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泽姝,易世福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0年第1期
杨泽姝,易世福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分字解词猜测较难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故事内容。
2.品读描写武松打虎动作的语句,能借助连环画讲述打虎部分;借助人物评论,聚焦人物对话,比较全面地认识武松。
3.借助《水浒传》章节回目及相关评论,猜测故事内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资料引入,激起学习之兴趣
1.播放视频,引入情境。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序幕和主题歌,师生随唱。
2.引入资料,导入人物。
出示课后资料袋内容,生自读。
《水浒传》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今天,我们锁定其中一位——武松,看看他会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小说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要任务,那么小说教学就要读懂人物性格。开课时,通过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引起学生对《水浒传》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原著的热情。借助课后资料袋,激发学生对本课时学习的兴趣。】
二、品读打虎,探究武松之智勇
1.聚焦“打虎”,品读词句。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默读5~7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语,用“△”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
◇想一想武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做简单批注。
(2)抽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3)品味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动作是哪个词。
①品“闪”字。
“闪”可以换成哪些字?那为什么作者不用“逃”“躲”?小组内交流。
师小结:“闪”体现了武松的迅速,“闪”是为了消耗老虎的体力。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武松还能讲战术,他真机智(板书:机智);他不紧张,很冷静(板书:冷静)。
②品“劈”字。
通过这个“劈”字,你们读出了什么?一棒劈中了吗?
师小结:武松打的是一只老虎呀,所以也会惊慌,也会紧张,也有打不中的时候。
2.链接连环画,讲述“打虎”。(出示连环画)
看看这几幅连环画,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建议“添油加醋”,加上适当的语气、动作和表情。
师小结:同学们抓住关键动作来讲,再现了武松遇到危险时的紧张与冷静,在真正命悬一线时,他又会爆发出惊人的能力,这样的武松更真实、更丰满。
【设计意图:教学生读懂一篇小说,需要借助作者写作的表达方法来品味词句、体会语气、赏析细节等。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把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动词作为教学落点,通过对比、追问、链接连环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特定环境下人物的表现,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形象,读懂课文。】
三、借助评论,初识人物多面性
1.品读对话,感受人物。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默读1~4自然段,画出不好理解的词语,猜猜大致意思。
◇武松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
”画出相关句子,并简单批注。
(2)(抽生汇报不好理解的词语有哪些)你猜出大致意思了吗?
预设:筛酒、哨棒、箸、榜文、请勿自误、“巳”“午”“未”三个时辰。
联系上下文猜测:哨棒、箸、榜文。
分字解词理解:请勿自误。
补充资料理解:“巳”“午”“未”三个时辰。(资料略)
换词理解:筛了一碗酒(斟)
师小结:我们在读像《水浒传》这样带有文言特色的小说时,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换词理解、分解词语、查阅资料等方法来读懂不太明白的词句。
(3)武松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句子1: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抽生谈)
“又作怪!”他在质问店家,看出他多疑。(板书:多疑)
句子2: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吃。”
武松道∶“休得胡鸟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抽生谈)
“休得胡鸟说!”更可以看出武松的倔强、暴躁。(板书:倔强、暴躁)
句子3: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武松“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他的勇气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又为何担心店家有歹念?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你认为他的担心有无必要?
句子4: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算好汉,不能回去。”
从这句话又可以看出武松什么样的性格?(抽生谈,相机板书:爱面子、固执、无畏)
(4)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武松打虎,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写他吃酒、上冈的部分呢?(抽生汇报)
师小结:这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更是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多疑、爱面子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武松。
2.引入评论,正确认识。
(1)出示课后习题: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2)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从文中找到依据,做到正确评价武松。
3.制作名片,内化人物。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武松的人物形象并非只来源于课文本身,还来自学生记忆中武松勇敢机智的经典形象。为了找回“这一篇”课文学习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教学时引用人物评论与课文进行对照感悟,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等猜测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既能引导学生读懂故事,也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感受经典的魅力,并在有趣的好汉名片设计活动中内化人物形象。】
四、猜测故事,链接整本书阅读
1.借助回目,猜测故事。
(1)武松因为优点而亲切可敬,因为缺点而真实。在120回本的《水浒传》里,作者把最多的篇幅给了武松。(出示第二十七回至第二十二回关于武松的句子)
(2)读了上面的回目,你对哪一回最感兴趣?猜一猜在武松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2.借助评论,猜测人物。
(1)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这样评价武松:武松天人者……石秀之警者也。
(2)读了上面的评论,你还对哪一个人物有兴趣?为什么?
师小结:水浒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格鲜明,丰满而真实。让我们试着去读《水浒传》原著,感受经典的魅力!
【设计意图:利用“回目”猜测故事内容,利用人物评论中的多个人物形象,激发学生课
外阅读《水浒传》的兴趣,体现课内阅读教方法、课外阅读练方法的“三位一体”篇章融通。】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六小学/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刘晨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