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
伊川县江左镇初级中学
2015.7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江左镇中课改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在江左镇中心学校的指导和支持下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受到家长老师及社会人士的好评。我们以\"积极学习、快乐成长\"为课改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素质\"为课改目标,以\"六步教学法\"为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精讲多练、快乐高效课堂\"为评价标准,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落实《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工作。课程改革使我校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师生精神面貌大变样,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强化管理
观念是行为的指南,因此,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而落实这一前提的基础是认真学习,在教师头脑中初步建立课标的基本理念。从新学期一开始,我们将有关课改资料翻印给全校教师,组织辅导学习,加深对课改的认识和理解。
二、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究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过程,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进行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我校课改年级教师根据新教材的特点,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认真钻研教材,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做好铺垫;二是切实落实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把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教师间加强合作,发挥各自长处,共同探究,互相交流作为课改的主要内容。大家集体研究教材,设计教学,及时展开讨论交流'统一制定课件。自我评价,展示教学设计意图,反思成败得失;科任教师互评,各抒己见,发表看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加大听、评课力度
听课与评课能有效推动课改进程。学校从3月8日-5月10日,每周组织二至六节公开课,力争人人参与,个个过关。同时鼓励教师自由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校领导不定时推门听课,不打招呼,突击检查,督导课改。帮助中、青年教师结对帮扶,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评课实行全体参加,书面上交,点名发言,自由补充的方式高效进行评课。
四、真情写好课改反思、教育叙事
课改反思是课改教师在课改过程中遇到困惑或突现的灵感,然后进行积极探索的心灵对话,极利于教师在课改方面的专业成长。要求课改教师每周一讨论,每月上交600字以上的文字材料,鼓励教师发微博、建博客等,积极进取,不断成长。
五、扎实做好课改明星评选工作每周根据各班记录的评分表,认真评选出各班的课改明星、优胜小组、进步之星。每月学校总结出校级课改明星,并进行表彰、发奖,以鼓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六、继续做好课改优质课大赛工作
从5月18日至6月5日,学校组织开展课改优质课大赛活动,全体课改教师参与,当场打分,个个过关,选出优胜。学校通过优质课评选,调动了广大教师的课改积极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以充分体现。
七、做好\"联考\"与\"月考\"工作
考试能反映一个阶段教学质量的优劣,使我们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因此我们将坚持鼓励教师实行各班\"联考\"、通过\"月考\"\"期中考试\"\"3/4考试\"和\"期末考试\",对课改效果进行分析、对比、评价,并做好考后总结与反思工作。
八、加强课程改革的保障
(1)物质保障。按照中心校推进教育现代化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配齐配足必要的教育装备设施。学校增拨一定的资金,用于课程改革期间开展教师培训、课件制作和有关活动所需要的专项经费。
(2)政策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对新课程实施进行统筹规划、指挥协调。将课程改革工作情况列为对学校各项工作质量教育的重要指标,每年度组织一次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的评比。
九、存在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很难兼顾。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
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开拓性得到有效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个性品质。优生具备这一条件和要求,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发言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他们的潜能得到良好发挥。而学困生因为基础的薄弱,参与性、主动性的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常常是问题刚想到一半,结果已被他人得出,学困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2、鼓励肯定、保护自信与客观求是、坚持科学难于界定。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积极的强化,要形成乐学的氛围;要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要舍得夸奖学生。老师们为此很尽心,课堂风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也发现有的课堂上\"你真棒\"、\"好聪明\"不绝于耳;画笑脸、奖红旗不厌其烦;抚脑袋、牵握手甚是入情。可老师的热情并不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原因何在呢?其实表扬、鼓励作为教育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并非一用即灵,凡用皆灵。表扬要适度,要因人而异,要讲究方式,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许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奖赏,要做到该表扬的决不吝啬,该高歌的决不低调,该委婉的切忌过露。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我们既要注重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个性,又要坚持科学性,实事求是,揭示真理,做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十、对后段工作的打算
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学习的力度,提高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总结已取得的成绩,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
1.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2.在课改班级、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试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研讨活动。
3.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组织课程改革现场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交流。
4.总结前段工作,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经验。
5.提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课题。
6.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7.定期举办课程改革研讨会,每学期组织一次课程改革总结交流会,编印阶段性研究成果资料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