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创新要素分析

来源:尚车旅游网
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创新要素分析

魏海

【摘 要】An idea of transforming nanotechnology industry into an economy of scale was presented,which advocates the reform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to form a nanotechnology-based new industry.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nano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technical innovation elements in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including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oper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combination,industri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aiming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industry and facilitate the nano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in China.%提出纳米技术产业转化形成规模化经济,将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而且有利于形成基于纳米技术的新产业。针对纳米技术产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创新发展内涵中的技术创新产研合作要素、科技服务要素、投融资平台产融结合要素、产业化国际合作要素和体制创新要素进行分析,目的是促进纳米产业创新要素和谐发展,推动我国纳米技术产业化进程。 【期刊名称】《天津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9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要素;科技服务 【作 者】魏海

【作者单位】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天津30045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Q316

科技部在《“十二五”纳米研究重大科学研究专项规划》中提出我国纳米科技领域发展的战略目标:力争在材料、信息、生物医药、环境、能源和传统产业等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方向上取得重大进展。纳米技术产业化是指以纳米技术为核心,通过研究、开发、应用、扩散而不断形成产业的过程。

纳米技术被公认为是支撑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信息、生物、医药、化工、环保、航空航天、能源和国防等重大技术领域。首先,在 IT产业,应用于新一代的芯片和存储器中并发挥关键作用的纳米器件,将形成未来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在能源领域,纳米技术能够提供新型、高效能源和替代能源(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氢能)中的关键技术;再次,在环保领域,能够利用纳米技术进行治理水、空气和土壤污染;最后,在生物医学方面,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发展疾病早期诊断技术、组织器官诱导生长、肿瘤和心脑血管等疑难疾病的靶向缓控释药物治疗。基于此,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规划,不断增加纳米技术的投入,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的制高点,引领新的产业革命。如美国率先发布了国家纳米技术行动计划(NNI),欧盟发布第七框架计划,日本发布了第三科技基本计划,俄罗斯发布了发展纳米技术联邦计划等。至今,发布国家级纳米科技发展规划的国家达50多个,呈现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纳米技术,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

“十二五”、“973”、“863”等国家计划中都给予了纳米技术专项重点支持,特别在纳米技术产业化方面也进行了战略布局,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针对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了纳米科技战略高技术研究,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据统计,2009年我国发表的纳米科技论文总量排名世界第一,纳米技术专利授权数量已居世界第二;制定和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和国际标准,为我国纳米技术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许多科研成果展现出广阔的产业前景,例如:基于碳纳米管的手机触摸屏、疾病快速低成本检测技术、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纳米粒子药物增溶等。截止2011年,全国已注册的纳米科技企业11,350家,并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全国纳米产业总产值预计2,000亿左右。

就世界而言,我国是纳米技术大国,还不是纳米技术产业化强国,尽管我们在该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纳米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不仅要从宏观上考虑国内外经济、科技等形势的发展,更要从创新发展内涵的五大要素进行综合分析、顶层设计、系统集成,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深层次创新发展的方式和路径。

2.1 创新人才驱动技术创新的产研合作要素

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实现产业化首先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搭建好人才支撑平台。通过人才驱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构建起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建设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以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建设以强化纳米技术开发和以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为主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

发展一批企业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研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发展路线图、技术经济发展思路、重点发展领域及政策措施建议。最终形成持续研发的原始创新氛围,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多主体、多层次、开放互动和协调发展的自主创新体系。 2.2 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有效整合各种纳米技术相关资源,包括仪器设备、投资基金、人力资源、行业信息等,以最小的成本支出,达到最大化的使用效果。逐步形成纳米技术标准检测服务平台及技术,与工程应用转化、纳米技术产业转化基地、纳米技术产业化投资基金、国家纳米产业试点政策、中国纳米技术产业协会形成相互支撑,发展综合性创新模式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进行系统性协同创新,形成产业聚集示范效应,带动全国纳米技术产业发展。

围绕产业发展共性需求,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构建完善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网络体系。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检索咨询、检测分析、技术转化和人才培训服务。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的转移和应用,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 2.3 投融资平台产融结合要素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要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增长机制,研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迅速扩大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大力推进设立创投基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创新型企业。发挥直接融资的核心作用。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内主板和海外上市,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的需求。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权证及其他金融

创新产品筹措资金。加大信贷资金的支持,完善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使资金有序地自由流动,消除投资者的投资顾虑。 2.4 产业化国际合作要素

加快纳米技术产业孵化器、技术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纳米产业化基地建设是加速纳米技术产业化的 3种主要方式,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加速成果转化,除了可以集合国内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力量联合攻关之外,搭建综合科技服务体系争取国际的力量,吸纳国际资金和先进技术为纳米技术产业转化添砖加瓦,从整体上推动我国纳米产业的发展。 2.5 体制创新要素

实现强国必须强科技,强国在于强体制。纳米技术产业化的创新机制和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体制创新。如果纳米技术研究所处的体制十分滞后,那么技术的创新将变得十分困难,创新的成果也很难得到保障。在纳米技术产业转化过程中,要注重体制创新,形成一套可持续的科学管理制度,以体制创新推动纳米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创新。通过纳米技术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及专家,创造一个集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投资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及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及推进纳米技术产业化快速发展。■

【相关文献】

[1] 布尚. 施普林格纳米技术手册[M]. 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22. [2] 科技部. 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2010—2015][R].

[3] 许正中. 天津滨海新区打造创新型国家示范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57-164. [4] 张立德. 我国纳米产业的现状、挑战和对策[J]. 现代制造,2005(21):65-67.

[5] 王向阳. 我国纳米产业支撑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J]. 经济研究参考,2012(58):18-23. [6] 张爱东. 加快纳米技术产业化助推滨海新区创新驱动[Z]. 津建报[2013]1号.

[7] 魏海. 关于加快纳米技术产业化的建议[Z]. 天津滨海新区政协二届一次[2013]第240号提案,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