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在职业学校育人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
阜南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曹子鹏
摘 要:职业学校的语文课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育人教育的
宽广舞台。目前“关怀人文,关注人性”的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逐渐深入人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职业学校的学生应从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做人道理。
关键词:语文 职业教育 育人 作用
就职业学校的目的和社会所赋予的职责来说,职业学校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为社会输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职业学校在开设课程的时候,比较注意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而文化课的设置往往压制和缩减的趋势,但过分缩减文化课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文化课尤其是语文课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在育人方面起着不可预想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相当于高中的语文教学,但实际情况是,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之中。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直接就业,自然而然地偏向专业课学习,学校和学生都认为语文大无用处,因而都没有高度重视,学生也没有太大的学习热情,相关专业的学科越来越多,语文课就成了“压缩饼干”。事实上,由于多种原因,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在文化知识上存在严重“断层”。然而,语文教学和育人以及专业技术教育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学好语文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对育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语文课的性质来
看,语文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工具的能力,包括语言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语文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是熏陶,包括美感情操的形成、科学知识的积累、民族意识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形成等。技术教育以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重视认识的、理性的、逻辑的活动,具有工具价值。而这工具必借助于语言的工具性。因而,语文教学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与专业课应该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点也不可忽视和小觑。
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兼有启迪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作用。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然而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已经陷入了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唯有专业过硬,才能顺利就业,而文化课,尤其是语文课,完全是摆设。学校不重视语文教学,学生也就把语文当成了“副科”,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听说读写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比同龄人差很多,学生的长期发展受到很多限制。故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所周知,近几年职业学校招生全国性的不景气,职业学校的生源普遍降低,加之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造成了他们不被重视,甚至被遗忘,造成心理扭曲。进入职业学校后,这些学生任然沿袭了过去的许多陋习,这显然不符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对技术人才的要求,给职业学校的各类教学的实施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同时
也使我们这些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陷入了思考。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这就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因材施教,改变原先的教书模式,而是先育人再教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担负起先育人后教书的重任。
职业学校的语文课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育人教育的宽广舞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做人的道理,从文化知识和人文关怀上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同时具有高素质、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以人为本,先育人后教书。在职业学校语文课的教学中,育人的环节应包括:人格核心——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组织纪律教育等。那么如何达到育人的目的呢?
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寻找育人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在语文课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寻找本堂课育人教育的切入点。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长期不被重视,在很大程度上都已忘却了自我,常常在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技能时对自己产生疑问,特别是碰到困难时更会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找回自我、发现自我、要大声呼喊——我能行。在课堂中先把育人教
育的内容点摘出来讨论,然后分析课文,这样既起到了育人教育的目的有完成了课文内容的讲解。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寻找到育人教育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实施育人教育的关键点,也是教师能否成功实施教学的关键点。 二、 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渗透对学生的育人教育
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渗透对学生的育人教育,必须做到两点: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教材和学生在教学中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者的牢固地基,地基砸得越深越稳,教师向上发展的空间越大;同时,一个教师是否合格,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关键还在他的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善于找到其兴趣点。然后融入育人教育的内容。不能一味的说教,为上课而上课,单调地讲授教科书的内容,要把课文内容与育人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要做具有品性的人,教育学生不能养尊处优,而要不断充实自己,学知识、学本领,要经受住各种考验,经历各种磨难,包括各种诱惑,如无节制地玩游戏的诱惑、无节制地追星的诱惑等,不断克服不愿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技能学习、怕吃苦等陋习,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尽责的人。教师把要教的每一节课和育人内容要摘取到,以便告知学生做任何事要有责任心,既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然后再进行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的分析,真正达到“领悟内涵和意境”的作用。因此,在职业学校的语文课上先育人的教书,真可谓是一件两全其美的方法。
三、 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
让人文精神渗透语文教学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情的和人文精神的课堂。教书与学生之间关系是平等的,他们之间的学习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只有这样,也才能达到师生之间的信息的交流,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学生也会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与教书沟通,打开心扉。比如在职业学校的语文课中学习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时,在分析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寻找文章中母亲的优良品质有几点,然后再找找自己母亲的优良品质有几点,延伸到找找我的班主任的优良品质有几点,找找曾帮助过我的同学的优良品质有几点,使学生感受到我虽然不在重点高中读书,虽然在同龄人中不算优秀,但仍有那么多人在关心我,帮助我,我也应该帮助别人,遇到小事不能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别人,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要感激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在课堂中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把课堂教育同育人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总之,语文教学在职业学校育人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一定要引起广大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高度重视。我们的学生是树木的嫩芽,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靠老师的精心培养——需要阳光、需要灌溉、需要松土、努力使他们茁壮成长,最终使他们长成能顶住任何考验的参天大树,特别是当前的在校生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更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起到正确的导航作用,真正无愧于教师
这一崇高的职业。
曹子鹏 2012 -3-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