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活动区游戏中教师指导的误区与应对策略——剖析一则活动区游

浅谈活动区游戏中教师指导的误区与应对策略——剖析一则活动区游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5年第4期 幼儿教育研究 Research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学术论坛 浅谈活动区游戏中教师指导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剖析一则活动区游戏观察记录 沙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 丹 随着对活动区游戏教育价值的认识,很多幼 儿园、教师将活动区游戏作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 并且将对活动区游戏的观察作为活动区游戏前期 设置、跟踪指导的重要依据。 笔者在一次下园活动中收集到这样的一则观 察记录: 观察时间:×月×日 观察地点:大班美工 区 观察对象:诗诗、小研 活动开始之前,我准备了精美的范例,充分 考虑到孩子的观察能力,范例材料的提供由易到 难,让幼儿能长久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在我的 指导下,诗诗把卡纸剪成了小耳朵、小嘴巴贴在 纸盘上,纸盘变成了一只小熊。连淘气的小研也 会给纸盘添上了小尾巴、小眼睛,把纸盘装饰成 了一只小鱼,但是好像效果有点不佳。我并没有 觉得失落,反而为他开心。 事实上,像这类的观察日记,我们在一线教 师那儿并不少见。教师“很客观”地记录了活动 中她自己的观察,记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 一定的共性,笔者觉得有必要加以剖析。 一、记录中存在的误区 从这篇观察记录中,我觉得教师在开展活动 区游戏存在着这样两个误区: (一)不能真正理解活动区游戏教育价值 1.教师将活动区游戏变成教师主导的游戏。 自由、自主、自发是游戏的本质,这样的理念教 师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活动区游戏 开展的过程,教师就把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环境变 成了设计游戏的过程,如观察记录中说:“活动开 始之前,我准备了精美的范例”。试想幼儿进入这 样的活动区,选择的是教师提供的范例材料,制 作的是与范例差不多的作品,玩的是教师允许玩 的游戏,幼儿怎么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创作?这样 展开的游戏只能算是教师自己的游戏。虽然教师 已经“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观察能力,范例材料的 46 提供由易到难”,但事实上幼儿只是教师游戏中的 演员,“玩”的是教师自己想的游戏,而不是幼儿 真正想玩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只能称为“教师的 游戏”。 2.教师将活动区游戏当做小组教育活动或分 组活动。活动区游戏是根据游戏的内容或者游戏 的材料相对划分为几个区域,幼儿在教9币提供的 有安全保障、有教育作用的环境中自主游戏。与 传统的集体教育活动相比,教师应该是更多地隐 身于游戏之外。在上述观察记录中,从教师“准 备了精美范例”到“在我的指导下”,可以看出幼 儿从活动开始到制作作品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 “教”的状态,把活动区游戏当成小组教育活动。 当幼儿掌握了制作的方法、完成作品后,教师就 可以让幼儿进行分组活动了。在这样的小组教育 活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注意力是在 “教”的过程,而无法关注幼儿是不是想参与美工 活动、对材料有什么自己的兴趣和想法等等。 (二)严重缺乏观察知识 1.观察无目的性。从上述观察记录中,我们 可以看出教师只确定了观察的地点、观察的对象, 但是没有具体的观察目标。教师在观察前不知道 活动区游戏应该观察什么,就只记录了该次活动 的设计意图和幼儿活动的大致情况,至于游戏材 料、幼儿对材料使用情况、活动中幼儿的互动与 对话等都被忽略。从这则记录中,我们无法了解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情况等。 这说明教师对自己的观察目标不确定,不知道幼 儿哪些行为是需要观察的,或者说是不知道活动 区游戏的观察重点是什么,幼儿什么样的游戏行 为是对其有发展意义的。活动区游戏的教育价值 在于可以提供给幼儿“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 的机会,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应该观察幼儿想与做 的情况,发现幼儿是如何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 困难;重点记录幼儿选择材料、使用材料、合作 交流等情况,也就是要选择观察、记录能体现幼 陈丹:浅谈活动区游戏中教师指导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儿小幅递进地成长的言语和行为。 2.观察关注的是幼儿活动结果。上述观察记 录中,“诗诗把卡纸剪成了小耳朵、小嘴巴贴在纸 盘上,纸盘变成了一只小熊”,至于诗诗选择什么 颜色的卡纸做小耳朵、小嘴巴,做的过程是用剪 刀剪还是手撕,诗诗在做的过程有没有遇到什么 问题、怎样和老师以及同伴互动,诗诗对自己的 作品是否满意等等,教师没有记录,也就是说教 师对这些缺乏关注。教师关注的是诗诗用卡纸把 “纸盘变成了一只小熊”这样的结果,忽视了对诗 诗在游戏中的兴趣、需要、成长情况等重要信息 的记录。 3.不能客观地记录幼儿游戏情况。上述观察 中,记录小研时记录的是“淘气的小研”,教师用 的是先入为主的主观性语言;随后记录对小研的 作品使用了“效果有点不佳”这种主观的评价, 却没有记录小研对自己作品的认识与态度。最后 的“我并没有觉得失落,反而为他开心”,也是教 师自己的主观看法,不是幼儿的行为表现。这些 教师主观的印象就容易使记录失真,会影响以后 活动区游戏开展的分析评价。 二、消除误区的应对策略 要让活动区游戏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让幼 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我想教师应该注意做到以下 几点。 1.让幼儿真正自主地游戏。让幼儿自主游 戏,不是不管不顾幼儿玩什么、怎么玩,也不是 安排好游戏的内容、玩法,让幼儿选择性地玩, 而是提供一个安全的、有游戏材料却没有固定玩 法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自己决定玩什么、与谁玩、 怎么玩。在幼儿没有做好玩什么的决定时,教师 要用耐心、宽容、尊重的态度等待幼儿做出自己 的决定,让幼儿以自己的自然状态、按自己的节 奏进行游戏材料、游戏同伴、游戏玩法的选择。 活动区游戏开展前,教师就要明确自己的角色, 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这样幼儿才能真正自由、 自主地游戏。 2.认真观察、发现幼儿的游戏兴趣与需要。游 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映,幼儿的游戏水平与其发展 水平是同步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细心地观察幼儿的 游戏,看幼儿在玩什么游戏、对什么游戏有兴趣、游 戏过程中有什么需要等,及时为幼儿的兴趣提供材 料,支持幼儿不断地扩展自己的探究。 3.真实收集、记录幼儿在活动区游戏情况信 息。《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观察与记录是教师 的重要职责。幼儿在活动区游戏的过程中会有很 多的游戏行为,而很多幼儿园班级的人数较多, 现实的情况使得教师的观察只能是选择性观察幼 儿的游戏行为。教师不仅要会从众多幼儿行为中 观察到典型性、有促进作用的游戏情境,而且还 要能真实地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语言、态度, 不能将个人主观意识替代幼儿游戏情况。在观察、 记录的时候,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安全的心 理环境,努力尊重、理解、认可幼儿的想法和做 法,不要轻易加以评判,尽可能地用客观的语言 记录幼儿游戏中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 性差异等。 4.学会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合理回应。在 赋予幼儿游戏的自由时,教师就会面临大量不确 定的幼儿游戏问题。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 要学会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 识,耐心地看待幼儿的游戏行为或者在游戏中产 生的问题、矛盾,避免采用包办代替的方式来回 应幼儿。幼儿在自由游戏中,除了满足自我探究 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与经验。例如角 色、材料的分配问题,可以引导幼儿在与同伴协 商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协调自己的需要和同伴的需 要,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游戏过程中因幼儿能 力差异、知识缺乏等因素,可能影响了游戏的进 程,这是幼儿挑战自己的机会。为了游戏顺利进 行,幼儿会进行同伴之间的经验传递,有经验的 幼儿会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现场讲解、示范, 缺乏经验的幼儿就会在游戏现场现学现玩。当然, 避免包办代替,并不是对幼儿的要求不管不顾, 在缺乏材料或者出现安全问题时,教师必须及时 介入。因此,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区游戏的时候, 要根据幼儿游戏行为,判断是否需要回应以及采 取何种方式方法回应。 日本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津守真认为,“教育工 作可以说是把为他人考虑做到了极点”。这也是教 师不断思考与努力的方向。活动区游戏在满足幼 儿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的同时,也激励着幼 儿不断地主动学习、探索。教师要充当好幼儿游 戏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认真观 察、记录的基础上,让每个幼儿能按自己的想法、 按自己的节奏,玩自己想玩的游戏,从而获得多 方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昊梅香林静)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