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仓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张兴田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2期
张兴田
(商丘经济贸易学校,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粮食仓储在粮食流通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技术的高低影响了我国粮食的数量及其质量。文章就如何在乡村粮食仓储管理松散、条件粗陋、人员素质低下、科技含量缺乏等现状的情况下,改善储粮条件,提高仓储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环保的仓储体系的这一目标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对策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粮食仓储管理;科学储粮体系;绿色环保
中图分类号:S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2-0120-01
一、国内仓储管理现状
首先仓储工作人员对科学储粮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缺乏认识。仓储人员对于粮食仓储管理有2种常见的认识:一是抛弃粮食企业实际客观条件谈论科学储粮,把科学保粮当成科技保粮,形成一种偏见,认为只要应用计算机进行测量控制、掌握准低温冷藏等需要资金投入较多的技术,从而脱离了科学储粮的真正内涵;二是想当然认为科学保粮费时费力
费钱,麻烦多而收获低。
其次是很难控制入库的粮食质量。自粮食购销市场起,控制入库粮食质量难度越来越大,俨然已成为粮食安全储存的重要障碍因素。粮食质量的降低给粮食安保工作带来诸多不利结果,主要有:粮堆呼吸过旺,储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出现发热、结露及霉变现象;粮堆仓储环境更适和虫害孳生,造成粮堆害虫聚集,增多虫蚀粒,使粮食的食用价值大大减少;粮堆通透性变若,对通风散热和熏蒸药剂深层渗透有很大影响,从而使粮堆很难降温及造成熏蒸杀虫不干净彻底的后果。
再次是仓房集体设施条件较差。仓库条件的好坏是科学存粮的基础,每季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维修防护,但要彻底解决,资金问题是彻底解决上漏下潮、墙体裂缝及气密性较差等重大困难问题。
最后是基层储粮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低下。主要是因为学习粮食院校储藏专业人员相对较少,大致技术劳动力欠缺;还有就是基层费用运营紧张,很难再对基层职工进行培训。
二、为何要加大推行科学储粮工作
(一)科学储粮是现代粮食企业为了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需要和必要条件。市场的激烈粮食来源竞争导致收购粮食质量整体下滑,所以粮食相关企业要向保证粮食储藏安全可靠,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新潮流,就必须做好自身工作,不断地提升科学储粮水平。
(二)科学储粮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和必要条件。粮食安全包括从粮食生产、储藏、流通及消费各个环节等广泛内容。粮食安全即保证各级粮食能够“进得仓,放得满,用得
上,质量高,效益好”,确保粮食安全是粮食仓储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科学储粮是降低费用,节约成本,减缓陈化腐化,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和必要条件。
1.在加强对入库粮食质量,尤其是粮食中脂肪酸值含量的控制下,可增强粮食储藏的品质,降低粮食出仓轮换风险,还能提高针对粮情的有效控制,降低非必要的费用开支。
2.减少药剂投放量,节约防治所需费用。
3.在科学储藏管理条件下粮情稳定,污染较少,粮食陈化速度有效放缓,进而保障了正常轮换周期顺利进行和出仓粮食质量。
三、建立绿色科学储粮体系,保障粮食品质安全
(一)加大力度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素质
储粮企业可通过专业学校的定向培养,开展自身的定期培训,结合管理人员的自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其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储粮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保障。
(二)推广粮仓内低温和准低温储粮技术
一般将粮的平均温度控制在15度以下的储粮方式称为低温储粮,而控制粮食平均温度在25℃的储藏技术叫做准低温储粮技术。其低温储粮的技术手段主要有自然低温、通过机械通风控制温度、粮食冷却剂冷却、仓房改造及增强隔热效果等措施,要对不同的仓
房采用专门的配套措施。
(三)加大推广无公害防霉防虫技术的力度
按照仓储企业的现状,可对储粮的清洁卫生、粮食习性、相关气调、生物技术、杀虫剂和硅藻土等无公害药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无害防治。整个防治的全过程必须清洁卫生,这是防治技术的基础;利用研究害虫生物习性防治手段简单、有效又环保;作为绿色储粮的重要部分气调防治主要应用在气调储粮阶段;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治虫抑菌,可明显提高储粮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而减轻储粮过程中环境污染,有利于维持人们身体健康;植物杀虫剂的应用不仅对粮食及环境无污染,还能对害虫起到多个作用靶标,降低害虫的抗药性,达到2l世纪对农药的标准。
四、结语
在现有的储粮条件下,储粮企业要克服种种困难,运用科学储粮技术保障粮食品质安全,更好地让让新鲜、有营养、安全可靠的粮食流向市场,为社会为人民提供放心的绿色环保粮食商品。
参考文献:
[ 1 ]张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J ].齐鲁粮食,2012,5(12):76.
(责任编辑:时音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