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不可不知的「社区景观」案例 2015-02-17秋凌景观网
【岭南传统园林的神韵与社区生活的营造——深圳中信红树湾】
发展商:深圳中信红树湾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奥雅设计集团
项目规模:景观面积12.4万㎡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 项目时间:2008年
获奖信息:广东园林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一等奖、“广东园林优秀作品”
“地域的文脉,当代的景观”是奥雅设计集团在过去近十年的探索主题。 岭南的传统园林具有疏朗通透,兼蓄秀茂的特色。因为亚热带气候的关系,岭南人尤其重视室外活动,并在自然中保持了紧密的族人关系,浓郁的种植与融合创新是岭南园林常用的手法。 中信红树湾北区的景观设计传承了岭南园林的自然之美和创新精神,结合现代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务实的创新,让人们在高密度公寓居住区找回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放松户外环境里享受邻里般的社区生活。
基于场地的空间优势,我们在社区中心设置了一个人工湖。环湖布置的有茶室平台,“室外客厅”,下棋平台,观景平台与景观展示湿地。这里不仅是社区的景观中心,也是社区的活动中心。儿童们往往在“室外客厅”与伙伴们一起做完作业后才回家,邻居们在这里开展棋牌比赛。沿湖向北我们“恢复”了一条岭南的石溪,让岭南长大的人可以回忆起孩提时的生活时光。生态的设计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湖边的展示型湿地,不仅承担了处理水系的水质的功能,同时也是一个可以供人欣赏的水生植物园。
继承中国园林的意境,演绎“山水故事”是景观设计的一个关注重点,我们在小区里布置了山园,水院,花谷,神秘花园,与下沉花园等几个主题空间。设计始终沿着社区活动与空间意境两条主线同时进行,意在打造“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当代桃花源。
【营造多样化的庭院——新加坡The Interlace翠城新景】 建筑设计:OMA
建筑时间:2009-2014 建筑地点:新加坡
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OMA公司的Ole Scheeren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住宅形式,其中各个住宅建筑相互交错,相互叠加,俯瞰类似于一个六边形的建筑体。
这个相互交织的住宅建筑体同新加坡以前独立的、垂直的标准公寓建筑类型迥然不同,它以一种极其另类的方法创造了一个新的住宅环境:私人空间和公用空间区域相互叠加,并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这个建筑群以每六层作为一个
建筑体,整个建筑群总共有三十一层,各个建筑体相互交织叠加,形成了八个开放的庭院。
开放的屋顶花园、自然景观、空中平台和像瀑布一样的阳台,最大化的呈现了自然特性。同时,建筑的设计也遵循了可持续性的原则,考虑到了当地的阳光、风力、气候的特点,并结合了对环境影响低的能量使用策略。
在开阔的视野中,住宅的设计也做到了保护私人住户的隐私,同时也加入了许多公用区域。住宅中很多服务设施被置于茂盛的植物中,为人们创造了社交、休闲娱乐场所。
【可持续发展社区——德国阿卡迪亚温嫩登气候适应型社区】 项目地址:温嫩登
项目委托:Strenger Bau und Wohnen GmbH
项目面积:34,000平方米 建成时间:2012年3月
所获奖项:2011绿点奖,2012国际宜居社区项目入围奖,2012世界建筑网络城市再生项目入围奖
阿卡迪亚温嫩登是一个核心的工业再生项目。多样化的高性能组成部分将此社区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并提供了一个拥有全新视角的人类友好、资源有效型的郊区典范。混合的建筑类型,结合地中海地区迷人的色彩理念和符合“花园城市”质量标准的美丽街景,形成了一个拥有凝聚力的社区。
水敏感城市设计为此项目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城市性格。街角的小型广场、空间可以为邻里交谈、孩子们踢球玩耍提供场地。虽然街景专为步行而准备,共享的交通概念同时意味着车辆也完全可以进入该场地,而地下车库、停车棚、以及隐藏于独特的、能够承担负重的种植基质的花园之间、整齐排布的停车场地,为车辆的停放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大面积植物种植所体现出的自然形式将房屋建造密度软化,项目开发之主要部分的迷人湖面以及拥有休闲小径和游乐场地的溪流区域,共同组成了雨洪滞留场地。
【自由漫步空间——阿姆斯特丹城西居民区】
阿姆斯特丹城市以西临靠火车站的一块贫瘠土地被政府开发为一个新居民区。这个拥有16栋居民楼的小区并没有传统的街道、人行道、停车位和私人花园。设计师挑战常规,将所有的停车位放在地下,在地面建立起一个由草坪、路面、零星树木组成的开放公园。
设计师希望人们能够在小区中自由自在的漫游,五边形深浅不一的铺装以随机的方式拼成渔网般的联通道路。小区的西侧是最为宽厚的绿化带。充满春意的水仙花和刺槐等美丽的植物种植在绿地中,点缀着小区。居民可以在开放的户外空间里自由活动。
【重拾历史记忆——西班牙班约莱斯老城区修整】
西班牙的MiAS Arquitectes去年最终完成了这个分期建设的老城区修整项目,该项目荣获了包括国际石材建筑奖,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奖等诸多奖项。
班约莱斯老城区具有行人和车辆并行在古老街道上的老化城市系统。干净的灌溉水渠被埋入地下,车辆随意停放在广场旁的人行道到上。新的干预将整个区域做成信任专用区,废除原有人行道取而代之钙质石材铺装。这种石材被广泛用于城区的古老建筑中。此外,局部性的让原本在地下流动的灌溉水渠重见天日。一些类似水洼的处理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乐趣。
曾经的灌溉水渠为城市提供供水,使得房屋后面的私家花园郁郁葱葱,当后来水渠被取消,花园的繁茂便一去不返。现在灌溉水渠又重新发挥作用,建立起人与水的实质性关联。
新的行人专用区覆盖了城市中大部分重要公共广场。地面的钙质石材铺装纹理故意做成不对缝处理,削弱线性感,增强如水波般的节奏感。 在这个成功的改建中,建筑师相信人们可以安然享受这个古老的中心,并始终与水相伴。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
人生也像一条河,有谁不是在风里行舟,雨中穿梭。昨天还在逆浪而行,今朝依然奔奔波波。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气馁,更不敢稍有停歇。只有这样,才能穿越人生的风浪,踏平生命的坎坷,从而抵达理想的彼岸,收获人生累累硕果。 人生还像一盘棋,我们每个人俨如上帝手中的一枚棋子,贫富贵贱难预料,生老病死不由己。楚河汉界今犹在,谁见君王卷土来?是啊!人生苦短,岁月蹉跎。在不老的时光里,我们每个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当你走过半生,蓦然首,你会发觉:转眼间,我们便告别了葱茏的年华,跨过了中年的门槛,走进了枫红菊艳的时节。 有道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月如梭,不经意间便穿越半生沧桑。回首往事,多少情怀已经更改,多少青春早已不再,多少梦想恍如云烟,多少足迹已湮入尘埃。实乃,人生得失如萍散,雪落花开辞红颜。 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昨天已经落幕,明天无法彩排,唯有今天才是人生的最好舞台。 轻捻指尖流年,细数过往云烟。曾经的莽撞少年,总以为伸手就能够着天,凡理都要辩出个曲和直,凡事都要弄出个里和面。人过中年,我们才恍然顿悟:不和别人比,好好活自己,这才是后半场人生棋盘最好的布局。 好好活自己,就要力求“身心两安逸”.老了不可怕,就怕放不下。人过中年,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就像一部半新不旧的机器,各个零部件都已濒临保养期,如果不及时加以检修,等到停止工作那一天,悔之晚矣。凡事不攀比,保命是正理,浮云随风去,任尔东与西。身体健康是前提,心情快乐才安逸。服老不并非消及,而是保护自己。 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柔情,每个人的生活模式千差万别,就像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你有你的脉络,我有我的纹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个体,你有你的色彩,我有我的艳丽;你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许正在羡慕你。就像卞之琳所说的那样,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只是缺乏一双欣赏的眼光而已。 好好活自己,就要力求“退而求其次”.后半生,我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开拓一个未知的领域。所谓的“大不了从头再来”,那只不过是年轻人的豪言壮语。人生后半场,上帝给予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适时地放手才是最好的选择。退而求其次,看似是一种“无奈”,却也是一种豁达的智慧。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退化”,而是为生命“留白”,为自己留下一点周旋的余地。 老子曾言,“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事多必乱,言多必失,只有保留一定的“空”,才能其用无穷。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山重水复。留白,也是一种取舍,只有“丢卒保车”,才能满盘皆活。 古人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见,“求索”原本就分“上”“下”.当你的“上策”无法策马扬鞭时,你必须要退避三舍求“下策”,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叶公好龙,玩假把式;夜郎自大,唯我独尊,只能是自讨苦吃。 好好活自己,就要力求营造一个“小天地”.人生需自渡,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自己的人生,黯淡与精彩完全由自己去书写,去掌舵,去布局。红尘如梦,亦真亦幻;人生如戏,亦悲亦喜。当曲终人散时,不过是乐者自乐,歌者自歌;伤者自伤,痛者自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