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巨灾及其实证分析——以农业巨灾定义为例

来源:尚车旅游网
囵竺苎篁 浅析巨灾及其实证分析 ——以农业巨灾定义为例 口邓国取 洛阳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摘要:巨灾已经成为威胁全球灾害事件,但目前对巨客的定义分歧比较大。本文以农业巨灾为例,通过对巨灾的刻画和图例解 定义刻画 释,认为巨灾是指小概率且一次损失大于预期、累计损失超过承受主体承受能力的事件。 关键词:巨灾一、问题的提出 总之,本文旨在通过对巨灾定义的探 讨及其刻画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推动我国巨灾管理和巨灾保险的发展。 二、巨灾的刻画 害累计赔偿额,F为保险公司赔款总量分 布函数。如果每个个体相互独立,赔偿次 数N与S.相互独立,我们可以用卷积法 描述灾害累计赔偿额S的分布: 巨灾(Catastrophe/CAT)是近几年来, 特别是今年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这是由 于巨灾在全球(包括中国)的频繁发生以 及由此而造成的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 巨灾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原意是流 星(falling star),后来它派生出两个不同 伤亡。它已经不仅仅引起了我们普通民众 的关心,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问题,更是 政府和保险公司关注的事物。 过去十年间频繁爆发的自然灾害在 给受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 F。(s) P 【ss s】 2 Pi【ss siN--n]‘Pi n=0 的词意,一个是衰落(down—turning),一个 是悲惨的结局(the denouement of [N--n] P,[SI+S2+…+s s】.P ̄[N--n】 s)为 n=0 tragedy)It]。巨灾思想的雏形可以追溯到 很早以前,然而真正针对巨灾的特性及其 大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乃是近代 发生的事情。 巨灾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风险,国际 保险界对巨灾没有统一定义,各个国家根 据本国实际情况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巨灾 进行定义和划分。因此,有必要寻找到一 而P。is。+s2+…+si+…+s s】 n重卷积,故: 重大损失的同时,也使全球保险人和再保 险人屡受重创。重大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失 金额日益攀升,令保险业界人士寝食难 安,如何化解巨灾风险,己经成为全球保 险业界人士和投资银行家们关心的问题。 巨灾保险制度、巨灾保险产品及其衍生产 Fs(s) Pi[s s】 2 F弋s)。Pi[I n=0 假设总资本公积金和总准备金分别 为T。和Pc,保险公司总偿付能力Tc,则: c 当:Tc<F3(s) 品开发等应运而生。但在此过程中,我们 不难发现一个往往被人忽视的基本问题, 那就是巨灾定义的还不明确,划分的标准 不一,差异分歧比较大。研究巨灾的定义 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巨灾的 定义是进行巨灾理论研究的基础。目前国 内外对巨灾的定义还十分深入,大多为一 个即能比较准确、客观描述巨灾风险特 质,又能相对科学和可以操作的刻画方法 和标准。 即当Te+Pc< F )・PiN-[-n]时, 11:0 我们才能把其称为巨灾,否则,只能称 之为一般灾害,保险公司还可以继续经营。 三、巨灾刻画图例解释 (一)基于概率的巨灾刻画【2 】设P是灾害发生的概率,S 是一次 灾害发生所产生的损失,L是灾害发生概 率为P.时所产生的损失。根据期望值理 论和古典风险理论,于是就有: S2L= ElL 一E(L)]2P 1 (一)基于概率巨灾刻画的图例解释 通常来说,一般性灾害的发生概率比 较高,但损失不大,巨灾则是发生概率低 些简单的描述,缺乏数量和模型的刻画, 因此就出现了不同的主体分析的角度不 同,描述方式和划分标准差异自然不一, 这就需要从理论上特别是从数量和模型 的刻画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二是为 但造成的损失巨大,其概率与损失分布有 一定的规律(图1)。图中,P是灾害发生 s.t. 的概率,S 是一次灾害发生所产生的损 L.EfL o,当Li>E(L) l一【L 一E(L)),Li<E(L) 失。在S。的左边是发生概论比较大但损 失一般的灾害,在s.的右边则是发生概 率小但损失巨大的灾害。这样我们就可以 保险公司开展巨灾保险业务提供支持。巨 灾的定义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合理确定 “触发条件”(tirgger condition)①、经营战 略、风险规避、巨灾保险品种及其衍生产 只有当E(P)s P.且E(L) E(Li) 时,我们才能把它定义为巨灾。 (二)基于损失的巨灾刻画 把S.右边的称之为巨灾,在图中,只要当 灾害发生概率小于P。、造成的损失超过 S.的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巨灾。 (二)基于损失巨灾刻画的图例解释 仍以保险公司为例。从保险公司实务 的角度来看,巨灾风险应该是与保险公司 的偿付能力相比较而言的一个概念。保险 公司总的偿付能力表现为自有资本公积 品的界定、开发,也直接影响到巨灾保险 制度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是 为国家进行灾害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巨灾 定义为区分巨灾和一般灾害提供了依据, 这就有可能为国家巨灾的管理体制、管理 在巨灾定义的实际刻画中,我们应该 从不同的巨灾承受主体(主要有投保人、保 险人和政府)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分析,所 以,这样看来,巨灾就变成为一个相对的概 念。下面我们以保险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设P是灾害发生赔偿的概率,S是灾 方法和手段等的建设提供依据。 ——厂 一 竺苎篁 固 金和 种准备金, 中公积金 1各种准备 主体出发,其承受能力的大小、风险的规 本比较雄厚,其它保险公司历史不长,资 金为其一般偿付能力,导致保险公词保险 避、分散策略、方式是不一样的,但就其本 本和积累有限,多为区域性的保险公 赔款过多超过其一般偿付能力的风险称 质来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超过其承受能 司,他们的承担农业风险的能力十分有 为巨灾风险。一般而言保险公司的损失或 力的时候,我们才把它称其为巨灾。 限。按照T.L.Murlidharan(2003)的研究 赔偿分柑图2中横车}j】s 表示累计赔款总 五、实证分析 结论【1_,把单项农业灾害一次经济损失 额,纵轴P表示出现相应赔款的概率,F 本文以农 臣灾定义为例进行实证 总额大于农业保险公司当年年末总资本 为保险公司赔款总量分布函数。 中反映 分析。基于 述研究,可以认为农业巨灾 公积金和总准备金的10%定性为巨灾。 了保险公司的焙付概率开始随赔款量的 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小概 以上海安信为例,2004年总资本公积金 增加而递增,当保险公司的赔款鼋达到某 率且一次损失大于预期、累讨‘损失超过承 和总准备金为7-35亿元【4],这样可以把 。一点后其赔付的概率又趋向于减少。假设 受主体(主要有农户、农业保险公司或政 一次性经济损失大于0.735亿元的灾害称 图中A点代表保险公司的一般偿付能力 府)承受能力的事件。下面就按照三个不 为农业巨灾。 即保险公积金与各种准备金,那么保险公 同的主体来进行数龟定义。 3.基于政府的农业巨灾数量定义 司赔偿A点 侧的损失不会有困难,但 1.基1=农户的巨灾数星定义 根据国际上目前流行的划分标准,把 是A点右侧的损失或赔款尽管发生的概 对农户的承受能力的评价这里定量 单项农业灾害一次经济损失总额大于当 率较低但常使保哈公司的财务稳定性受 为家庭财产和预期收益之和的50%(美 年GDP的0.1%定性为巨灾。以2004年 到冲击,因此巨一火风险通常是指那些导致 国也是这样定义的),预期收益我们用当 的GDP(136875.9亿元)计算f5],可以把 保险公司较多的HJ现A点右侧损失或赔 年的农户家庭平均收益来替代。这样以 一次性经济损失大于136.876亿元的农 款的风险。 2004年为例,可以把~次性经济损失大 业灾害称为农业巨灾。 四、基本结论 于16320元(全吲的平均水平)的灾害称 按照不同的主体来进行农业巨灾数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 为农业巨灾 。 量定义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分两个方 结论:所谓巨灾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 2.基于农业保险公司的农业巨灾数 面,一是微观层面(农户和保险公司)的含 常为一年)小概率且一次损失大于预期、 量定义 义,即农户有多大的承受灾害的能力和国 累计损失超过承受主体(2-要有投保人、 日前我国从事涉农保险的公司主要 家应该给他们提供多大的支持是合理和 保险人和政府)承受能力的事件。 有中国财保、中华联合、上海安信、吉林安 经济的。也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合理确定 所以巨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 华、黑龙江阳光、吉林伊通和法国安盟等, 合理的“触发条件”(tirgger condition)、经 于巨灾承受主体而言的,当然,从不同的 除了中国财保和法国安盟历史比较长、资 营战略、风险规避、巨灾保险品种及其衍 生产品的界定、开发;二是宏观层面(国 P J 家)的含义,即为国家进行巨灾风险管理 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注释: ①也称为触发机制,是指在保险产品合约有关 条款中规定的权利执行或义务履行的要件,如 果在保险存续期间发生特定事件,保险主体就 P 一 。\\ 依照合约规定,履行合约。可以说,一项保险产 品能否成功发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触发机制 的选择是否适当 £ 图1 巨灾概率与损失分布图 参考文献: 【1】T.L.Mur1 idharan.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cata strophes triggered by natura l hazards.Degree of di S Sertatioft,2001 【2】郭晓亭,蒲勇健,林略.风险概念及其数 量刻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 (2):1l1—1l 5 【3]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2005 [4】中国保险年鉴编委会.中国保险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5]中国统计年鉴编委会.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 两 百—-r_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