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折号与冒号一般用法的辨析
·破折号与冒号一般用法的辨析
在平时学习和考试中,有些同学容易将破折号的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和冒号中表示总说与分说的用法相混淆。请看下面四例:
(1)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2)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3)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得高高的站着纺。
上面四例中,都有“总”有“分”,但(1)(2)句用破折号,(3)(4)句用冒号,这是为什么呢?下面,笔者想从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1.看“总”与“分”的关系。“分”的部分是对“总”的部分作注释,应用破折号,例(1)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是对四大发明的注释,例(2)“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是对中国人民的敌人的注释。若“分”的部分是“总”的部分的分项叙述,则应用冒号,例(3)(4)句冒号后的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一一叙述。
2.凡是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如果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例(1)句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例(2)句可以说成“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起着帮凶作用”,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
3.从语气上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第二篇:冒号用法
冒号用法 正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某某说”的后面,提示下面是某某的话。
2.用在总结语之后,让读者注意下文将要分项来说。 3.用在总括语之前以总结上文。
4.用在“说、是、证明、例如、如下”等动词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5.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分句之后。 6.时、分、秒的分隔符号。
7.用来隔开作者和书名(或篇名),如“鲁迅:《一件小事》”。当然也可不用冒号,如“巴金《家》”。
误
1.“某某说”插在引文中间,“说”字后应用逗号。 2.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
例:我跳下车来,说了声:“钟爷爷再见!”就往家里走去。(“说了声”后面的冒号应该删去。)
3.在一个句子里出现两重冒号。
例:现实与经验表明:当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难以同时兼得的时候,总会有人提议说:“那就走中庸之道吧。”(第一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4.冒号误用为比号。 5.该用冒号的地方没用冒号。
第三篇:标点符号的用法——问号、冒号、引号、破折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用法(含辨析、例句)
标点符号专题
问号、冒号、引号、破折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用法 一、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但不知道明天要走到哪里,做什么,就连今天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都不清楚。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4、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但反问句语气很重,感情强烈,末尾可用叹号; 如:堂堂元帅在集会中竟遭无知学生的辱骂和问罪;„„这哪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5、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怎么啦,你?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如:你放着罢,祥林嫂! 二、冒号的使用
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总分
2、用在提示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
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
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分总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如: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5、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如: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6、“XX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如: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 “真个姓唐。”我说。“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同时使用。
如: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冒号应改为逗号)
三、引号的作用
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如: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如: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火种犹存。共产党人“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前引号处如果是冒号,后引号用在其他标点外面。否则,后引号用在其他标点前面。——前冒后内,前无后外]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 鲁迅说得好:“… …。”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如: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如: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如: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6.引号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课堂里响起了“。。”“。。”的口号。
四、破折号的使用、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这个跟冒号用法一样 如: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分:
(1)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部分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如: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大会理事。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2)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的则不行。
如上面的第二个例子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而第一个则不能省去,否则意思就不明确了。
(3)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如: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3、破折号和括号的区分:在朗读时有差别
双破折号的作用与句内括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是在句中插入解释或补充;但句内括号中的内容在诵读时不读出来,而两个破折号之间的部分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要读出。
五、括号的使用
1、句内括号:注释句中的某些词语,紧贴在被注释或说明的词或句子后面。如所注
词语后面有标点,要标在括号的后面;括号内的语句之间可加标点,但末尾不用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直接用括号收住。即括号内句子末尾不能有标点。
如:推行“三证”(即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阻塞了油料漏洞。
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2、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在句末标点后面;它的内部可用标点,句末标点可用可不用,要用时要标在括号内。
如:“吸翠霞而夭妖”出自晋代郭璞的《江赋》(见《文选》卷十二)。(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第7页注释)
六、书名号的使用
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丛书、专题名、计划等不能滥用书名号。如: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3、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如: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自由谈为报刊栏目)
4、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同引号用法 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如:《荀子•劝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七、省略号的使用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如: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
2、一般情况下,句末有省略号,其他标点符号省略。
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八、顿号的使用
1、并列短句之间,词组较长或并列词语带“啊、哇、呀、啦等语气词”,之间都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绿色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快乐。 情况的了解,战略的部署,方案的落实,都要包括在领导们的工作中。他退休后生活惬意的很,钓鱼呀,逛街呀,看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概数间不用顿号,确数用顿号
如:他大约七八十岁--概数;三年级四、五班的学生表现特别好!--确数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如: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可看做是较长的词组
九、分号:
1、句子中“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如:阅读有许多好处:它能扩大你的知识面;能陶冶你的情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等等。
【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 第四篇:双破折号用法
双破折号用法的补充整理
1、第一个破折号表示递进,第二个破折号表示转折。(此处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双破折)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少年闰土》)
2、插说的内容在句中,必须用双破折。此时破折号并不表解释说明。
A、“股市行情发生了很大变化——请把湿毛巾递给我——马上开会修改方案。”罗经理气喘吁吁地对我说。
B、我们要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当然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C、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3、暂时割裂句子的连贯性,如果不用后破折号,“插入语”就与后面的话发生语法结构上的关系,从而出现表意不明。
A、精简机构以后,南京宏远制衣有限公司改变了“四多一少”——临时机构多、管理人员多、服务人员多、辅助人员多、第一线生产人员少——的状况。
B、她手里毫不吃力地提着箱子──箱子并不大──走过去,她抬起了头,打量着在她面前闪现的人们的脸。(高尔基《母亲》)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来脱掉身上的皮。
此处一定要加双破折,双破折前后的内容是没有停顿的,注释语“临时机构多、管理人员多、服务人员多、辅助人员多、第一线生产人员少”属于插入解释语,暂时割裂句子的连贯性,如果不用后破折号,“插入语”就与后面的话发生语法结构上的关系,从而出现表意不明。注释语“箱子并不大”属于插入语,暂时割裂句子的连贯性,如果不用后破折号,“箱子并不大”就与后面的话发生语法结构上的关系,从而出现表意不明。
A、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
B、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这两例的注释语都并不是插入句子中间,此处本身有停顿,所以不能用双破折。
4、用双破折,注释范围清楚直观。用逗号,既可以表示主谓语之间的停顿,又可以标明注释语的结束。(两可)
A、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B、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第五篇:破折号的用法(精选)
破折号的用法
一、表示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例如:
1、河水又涨了好多,风浪很大,风拥着浪花不断向堤上猛扑“唰——”
扑上来,“哗——”退回去。 2、“呜—-”火车开动了。 3、周——总——理。
二、表示后面有注释、补充、说明的部分。例如:
1、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要打海鸥的。
2、这就是中国最大的肥沃大平原——华北平原。 三、表示意思转折、话题转变。例如:
1、今天下雨,不能出去了——庄稼这一下可好了。
2、(他们)描述着一些美丽的花纹——事实上它们并不存在。 3、“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
说。
四、表示意思的递进。如:
1、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五、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
六、破折号还可以表示揭示下文、总结下文;表示声音和说话中断;表示起止;表示引文的出处等等。
练习题:
A.表示注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D.表示声音或感情的延续
1.筷子头一扎进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A)2.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A)
3.“馄饨喂----开锅”(D)4.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面请!(C)5.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
柴(A)6.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
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A)7.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A)8.“啊,原来如此!----现在你把功课温熟了吗?”老师问他.(C)《一面》基础训练题 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 F.表示话没说完)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
是——”()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F,A,E,D,A,A,E 选择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声音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转折(1)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2)“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3)他等了十分钟──他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4)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5)你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比那本好。()
(6)于是我渐渐对报纸有了戒心,一拿起来就觉得提心吊胆——很像一个人想睡觉是去揭开毛毯,可是脑子里却担心那底下会有一条响尾蛇似的。()(7)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是一种标号,它的作用是:引进对前文的注释、说明,表示声音的延长或中断,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的转换等。
破折号在文中的应用形式有三种:单用,双用,多用。
破折号施用的范围很广,具体用法繁多,现选择一部分常见的加以叙述。
一、引入对前文注释、说明的语言。例如:
1.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5》)2.我赶到学校上完课,跟孩子们聊了一会儿,再拿邮袋,又重了许多──除了新收上来的一叠作业本,还有干酪、杏干、苹果,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小学《语文》第八册《女邮递员的信》)例1中的“鲜花”是对前文“美好东西”的注解,用破折号引入。例2中的破折号引入了对前文“重了许多”的说明。再如:
3.小朋友,你知道这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3》)例1例2中注解和说明的内容是到句尾结束的。而例3则不然,对“雾凇”的解释到“花”这里结束。这
就体现了破折号的一种功能──折断原文,引入注解、说明。
二、延声作用。表示某种声音的延续,表示人物语言的拖长。例如:
4.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小学《语文》第四册《看浪花》)5.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例4的破折号,标示海水声音的延续。例5中的破折号,标示读书声的拖长。
三、标志说话的中断或停顿。例如:
6.“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例6是“我”与“伯父”的对话,“那怎么──”是“我”对“伯父”的话产生了疑问时说的半截问话,原义应该是“那怎么又扁又平呢?”“我”没有这样问下去,中途打住了(中断),用破折号标志“我”的话既没有完,也没有说下去。
四、标志转折。破折号引入的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例如: 7.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小学《语文》第十册《跳水》)8.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例7先说时间,然后转向“大家”对这“40秒钟”时间的心理感觉,中间用破折号标志话题发生了转换。例8中,提示语是色彩,后文应该围绕“色彩”来叙述,“花”“蝴蝶”都是色彩,然而又转到了蝴蝶的行为上来,话题发生了转换,用破折号标志。
五、兼代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相当于冒号的部分用法。例如: 9.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小学《语文》第九册《挑山工》)10.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他高高的个子,
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老水牛爷爷》)例9中破折号兼代提示下文,例10中的破折号兼代总结上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破折号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不是破折号的根本功能。从例9和例10我们可以看出,破折号在这里还有表示转折的作用。如果将例子中的破折号换成逗号或冒号,“转折”功能就无法得到体现。同样,如果我们把“提示作用”当作破折号的本质功能,在有提示的地方就去施用它,那就会犯滥用破折号的毛病。在既要表示提示,又要标志转折(或注释说明或延声)的地方,选用破折号才是正确的。
六、标志意思的跃进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例如: 11.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12.妈妈的话强调了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容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依照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参《科利亚的木匣》)例11的句意是不断跃进的,第二个“团结”已经超越了第一个“团结”的意义,它是在第一个“团结”的基础上,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达到的团结。例12中,第一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有用”的过程,第二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不管事”的过程;实际上这里的破折号也是标明意思的不断跃进。
七、引入分项列举。例如:
13.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例13中,破折号引入了对“环境物理学”的分支学科的列举。这种用法应该归入破折号的注释、说明作用中。
八、折断原文,引入插说。例如: 1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小学《语文》第九册《少年闰土》)例14第一个破折号
折断前文,插入对前文的补充说明,然后又用一破折号引入转折内容,续上前文。
九、标志语言的作者或出处。例如:
1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6.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与长宜先知
──摘自《三字经》
例15中的话是高尔基说的,用破折号标出。例16中的内容摘自《三字经》,用破折号标出。
十、用在文章的副标题前。例如: 17.我学习语文的良友 ──致《小学生语文学习》
副标题的破折号不能和正标题写成一行。例如: 18.我爱中国──
访欧日记摘选„„„„黄植诚
十一、戏文中用来介绍人物的身份。如: 19.斯巴达克──奴隶英雄 观众──罗马贵族男女许多人
一、引入对前文注释、说明的语言。例如:
1.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5》)
2.我赶到学校上完课,跟孩子们聊了一会儿,再拿邮袋,又重了许多──除了新收上来的一叠作业本,还有干酪、杏干、苹果,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
(小学《语文》第八册《女邮递员的信》)
例1中的“鲜花”是对前文“美好东西”的注解,用破折号引入。例2中的破折号引入了对前文“重了许多”的说明。再如:
3.小朋友,你知道这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3》)
例1例2中注解和说明的内容是到句尾结束的。而例3则不然,对“雾凇”的解释到“花”这里结束。这就体现了破折号的一种功能
──折断原文,引入注解、说明。
二、延声作用。表示某种声音的延续,表示人物语言的拖长。例如:
4.哗──哗──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小学《语文》第四册《看浪花》)
5.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小英雄雨来》)
例4的破折号,标示海水声音的延续。例5中的破折号,标示读书声的拖长。
三、标志说话的中断或停顿。例如:
6.“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例6是“我”与“伯父”的对话,“那怎么──”是“我”对“伯父”的话产生了疑问时说的半截问话,原义应该是“那怎么又扁又平呢?”“我”没有这样问下去,中途打住了(中断),用破折号标志“我”的话既没有完,也没有说下去。
四、标志转折。破折号引入的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例如: 7.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小学《语文》第十册《跳水》)
8.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
例7先说时间,然后转向“大家”对这“40秒钟”时间的心理感觉,中间用破折号标志话题发生了转换。例8中,提示语是色彩,后文应该围绕“色彩”来叙述,“花”“蝴蝶”都是色彩,然而又转到
了蝴蝶的行为上来,话题发生了转换,用破折号标志。
五、兼代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相当于冒号的部分用法。例如: 9.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小学《语文》第九册《挑山工》)
10.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老水牛爷爷》)
例9中破折号兼代提示下文,例10中的破折号兼代总结上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破折号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不是破折号的根本功能。从例9和例10我们可以看出,破折号在这里还有表示转折的作用。如果将例子中的破折号换成逗号或冒号,“转折”功能就无法得到体现。同样,如果我们把“提示作用”当作破折号的本质功能,在有提示的地方就去施用它,那就会犯滥用破折号的毛病。在既要表示提示,又要标志转折(或注释说明或延声)的地方,选用破折号才是正确的。
六、标志意思的跃进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例如: 11.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见199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 中《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12.妈妈的话强调了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容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依照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参《科利亚的木匣》)
例11的句意是不断跃进的,第二个“团结”已经超越了第一个“团结”的意义,它是在第一个“团结”的基础上,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达到的团结。例12中,第一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有用”的
过程,第二组破折号标明了“算术不管事”的过程;实际上这里的破折号也是标明意思的不断跃进。
七、引入分项列举。例如:
13.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 联合发出的《关于修改发布〈标点符号用法〉的联合通知》) 例13中,破折号引入了对“环境物理学”的分支学科的列举。这种用法应该归入破折号的注释、说明作用中。
八、折断原文,引入插说。例如:
1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小学《语文》第九册《少年闰土》)
例14第一个破折号折断前文,插入对前文的补充说明,然后又用一破折号引入转折内容,续上前文。
九、标志语言的作者或出处。例如:
1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义务教育江苏版《语文》第九册《练习4》)
16.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与长宜先知
──摘自《三字经》
(义务教育江苏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练习5》)
例15中的话是高尔基说的,用破折号标出。例16中的内容摘自《三字经》,用破折号标出。
十、用在文章的副标题前。例如:
17.我学习语文的良友 ──致《小学生语文学习》
(《小学生语文学习》95年第11期)
副标题的破折号不能和正标题写成一行。例如: 18.我爱中国──访欧日记摘选…………黄植诚 (《中国青年》杂志1987年总目录) 应改写为: 我爱中国
──访欧日记摘选…………黄植诚
十一、戏文中用来介绍人物的身份。如: 19.斯巴达克──奴隶英雄 观众──罗马贵族男女许多人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奴隶英雄》)
破折号的用法很多,除以上介绍的,还有用于解词、用在歇后语中等等。在此不再介绍。
这里需要强调几点:
第一,破折号的注释作用与后面将要介绍的括号的注释作用是不相同的:破折号引进的注释说明,是文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必不可缺的;括号所引括的注释说明,是为辅助理解文句而加的,可有可无。在阅读中,破折号引进的注释说明必须读出,而括号引括的注释说明可以不读。
第二,破折号要与连接号〔—〕相区别。连接号是只占一个字位置的小短横。1979年,语言学家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中指出,连接号的“主要用处是表示某一类型的复合词(合两个词为一个词)”。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规定:“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这就是说连接号的作用只限于“连”,用在词语之间,凝构二词语为一个整体,它没有转折、注释等作用。破折号用在句子中,它的连接作用是为了体现“转折”、“注释”等的关系。
第三,破折号标志的话题转换,能使跳跃太大的、看似毫不相连的内容勾连于一体。在内容跳跃太大的地方,如果不用破折号,就会给人散乱的感觉。下例就利用了破折号消除了散乱。
20.秋天来到我们的森林里了,多么灿烂的森林啊。这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枫树和榛树的混合林。看啊,每棵枫树好像都在高举着一树胭脂红的花朵,每棵榛树好像都在高举着一树橙黄的花朵。
──它们正在准备欢迎远方的客人吗?
这当儿,风忽地吹起来了。看啊,从那橙黄的榛树上,从那胭脂红的枫树上,飘下一朵朵黄的花,一朵朵红的花,一下子变成好多好多黄蝴蝶和红蝴蝶,在林间欢乐地飞舞起来了。
──啊,好像真的有客人来到了!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2》)
由叙述森林到插入“欢迎客人”的疑问,转换太大,太突然,只有用破折号相连。
第四,在起注释性作用的句子中,破折号相当于判断词“是”,在使用中不能共用。下面这个例子就没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
21.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
例21句中的“破折号”和“是”重复,应该去掉一种。如果作者有意要强调“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那就应该去掉“是”,保留破折号,因为破折号有对后文的强调作用。
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表示语言的停顿,标明词语的性质,这是它们的根本任务。你还会想到它们有别的作用吗?在诗歌中,有时诗人利用破折号去完成形式美的创造。例如:
22.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徐州师范大学徐荣街教授评论说:“在这里,诗人连用了三个破折号,准确地表现了语气的停顿和延长,通过这一声充满深情的呼唤,强烈地表达了亿万人民对自己的好总理的爱戴和怀念。这三个破折号的使用是十分恰当的,同时这里还涉及到诗歌的形式美问题。……柯岩
同志将一个十二字的长句和一个三字的短行,以破折号极巧妙地作了补衬,使诗句的长短做到大体相近。”(引自1979年12月《青春·诗与标点符号》下文徐教授的评论均出于此文)
23.这里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但人人都在枪炮齐发; 谁的心灵深处──没有奔腾咆哮着的千军万马!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的火阵,但日夜都在攻打厮杀; 谁的大小动脉里,──没有炽热的鲜血流淌哗哗!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徐教授评论说:“很显然,这里的破折号既不是表示注释,也不是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跃进,从内容的表达来看似乎没有使用破折号的必要,但从诗歌的形式着眼,使用之后,短行略有伸长,诗句倒是更加整齐了。”
表达形式美,这是破折号很特殊的功用。不过小同学切不可乱用,以致影响句意的正确表达。
破折号是标号,它本身没有表示停顿的任务,虽然它有时兼起停顿的作用。那么在破折号的前后该怎样使用其它的停顿符号呢?
破折号的标志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标志前文的语音的延长或中断,一种是标志后文与前文的关系(或表示对前文的注释,或表示内容的转折,或表示意义的跃进等)。从这两种作用判断:标志语音拖长或语言中断的破折号与前文紧密相连,停顿只能在破折号之后,所以这种破折号之前不会使用句内停顿符号,之后才可能使用句内停顿符号;标志后文与前文的关系的破折号,与后文紧密相联,停顿只能存在于破折号之前,即这种破折号之前有表示前文停顿的点号的存在可能,之后则没有点号存在的可能。(双用破折号该作别论)
现在,我们来看标志后文与前文关系的破折号之前能够使用哪些点号。
首先这样想,语句到了适用破折号的地方有没有停顿:如果没有停顿,则无需考虑;如果有停顿,则该用什么点号就用什么点号。使用破折号是使用这一种标志,我们可以把这种标志与后文看作一个整体,文句到这里该用什么停顿点号当然就用什么点号了。
再考虑一下,顿号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的停顿的,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不可能施用破折号,所以破折号之前没有使用顿号的可能。
这样一来,破折号之前,可以使用的点号有冒号、逗号、分号、句号、叹号和问号。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
24.训练动物是很有意思的,──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2》)
25.他想象着他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凡卡》)
26.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狱中联欢》)
27.这些成语,押韵上口,意思相关,既好读,又好记,对于我们学习成语,作用可大啦!──哎,你怎么走啦?
(义务教育江苏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练习2》)
由于句子本身的需要,例24的破折号前使用了逗号,例25中破折号前用了句号,例26例27的破折号前又分别使用了问号和叹号。这就是说,破折号只是一种标志符号,它不影响句子的停顿,更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破折号可不可以兼代句中的停顿呢?可以。但兼代的只能是停顿,而不能兼代语气,也就是说,破折号之前的句号、逗号可以不用;但破折号之前的叹号和问号不能省略,略去了会影响语气的表达。
破折号在使用中占两个字的位置,随前文书写或随后文书写,可以书写在一行的结尾,也可以书写在一行的开头,还可以单独书写在文章中一段文字的开头。
附破折号歌:
解释前用破折号,语义转折它出面。 既可表示声延长,又可表示话中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