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慕庵遗则 剩馥犹馨——东吴奇人黄摩西诗歌艺术论

慕庵遗则 剩馥犹馨——东吴奇人黄摩西诗歌艺术论

来源:尚车旅游网
圉目圈 2 Z 慕庵遗则 剩馥犹馨 2 东吴奇人黄摩西诗歌艺术论 戴鸿飞 摘要:笔者将秉承传统文论中“知人论世”传统,从 诗》,则藻采过之”⑤的《戊戌元旦日蚀》等长篇古风,黄 黄摩西先生生平经历入手。瞻仰先生之个人魅影。并 人在这首诗借日蚀的自然现象,对晚清朝政进行了尖 对其诗词创作进行艺术研究。从先生的赅富文藻、残 锐的批评与谴责 山剩水的悲哭意象、无所不师而无定师的题材风格。 黄人还写了不少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民谣。《劝 以及与龚定盒、张茗柯的唱诗和调,并辅以其文学的 种桑歌》从种桑的好处、用地、施肥、修剪到养蚕的要 思想以观其琼思瑶想.体味其奔放无羁的“布衣之 领、缫丝的方法都一一作了通俗说明,其中写道:“玄 诗”。① 贝蕉萃米囊肥,游手安饱绩女饥。纺线织布虽平等.洋 关键词:奇诗浪漫主义本色南社交游 纱夺之利已微。”“朝愁租税暮愁荒,一年辛苦不得偿, 有田有力总有法,何不听我歌种桑。”‘6其阐述之明了, 一、导言 说理之清楚,既充分显示了黄人的博学多才,又反映 晚清政治砥砺,作为中国最后一代传统文人.苏州 了他贴近生活的平识。 ‘ 狂人黄人异军突起,艺苑游骋,其首著的煌煌《中国文 除了在诗歌题材上宏伟阔绰外,在风格上亦是 学史》被钱仲年先生誉为“牛腰巨挺,为国人自著文学 “转益多师是汝师”,如其在《前出塞和老杜韵》中的 史之嚆矢”. 哄所著的戏曲被王永健先生誉为“文界之 “生材必有用,杀贼好身手。七尺葬马革,此志蓄之 异军苍头”,‘ 人。这座在清末民初文学界引起轩波的 久”,以及在《偶书》中的“燕昭筑高台,罗致天下士。士 丰碑正逐步走进学人的研究视野,但因其文学作品散 无贤不肖,概以黄金市”,此两处均化用李白的诗典和 佚较多,加其曲高和寡,故一般人很难探其堂奥,遑论 事典。而在《梦游仙》中的“石破天惊补不平,当关铁额 得其骊珠者也,鄙人草莽,欲怀先生“先着祖鞭”之志, 尚狰狞”及《太平洋七歌》中的“赤彘云中赤帝子连弩 厕追寻者之列,踵前人之足迹以观先生风雅之志。 惊天大鱼死”句以及《天上遥77全篇则是凸显的李长吉 二、黄生不怕人不识。变幻离奇逞神力 的奇特乖舛之风。而在《和退之此日足可惜韵寄耀堂》 黄人是南社早期重要诗人。且在文学史论、小说 中则与韩诗风格绝类。 理论、小说著译、办刊结社乃至词典编纂诸方面均有 秦琪说黄人“古体跌荡纵横,雄奇瑰丽.骨苍而韵 建树。他创造了近代文坛上五个“最早”:(1)最早编写 逸,气而趣博”。 8晓雷在分析黄人《题长吉集》时写 《中国文学史》。(2)最早提出小说美的特殊本质。(3) 道:黄人“是一个才华高妙且极富有创新热情的人 最早编写百科大辞典。(4)最早刊载沈三白的《浮生六 ……他题咏李贺诗集,既肯定李贺的奇崛幽峭,裱丽 记》。(5)最早创办白话报。 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但又认为李贺并非不可企及和 然而,作为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传统文人。我们 逾越,表达了黄人勇于创新的自信和自己独特的风 不应该忽视中国文学的正统主流文学形式——诗歌 格”。⑧黄人的诗中“满怀着惊人的奇气,势压九州的奇 的研究,而这正是其思想精髓之渊薮。钱仲联《近百年 情,其奇举和奇句之馨香可直达天庭”。⑧ 诗坛点将录》点摩西为天煞星黑旋风,赞日:“黄摩西, 四、“诗本夭籁.出于自然”——黄人诗之真性美 晚清之王仲瞿也。于书无所不读,自诗、词、小说,以及 摩西在其所著《中国文学史77中提出“诗本天 名学、法律、医药、内典、道籍,莫不穷究,兼通诸异术。 籁”,“感情是自然的”主张。他不仅反对评论者“凭臆 慕黄石斋、黄陶庵、黄梨洲、黄九烟之为人,自颜其居 见”的各种说诗,也不赞成诗人专意于拗体、蜂腰、断 日‘石陶梨烟室’。诗兼仲瞿、定庵之长,而更为奇肆。 弦等等。 于这种观点,摩西主张诗歌要写出“真 《戊戌元旦日蚀诗》寄寓时事,可匹袁昶《地震诗》,而 意”,保持“本色”,具有“真性情”。摩西赋诗填词和评 藻采过之。” 论诗词,强调“奇气”、“奇情”、“奇举”和“奇句”。因而 三、“青莲之逸,昌黎之奇,长吉之怪。义山之丽”—— 奇伟、瑰异和恣肆,既是摩西诗词的艺术风格,也是他 无所不师而无定师 对诗美的追求。 从《黄人集》所收1500余诗来看,黄人诗于律、 在摩西看来,“感情为自然的,而思想则为当然 绝、古风、民谣、各类阕调皆有所作,题材遍及咏史、怀 也。感情倾向于客观的一方面,而思想则倾向于主观 古、写景、记事、论文、论诗等题材,如黄人的诗中有触 的方面者也。感情之程度,其受感者,虽文野万有不 及时势,反映清末政局,“寄寓时事,可匹袁昶《地震 齐,而其能感者则一”。再者,欣赏天籁、自然之作.必 201 3年第4期安徽文学 国 詈困目圈l  《月蚀诗》和刘基的《二鬼诗》鼎足而三。全诗以寄托的 手法,激昂的神态,瑰丽的词藻,一展黄人胸中的豪气。 畜1然反对缔饰雕琢。摩西论《诗之修词法》曰: 巨l 虽全出天籁,而如风行水上,云在空中,瞬息千 董I变,蓦I各呈奇巧。后世词章家呕心涸脑,自矜创获,终不 能遁出其范围。是知琼琚玉佩之庄严,终逊秋波一转 当然有人说摩西之诗由“豪宕”而归于“平淡”。应 该强调的是,摩西诗风前后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 宗+其浪漫主义的奇情壮采和奇气瑰异特点,则是一 以贯之的。何以会形成摩西这种汪洋恣肆的浪漫主义 近体高华秀拔,神骨天成。古体跌宕纵横雄奇瑰丽,骨 之剪彩;刻楮之工巧,何如春风一嘘 一切格律、神韵、 性灵之径磋聚讼,皆盲人争象耳。‘9 的时代,众多文人萌生黍离麦秀之感,椎心泣骨之痛, 由于黄人所处的是一个“荆棘遍地,豺虎载道”∞ 文风呢,秦琪的《摩西遗诗序》可以做佐证:“所为诗, 于是寻求解脱,而黄人亦秉着抒发“本真之性”的创作 苍而韵逸,气勃而趣博,以其胸中所幽苦怨愤磅礴郁 原则,创作一些隐逸之诗,毫不矫揉造作。如其在《游 积者一发于诗。” 虞山诗序》中所说:“独念吾侪偃息承平,上之不能赞 六、后记 禹刊益烈之绩,次之不能铭燕然溯昆仑,又不能蓼笔 黄摩西所处时代如李鸿章所言:“处数千年未有 蓬瀛为国家鼓吹,惟是放志林麓,借渔樵仙释荒凉寂 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历史的特殊机缘 寞之境,以鸣其豫,良足感……三径就荒,归计未决。” 使近现代成为一个奇人辈出的时代。乱世出英雄.这 此篇上追大禹之遗烈,下溯刻石燕然之勋功,而反躬 是着眼于政治的解读,从文化学术的视角来看,也同 白省,唯有放志山林,梅妻鹤子,方解荒凉之境,可谓 样可以说乱世出奇才 感情真切直露。其在《小说林发刊词》中亦云“鸱夷一 舸,青冢一杯不失幽芬”,借用范蠡泛扁舟的典故,以 正如文史专家时萌教授所言:“世称摩西为‘奇 人’、隆杰’,仅为其个性放浪不守绳墨之一面,其实先 及《金缕曲》中“娥眉自古招人妒。倒不如淮南鸡犬,舐 生亦有其庄正之一面。如戊戌年从容论政,辛亥时参 丹飞去”淮南王鸡犬的故事来隐喻作者的心境。 与鼎革;既掩护章太炎力避缇骑于前,又吟诗寄怀太 其真性情可见一斑。 五、近代浪漫主义之魁首 炎狱中于后;倡小说之新论,编弘扬新学之辞典.等 等。先生存年四十八度春秋,历经动荡激变,其学其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评日:近人论浪漫主义诗 行,莫不与时代之递变符节,惜乎长才未展,赍志而 (tO 人,争称苏曼殊。曼殊尚浮浅不足道。若吾邑黄摩西, 没,然不愧为才气踔厉之一代学人。”则不愧近代浪漫诗人之魁首矣!此论良是。 摩西之诗构思奇特,往往通过奇异的想象,用奇 不胜枚举 注释 情洋溢的奇句构成生动有魅力的形象,这类佳作真是 ①柳亚子.胡寄尘诗序[AI//孙之梅.南社研究[M].人民 文学出版社.2003:382. 如《送穷》中“敝衣恶食古帝子,转世又为后羿氏。 ②钱仲联.苏州奇人黄摩西评传序【A1//王永健.“苏州 门外神荼颜可怕,苇索飞来缚汝下,送与钟馗佑除夜” 朴愿望。《祭诗》诗具有一泻千里的磅礴大气,其中“欲 奇人”黄摩西评传[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西戏曲理论批评简论『J].东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1 2000(01). 以浪漫主义笔调写出了劳动人民希望摆脱贫穷的淳 ⑧王永健.20世纪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的拓荒者黄摩 祭诗,应祭我,祭我何如祭诗妥?我难不死诗长生.骨 枯肉烂心血存”一句颇有“我以我血荐轩辕”之感。 ④梦苕庵论集[M].中华书局,1993. 庵论集『C].中华书局,1993. 出版社.2001:214. 他如《时疫盛行戏作》、《祝心渊望岳图》、《暑剧 ⑤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天煞星黑旋风李逵『A]//梦苕 戏作参用昌谷、玉川体》、《过湖荡纪事》等等,都是充 现主要是借助那奇崛的想象以及“妙手偶得”的语言 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特色的诗篇。而这些浪漫主义的体 ⑥劝种桑歌[A】//江庆柏,曹培根.黄人集[M】.上海文化 气势,其虽不能与太白相俦,但亦轨其道,得其髓矣, 此言岂为过乎? ⑦秦琪.摩西遗诗序【A],/江庆柏,曹培根.黄人集【M】.上 海文化出版社,2001:359. 但是,最为出奇而引人刮目相看的,当推《元旦 ⑧姚晓雷.黄人“题长吉集”析【A】/,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日蚀诗》:“帝纳刍荛,布新除旧。三台四辅,焕彻左右。 【C].1994. 群星坏政,或黜或宥。九天失色,出处列宿。姑释勿问, ⑨中国文史・分论・韵[M】.苏州大学图书馆藏. 以备四守 月 其夜,日卜其昼。各安其位,不相刺谬, ⑩与雷铁压书【A]/,南社丛刻・第十三集[c】.江苏广陵 天眼复完,以瞩宇宙。” 古籍,1996.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指出:“虽使卢仝、徐积、刘 基执笔.亦不能过。诗作于光绪戊戌,指斥金轮,语意极 显.诗家之董狐也。”即在古典诗词史上,可与卢仝的 时萌.黄摩西行年与著作略考[A]//文史资料【C].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201 3年第4期 安徽文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