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旧教材对比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 课时划分上有区别 旧教材是5课时,新教材改成4课时。少一个旧教材的例3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目标上有区别
1. 实验教材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新教材则是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另外3个方向。
三、教学内容上的区别(新教材取消了操作活动)实验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是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有联系的。最初应当根据儿童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然后,
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右面是东方等等。2.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而新教材上小精灵直接出示说明了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没有了小组合作自己绘制新欢的方法表示方向。-----这里我实在不明白专家这样改动,这好像违背了数学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的培养。
具体看新旧教材的例题说明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 例1 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 例4 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 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 例1 的三个方向。
学习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了解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2 的方位绘制的。
例3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例4 综合运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1
三、编排特点上的共同点
1.新旧教材都是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东、南、西、北等)是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的。1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三年级儿童(8~9岁)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教科书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没有改动。 教科书第2页,呈现了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目的是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使学生体验在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可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让学生想象自己就站在天安门广场内,并用已有的方位知识(前、后、左、右)描述天安门广场内各建筑物(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关系。由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所具有的相对性,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教师可抓住此矛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到本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再让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并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对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⑴例1。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早晨,太阳在东方(从东方升起)”这句话学生十分熟悉,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认识这四个方向。让学生面向东站好,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着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最后,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说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2
⑵例1的“做一做”。
教科书呈现了小组合作指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知道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向,南、北是两个相对的方向,进一步了解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先让一组学生进行演示,其它同学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指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着背,指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着背。再让学生们小组内合作指方向,体会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例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完成校园示意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通过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种记录方式,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在教学例1时,已经让学生观察了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在教学本例题时,只要求学生绘制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物就可以了,但需注意提醒学生要标明建筑物所在的方向。另外,教师对绘制校园示意图的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绘制校园示意图的方法可能有很多,有的学生可能将每一个建筑物的所在方向都标明,有的学生可能只标出一个方向;有的学生可能将东边的建筑物画在纸的上部,有的学生也可能将北边的建筑物画在纸的上部。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自的记录方式,比较各种方式并说一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再告诉学生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并引导学生按绘制地图通常所用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旧教材没有“做一做”的内容,只有例2的补充填空的图,而新教材例2后面设置了“做一做”的内容,根据3条条件描述天安门地区示意图中的建筑物。
新教材在例1和例2的后面有练习一的6道题,而旧教材是在例3的后面设置了练习题。习题中的第三题虽然一个是图片的形式展示,旧教材是用点子图展示的,但问题有很大的区别。新教材是填写方向,旧教材设置了两个问题。第四习题也有改动,一个是填写方向,一个填写名称。
4.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的对比 新教材
例3是旧教材的例4呈现的是一名学生拿着指南针(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做一做的题安排了运用方向词语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并标注在平面图上的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应用新知识的机会,培养空间观念。
旧教材
⑴旧教科书呈现了在某一街区“学生问路”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⑵旧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呈现了某一街区的地图,帮助学生巩固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及描述行走路线的知识。(对于某一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叙述,并体会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概念的相对性。例如:书店在小兰家的西面,书店在邮局的东面,邮局在书店西面,邮局在小红家的东面等。)
5。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
教科书呈现学生观察“动物园导游图”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各场馆所在的位置,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时,既可以利用此图也可以让本班同学进行实地演习。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可以先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说一说动物园内各场馆的位置。再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⑵例4的“做一做”。
教科书呈现了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图,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从火车站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再说一说从动物园到火车站的行车路线,使学生体会两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然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从任意一站出发到另外一站的行车路线。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⑴例4。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目的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四个方向。(新教材的例3)但做一做的题有变化。
⑵例4的“做一做”。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方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情境。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有关练习一中习题的对比(两本教材都是4道习题,知识延伸----你知道吗?部分)
第1题:没有改动,都是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方都有什么。 第2题:是实际应用的题目。说一说自己房间是怎样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同桌学生合作完成,一名学生说,另一名学生同时绘制出平面示意图。
第3题:新教材是看图训练,要求学生按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熟悉方向的同时感受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旧教材没有画实物,用点子涂来表示的。
第4题,都是同样的题,但旧教材是让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练习。通过呈现我国“五岳”的分布图,帮助学生巩固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的知识。教师出示地图后可先让学生找一找首都北京的位置,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图,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五座名山的地理位置,再填空。新教材直接画了“五岳”山高度的米数,没有设计地图。
知识延伸“你知道吗?”两本教材内容都一样,有关指南针的发展历史。一方面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可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指南针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
4
找相关资料,然后在班中进行交流。在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7.有关练习二中习题的对比(新教材有7道练习题,旧教材是6道习题,有些题是没有改变,知识题的顺序发生了改变)
新教材的第一题是旧教材中的第3题,让学生辨认一个十字路口四周的建筑物分别在什么方向上,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用方位词汇进行表达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1---3题是配合例3的练习题。是练习辨认八个方向并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第2题:通过对地图导航位置的观察和描述,熟悉方位感受围着的想对象,了解看地图的方法。本题是旧教材的第4题,旧教材上出示了地图,确实这样更方便了大家,没有地图的同学。新教材上把地图取消了,用一段话的形式出现了,好像给学生减轻了压力。
第3题:让学生在放弃示意图中填出八个方向,及时整理所学的知识,并利用相对方向的规律帮助学生记住八个方向。
第4题:是知识性复习的题目,避免学生对知识的遗忘。
第5题:是旧教材的第6题。(1)通过描述小动物的位置,熟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通过对情境的观察,利用对角的特点记住这四个方向俩俩相对。
(2)题则通过对行走的路线的描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位置的相对性,所观察的位置角度不同,其他动物的位置也发上了变化。
第6题是例4的延续和补充,练习的难度逐次加大,而且增加了分别以两个建筑为观测点来观察并表述他们的相互位置关系的练习。
第7题是旧教材的第二题。让学生根据文字叙述标出建筑物在途中的位置。不仅巩固所学的方位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成长小档案”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学习收货进行全面整理并解决学习中遗漏的问题。
旧教材么有这个部分内容,这也是整单元的整合过程。
霍林郭勒市第一小学 赵开花 2015-3-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