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游圣人窝作文350字

游圣人窝作文350字

来源:尚车旅游网
游圣人窝作文350字

春分日,听说圣人窝的樱桃花开了,几人相约去看个究竟。乍暖还寒,气温处于个位,也没有阳光,棉衣还是上了身。

圣人窝的方位在徐州市区的东南,归入吕梁风景区,地标在徐庄镇的南部,原来属于铜山区,现在划入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路况挺好,30多公里,不到一小时的车程。

全国多地新冠疫情零散不断,出于疫情防控,我们不能进入圣人窝村,便在村北的广场上溜达,不时遇到几波和我们一样被“冷遇”的游人。

广场上悬有5个绿色的篆字,猛一看不认识,但我们毕竟算是文化人,还是被我们猜出来了:欲速则不达。广场墙壁上绘有孔子坐着牛车的巡游图,图前是老农赶着黄牛春耕、牧童山间放羊、孔子教授弟子礼仪的雕塑,一片耕读气息。“欲速则不达”一定和孔子有关,到底是怎样的关联?不解。

在游客服务中心前的停车场,遇一推车卖糖球的村人。糖球便宜,4块钱一串,因游人稀少,今天尚没有开张。他说,在往年,从3月的樱桃花盛开,到5月的樱桃采摘,游人接踵,糖球卖得很好。今年不行,有游客来看樱桃花,樱桃谷不让进,停停就走了。看他清闲,我趁机向他请教广场上的“欲速则不达”,他果然知道。

当年孔子携弟子到吕梁观洪途径一山坳,迷了路,就向一村夫问路:到吕梁洪还有多远?村夫看了看他坐的牛车,答道:慢行落日前到,快行到不了。孔子和弟子们以为村夫在给他们开玩笑:慢行能到快行就到不了,哪有这道理?于是就加鞭赶牛前行。山路崎岖,低洼不平,没走多远,“咔叽”一声,牛车的木轴崴断了。且已是日暮时分,只好搭棚留宿,修理牛车。此地三面环山,地形呈窝状,后来形成了村落,就叫圣人窝。

我想,孔子可能由此事得到启发,把感悟写进了《论语》: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矣。他告诉人们:做事情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做事不要想到很快就能收到效果,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小利益,要有长远的目光。孔子不虚吕梁之行,在圣人窝留下的“欲速则不达”,与他在吕梁洪感叹的“逝者如斯夫”一样,都蕴含着深厚的哲思。

路旁有个指向牌,向东指向圣人窝村,向南指向樱桃谷。在通往樱桃谷的一侧竖着一块介绍樱桃谷由来的牌子。樱桃谷自然进不去,我就把樱桃谷的来历转摘在这里,勾引一下大家的胃口。

一天,孔子和子路出城,孔子在路上发现了一块破旧的马蹄铁,就叫子路把它捡起来。子路心想,我一介学子,怎可捡拾破烂。心中很是不快,就装作没听见走了过去。孔子便亲自弯腰将马蹄铁捡起,后来他用此物换了三文铜钱,又用铜钱换了七颗樱桃,装在袖中。孔子和子路出了城,城

外是一片旷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天气炎热,找不到水喝。此时,孔子边走边丢下一颗樱桃。子路看到樱桃,就去弯腰捡拾,借此解渴。孔子丢了七次,子路捡了七次。后来,孔子对子路说:刚才在城里,我让你捡拾马蹄铁,你不愿意,现在你就要再弯七次腰。小事不做,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不断操劳。子路深受教诲和启发,遂将樱桃籽一一捡起并小心收藏起来。

孔子带众弟子前去观洪,一行人着急赶路,路过一处山旮旯时,因山路崎岖,车轴损坏,在此停留期间,子路想到捡起的樱桃籽,便将七颗樱桃籽种入此处。因有圣人寄宿,圣人窝村因此得名。子路播种下的七颗樱桃籽经后世辛勤培育,不断耕耘,此处樱桃种植成为世代相传风俗,流传至今。在今日的圣人窝樱桃谷内,有七棵樱桃古树,恰好连成北斗七星状。

不知道现在的这七棵樱桃古树是否为2000多年前的子路所种,但它们的诱惑却在那里了,但愿5月份疫情过去,再来樱桃谷,品尝樱桃的甘甜,也在七星古树下为世人祈福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