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培训试题一(答案1)
姓名: 部门: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 每空2.5分,40题,总分100分
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因违法造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从业人员依法获得工伤保险后,( D )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给予赔偿的权利。
A.自动丧失 B.不得享有 C.应当放弃 D.仍然享有
2.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 A )。
A.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B.立即向新闻媒体披露事故信息 C.告知其他人员处理
D.在48小时内报告政府部门组织抢救
3.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 A )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A.新建、扩建、改建 B.新建、扩建、引进 C.扩建、改建、翻修
D.新建、改建、装修
4.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有权考核发放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单位是( B )。
A.安全培训机构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劳动保障部门 D.生产经营单位
5.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费用由( D )承担。
A.从业人员
B.安全培训机构 C.政府主管部门 D.生产经营单位
6.目前,我国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但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是( B )。
A.生产经营单位
B.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C.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7.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股份有限公司,由其( C )决定安全投入的资金。
A.股东会 B.监事会 C.董事会
试卷代码: 审核人:
D.总经理
8.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情形,关于双方责任的承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免除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B.双方承担同等责任 C.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D.机动车一方仍应承担全部责任
9.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的,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D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A.裁决 B.仲裁 C.裁定 D.调解
10.依据《刑法》的规定,存在( B )的违法行为,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A.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 B.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C.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 D.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
11.依据《劳动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 C )的劳动者。
A.年满12周岁未满16周岁 B.年满14周岁来满16周岁 C.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 D.年满18周岁未满20周岁
12.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必须配备( D )人员。
A.装卸 B.应急 C.检测 D.押运
13.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 A )进行一次白行检查,并针对校验、检修等情况制作记录。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14.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有工伤保险权利的主体是( A )。
A.职工、雇工
B.职工、雇工及其雇主 C.用人单位
D.用人单位、职工
15.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经( C )检查验收。
试卷代码: 审核人:
A.劳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机构
B.县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C.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 D.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下列事故中,不属于该20类工伤事故的是( C )。
A.物体打击 B.淹溺 C.尘肺病 D.瓦斯爆炸
17.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属于( A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上的缺陷 D.环境的缺陷
18.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预防为主”,是指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的是( D )。
A.追究事故责任,加大事故处罚力度 B.筹备应急资源,提高救援能力 C.提高事故的经济赔偿金额 D.建设项目“三同时”
19.根据本质安全的定义,下列装置或设备,属于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的是( A )。
A.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B.汽车上没置的安全气囊 C.为探险人员配备的降落伞 D.煤矿工人佩戴的自救器
20.在高速运转的机械飞轮外部安装防护罩,属于( B )的安全技术措施。
A.限制能量
B.隔离 C.故障设计 D.设置薄弱环节
21.利用安全检查表对生产系统进行评价时,检查表应将系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D )全部列出。
A.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率 B.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频率
C.管理缺陷的次数 D.不安全因素
22.正确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证企业员工劳动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企业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前提是( A )。
A.符台标准 B.穿戴舒适
试卷代码: 审核人:
C.外形美观
D.便于更新
2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生产经营单位现场检查时,发现现场作业人员有未按照要求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应当( D )。
A.责令立即排除 B.依法给予行政拘留 C.责令停止生产作业 D.当场予以纠正
24.特种设备专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 A )监察体制。
A.专项安全 B.定期 C.不定期
D.国家和地方分级
25.《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 B )临界量的单元。
A.种类等于 B.数量等于或超过 C.种类等于或超过 D.数量等于
26.根据毒害作用机理不同,职业性有害气体可分为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下列气体中,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 D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硫化氢 D.氮氧化物
27.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职业病种类有( C )。
A.9大类99种 B.10大类110种 C.10大类115种 D.9大类115种
28.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信息等各种管理对象,其管理的基本对象是( D )。
A.重大危险源 B.事故隐患 C.企业负责人 D.企业员工
29.事故调查组一般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公安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工会组织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C )。 A.查明事故经过和原因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试卷代码: 审核人:
C.做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D.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
3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 B )四个等级。
A.特大事故、重犬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 B.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C.重大事故、大事故、一般事故和小事故
D.特别重夫事故、特大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和死亡事故
31.事故责任分析是在事故原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下列原因造成的事故,应负领导责任的是( D )。
A.违章作业 B.违反劳动纪律 C.违反操作规程 D.安全生产规章不健全
3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即在规定的寿命期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和( D )。
A.密度 B.硬度 C.重量 D.强度
33.下列机械安全防护装置中,仅能对操作者提供保护的是( B )。
A.联锁安全装置
B.双手控制安全装置 C.自动安全装置 D.隔离安全装置
34.电焊作业过程中,不常见的事故是( C )。
A.电击 B.弧光伤害 C.物体打击 D.火灾
35.下列各种电伤中,最严重的是( A )。
A.电弧烧伤 B.皮肤金属化 C.电烙印 D.电光眼
36.适用于扑救带电火灾的灭火介质或灭火器是( C )。
A.水、泡沫灭火器 B.干粉、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D.水、干粉灭火器
37.下列锅炉安全附件中,不属于保护装置的是( B )。
A.超温报警和联锁裟置
试卷代码: 审核人:
B.排水阀或放水装置
C.高、低水位报警及联锁装置 D.锅炉熄火装置
26.钢材硬度与含碳量的关系是( D )。 A.含碳量与其硬度值无关 B.含碳量越大,其硬度越低 C.含碳量越小,其硬度越高 D.含碳量越大,其硬度越高
38.盛装有毒液体的压力容器破裂后,大量液体瞬间气化,其体积可增大( C )倍。
A.1~3 B.10~30 C.100~300 D.1000~3000
39.在有害物质发源地点不固定,或有害物质的扩散不能控制在车间内一定范围的工作场所,宜采用( 法控制有害物质积累。
A.自然通风 B.局部送风 C.局部排风 D.全面通风
40.某化工机械厂封头冲压成形车间噪声危害严重。控制此噪声最有效的措施是( C )。
A.为工人配发耳塞
B.岗位工人半年一换岗 C.改锤击成形为液压成形 D.采取隔声措施
D )的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