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 懂得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3.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二、活动准备
画有“〈”“〉”符号卡片两张、1—10数字卡一套、苹果卡片三张、桃子卡片两张、粉笔三支、铅笔一支、练习题每人三张。 三、活动过程
(一) 引出主题,认识大于号 “>” 和小于号 “<”。
1. 教师边出示 “>” 和 “<” 的卡片,边说:“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好伙伴给你们认识,你们认识他们吗?” 2. 教师出示大于号 “>”
(1) 教师:它叫大于号,开口向左,跟着老师念: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2) 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3 >1,读作三大于一,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3. 教师出示小于号 “<”
(1) 教师:它叫小于号,开口向右,跟着老师念: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2) 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2<4,读作二小于四,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二) 学习 “>” 和 “<”的实际运用并进行可逆联想. 1. 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苹果是三个,桃子是两个,3比2大,所以3>2 彩色三维扫描 详细问题了解下! 桃子是两个,苹果是三个,2比3小,所以2<3 2. 出示3支粉笔,一支铅笔进行比较。 粉笔是三支,铅笔是一支,3比1大,所以3>1 铅笔是一支,粉笔是三支,1比3小,所以1<3
(三) 练习题每人三张,一张填物体的数量,两张填上数量并填“>”和“<”,巩固对“>”、“<”的认识和运用。
(四)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填“>”和“<”。(从实物之间的比较过渡到数目之间的比较,幼儿逐步理解大于和小于的实际意义并学会正确使用)
我站在客厅,往日的情怀在空气里浓浓地包围着我。八年,我的青春、我的成长、我的成名,都在这儿,都在这儿。这间小小的客厅,不知接待过多少个,说破嘴要我答应接戏的大制片。琼瑶姊和平鑫涛也是座上客,在此我签了他们两人合组的巨星电影公司创业作《我是一片云》的合约,这也是唯一的一部一林配二秦。在这小客厅里,也经常有制片和导演坐在胖沙发上等我起床拍戏。
九岁时搬到台北县三重市淡水河边。中兴桥离我们家很近,那时最开心的是大人带我们坐着三轮车,经过中兴桥到台北吃小美冰淇淋。高中读新庄金陵女中,放学总是跟着住在台北的同学一起搭公共汽车,过中兴桥吃台北小吃店的甜不辣配白萝卜,上面浇点辣椒酱,那滚烫甜辣之味至今记得。高中时期,几乎每个周末都跟同学到台北西门町逛街、看电影,我们穿着七十年代流行的喇叭裤、迷你裙、大领子衬衫和长到脚踝的迷地裙,走在西门町街头不知有多神气。我就是在高中毕业前后那段时间,在西门町被影圈中人找去拍电影的。 搬到永康街后,从此跟台北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从此跟电影和媒体分不开,几乎占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不拍戏二十五年了,出入还是有狗仔队跟拍,我想我跟媒体是分不开了,那就接受吧,把他们当成朋友。
台北的大街小巷、阳明山的老外别墅、许多咖啡厅通通入了我的电影里,如果想知道七十年代台北的风貌,请看林青霞的文艺爱情片。从1972年到1984年我都在台北拍戏,这十二年共拍了六七十部电影,
台北火车站对面的广告牌经常有我的刋板,我读高中时期流连无数次的西门町电影街,也挂满了我的电影招牌。我人生的转变比梦还像梦,回首往事,人世间的缘分是多么微妙而不可预测。
白先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里的女主角住在台北市仁爱路,仁爱路街道宽敞整洁,中间整排绿油油的大树,很有气质。我喜欢仁爱路,八十年代初,我用四部戏换了仁爱路四段双星大厦的寓所,电影的路线也从爱情片转成社会写实片。拍写实片,合作的人也写实,那时候手上的戏实在多得没法再接新戏。有个记忆特别鲜明,一天晚上,制片周令刚背着一个旅行袋,旅行袋里全是新台币,拿出来占了我半张咖啡桌,人家一片诚意,不接也说不过去。他走了我把现钞往小保险箱里塞,怎么塞都不够放,只好把剩下来的放在床头柜里,好多天都不去存,朋友说我真胆大,一个人住在台北,竟然敢收那么多现金,而且还放在家里。
1984年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拍戏,偶尔回到台北拍几部片。1994年嫁入,结婚至今二十五年,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还是台北。这次回到永康街,才知道梦里徘徊的地方,我进不去的地方,就在永康公园对面六巷×号的四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