制。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规定,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由党委(组)集体研究决定。每次选任干部,都要制定科学方案,严格执行民主测评、考察、推荐和任命前公示等规定程序,做到公正公开、接受监督、组织严密、程序合法。强化干部考核与监督,在考察中充分听取干部职工对考察对象的意见,将群众意见作为考核中的重要一项,纳入考核监督过程中,防止出现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
二、加强培训,构建党员干部反“四风”的自为机制
构建自为机制要坚持以培养党员干部具备自身纠正“四风”的能力,充分考虑党员干部的自觉意识、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因素,构建出形象意识生成机制、理论水平提升机制、改革创新培养机制。
1.形象意识生成机制。形象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它是反映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在新的时期,各级党组织应该唤醒党员干部的形象意识、提高党员干部塑造形象的能力、创造党员干部塑造形象的机会、明确新时期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标准。
2.理论水平提升机制。纠正“四风”不但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觉意识,同时也需要政策水平和法治意识。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需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制定力、政策理解力、政策执行力、政策评估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要建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3.改革创新培养机制。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需要改革和创新,但现实中,“四风”问题严重阻碍着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需要意识、胆略、能力和氛围。为此,建立改革创新机制就需要打破束缚改革创新的藩篱,增强党员干部的变革意识,提升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弘扬党员干部的改革成果,积极营造一个人人想改革、个个会创新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监督,构建党员干部反“四风”的约束机制
构建约束机制要坚持以法和以德双轮驱动原则,依法进行监督,但要防止打击报复;要坚持充分调动群众,但不要无原则地迎合民意,构建出源头掌控治理机制、监督主体协调机制、自律与他律契合机制。
1.源头掌控治理机制。源头治理是一种防患于未然,警醒于萌芽的成本节约型治理模式。源头治理主要包括完善党内法规,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教育实践和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关键节点约谈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健康的组织生活和正常的党内活动相结合……这样的机制将促使党员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和不会腐。
2.监督主体协调机制。在明确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的情况下,规范两个主体履责的机制;在推进“三转”工作的进程中,促进“四查四纠”见成效;在推进案件线索集中统一管理的进程中,大力探索纪检监察联组巡查制度;在积极履行纪检监察机构抓党风、正行风的职责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在发挥党委两个主体责任的同时,还应会同人大、政协、公检法司等机构形成合力。
3.自律他律契合机制。“自律”一词希腊语意为自己的规律,“他律”的希腊语意为他的规律。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第一次使用“自律”和“他律”,是为了将二者加以区分。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党员干部身上“四风”问题时,应该学会将二者很好地契合起来。为此,制度设计时对待具体人员既要充分尊重又要合理怀疑,机制运用时既要充分发挥道德特别是“官德”的规范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处理问题时既要学会日常加强道德教育又要学会关键时刻拿起法律武器,最终学会用法律治标用道德治本,以期标本兼治。
四、加强考核,构建党员干部反“四风”的强化机制
要坚持鼓励与支持、奖励与惩戒相结合,以强化党员干部常规化反“四风”氛围,构建出动态考核机制、奖惩联动机制、人机互动机制。
1.动态考核机制。动态指的是事前事中事后和职前职中职后。动态考核告诉我们,对于党员干部的考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劳永逸,应该常抓不懈,驰而不息。为此,制度设计时要保证不同时期均应有考核,且均应让考核发挥效用。基本原则是事前职前重教育,事中职中重监管,事后职后重评价。机制作用的功效不仅仅取决于动态,还需要严格落实。作为一个科学的党员干部提拔审查核实机制,要做到干部档案“凡提必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对考察对象党风廉政情况的意见“凡提必听”。
2.奖惩联动机制。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事,只会做你要奖罚的事。一味地罚,罚不出效率,只会带来抵触;一味地奖,奖不出成绩,只会带来攀比。二者任何一
个极端都会形成从众效应。奖惩联动机制实质是充分发挥正负激励相辅相成的功效,正激励包括福利待遇、奖赏荣誉、职位晋升、各界认可,负激励包括纪律处分、法律制裁、降级撤职、道德批判。我们在对党员干部明确廉洁自律“六不准”、“十严禁”制度及相关细则的同时,还应有奖励机制。
3.人机互动机制。考核机制是奖惩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和使用机制发挥效用的前提和基础,这些机制作用的发挥都应引入人机互动系统,充分发挥办案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机械设备的客观科学性。在信息化社会和“互联网+”的时代,对于党员干部的考核也应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这需要一方面加大纪检监察机关的相关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另一方面增加应有设施设备和机器的采购。
由于“四风”问题具有变异性、传染性、顽固性、反弹性的特点,狠抓时,会有明显好转,略一放松就极容易反弹。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期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就必须构建起反“四风”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姜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